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寺廟內(nèi)的一針一線,不得取用
若受師父饋贈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內(nèi),筆者未出家前,曾因身體欠佳,而常至寺為廟不住數(shù)天,發(fā)現(xiàn)很多信徒隨便于佛寺內(nèi)廚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內(nèi)樹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廟作法會或打佛七、佛菩薩生日時,檀越(施主)所供養(yǎng)打齋之物品數(shù)量很多,而在當法會圓滿時,剩甚多物品,就隨便分取回家煮食,筆者還看到掌廚師父不知戒律,而隨便分給自己弟子帶回家,亦有自己取食作。
像這樣種種舉動,已嚴重犯了盜戒,盜用十方常住物(意即各地叢生所捐之物品、金錢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經(jīng)絕對下地獄受苦無量。寺廟之物不分價值,微細至縱使您在寺廟打一通電話,而不投一塊錢,就足夠下地獄受苦,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
因小果朋,可上升為天人,下地獄受苦。
第二條:不得摘取寺廟山上之水果
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誠,但有些人,不知規(guī)矩,看到寺廟后山水果樹上長滿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不自禁地自摘禁果而食,而犯了偷盜寺內(nèi)物之罪,夠下地獄之條件。我以前常到嘉義大仙寺靜養(yǎng),其寺后山很大,種了很多水果樹,每逢假日,游客到后山樹蔭下休息,涼風送來頗為愜意,??吹蕉嗳苏?,因我身為一香客,不便干涉,只嘆眾生貪食不厭,也是促使我寫此文之動機。
本佛堂現(xiàn)在還無山可建修行道場,不然就得樹立一標語:“請游客不得摘食本山水果,有噴農(nóng)藥”,想必無人敢摘食也。本佛堂現(xiàn)雖無山可供人摘食水果,但亦有人曾摘取水果食之:因常有善信敬備水果到佛堂禮佛后,不吭不講的,將水果放置佛桌上不收回,等數(shù)天后,部分水果斷有腐爛,部分尚完美的,堂內(nèi)皈依弟子不知戒規(guī),就自動取食,而犯戒應知未得施主允準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養(yǎng)十方僧眾,此物乃為原主,不得取用,兒取用皆犯盜戒也,當墜惡道矣!
第三條:入佛堂不得吸煙、穿拖鞋、皮鞋、嚼檳榔
我曾在多家化寺靜修養(yǎng)身,常看到多人于佛堂中吸煙、嚼檳榔、實為不敬三寶之行,并污穢了佛堂清靜,佛堂乃法王寶殿出家人修行念佛之凈地,污煙濁氣沖天當擾亂出家人修行,罪過是無量的。應知香煙之氣頗毒,可使人致癌,并于擾人之情緒,現(xiàn)許多辦公機關(guān)皆禁止吸煙,提高辦公效率,何況在莊嚴清靜佛堂內(nèi);嚼檳榔非但不雅觀,且污染環(huán)境衛(wèi)生,佛寺四周有天龍八部護法,若隨地吐檳榔汁,當污穢圣地而不干凈,則罪不可赦也。
進入佛堂內(nèi),應赤足入,穿一般鞋子進堂,當污穢佛堂清潔,應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過臟物從廁所內(nèi)出來都會沾到不凈之物,故不宜進入佛堂內(nèi)為宜,免污及圣地,而惹罪衍,當?shù)媒涫刂?。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獄火燒不息,凡佛弟子持戒清靜無犯者,日久身上自可發(fā)出一種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傳百里,就如佛菩薩示現(xiàn)顯降,芳香遍滿虛空,當?shù)帽娚\心供養(yǎng)禮拜。佛語戒定真香,有戒有定有真香無戒無定是晉味,持戒者心性坦蕩無疑,犯戒者心性不安束縛,持戒者當?shù)帽娚Ь炊Y拜,犯戒者當?shù)帽娚粣u不敬,持戒者當可攝服眾生得生佛性,犯戒者當招致眾生得生毀謗。持戒清靜可證果,犯戒當受地獄果報,持戒犯戒否!得由智者自定矣!
