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我的表達能力不好,口才不好,一上臺講話就會緊張,很害怕,大腦一片空白,心跳加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演講技巧方法推薦,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演講需考慮的問題
1、評價憂慮。
這是造成怯場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現代心理學認為,在任何存在評價的場合,人們一般很難發(fā)揮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數人對自己在初次約會中的表現不十分滿意。在演講中,由于評價是單向的,也就是說聽眾在“裁判”演講人,所以演講者的憂慮更多,心理負擔更重。
2、聽眾的地位。
如果我們面對的聽眾比我們的地位高,或者我們認為比我們重要,我們講話時便感到特別緊張。求職者在評估小組面前的表現往往很不自然,這一方面是因為評價憂慮,另一方面也無疑是因為評估小組“大權在握”。
3、聽眾人數。
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圍”內講話。如果聽眾人數很多,演講者便會倍加謹慎。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出錯或表現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過分的小心謹慎加大了怯場的可能性和程度。
4、對聽眾的熟悉程度。
大多數人在“熟人”面前講話比較自然。面對陌生的聽眾我們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在幾十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內便會對我們作出評價。
5、聽眾的觀點。
如果你知道聽眾或大多數聽眾所持觀點和你的觀點一致,那你便會信心十足。反之,你便會有很多擔心。
6、準備是否充分。
若演講者自己心里覺得自己對演講準備得不充分,覺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可能出賣他。
六種適用的演講技巧
1.何謂善用空間的演講
所謂空間就是指進行演說的場所范圍、演講者所在之處以及與聽眾間的距離等等。演說者所在之處以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的地方最為理想。例如開會的時候、主席多半位居會議桌的上方、因為該處正是最容易匯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會議桌之正中央,則會議的進行情況會變如何呢?恐怕會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會議冗長不休的感覺?因此,讓自己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之處,不但能夠提升聽眾對于演講的關注,甚至具有增強演說者信賴度權威感的效果。
2.演講時的姿勢如何
演說時的姿勢也會帶給聽眾某種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雖然個人的性格與平日的習慣對此影響頗巨,不過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講的姿勢,即所謂“輕松的姿勢”。要讓身體放松,反過來說就是不要過度緊張。過度的緊張不但會表現出笨拙僵硬的姿勢,而且對于舌頭的動作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決竅之一是張開雙腳與肩同寬,挺穩(wěn)整個身軀。另一個決竅是想辦法擴散并減輕施加在身體上的緊張情緒。例如將一只手稍微插袋中,或者手觸桌邊、或者手握麥克風等等。
3.演講時的視線
在大眾面前說話,亦即表示必須忍受眾目睽睽的注視。當然,并非每位聽眾都會對你報以善意的眼光。盡管如此,你還是不可以漠視聽眾的眼光,避開聽眾的視線來說話。尤其當你走到麥克風旁邊站立在大眾面前的那一瞬間,來自聽眾的視線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刺痛。
克服這股視線壓力的秘決,就是一面進行演講;一面從聽眾當中找尋對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溫柔眼光的人。并且無視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視線投向強烈“點頭”以示首肯的人,對鞏固信心來進行演說也具有效果。
4.演講時的臉部表情
演講時的臉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情緒無不清楚地表露在臉上,這是很難藉由本人的意志來加以控制的。演講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總覺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演講就很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
控制臉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頭”。人一旦“垂頭”就會予人“喪氣”之感,而且若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另一個方法是“緩慢說話”。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wěn)定,臉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5.有關服飾和發(fā)型
服裝也會帶給觀眾各種印象。尤其是東方男性總是喜歡穿著灰色或者藍色系列的服裝,難免給人過于刻板無趣印象。輕松的場合不妨穿著稍微花俏一點的服裝來參加。不過如果是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仍以深色西服、男士無尾晚宴服、以及燕尾服為宜。其次,發(fā)型也可塑造出各種形象來。長發(fā)和光頭各自蘊含其強烈的形象,而鬢角的長短也被認為是個人喜好的表征。站出來演講之際,你的服裝、究竟帶給對方何種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6.聲音和腔調
聲音和腔調乃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有所改善。不過音質與措詞對于整個演說影響頗巨,這倒是事實。根據某項研究報告指出聲音低沉的男性比聲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賴度較高。因為聲音低沉會讓人有種威嚴沉著的感覺。盡管如此,各位還是不可能馬上就改變自己的聲音。總之,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即使是音質不好的人,如果能夠稟持自己的主張與信念的話,依舊可以吸引聽眾的熱切關注。
怎樣的演講才是一個好的演講
1.全程不卡頓
這個意思并不是說要把稿子背得特別熟練,而是你把你要說的話的脈絡理清楚,上臺的時候就算緊張也要保證不冷場,嘴里始終是說著話的。
2.情緒飽滿,可以打動人
這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有一定的積極度,不要給人一種你都不想說的感覺,那別人肯定也不想聽。情緒該高昂的時候高昂,該低沉時低沉。要有起伏感,不要全程平淡。
3.演講兩個字:“演”和“講”
“演”字告訴我們要有動作和表情。并且盡可能的生動形象,不能只是干巴巴的說,是一定要有手語或肢體的表達或是表情的變化。其實有時候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當你自己的情緒代入時,這些也就差不多了。
“講”字,講是什么,就是要給人一種講述的感覺,也就是交流感。語言不要過于高大上,盡量的通俗易懂。不要給人距離感,不能像朗誦靠近,什么是朗誦我想大家都知道。有的演講者過于追求情感的表達,用力過猛,如果整篇都是情緒超級飽滿,每個字都想表現出感情,這樣就會像朗誦,同樣也就會失去講話的感覺。
按照TED演講的速度,基本上一分鐘是300字左右,甚至更快,一場分享下來,要說很多字,如果沒有好好準備,恐怕你只能站著臺上望著聽眾,大腦一片空白,濕了褲子;或許你有老羅一樣單口相聲的機智,池子一樣的段子,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撐起1個小時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