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行禮與起居方式有關。一直到宋代前,正規(guī)場合都多用正坐,就是跽坐。拜禮是源于正坐方式的禮儀,孑遺到今天的跪拜禮可以看出先民席地而居的起居習慣。故此,禮儀按照跪坐與站立可粗分為兩大類,拜與揖。
凡“拜”必先跪坐?!墩f文》:“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本褪钦f,跪是用以行拜禮的,因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來作“長跪”姿態(tài),才能行拜禮。
“揖”是拱手禮,以站立姿態(tài)不需跪拜,禮節(jié)較拜禮要輕一些?!妒酚洝じ咦姹居洝罚骸搬B生不拜,長揖?!薄稘h書·周勃傳》:天子“至中營,將軍亞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彼裕径Y用在較輕的場合,或者作為軍禮相見。
而跪拜禮,因行禮姿勢不同或行禮次數(shù)差異,而有不同的名稱,但它們統(tǒng)稱為“拜”?!吨芏Y·春宮·大?!分杏小熬虐荨保ㄗ⒁?,這是九種拜法,并非后世誤解的拜九次。):“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東漢鄭玄注:“奇拜謂一拜也;褒讀為報,報拜,再拜是也?!逼姘葜妫斪x為奇偶之奇(jī) ,奇拜,就行一次拜禮;褒拜,就是再拜,行兩次拜禮。古人行禮多用一拜;有時用兩拜,表示更加恭敬。
空首——跪拜禮中的“空首”禮:是下跪后兩手拱合,男子左手壓右手,舉手加額,然后彎腰鞠躬,手觸地或者手與心平,頭順勢觸在手上。因為頭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稱為“空首”,也稱為“拜手”,簡稱為“拜”。它是當時一種通常的禮節(jié),平時行一次空首禮,也稱做“拜”。孫詒讓說:“凡經(jīng)典男子行禮單言拜者,皆即空首,詳言之則曰拜手,略言之則曰拜?!保ā吨芏Y正義》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禮,有時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兩次空首禮,就稱為“再拜”。如《儀禮·大射禮》:“公降一等,小臣正辭。賓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p>
隆重的禮儀為稽首,頓首禮。
頓首——前面動作同空首禮,只是這種頭要輕輕觸地;
稽首——“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禮節(jié)同空首、頓首,頭緩緩觸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后,停留時間較長 。
肅拜——是相對較輕的禮節(jié),舉手加額,手向下與心平,頭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禮,或者軍旅中人)。
關于跪拜禮儀的一些誤解:
很多人認為,“三跪九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禮節(jié),并常藉此作為批判封建禮教的有力佐證。實際,三跪九叩并非漢民族傳統(tǒng)禮儀內(nèi)容。
“三跪九叩”的出處: 清·昭連《嘯亭雜錄·內(nèi)務府定制》:“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清·昭連《嘯亭雜錄·內(nèi)務府定制》:“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而華夏禮儀中講究禮數(shù)的恰如其分,“祭不欲數(shù).數(shù)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t忘?!彼?,華夏禮儀最高才四拜,那是對先師、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禮;一般來說,再拜(拜兩次)即是相當尊敬的禮儀,一般只有一拜而已?!抖Y記·雜記下》載:有一次孔子的馬廄失火燒毀,同鄉(xiāng)來慰問,孔子答拜表示感謝,“拜之士一,大夫再?!笨鬃訉τ谑窟@一階層的人只拜一次,對于比士高一級的大夫,就再拜——拜兩次。
鬼神幻境 《封神演義》和《西游記》的關系
上一篇:宗教民俗 道教仙位表
下一篇:鬼神幻境 西藏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