第四條: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
入寺內(nèi)不踏門檻(門底下隔板)需躊腳而入,是為禮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門,行不履”應知古代下品官入高官府弟,皆得從旁門入,只皇帝親王爺,方得由中門入,而佛寺乃法王寶殿,佛祖其位尊當主過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大人,進入佛寺,當視為進入皇帝殿,拜見皇帝一樣,得遵守寺內(nèi)禮節(jié),莊嚴不得隨便,方免犯不敬三寶之罪。
第五條:進入佛堂內(nèi),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蹓跶作觀賞,東張西望
我常注意到許多信徒一進入佛堂內(nèi),不在頂禮跪拜,卻在堂內(nèi)走來走去,又站著堂內(nèi)正中央,一直高視佛面,像在觀藝術(shù)品一樣,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觀佛面,應站立于堂外丈遠而觀之,方合乎禮制也,這點很多人都有此通病。
第六條:于佛堂內(nèi)不得大聲談話喊叫、或躺、或臥、或跑跳
很多人在佛堂內(nèi),口不擇言,大聲談話,或話家常,將佛堂當作菜市場,擾亂清靜,罪過無量。有些佛堂內(nèi)地上鋪有地毯,甚多人非躺即臥。尤其小孩一入寬大佛堂內(nèi)當作游戲場亂蹦亂跳,跑東跑西,大人管不嚴,甚是罪過罪過!
第七條:于佛寺內(nèi)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
于佛寺四周常有眾佛菩薩居之,天龍八部護法,環(huán)境清凈無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為污穢,若于佛堂內(nèi)隨地吐痰及擤鼻涕,當污及圣地,造成空氣污染,病菌傳播,有害僧寶罪當入地獄受苦,有經(jīng)為證,僧護經(jīng)曰:“在佛地,涕唾污地,以是因緣,入地獄中,火燒受苦不息”,由此得知于佛寺中吐痰擤鼻涕于地獄中受火燒苦報,進佛寺參拜,此禮儀不得不慎;若欲吐痰擤鼻涕,當以衛(wèi)生紙包之,投入垃圾筒內(nèi),或至洗手臺吐之,以水沖洗,當不患。
第八條:入佛堂拜佛繞佛可得五種福德
凡入佛堂,應旋即拜佛頂禮,或繞佛唱念佛號,佛言:當?shù)梦宸N福德,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色,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磐道。而繞佛方向,應由右而左繞行為吉也。拜佛后當即退出,切勿喧嘩.
第九條:寺廟內(nèi)用食,當提捐獻
凡寺廟逢菩薩辰日,舉辦消災法會,都會備辦素食筵席與眾生結(jié)緣;或平時到寺廟用餐,皆得捐獻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為十方善眾所捐獻的,不應白吃的;很多人有這種貪吃的通病,以為佛寺內(nèi)節(jié)慶日,辦素食給人吃是應該的,而不必捐錢,如此當犯偷盜食之果報。當種下地獄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養(yǎng))。
第十條:一枝法杖倚壁,證果全失
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舍多尊者,過去世曾證得其陀含果位(謂已修得去凡入對之法)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將法杖倚壁而累世之修一剎那間化烏有,更遑論一般凡夫犯之,當墮惡道之果報是不庸之果報是不庸置疑的!故入佛堂拜佛之前,應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頂禮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報與業(yè)報就在一小動作之間,但其中之果報相差卻甚巨矣!尤其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于桌上。余在佛堂常見許多婦女習慣在拜佛前,將小皮包放置在佛桌上,應特別注意改正,免受業(yè)報之苦!還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擾清靜及污染拜佛寺地,來生免墮入馬蹄國之的。
第十一條: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禮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禮拜。
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禮拜,殊不知已犯禮儀,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優(yōu)者,方能當之,佛學中位為尊。禮拜占主僧之位,為我慢失敬,其罪非輕。
第十二條: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樸素
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跪拜禮佛時,相當不雅觀,有礙佛堂莊嚴,并會引起來參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擾亂寺眾之清修,則罪過矣!
