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時間
粱實秋
本文是一篇關(guān)于時間的散文,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從生活中最常見的“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跳動”的事情入手,告訴我們時間的寶貴,作者用輕松的話語,閑話家常中表達了“時間就是生命”,希望年輕人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想法。
本文沒有華麗的辭藻,樸實而自然,讀之猶如與長者閑話家常,輕松、親切、自然。作者一再例舉自己生活的例子,不單極具說服力,也令讀者更易于接受他從生活中得來的這些真知。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jīng)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xué)一點什么學(xué)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jīng)常的聽?wèi)蚩措娪?,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有人問我:“那么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發(fā)現(xiàn),除了職務(wù)上的必需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yīng)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yīng)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涂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dāng)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dāng)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xiàn)。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jīng)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jīng),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xué)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F(xiàn)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xué)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恒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一.選擇題
1.《論時間》是一篇()
A.抒情隨筆
B.記錄隨筆
C.議論性隨筆
D.記實隨筆
2.奠定梁實秋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地位的一部作品是()
A.《槐園夢憶》
B.《雅舍小品》
C.《雅舍談吃》
D.《實秋雜文》
3.《論時間》一文的主要論證方法是()
A.演繹論證
B.比較論證
C.歸納論證
D.類比論證、對比論證和歸納論證
二、詞語解釋
解釋下列引語中加點的詞語,并翻譯下列句子。
1.“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
2.“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
3.“心為形役”
參考答案:
一、1.C2.B3.D
二、1.天地:指自然界、宇宙。朝:指早晨。萬期:指數(shù)不清的日子。須臾,指片刻。出自劉伶的《酒德頌》,意即:把自然界只當(dāng)成一個短暫的早晨,把數(shù)不清的日子看成是片刻,稍縱即逝。
2.十二時:古代指一天一夜。作么生:指做什么。出自《傳燈錄》,意即:請問陸艮大夫,你一天一夜都在于些什么事呢?
3.形役:指為形體束縛,役使。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意即:人不受形體的束縛,多形容人不受功名利祿所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