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級管理中,我運用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原理,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法教育學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重視班會課
利用班會課這一陣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上班會課時,我擺脫傳統(tǒng)的說教、強制灌輸的模式,而采取主題會、討論、講座、演講、辯論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除了重視班會課以外,我注意將習慣養(yǎng)成納入正常的制度建設中,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結合本班實際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班公約。另外,組織學雷鋒活動、收廢品獻愛心、郊外旅游、體育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紀律與安全、團結友愛等各方面的教育。
二、抓好班集體建設
一個班級的好壞,從班風中可以體現出來。要使整個班級擰成一股繩,增強凝聚力,這樣才會有良好的班風。這就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要教育學生團結友愛、關心集體、關心他人,讓大家都能感覺到班集體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作為班主任,還要主動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交朋友,“知其心”然后設法“救其失”。而要“知其心”,首先要求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為此,我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送上真摯的幫助,還精心設計生日賀卡及祝辭,讓班上的每個同學都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這樣學生們逐漸接受我并視我為良師益友,樂于將心中秘密與我分享。在“知其心”的基礎上再對癥下藥,想方設法“救其失”。
然后是設置“角色崗位”,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我在班級管理上由外在的制約型轉向學生內心世界的“啟發(fā)—誘導—自我教育型”,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展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從中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班主任轉變教育觀念的心得體會
上一篇:家長聽家庭教育講座的心得體會
下一篇:大一新生入學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