第十三條:勿讓小孩在佛堂內(nèi)奔跑嘻戲
這點相當重要,若帶小孩到佛寺拜拜,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讓小孩在大殿內(nèi)東奔西跑,或隨意動法器,因木魚,罄之法器,乃龍?zhí)於浚f不可讓小孩把玩敲打,則罪過很重.
第十四條:入佛寺不可大聲說話
很多人一到佛寺內(nèi)就好象進入公共場所游樂區(qū)一樣,就大聲談天說地,走路搭肩勾背,隨便攝影佛像,一點恭敬肅靜心都沒有,如此擾亂出家人清靜修行之法,當犯罪的。
第十五條:入佛寺應念“阿彌陀佛”向師父問訊
凡入佛寺,遇師父應問訊答:“阿彌陀佛”,不可直稱師父法名,凡答謝師父或向師父賠罪,皆說聲“阿彌陀佛”,而不說“謝謝或?qū)Σ黄稹钡南驇煾父鎰e,應說“弟子向師父告假,阿彌陀佛”,不可說再見啦!或Goodbye。
第十六條:皈依弟子入佛應向師父頂禮
于行路中,與師父相遇,應停足向師父問訊后離去,不得閃避而過,我就曾遇見這種情景,真不知恭敬三寶。有一點需知的,凡受過五戒,菩薩戒之弟子,遇到出家?guī)煾?,定要跪拜頂禮師父三拜,若不拜就犯戒。關(guān)于這點,我曾遇到幾位受過戒之在家居士,遇到師父不知跪拜頂禮,頗有我慢之態(tài),而向三寶頂禮,乃在消除我慢、我執(zhí)、我相之心,而能養(yǎng)成謙虛恭敬之性,亦可消除業(yè)障。
第十七條:入師父房間之禮節(jié)
入師父房間,應叩門三聲:若不應聲則表示師父在內(nèi)有事或休息,不得強入,可即離去。
第十八條:對師父頂禮應知
凡師父在刷牙、洗臉、理發(fā)、睡眠、吃飯、休息、打電話、寫字皆不應作禮,在馬路上亦不宜作禮,問訊即可,很多弟子為表示非常敬師父,而不分時、地的隨便作禮,亦不甚雅觀,有礙師父威儀!
第十九條:奉師父飲食之禮
奉飲食之師,應兩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凈,若吃過剩余不可讓師父食用之,是為不凈罪。
第二十條:與師父談話之禮
與師父談話,不得面對師父,應側(cè)立或側(cè)坐,亦不得高處立,或太遠立,對師父談話應清晰小聲、和顏悅色,師父講話中不得插嘴。
第二十一條:師父用物,不得用
師父之座位、床,及師父之衣、物,不得坐用。
第二十二條:隨侍師父之禮
師若坐,應當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時,不得靠壁斜立,對師父不敬。
第二十三條:對師父的尊稱
若有人問汝師之法號,應當說上某下某,不可直稱師父之名字,否則會被人取笑你不知禮節(jié)。
第二十四條:入佛寺用餐之禮節(jié)
我們?nèi)敕鹚聝?nèi)之食堂,或休息室內(nèi),不得爭座位,亦不得高聲呼叫,這種情景,每逢寺廟佛菩薩圣誕日,舉行法會時很嚴重,亦可看出國人不守公德心 的一面,因法會人很多,寺廟一天要辦好幾百桌筵席,吃飯時間一到,打板開飯,大眾就搶坐位,好象怕坐不到位子,吃不到飯,看了令人感嘆無奈。
第二十五條:在佛寺過夜應知
到寺廟住宿過夜,聽到師父打板(安板)通知大眾入睡里,應熄燈上床睡覺,不得再打開電燈看經(jīng)書或交談閑聊,不但擾亂出家眾睡眠,又犯盜用常住物之電力,其罪亦重,因出家人一般早上都起得早誦早課,大部分都在四點以前起來,他們晚間睡眠都很短,不像在家人可睡足八小時的,入寺廟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內(nèi)之規(guī)定,不得隨便、妄大自為。若你真的不能入睡,要打電燈看也可以,但你須繳電費或自由捐獻功德金給寺廟,當作電力費用,如此才不致犯了盜用常住物的戒規(guī)了,因寺內(nèi)一切用水用電皆是十方物,公家要支付的,故超時間和私用電力看書,當然要捐錢繳費,才不虧常住,而受果報!
