中元節(jié),節(jié)日習(xí)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chǎn)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guān)時祭。那么中元節(jié)禁忌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中元節(jié)禁忌有哪些呢
★忌半夜晾衣服
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shè)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忌披頭散發(fā)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fā),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dǎo)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jù),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dǎo)致自身磁場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xiàn)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xiàn)場,肯定是「鬼」?jié)M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guān),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準(zhǔn)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jīng)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xù)上路。
3.焚燒若干銀紙及經(jīng)衣。
★放水燈
早年的放水燈活動,多半都是將水燈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燈」。因為當(dāng)時的河燈多半是用木片或紙片做成蓮花型的底座,將蠟燭放置在蓮座中順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燈」。
「放水燈」的原始用意,是體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們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別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舉行「放水燈」的儀式,希望能藉由「水燈」的帶領(lǐng),讓亡魂們得以循著水燈返回陽間享用普渡祭品。
其他禁忌:
1、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當(dāng)心好兄弟喜歡你
3、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dāng)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拜拜的忌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5、床頭不掛風(fēng)鈴,因風(fēng)鈴會招陰…
6、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何況,治安敗壞有時人類的兇神惡煞比鬼還來得可怕!
7、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隨便撿起來…
8、路經(jīng)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9、避免帶紅繩、鈴鐺、風(fēng)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墻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0、夜游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11、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jié)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12、喊名字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13、游泳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14、亂看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nèi)肭帜阕詈玫臅r候14、榕樹放在家門口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里坐坐…
15、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6、靠墻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7、輕易的回頭當(dāng)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8、不能隨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9、拖鞋頭朝床的方向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里,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20、一個人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21、晚上拍照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后帶回家…
22、玩碟仙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jié)時分…
23、拖鞋整齊的放床邊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中元節(jié)吃什么
1、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xí)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dāng)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xí)俗。傳說此風(fēng)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guān)。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jié)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xí)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一雙羊,當(dāng)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并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余糧?!毙鹿脿斍型暄蚝?,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4、吃鴨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jié)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tǒng),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xiāng),很多鄉(xiāng)民在中元節(jié)當(dāng)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F(xiàn)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qū)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湯,并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diào)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馓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天臺,中元節(jié)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制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面、芹菜、豆芽、海帶、魚干等。再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并油光發(fā)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jié)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掐嘴節(jié)”,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xí)俗。
中元節(jié)的由來
中元節(jié)是古代的“七月半”農(nóng)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jié)日,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jié),而被稱為“中元節(jié)”,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的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jié)稱為“中元節(jié)”;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jié)”。在統(tǒng)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jié)開始興盛,并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jié)名相沿迄今。中元節(jié)與上元節(jié)、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這就是中元節(jié)的由來了。
2022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
,來欣賞一下吧。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墳堆前上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2022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文檔下載網(wǎng)址鏈接:
下一篇:中元節(jié)上墳有什么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