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地區(qū)的文化底蘊非常豐富,寶雞人如今的生活也是非常精彩的,而且人們將婚禮舉辦看的非常重視。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寶雞婚嫁,供大家參考。
婚嫁習(xí)俗
訂婚請介紹人
求婚之家,欲擇某戶子女為婚,先請介紹人到家招待一番,說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紹人奔走雙方,發(fā)揮媒介作用。
見面
經(jīng)介紹人媒介同意聯(lián)姻者,約定時間兩對象在男方或其親戚家相見,經(jīng)談話同意,即訂婚約。見面時,男方要簡單招待,雙方主要親戚要參加,參與意見,談話后,兩人要互贈禮品(男給女一身衣服和四樣禮,女給男方禮品稍輕)。如對方收禮,就表示同意,否則就有問題。
看屋
近年來興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規(guī)矩??次輹r,女方的主要親屬要陪同,男方要設(shè)像樣的宴席,要給女方比見面時更重的禮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將看屋的花費折成現(xiàn)金給女方,純屬一種索禮之舉。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紹人即與雙方協(xié)定給女方扯衣服的數(shù)量、花色、時間、地點以及去什么人等。這天,男方主婚人與介紹人同女方去的人進縣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買布料,現(xiàn)以毛料、綢料為主。除衣料外,還有鞋、襪、圍巾、毛線、提包等。扯衣服完畢,一行人還要到飯館進餐,叫十個八個菜,花上百元。農(nóng)村人常為扯衣服犯難。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過禮”,民間人貶之為“抄、抄、抄”,意謂“吃、吃、吃”,坐喝之禮儀非常隆重。這天,男家要殺豬、宰羊,備齊雞、鴨、魚、肉,請廚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場場,以示富有。男方親屬應(yīng)邀帶禮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門、鄉(xiāng)黨、親戚扶老攜幼來坐吃媒席,以表贊同。
婚俗禮儀
望門。成婚次日晨,新娘在其嫂的陪伴下,要向族戶人等點煙敬茶,表示認親。受禮者,一律要向新娘贈送禮品或封子(用紅紙包著的錢)。
送喜。女兒出嫁次日,家長攜帶禮品前來女婿家,向其父母道喜。
回門。俗稱“請女婿”。一般結(jié)婚3日后,新婚夫婦到女家接受款待,去時還帶一個小男孩,以表早生貴子之意。
換婚。它多出現(xiàn)于貧寒人家。男子常以姊妹相交換為妻,謂之“小姑換嫂”、“姊妹易妻”。這種形式解放前較普遍,不論川原、山區(qū)皆有。
招贅婚。父母年老,家資殷富,有女無子,后嗣無人,為了老有所依,招贅改姓上門,養(yǎng)老送終。今仍提倡男到女家,但不一定要改姓。
迎親習(xí)俗
結(jié)婚當(dāng)日一早,新娘子由梳頭侍女(伴娘)梳妝打扮,等待男家迎娶。
新郎身穿長袍禮服(藍色綢緞做),頭帶禮帽,披紅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賓相、轎夫、樂人等陪伴,騎馬或坐轎(舊時世家、富戶亦有新郎坐綠轎伴紅轎迎親的),攜帶“鳳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鏡、一把遮日傘等禮品來到岳丈家。
在奏樂中,新郎為岳父母行叩頭禮,入宴席。女方伴娘為新娘戴冠披霞,穿紅繡鞋,蒙紅綢蓋頭,向祖先神位告別,向父母兄嫂行禮辭行。
此時新娘離別之情油然而生,哭聲感人,叫“哭轎”或“哭嫁”。還有哭詞叫《哭轎歌》:“娘呀娘您養(yǎng)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丟下弟妹誰照看,好比鋼刀挖我心……”。
在樂聲、炮聲中由梳頭侍女扶入轎中,轎門垂簾。照妖鏡懸于轎桿,選二童扶轎護送叫“押轎”。樂人前頭吹奏,“衣架”(擺新娘的妝奩等針錢活的木架)隨后,緊跟“什羅”(專放新娘裝飾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騎馬于轎前,梳頭侍女之車隨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車,形成一列長長的隊伍,名為“吃筵席的”。
凡轎過之村,皆鳴炮停歇,村女皆爭觀品評新娘的手藝。轎過橋頭、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鳴炮,有的還要貼紅紙條表示以喜驅(qū)邪(送女儀式的隆重與否,因貧富而異)。若途中撞親(兩家花轎相遇),以互換禮物讓道,表示互不干擾,各自平安。若遇喪棺,則要改道,或以紅綢遮轎,在炮聲中前行。
房子裝修習(xí)俗禮儀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寶雞婚嫁習(xí)俗禮儀
下一篇:出月子有什么風(fēng)俗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