第二十六條:在佛寺內(nèi)用物要節(jié)省
凡在寺廟內(nèi)用水用物應晝節(jié)省開用,不得浪費,我常在寺廟內(nèi)看到有人洗手后,不將水龍頭關(guān)好,任其流水,亦有在寺內(nèi)過夜亂開燈光,離開室內(nèi),亦不將燈關(guān)掉,缺乏公德心,尤其每到寒暑假或有學生到寺內(nèi)進修用功,中社會人士愛惜參加公職考試,常借住寺廟自修,就有不愛惜燈光之現(xiàn)象,浪費公物是國人不良習性,若不改進,所受果報非淺矣!還有一種人,他在這寺廟捐獻不少錢,就認為寺內(nèi)之物皆他所有似的,一入寺內(nèi)就亂用公物,從吃、住、用的都不捐獻,有時還打長途電話,都不用繳錢,浪用公用十方物,其罪無邊無量。應知縱使你在寺廟捐獻一千萬元,就連打一通電話一塊錢你都要照付,捐一千萬是你的功德,而打電話用的電話費是公家付的,是不相干的,公私要分明,我敢言你打寺內(nèi)電話一元都不投,則你所捐的千萬元功德都將化為烏有,需知“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絕非虛言,你若認為本人所言有疑,請你去請教精通戒律的法師便知其嚴重性的!
第二十七條:在佛寺廟內(nèi)刷牙、洗臉時,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guī)煾?/p>
在佛寺內(nèi)早上起床刷牙、洗臉時,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guī)煾福夥覆痪?,亦是一種禮貌,這種現(xiàn)象,我在佛寺就遇過,因逢佛菩薩圣誕日,進香過夜的香客很多,而早上起來刷牙洗臉人多,洗手臺人多擁擠,有的人就口咬著一支牙刷,手拿著一杯水,經(jīng)過佛堂邊走邊洗,甚不雅觀,實應改之,是為人之禮節(jié)。
第二十八條:勿將寺廟當觀光地區(qū)
踏進佛寺內(nèi)為禮拜佛菩薩,消除業(yè)障,需心存恭敬虔誠,方得感應,萬不可在佛寺內(nèi)隨便大笑嘻皮笑臉,非但不能消業(yè)障,反犯了不敬三寶之罪矣!應保持威儀莊嚴之相,以示對諸佛菩薩之恭敬,方得感應,若欲笑之,應保持小聲,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將清凈莊嚴之佛門圣地,當作觀光圣地,不守紀律及形相,其因果可大矣!
第二十九條:拜佛之前,應潔凈身體
我們在拜佛之前,應當先洗凈身體及雙手,尤其在上完小便后,應用衛(wèi)生紙擦吸小便處,不讓余尿污染衣服,雙手要再用肥皂洗手,不得馬虎,以前化陀弟子們,每大小便后洗手七次;大便后,應再用左手后二小手指(無名指小指)沾水洗凈肛門,讓衣服保持干凈,再禮佛以表敬重,自得佛菩薩護佑。關(guān)于此事,實少人能遵行圓滿,幾乎都嫌羅嗦繁復,需知此是拜佛最大禮貌,試想穿一件臟衣服禮佛,能得到佛菩薩加持嗎?你已不誠不凈在先,又何來感應呢?為表最大敬意,此必需確定遵行為要。還有男子進行佛堂拜佛,應將褲管塞到襪子里,以免防止 體上不凈之毛掉在佛堂內(nèi),免污穢佛堂圣地,相當不敬的,我們出家人褲管要用松緊帶綁起來,亦是防止不凈之體毛掉落佛堂內(nèi)的,此點希望男子特別遵守。
第三十條:禮佛之前,勿吃葷食、辛味、煙酒
在吃食方面,拜佛前,請勿吃食蒜、蔥、魚肉、酒、及嚼檳榔、吸煙草,而免口污臭,對佛菩薩禱告是相當不敬的,縱使與人說話,滿嘴臭腥味亦是不禮貌行為,亦會遭人排斥,更何況是拜佛呢!
