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小說敘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從童年時代起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十年的生活經歷,反映了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迷惘、挫折、痛苦、失望。小編特地準備了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歡迎借鑒學習!
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1
喜歡上讀書,才開始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妙,并感覺到自己精神上的成長。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過:“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tǒng)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shù)心靈的眼睛,由于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的世界?!?/p>
這幾天讀完同事推薦毛姆的《人性的枷鎖》,深刻領悟到了這一點。乍看厚厚的一本,八百多頁,還怕會讀不下去,沒想到開始讀后,竟再也不忍釋卷。書中的文字,句句都似在寫著自己的內心。我也因了作者的筆墨,將自己全然投入進了主人公菲利普的世界。
那些天每有所思,腦海里全是那跛足少年。當他虔誠地祈禱上帝治愈他的殘疾時,為顯示誠意他故意讓自己吃苦,想象著自己被治愈后幸??鞓返臉幼?,想象著原先嘲笑他的人是怎樣目瞪口呆……此時,我真想去擁抱這個善良純樸的少年,這不就是當年的我嗎?小時候,自己也曾因過于害羞,老是沉浸于自己的缺點,而不敢回答問題,不懂得與同學相處。盡管外表沉默寡言,內心卻把自己想象成班里最棒的那位同學,甚至于暗地里模仿她的一言一行,整天如白日夢般遐思,還常常為自己想象出來的幸福吃吃傻笑。
少年菲利普不斷遭人嘲弄,逐漸失卻了孩提的天真,進而痛苦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哪個少年不是在自身的煩惱中成長起來的?“菲利普看了好多書,腦子里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念頭,正由于他對書里講的事理只是一知半解,這反倒為他的想象力開闊了馳騁的天地。在他痛苦的羞態(tài)背后,在他的心靈深處,某種東西卻在逐漸成形,他迷迷糊糊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個性?!?/p>
讀書使人成長。作者在書中列了大量主人公在不同階段讀的書,這些書中的思想和他周圍人物的思想都在影響著他?!耙粋€人仿佛是一個包得緊緊的蓓蕾。一個人所讀的書或所做的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他毫無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對一個人來說確實具有一種特殊意義,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使得蓓蕾綻開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連開放,最后便開成一朵鮮花?!闭驗榉评粘掷m(xù)閱讀的習慣,才使他能一次次突破枷鎖,獲得人生意義上的自由。
閱讀中,我分明覺出菲利普成長的每一階段,都恍惚有自己的影子。我也曾有他遇到過的迷茫,而我卻不知道如何處理。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就是讀書與沉思讓菲利普掌控了自己的生活。他對朋友的選擇,他的求學之路,他對神學的思考……他不顧伯父反對,遠赴德國求學;后來到倫敦成為一名會計學徒,因為厭倦了枯燥的生活,很快他又轉到巴黎學習繪畫。意識到自己在藝術上資質平平,不會有所建樹,后來他決定去倫敦學醫(yī)。書中最吸引人的,是菲利普在面對生活抉擇時的反思,其中落魄詩人克朗肖對他影響最大?!翱死市ぁ币彩俏曳浅O矚g的一個人物,雖然他后來的物質生活有些悲慘,但我非常欣賞他身上的落泊文才和曠達的哲學思維。
