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故鄉(xiāng)在江蘇的高郵,高郵以它的咸鴨蛋著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說法他的老家實在徽州。他的家境很是殷實。為了大家學(xué)習(xí)方便,小編特地準備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了,歡迎借鑒學(xué)習(xí)!
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1
有很多作家,我都聽過名字,卻從來沒有機會拜讀過作品,汪曾祺便是其中的一位。這次讀汪曾祺的散文,算是填補了一項自我的空白,實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目標。
汪曾祺的文字簡潔明了,講述的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甜酸苦辣,花鳥魚蟲,山川湖泊,名勝舊跡,往事回憶等等,但涵蓋的知識面卻相當廣闊,所見所聞?wù)剚眍^頭是道,足見其閱歷的豐富。這些文字本身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匯聚起來卻令人感到了一種生動的場面,那便是真實的生活,好玩的生活。
他的文字中有很多都是談?wù)摮缘?,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涉及令人乍舌,假如把先生放在當下,我敢斷定是名副其實的“吃貨”一枚!不光光介紹了各地食物的異同與特色,還把自我的感受都如臨其境地展示給了讀者,描繪是動人和恰當?shù)模芏嗟胤蕉加辛钊藭囊恍Φ墓缠Q。
先生也在眾多的文字中屢屢提到抗戰(zhàn)時西南聯(lián)大時的歷歷往事,可見其對那段學(xué)習(xí)與生活的眷戀。因為自我對那段歷史也頗感興趣,故此讀起來也格外親切,懷念那些著名的大師,懷念在艱苦歲月中精英們的精神和成就,也從另一種視角了解到更多的軼事和趣聞。
才明白先生是沈從文的弟子,所以文集中專門收集了一篇文章是寫沈從文和他的《邊城》的。一來又把邊城的情節(jié)再次回顧了一遍,并且還有美文賞析般的解說和其中人物創(chuàng)作原型的介紹,更有一些幕后的花絮與原委,對于喜歡文學(xué)寫作的人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引導(dǎo)與啟發(fā)。
也喜歡先生寫的父母與祖父母輩的人物,既包含了真摯的親情,也從一個側(cè)面讓讀者了解到了晚清與民國時期的世間百態(tài)與人情世故,那些平常人家的生活和環(huán)境驀然就躍動在面前,鮮活了畫面。那些看似平淡與不經(jīng)意的文字間流露出的是中國文人的情懷。琴棋書畫詩書酒、茶米油鹽醬醋茶,都浮此刻這些小小的篇章之中,有生活的真諦,有閑情與雅趣,有山水和情韻,有人情的冷暖,在淡淡的文字與不經(jīng)意的敘述之間展開了一幅世間的萬象,真實又生動。
最終談?wù)劚緯难b幀,其實也和文字一樣,十分清新淡雅!相當貼合文字的意境,在適當?shù)目臻g,還插入了些相應(yīng)的國畫,完全是錦上再添鮮花!
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2
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置身于《受戒》中的桃花源,在這里我仿佛來到了一個原始的烏托邦,一個寧靜美妙的世外桃源,并不顧一切地愛上了它!