還有人拜佛時更絕妙,口中邊嚼口香糖邊拜佛,也有吃檳榔的,邊咬邊拜,令人氣笑不得!造業(yè)非淺。
第三十一條: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
在佛堂內(nèi),見有人跪地禮拜佛菩薩時,勿從前面經(jīng)過我們凡人是無福消受人家之禮拜的,他在拜佛,你從前面經(jīng)過,不是等于在拜你嗎?這點禮節(jié),有很多人都會疏忽的,我就??吹剑芏嗳舜髶u大擺地從拜佛的人前面經(jīng)過,對佛亦甚不敬,就好像你正在跟朋友講話或打招呼,有人從中間經(jīng)過,你們定會感到此人很冒失無禮,是一樣的道理。但拜佛的人,亦應知道禮節(jié),拜佛應盡量靠近佛桌面前拜佛,不要離得太遠,免得人家要繞一大圈從您后面而過,就像我們現(xiàn)在佛堂較小,有人偏站在門邊拜佛,而我每次要經(jīng)過,就不得從門外而繞,若有人一拜就數(shù)十分鐘,那豈不叫每個人都得從門外出去,再繞道進堂,亦會影響他人禮佛,所以拜佛的人這點禮節(jié)亦了解!
第三十二條:拜佛姿勢要莊嚴正確,不可傾斜不正
我看過很多人拜佛姿勢東歪西斜的,漫不經(jīng)心,兩手合掌又合不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拜佛心不誠,顯不出莊嚴相,難得感應消業(yè),一個人拜佛心誠,他的拜佛姿勢定莊嚴又肅穆??戳俗粤钊似鸸Ь粗牡?。合掌拜佛,定要雙手十指并攏,不用力地靠著兩胸部心窩(胸部中間處地方)處,十指朝天,不可傾斜指向佛,這樣是不禮貌的,然后再問訊跪拜動作,定要現(xiàn)場示范,在此以筆難以說明的,希望學習正確姿勢的人,可請于每星期三六兩晚上參加本佛堂同修念佛會,自然會學得一切禮儀的,或歡迎隨時蒞堂請教堂內(nèi)各位師父。談到手執(zhí)香拜佛:皆頭不拜,只用雙手抖香拜或手執(zhí)香拜而已相當不雅觀,若不會執(zhí)香問訊,正確拜香應是頭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時向前一拜,連續(xù)三拜即可,拜時要緩慢而顯莊嚴。
第三十三條:徒弟與師不可同拜一人
弟子與師父同到師公或師伯處拜見時,作徒弟者,不得跟師同時禮拜長輩,應待師父先禮拜后,弟子方可依序禮拜,這是長幼有序之禮,應該知曉其禮,方顯教養(yǎng)之風。
第三十四條:持佛像不得向人作禮
若自己已手持佛像時,不得向人行禮打招呼,而手捧持佛像,一定不可低過腰部,和是在腰部以上方可。
第三十五條:拜佛不一定要點香
我們到佛寺禮佛,不一定要點香拜佛方可顯出誠心,佛教最大禮節(jié)是向佛五體的投地禮,是代表最崇高之敬意與禮節(jié),在日本、西藏拜佛不點香,都五體投地地作禮而已。
第三十六條:不可用嘴巴吹三寶物經(jīng)典
凡佛桌上有灰塵或香灰,一定要干凈抹布擦拭干凈,不可用口吹掉灰塵,尤其經(jīng)典上有灰塵時,更不可用嘴吹散,要用干凈布擦拭之,又經(jīng)典放在桌上時,應不可放置超過桌緣,要放在佛桌內(nèi),以示敬重,尤其手不干凈,更應洗手后,再捧書本。
第三十七條:佛桌上不可亂放雜物