菲利普的朋友阿特爾涅對我觸動也很大,尤其是他的擇妻觀。他自己多才多藝,可是卻離開與他同樣有才華的前妻,選擇與一個樸實能干的女仆生活在一起。他共有九個孩子,過著真實而平凡的幸福生活。他的很多思想都影響到菲利普。
主人公對米爾德麗德的愛情可能最令讀者難以理解。他怎么會愛上一個如此自私自利甚至無恥的女人?菲利普也認識到了她的真面目,但還是一次次無奈地感到:他不能不愛這個女人。他清楚這種痛苦只有等到他死時才能消失。在這場愛情的追逐中,菲利浦喪失了獨立的精神和做人的尊嚴,還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財產?!笆澜缟献畲蟮恼勰ツ^于在愛的同時又帶著藐視了”……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用類似病態(tài)的精神折磨過自己?因不甘失去的一些東西,特別是曾經投入過的感情,即使已經明了是錯的,卻仍在主觀意識里寄希望那是永遠美好的存在。也許這就是人性無法突破的枷鎖。
很多人讀書過于看重實用性、目的性,而最終面對茫茫書海無所措手。實際上,讀書是為了自己永遠的成長?!爱斈闼龅囊磺?,都是為了滿足既定的目標,你就沒辦法發(fā)現(xiàn)在這個目標范圍外,更廣闊的可能性是什么”??雌饋頉]什么用處的書,或許會給你的未來早早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書是不分國家與年代的,因為不管哪個國家的人性都是相通的,歷史也是相似的。當你在成長中遇到困惑時,或許古今中外的某本書里早已告訴你解決問題的答案。
傅雷曾提到過一本書對他的影響。一開始他因為情緒波動,“神經亦復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后偶然讀到羅曼·羅蘭寫的《貝多芬》,“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頓獲新生之力,自此奇跡般突然振作。此實余性靈生活中之大事。”
由此可見,通過讀書治愈人生各種疑難雜癥,的確不失為一良好途徑。只要你還想成長,讀書就不會晚。
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2
繼《月亮》和《刀鋒》之后的又一本毛姆——《人生的枷鎖》。當當?shù)囊粋€評論說的好,第一道枷鎖:盲目的信仰,第二道枷鎖:自卑的虛榮,第三道枷鎖:藝術的妄想,第四道枷鎖:愛情的魔障。
本以為又是一個為了理想而脫離世俗的故事,可是,這卻是一個放棄理想而世俗到不能再世俗的故事,主人公菲利浦是從脫離宗教開始,繼而放棄藝術,最后回歸到茍且的生活,這么一說,反而有點像《月亮》的倒敘了,是不是?
《月亮》的主人公本就是以畫家高更為原型的,這是一個純粹的沖破第三道枷鎖的人,《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最令人神往吧,這是一個明媚、隨心、自然、優(yōu)美的人,是一個不管我愛他或者我變成他我都愿意的人??墒?,《人生的枷鎖》讓人看的難受之處,就是因為,主人公菲利浦的生活狀態(tài),恰恰才展現(xiàn)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tài)中的很多不堪的縮影吧。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很多人, 有人跟我說過,很多男人的生命中都會伴著三個女人,一個是妻子,一個是情人,另外一個叫知己。我聽到的時候表示呵呵一笑,以前我一定會反駁,現(xiàn)在,我只能笑笑不說話。一直最愛的讀了很多遍的一本小說,當屬錢鐘書的《圍城》,曾經沉溺于方鴻漸對蘇小姐、唐小姐、孫小姐的感情之中,還有一直在想那出現(xiàn)在書最初的鮑小姐呢,對方先生而言又是什么,而方先生呢,在各位小姐的心中又占據(jù)著什么樣的分量。
話說回來,菲利浦身上體現(xiàn)很多人的共同特征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賤吧,對于自己不愛的人,招惹完她們,等到對方愛上自己了,就要甩了別人,還覺得是對方的錯,這叫做不負責任! 然后自己又會愛上個不愛自己的人,然后或者被甩,或者愛而不得,然后受虐的付出,帶著憋屈的不甘,這叫賤!不過話又說回來,愛情本來就是沒有道理可講的,誰還能沒犯過賤呢,及時止損就好是不是?
