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民間流傳甚廣。民間傳統(tǒng)上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tǒng)。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祭灶風(fēng)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祭灶習(xí)俗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jié)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jié)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xí)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yīng)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里。
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dāng)年的風(fēng)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xiāng)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zhèn)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nóng)村,祭灶的準(zhǔn)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jù)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后,屋內(nèi)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lǐng)”!然后天執(zhí)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jīng)領(lǐng)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jié)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祭灶
灶就是用土或石砌起來可以燒火飲食的人造物,在今天的農(nóng)村中還普遍使用。灶的性質(zhì)與少數(shù)民族的火塘相似,據(jù)此可以推想,灶神的前身就是原始人的火塘神,灶神就是火神的轉(zhuǎn)變。據(jù)考古和民俗材料印證,這種信仰當(dāng)起源于母系氏族階段?;鹕裼^念產(chǎn)生后,隨后便產(chǎn)生了相應(yīng)的祭祀儀式,早在《周禮》中,就有「天子祭五祀」的記載。祭社神就是其中之一?!逗鬂h書·陰識傳》載:陰子方為人至孝,臘日晨炊,忽見灶神現(xiàn)形,子方再拜,以家中黃羊禮之。從此以后,竟成巨富。陰氏子孫便世世代代在臘日用黃羊祀灶。人間之所以對灶神如此敬重,是由于人們認(rèn)為爐灶中的火是上帝派駐人間的全權(quán)監(jiān)察,是各戶的主要家神,它不僅掌飲食,并主宰全家的生死禍福。而且,灶神與全家成員的生活最接近,明察男女老幼的一言一行,它可以直接返天向上帝報告人間的善惡,西漢時就有了「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2) 的傳說。魏晉以后至唐宋,更盛傳灶神夜間或選日上天白人罪狀,并演變出許多民間傳說。正因為人間相信灶神決定一家的貧富之命,記人善惡,上報天堂,所以祭灶時必須恭敬,由此而生出許多忌諱。如切不可對灶吟詠嬉笑,穢語惡言,也不可燒不凈柴,不可用灶火燒香等,在敦煌伯二六六一背《諸雜略要得抄子》卷中,更明確指出了忌兇、吉利
北京祭灶的風(fēng)俗
昔日北京,每逢到陰歷臘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雜貨鋪、南紙店、百貨攤都以代賣“灶王爺”。這種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來自華北的“版畫之鄉(xiāng)”天津楊柳青。那和藹、肅穆、善靜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盛裝端坐,給人們以莊重的感覺。
每年一度,人們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不能說“買”)來代替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熏火燎了陳舊不堪的舊灶王像。這似乎是在向人們預(yù)告,除夕馬上就要來到了。
給灶王爺、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不須用雞鴨魚肉、干鮮果品之類,更不須用牛羊三牲,只須一些“糖瓜“(用麥芽糖制做的像雞蛋大小的瓜狀糖塊)就可以了。稍考究一點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蓮子八寶飯,他老人家就會更心滿意足。灶王爺騎的神馬,還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俗云“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上天”,這天人們稱它為“祭灶日”。在北京,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門前烤化,然后抹在灶王爺、灶王奶奶的咀唇上。即使灶王爺不饞,人們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邊,看業(yè)灶王爺賢伉儷都是喜歡吃甜食的。至更盡時分,家家院內(nèi)立桿,懸掛天燈,燃放鞭炮,舉家男子羅拜,祝以抑惡揚善之詞,送灶王爺上天,去向玉帝啟秦人間一年之善惡,而婦女不能參拜,只于內(nèi)室掃除爐灶,燃燈默拜。
苗族風(fēng)俗禁忌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祭灶風(fēng)俗文化禮儀
下一篇:祝壽文化禮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