佛桌上平時應當擦拭清潔,除放置佛像、香爐、佛燈、燭臺、花瓶以外,其他物品千萬不可放在佛桌上,否則就犯了不敬三寶之罪了!我看到在家居士的佛堂內(nèi),擺設(shè)雜亂,整束的香、茶杯、玩具、外道書本等物,將佛桌當作陳列桌,雜陳紊亂,不堪目睹。
還有香爐上的“香腳”,即燃燒完的香枝,插滿了香爐,不拔掉,那是相當危險的,萬一香爐著火,會燒到佛桌及佛像,那時業(yè)障就深大了。
第三十八條:有人誦經(jīng),請勿在旁走動,或站在中央照相
時常有人,不懂這個禮節(jié),是相當冒失的,人在佛前誦經(jīng)或讀經(jīng),他就若無其事大搖大擺地從前面走過,或在旁邊走動,如參觀古董似的,非但擾人清靜,分散誦經(jīng)者精神,也阻礙龍?zhí)熳o法、法界有情眾生聽法,其業(yè)非輕也。凡我們誦經(jīng)禮懺,除調(diào)伏自性、體會經(jīng)義、懺悔造業(yè),若心誠自能召法界有情、天龍八部來聽經(jīng),讓他們得聞佛法,心生法喜,可消業(yè)種善根,皆大歡喜,若在旁邊走動,自會擾亂清靜莊嚴圣地,其罪無邊,天龍八部亦不會原諒的。我??吹降缊雠e行盛大社《祈福消災法會時,常有信徒充當記者似的,著照相機,如入無人之境,東旋西轉(zhuǎn)地的拍照,破壞莊嚴,實相當不雅,如佛寺本身請人拍照攝影留念,應指定拍攝者在法會道場的兩旁,左右拍照即可,這點望各佛寺應注意改進,以免莊嚴的道場遭受破壞,有益度眾的。
第三十九條:點香勿用口吹,勿用鼻聞
點香獻花供佛,為最好供養(yǎng),但有人點香,因香多火勢大而不能熄滅時,即用嘴巴吹滅,相當不敬的火不熄,應用扇子打滅,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動即熄也,而點香臺的火種,亦不可用嘴巴吹之,仍以手或扇打熄為宜。有人點香,為試聞香味,將香拿至鼻孔一聞,再插到香爐內(nèi),這是相當不敬的,造了盜佛香罪,凡香決不可用鼻聞后再供佛,豈不成自先聞香再供佛,此點要謹慎不犯!而佛前點香,只插一枝即可,不需執(zhí)著幾會,有人說要三枝才可,代表去貪、嗔、癡,要戒除三毒,是平時在心上修行的功夫,不是在插三枝香就可去除的,經(jīng)典上亦無此記載的,法無定法,法無執(zhí)著,心誠禮拜為要,無誠好香禮拜亦枉然,有誠心無香禮拜亦可感!本人獻一偈供參考!“千燒香,萬燒香,心中無誠,空燒香”。故佛前獻香,應盡量選真材實料的上等香,勿用化學香料的香供佛,但每次只插一枝,勿插多,一包好香雖貴,但可用很久,故本佛堂的香,皆請工廠直接生產(chǎn)上好上等香供應的,不向外購買,每次亦僅插一枝香供佛而已。
第四十條:佛教經(jīng)典不可亂放
佛經(jīng)為三寶中之法寶,經(jīng)典之所在,自有龍?zhí)熳o法護持,見佛經(jīng)如見佛,不可污損佛經(jīng),更不可將佛經(jīng)放在夫婦房間內(nèi),更不可擺設(shè)于地下室或廁所旁邊,應置放于書桌上或書柜上,但要高過腰部才可,而且放經(jīng)典于桌上,不可超出桌緣,是為不敬。我們要用雙手捧經(jīng),不可用單手,要高過腰部,手要洗干凈,敬經(jīng)如敬佛,不可馬虎,有人拿經(jīng),不但用單手持經(jīng),還邊走邊甩著經(jīng)典,真是罪過!還有經(jīng)典平時最好用一塊干凈布遮蓋著,免染灰塵,若經(jīng)典破了,定要修補完整才可!