挺厚的一本書,紙質版700多頁,如果有些絕望無處安放,讀讀吧。
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3
毛姆的書比不上紅樓夢,但同樣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啟發(fā),這是走過很長的一段人生路所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具有紅樓所蘊藏的超越時代的精神~
在菲利普看來,人生確乎如此。在人生毫無意義,一切都微不足道的思想背景下,他認為一個人可以從寬闊無垠的人生中(這是一條長河,既無源頭,又川流不息,卻不流歸大海),隨意編織成圖案,從而獲得個人的滿足。有一種最清晰、最完美也最悅目的圖案。在這種圖案中,一個人誕生,長大成人,戀愛結婚,生兒育女,為生存而辛苦勞作,最后死去。然而也有別的樣式的圖案,既錯綜又奇妙。在這些圖案里,幸福不涉足,成功不問津,但從中可以感覺到一種亂人心思的雅趣。有些人的一生,其中也包括海沃德的一生,他們的人生圖案還沒織完,就被盲目冷酷的命運切斷了。到那時,有人說“這沒關系”之類的安慰的話,就令人愜意了。還有些人生,如克朗肖的人生,提供的是一種難以仿效的圖案。在人們能夠領悟這樣的人生已被證明為正當之前,舊的觀念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標準必須更換。菲利普想,他在拋棄對幸福的憧憬中,也正在拋棄最后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用幸福的標準來衡量,他的人生似乎是可怕的??墒乾F(xiàn)在,當他認識到人生可以用別的標準來衡量時,他似乎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幸福和痛苦一樣微不足道,它們的來臨跟人生中的其他細節(jié)一樣,都被編織進了那精心制作的圖案里。霎時間,他仿佛超脫于人生的種種不幸之外,他覺得這些不幸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傷害他了?,F(xiàn)在,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過是使人生的圖案增加復雜性罷了。當生命的終點臨近時,他將為圖案的完成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它將是件藝術珍品,其美麗將永不褪色。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它的存在,而隨著他的死去,圖案就立即不復存在了。
想到這里,菲利普真有說不出的高興。
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4
《人生的枷鎖》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自傳題小說,這本書基本上寫的'是毛姆30歲之前的故事。
毛姆在《人生的枷鎖》中并沒有明確給出枷鎖的定義。他通過主人公菲利普的經歷和菲利普遇見的每一個人,全方位引導我們去思考"人生的枷鎖"到底是什么。
我們可以說,讓毛姆被重重枷鎖束縛的,是那個特出的時代。推而廣之,我們每個人都會落下時代的烙印,尤其是我們遇到今天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時代飛速發(fā)展,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新思想不斷涌現(xiàn)。思想保守固執(zhí),頭腦不開放,內心不容納就會被時代淘汰。緊跟時代發(fā)展就要頭腦開放,學習新知識,容納新觀念,接受新事物,這是歷史的必然。其實人的最本質的進步莫過于思想觀念的進步,最大的解放莫過于思想觀念的解放,最徹底的革命莫過于思想觀念的革命。我們常常被一些條條框框給框住了,它阻礙了我們前行的腳步。
科學證明,生理成熟三十年,心智成熟無止境,人類的潛能是無限的。人人進化,人類進化,這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是賦予人類的特殊意義,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qū)別。人未定型,并將繼續(xù)發(fā)展。
小說也談到了人生毫無意義,這只是一種感嘆而已。人本身生存就有他的特殊意義。存在即合理,合理就有意義。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價值觀不同,人生的意義也不相同,人生的意義是人類自己賦予的。人類要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人類思考、創(chuàng)造、生產的方式,因此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創(chuàng)造價值,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好吃懶做,不思進取,厭惡勞動,貪圖享受,損人利己,那只能走向滅亡。
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5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毛姆的《人性的枷鎖》,書有點厚,我讀的也很慢??煲粋€月了,才讀了不到一半。文字并不艱澀甚至描寫的很優(yōu)美,在緩緩的故事節(jié)奏的帶領下,我也跟著一起回顧著自己的成長歷程。
成年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在一個不太好的狀態(tài)中彷徨。仿佛被什么東西框定住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圍里伸縮。而前方的路,似乎又一眼能望到頭。我焦慮、想要改變、用力掙脫。但似乎周圍有個漩渦,牽引著我往里越陷越深。外在力量越來越大,對抗越來越累,把我折磨的精疲力竭。我開始迷茫,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我開始自我懷疑,不知道對抗有什么作用。我開始恐懼,不知道脫離了主流的既定規(guī)則是不是錯誤的。就這樣不斷地被消磨直到殆盡,麻木、接受、放棄抵抗,就這樣在這局促的空間里被無限遏制著。
其實一開始,還是羨慕毛姆筆下那個主人公青年時期那些多姿的彩的人生閱歷的。但之后想來,自己其實更折騰。
一邊看著主人公不斷思考,掙脫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一邊我自己也思考著自己這些年到底岀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感覺自己被困住了。我覺得我的外面是紛亂的世界,而我的內在卻是一片荒蕪。
我從內心出發(fā)去界定,設法去看清被既定認知束縛住的自己。我試圖補充養(yǎng)份,各種豐富的、有層次感、朝氣蓬勃的陽光和色彩。終于,我的內在重新鮮活起來,我明白了自己應該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可能。
我覺得找回了我自己,我解放了我自己。
紅與黑讀后感700字作文
上一篇:人生的枷鎖讀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