那是一片理想的樂土,確切的說,這是一個原始的烏托邦,在庵趙莊人們的心中,和尚和種地,織席,箍桶,畫畫等行當沒什么不同,他們都是自由平等的職業(yè)人,與世道的艱辛,人生的苦澀都無關(guān)。如小英子一家,趙大伯是田場上樣樣精通的好把式,不僅脾氣好,身體也結(jié)實的像一顆榆樹;趙大媽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僅家鄉(xiāng)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樣子也是眾家嫁閨女的稀罕物;兩個寶貝女兒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靜,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潑,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鵲,從這家人的日子,就可看出庵趙莊蕓蕓眾生的一斑。
至于荸薺庵里的僧侶生活就更令人向往了,完全沒有一般佛門寺廟里清規(guī)的羈絆。這里的和尚只要會一點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梁黃懺之類,從此就可以吃現(xiàn)成飯,可以賺錢,可以還俗,可以娶親,還可以買田置地,過優(yōu)哉游哉的神仙日子。庵里的老師傅終日枯坐念佛,不問世事,在那“一花一世界”里沉醉。大師父仁山是“當家的”,管著經(jīng)賬,租賬,債賬三本帳簿,平日在庵里從不穿袈裟,經(jīng)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著他那黃色的圓肚皮,光腳踢踏著拖鞋;其他兩位師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后,村里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吃肉從不瞞人,甚至過年的時候就在大殿上殺豬,這里的和尚過著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祥樂時光,這哪里是一個“佛門凈土”,分明就是一個現(xiàn)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夢境中,我們的小主人公小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小明子他面如朗月,聲如鐘磬,聰穎好學(xué),在隨舅舅出家做了和尚渡船時,遇上了小英子,漸漸的,他們就成了好朋友,明子經(jīng)常上小英子家,就這樣,他們間朦朧的初戀就悄然萌生了,他們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繡;他們一起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場,特別是他們挖荸薺后回家的一段白描,“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過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多美的描寫啊,把少男少女初戀時的心態(tài)描摹得曲盡其妙,婉而成章。最是最后他們一道進城,一個去善因寺受戒,一個給家里買東西,他們同坐一條小船,一道歸去來,最后終于逼出了小明子的心里話:希望小英子做他老婆。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此沉靜,如此美好,人就會不自覺地與環(huán)境渾然一體,產(chǎn)生無限遐想,《受戒》,世外桃源般的夢境,讓我無限向往!
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3
一向很喜歡汪曾祺的文章,最早源于讀大專時文學(xué)教師對我作文的評價:有汪曾祺的味道!從此,我就有意識地去看他的文章,套句厚臉皮的話,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暑假,找了些他寫的散文,寫了一些不入流的感想。
古往今來,關(guān)于描述吃的文章很多,但汪曾祺先生寫吃的,別具一格。我也愛好美食,對其文字中描繪的吃,更覺得我們的吃是嘗味,而他筆下的吃充滿了對這世界的贊美與感激,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例如在《故鄉(xiāng)的食物》里,作者重點寫了一樣平??墒堑氖称贰疵住N恼乱婚_頭,作者引用了《板橋家書》中的一段話:“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此句一出,頓時讓人覺得很親切!處于社會最下層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溫暖著彼此的身體與心靈!在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描述了在戰(zhàn)亂年代的一個小插曲,沒有常見的凄風(fēng)苦雨,也沒有常人心目中的離亂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筆觸,描述了一個戰(zhàn)亂中與炒米相伴的夜晚:“記不得是哪一年,總之是我還小,國民革命軍孫傳芳的軍隊在我們縣境內(nèi)開了仗,我們一家?guī)Я艘稽c行李進了煉陽觀,把一壇炒米和一壇焦屑帶了去。我對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生活極感興趣。很多人家住在一齊,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在如此亂境中,還能堅持這樣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靜,一份從容,甚至一份幽默,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氣!而這智慧和勇氣有來自何處文中自有交待:“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
夜晚?!睕]有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沒有對生命的無比禮贊,怎樣會有如此的胸襟與氣魄又例如《豆汁兒》描述的則是北京城底層人民鮮活的生活畫面:“豆汁兒是制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兒,這天吃窩頭就能夠不用熬稀粥了。這是貧民食物。豆汁兒攤上的咸菜是不算錢的”。最趣味的一段在結(jié)尾處:有保定老鄉(xiāng)坐下,掏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兒多少錢一碗”,賣豆汁兒的告訴他5分錢?!跋滩四亍薄跋滩瞬灰X?!薄澳墙o我來一碟咸菜?!绷攘葦?shù)語,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頓時讓人感到這世界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可愛,如此的讓人留戀!