第四十一條:受戒弟子不得學習外道學術(shù)
凡是一個受過戒的弟子,才算正式佛教徒,而皈依三寶,只是信徒而已,而非教徒,故受戒弟子,戒律上規(guī)定:不得學習命相、風水、天文、地理、符法、問神、舞蹈、歌唱、卜封等術(shù),違者既犯戒律,得負因果的。但我見過很多受五戒、菩薩戒的在家弟子,一受戒后,什么還是照學不誤,改不了壞習性,枉費受戒,所以我有時不大鼓勵人家受戒因現(xiàn)在眾生善根者少,習性又重,受戒等于流于形式,到現(xiàn)在我從未見過一位受戒的在家弟子能遵守戒律的,故對在家弟子實在不宜隨便授戒予他。反證他造罪更深,我所講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非虛言,我相信很多法師定跟我有同感才對的!以五戒來說,以現(xiàn)未法時代,連出家人能守五戒清凈者,也是很少的,更遑論在家眾,我進這句話,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自己騙不了自己的!以在家弟子受五戒后,凡見到師父就得頂禮跪拜,但試問有幾個人能確實做到呢?同時我不免奉勸在家弟子在未明了戒律以前,或未能遵五式以前,千萬不可輕易受戒,而免得知戒犯戒,罪加一等,則得不償失!
第四十二條:在寺廟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
到佛寺過夜,于浴室中洗身,不可小便或洗衣服,因浴室乃出家人洗身之凈地,不可污其地,免遭苦報,護僧經(jīng)曰:“比丘在凈地大小便,不擇處所,以是因緣,當入獄中,作肉廁井,火燒受苦不堪”,由此可知在浴室中小便,其罪非輕也!
第四十三條:入廁勿穿鞋,需換穿拖鞋
凡入廁所,應將鞋子脫下,換穿廁所內(nèi)專用的木屐或拖鞋進廁,因?qū)⒆约核┑男霂?,鞋底會沾污垢,若再進入佛堂,會污穢圣地,不得不慎,若萬一遇到廁所無預備專用木屐或拖鞋,可赤腳進廁,出廁后再洗腳亦可,若穿鞋進廁,出廁一定要洗凈鞋底后,方可入佛堂禮佛。出廁后,一定要將手用肥皂洗干凈,不可只用水洗手而已,若大便后,照戒律規(guī)定,應以左手二指,沾水洗肛門,方可拜佛,經(jīng)上說:“入廁不凈者,不得入佛堂禮佛,不應飯食,不以坐僧床,不可與眾和行,因身不凈,所持咒法,皆無效驗”,可知若入廁后身不凈,持咒拜佛皆不得應驗,因你不毅然決然凈在先,那得慶驗呢?學佛者不可不知!
