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醬鴨是湖南邵陽的名菜,有的菜出了當(dāng)?shù)?,材料不同了,水質(zhì)不同了,口味也就不一樣了。
其他稍后再說,先說說怎么做。
?。ㄅ笥鸭业模?/p>
做法:
原料: 活鴨1只(2斤多的鴨比較好,但年齡不要太小,不然炒后會有太多水),肥豬肉或五花肉(帶皮肉就好啦),鮮紅椒(長長的那種,不是彩椒),蒜瓣,子姜,鹽,高度白酒,其他調(diào)料自酌(我家不備味精之類的╮(╯▽╰)╭)。
步驟:
1. 一般的菜碗裝大半碗涼白開,加鹽拌勻(可以選擇把整個(gè)菜的油都加在這,也可以先加一部分,剩下的在炒菜過程中加)。把鴨子宰殺,將鴨血流入之前準(zhǔn)備的涼白開中,用筷子及時(shí)攪拌防止血凝固,攪拌至筷子能扯出血絲(攪拌過程中盡量少打出泡泡),然后將切成片的子姜拌入血醬中攪勻,
2. 鴨子砍成小塊,蒜瓣拍一下,待用; 帶皮肉切片; 辣椒切片;
3. 肥肉煎溶,撈出,然后將鴨塊放入鍋中爆炒,炒至最好不要有水分,再入紅辣片、蒜瓣、適量白酒(如果之前鹽不夠,此處可適當(dāng)加),煎過的肥肉炒悶熟,
4. 鍋內(nèi)無水時(shí),關(guān)小火,如果覺得自己動作不夠快也可以直接熄火,邊到拌好的血醬邊快速的將鴨肉與血醬攪拌,充分拌勻后調(diào)至中火,待血漿成熟后(也就變黑后),即或出鍋上席食用.
PS: 這道菜是湘菜,不喜歡辣的,可以自行把長的鮮椒換成可接受的辣椒,不喜歡肥肉的,可以不放,鴨子本身就有油。
如果一次性沒有吃完,第二餐的時(shí)候可以加茄子或者鹽豆腐(貌似又是本地特產(chǎn)╮(╯▽╰)╭),本人喜歡吃鹽豆腐,所以一個(gè)菜吃兩餐也會HAPPY的。另,本人重口,所以還有一個(gè)小癖好,就是第一次炒好的血醬鴨出鍋后,鍋內(nèi)(鐵鍋,這也是本人特別愛好)如果還有血醬就會趕緊去盛一碗大白米飯把剩下的血醬全都裹走O(∩_∩)O~
再上典故什么的吧,其實(shí)我都沒聽過╮(╯▽╰)╭好吃就不在乎其他了。
血醬鴨是湖南邵陽地區(qū)新寧縣和武岡市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香、脆可口,由于醋血的作用,不僅鴨骨酥而脆,就是姜和辣椒也變得不辣而甜凈。
據(jù)該新寧縣志記載為戰(zhàn)國時(shí)期的一道菜式,新寧縣縣志可考,說的是一位巡視的楚太子,來到該地,地方官廚也不知道做什么,也只能就當(dāng)?shù)夭牧蟻碇谱?,在炒制過程中,打翻了灶臺盛放的鴨血碗,慌張而急迫的廚師只好將錯就錯,一頓亂炒,最后卻獲好評,最后得以流傳后世。當(dāng)?shù)剌^為講究的吃法就是:鴨子最好是春播后養(yǎng)起來到端午前剛好長翅毛,2斤多點(diǎn)的嫩鴨為最佳,最好有適當(dāng)?shù)男迈r花椒,湘菜嘛,辣椒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有新鮮茄子,一起炒制,那更是味美之極。其營養(yǎng)豐富,香甜俱全,吃起來香甜、酸辣、嫩脆、鮮美、佐料易找,炒法簡單。
武岡市血漿鴨
歷史
血醬鴨是湖南武岡的一種傳統(tǒng)飲食。典故來自某個(gè)朝代一王爺落難后被官兵追殺到武岡,躲進(jìn)了山里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拿不出好飯好菜,但為了能讓王爺吃好,就殺了唯一的一只鴨子,并從地里挖回子姜、大蒜,摘來辣椒,然后就著鴨血一通炒了。王爺避難回府后,對那餐救命飯最是感激,對那做得希奇古怪、但吃味奇特的鴨子更是回味無窮,就安排廚子們再做,無奈沒有一個(gè)能做出的。之后,王爺只得再次親臨武岡,手把手教人做,武岡的血醬鴨就從此開始蔓延到千家萬戶。
傳統(tǒng)
血醬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但最能做出口味的是秋季。這時(shí)候的鴨子不老不嫩,并有上好的嫩姜和紅辣椒。所以武岡人在中秋、重九兩個(gè)節(jié)日普遍吃血醬鴨。這兩個(gè)節(jié)日,渠水和資江河畔到處都是洗鴨、剖鴨的,家家飄著鴨香味。武岡人把做血醬鴨當(dāng)作逢年過節(jié)的盛宴款待自己,美其名曰自己貴氣自己。平常,這樣的待遇很是罕見,除非有貴客臨門,遠(yuǎn)客回鄉(xiāng)。
感興趣的親歡迎探討,本人雖未完成過整道,但是有豐富的幫廚經(jīng)驗(yàn)啊,再不行后面還有老爸這個(gè)大廚頂著。
宗教民俗 八大菜之粵菜
上一篇:宗教民俗 外婆紅燒肉
下一篇:宗教民俗 八大菜之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