在作者談吃系列散文中,用疏朗清淡的筆調(diào),寫出了人世間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fēng)物人情、習(xí)俗民風(fēng),用汪老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尾:盡管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日應(yīng)當快活。
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4
有人說汪曾祺是“中國最終一個士大夫”。之所以對汪曾祺先生如此盛贊在于他對世俗生活的態(tài)度。汪先生對世俗生活有興趣、在世俗之中樂得自在,用自我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手中的筆記錄表達他對生活的熱愛,但同時他對物質(zhì)生活卻又是恬淡的態(tài)度。正因為懂得品味生活,在生活中更加圓融,他能夠在十年浩劫后平安生存下來。
從《人間草木》我們能看到汪曾祺在生活各個方面的態(tài)度。全書分的六個部分,涉及到方方面面吃喝玩樂、人文交友、懷念友人等等。字里行間透露出來,毫無疑問汪先生的文字是素雅的,他的散文都是掀起平淡事物中的一角,平淡沉靜的敘述,返璞歸真大概如是。
汪曾祺對于吃可謂是個行家,能夠說得上是能吃會吃敢吃,《人間草木》第一輯“四方食事”,汪曾祺對于美食的描述讀起便覺香味彌漫,尤其寫到羊肉的吃法,大江南北的手法,口味他都嘗過。散文中偶爾透露出早年被“發(fā)配”的歲月,但他卻對此沒有一絲抱怨,不管到了哪里,他都能既來之則安之,安靜地度過那些困難時期。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所以汪曾祺隨時都能堅持恬淡的態(tài)度。在人生數(shù)十年的時光里,他顛沛流轉(zhuǎn)了不少地方,縱然物非人仍然依舊。飼花弄草、讀書交友、旅行游玩。出身書香門第給予了他廣博的學(xué)識,詩詞、字畫、手工都會,且并不是淺嘗輒止的,而是對于那些都是有必須的成就。
汪曾祺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的散文習(xí)慣用樸實的辭藻、短句。一點一點,逐漸勾勒出對普通生活的輪廓。記憶里的味道,他用文字生動的留存了下來。那些生活的細節(jié),在十幾年前的兒時也曾細細品味過,倒是大了,懂事了便忙起來,忙的沒時間去觀察生活。如此說來,汪曾祺老來依舊持有一顆赤子之心,在讀他散文的時候,腦海里不經(jīng)意的就會描摹出一個形象:或蹲在花草叢間,飼花弄草,照顧果蔬藤蔓,驅(qū)蟲除草,或端坐在桌前,大饗美食之滋味,或是拿著一把蒲扇,泡上一壺的濃茶,喝完一壺之后第二壺第三壺,看窗外風(fēng)輕云淡。我眼中的汪曾祺,好一個寵辱不驚的樣貌哩。
有種觀點認為文人清高,讓人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對于汪曾祺,則沒有。不論是從他的文字上,還是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是這種感覺。他給我的感覺是他十分懂得生活,也樂于享受生活,寵辱不驚,怡然自樂。
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5
“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
汪老先生是這樣描述自我的吃貨特性的,如頑童般,卻也真切,先生的文字中幾乎可吃的不可吃的都拿來吃了個遍,還個個是頂真好吃的東西,別的不說,豆汁兒我就無法理解,真真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但,仍舊舍不得放下,食物在先生的筆下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飯間,端上一碗白米飯,捧上一本先生的書,仿若嘗遍世間百味。
先生有時用筆極清雅,有時卻又極放任,有時淡然如君子,有時戲謔似頑童。
記得還有一篇關(guān)于臭豆腐的文章,原文中的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在長沙,想嘗嘗毛澤東在火宮殿吃過的臭豆腐,循味跟蹤,臭味漸濃,'快了,快到了,聞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個公共廁所!”哈哈哈!真是趣味,也就先生能將這等糗事寫的直接坦誠,又趣味十足。
先生的散文短,直接,通透,淡若無質(zhì),卻帶著余味,總想再多看一點,卻沒有了,汪老先生總是這般喜歡吊人胃口。
先生的文字下除卻吃食,還有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人間草木四字形容得倒是真切。
先生寫花,或淡雅,美得清新脫俗。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p>
或直接,粗俗如販夫走卒。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xiāng)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先生的文字是跳的,像孩子不好好走路。他喜歡瑣碎事物,對這種觸控可及事物的關(guān)愛伴隨他的寫作始終。
僅有心中有情之人才能將那些瑣碎之物形容的這般情意綿綿,人間草木皆有情,有情的到底是草木,還是那個寫草木的人呢?
霧都孤兒讀后感700字
上一篇:2021汪曾祺散文700字讀后感
下一篇:霧都孤兒700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