第四十四條:睡時應吉祥臥
一位學佛者睡覺時,應采吉祥臥,即身體身右側(cè)睡,腳稍弓,左手放于腿上,右手彎曲放于頭部下,吉祥臥能令身心安穩(wěn),睡不昏沉,夜無惡夢。于佛寺睡覺時,下身衣物及鞋襪,不得放得高過人頭之部,因不凈物,高過人頭,非但不雅觀,而且恐有臟物掉落床上或有礙觀瞻。
第四十五條:在佛寺內(nèi)過夜睡覺,不得高聲談話
在佛寺內(nèi)過夜,是常有的事,但有的過慣都市夜生活,忽然間到寺廟過夜睡眠,有點不習慣,因佛寺一般約九點就安板睡覺,燈就全熄了,但有人不習慣早睡,就一大堆人在房間打開電燈,大談闊論,擾亂出家人清凈,因出家人在早上四點就要起來上早課,如此嘈雜,會妨礙出家人睡眠,造罪不輕,佛門本是修持圣地,照規(guī)定是不允許在家人過夜的,但往往師父慈悲、行方便,我們應該自愛才對,這點很多人都會犯到。若您睡不著,要打燈看書可以,但需繳電費,因寺廟安板后,所有的燈光都要熄掉,若自己打燈用功,則是私人之便,應隨意繳費,免犯盜常住物之罪,這是規(guī)矩,不得隨便,以為來寺廟都隨心所欲濫用公物,會負因果的。
第四十六條:在佛寺內(nèi)協(xié)助工作后,不可私帶物品回家
很多人發(fā)善心到佛寺義務(wù)幫忙法會上的工作,如廚房洗菜、洗碗,掃地等工作,大家作的很辛苦,等法會完畢后,會剩下一些菜或干的素料,如木耳、銀針、香菇、剩菜有時很多吃不完,有些師父就自作主張,不知戒規(guī),也為酬謝大家的辛勞,就大包小包化整為零,一包包的分給幫忙的人拿回家食用,如此犯了盜十方物之大罪,還是不知。這種情形,相當嚴重也普遍的,每家佛寺都有這種事情發(fā)生,若不及時糾正,造罪無邊的!應知信徒來佛寺幫忙工作,是在種他們的福田,功德屬于自己的,而佛寺內(nèi)的食品是常住的,不應分給他們,非但無功反而造罪,若飯菜食物實在很多,吃不完,可發(fā)配給大家,但要大家自己將物易錢,投入功德箱內(nèi),算是用錢向常住買這些剩下的食品,這樣就不會負因果造業(yè),兩全其美。勿論你發(fā)心辛苦地來佛寺幫忙工作,縱使工作中,打破碗筷、花瓶、或打破其他佛寺物品,還是要照常賠錢,再買個新的來補換的??偠灾瑏矸鹚聨兔ぷ?,是在積造你的功德,而工作中或打破物品要賠,拿常住剩物,看償值多少,再將錢投入功德箱,如此可得圓滿,功德無量!
第四十七條:勿用不凈物或剩物供養(yǎng)師父
凡我們吃剩的飯菜,或拜過鬼神的食品水果,不可拿來供養(yǎng)出家人,如此會墮入臟地,不可不知。出家人是僧寶,是代表佛陀傳揚佛法,延續(xù)佛教慧命、弘法利生的人天師表者,我們應常存恭敬心,供養(yǎng)他們一切食、衣、住、行無缺,能為我們開示佛法,引導我們信佛,得聞佛法,使我們?nèi)松畹酶匠鋵崳饷撘磺型纯?,升華生命意義,更進一步能了脫生死,故應當以潔品供養(yǎng)僧寶,當是功德無量也!
第四十八條:法師講經(jīng)開示,不得講話打瞌睡
我每次參加某法師佛學講座時,就??吹接行┤?,漫不經(jīng)心聽講,還跟鄰座講話閑聊,擾亂法師講法,冒瀆三寶,妨礙傳法,罪業(yè)深重,還有打瞌睡,甚不禮貌。殊不知,法師講法,乃代表釋迦牟尼佛在傳法,相當神圣,講法當中,亦有天龍八部護法,諸天神人,皆云集上空聽法,聽講者不論講話打瞌睡,當負因果之報,其罪百輕。
第四十九條:供養(yǎng)師父物品或師贈物,當雙手跪求領(lǐng)受
凡供養(yǎng)師父物品或供養(yǎng)現(xiàn)金,當跪拜手捧奉,或受師贈法物結(jié)緣,亦需跪受,表示恭敬之意,多人不知此禮節(jié),有人身材高大,站著比師父高,供物站著上供,似居高臨下,較為不敬,故身材高者,平時應站立師父身后兩步距離,不可與師平行站立。
第五十條:頂禮師父應面向佛位或正位
很多人在佛堂頂禮師父,無論師父站在那個方向,都朝著師父的身體跪拜,這是不合乎禮儀的,應朝著佛像方向跪拜才對,若無佛像,亦應朝著入門處所對的方向跪拜,一般可頂禮一拜即可?。ㄒ蚍鸬茏禹敹Y佛陀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