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1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每每讀起《五柳先生傳》,便感到與一位閑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仿佛就在我身邊,等待我能讀懂她閑靜少言背后的熱血人生。
遙想當年,中華神州大地上距今約1500萬年的時代中,出現(xiàn)了一位宅邊有五柳的詩人――陶淵明。如果說莊周隱居則多出于個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說諸葛亮隱居則多出于外界因素――暫避當時的戰(zhàn)亂。那陶淵明則兩者都有,一是為東晉王朝昏庸無為的統(tǒng)治者,二是為自己的志向而隱,于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長大,再讀陶淵明的詩,竟讀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辭官,先后又做過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后任彭澤縣令。點點滴滴說明,他還是有一腔熱血而非一心向隱的,只是當時歷史條件的束縛,加之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本性,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等的原因,他才無奈歸隱。顯然,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說陶潛消極遁世,我認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筆下寫著“富貴非吾愿”時,心中又何嘗不想“閑居亦非吾愿”呢?
他筆下寫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時,心中又何嘗不想“時不利兮”呢?
他筆下的話,心中的愿,從未被填滿。
他沒有死心,所以才遺憾,而遺憾又正是他作詩的原因。
遙想陶淵明當年,世俗黑暗,世態(tài)炎涼,故無奈隱居。重巒疊嶂遮不住他的才氣。他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詩文,不朽佳作。
他無法飛黃騰達去做官,去朝廷輔佐圣上,但他用另外一種一種方式,報效了祖國。后人皆稱陶淵明為“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靜溪流里的波濤洶涌。
且看今朝勝景,國際富強,繁榮昌盛。作為未來祖國棟梁的我們豈不更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報效祖國?
讀他的詩時,他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為一段段動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躍,心頭盤旋。那一刻,才是真正讀懂了他。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2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quán)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為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tài)度。他遠離世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于經(jīng)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xiàn)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yè)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yè)。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為人無論在哪里生活,都要為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為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為了自己的好惡,不愿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著大自然抒發(fā)了,因為他和人類的生存規(guī)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為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為自己為家人,大而為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yīng)當為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辈攀枪磐駚頍o數(shù)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干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xù)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過著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烧娴阶銎饋?,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3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朱淑貞
菊茶,菊酒,菊琴,菊歌,悠然的陶公,心揣菊的情懷,在歷史的舞臺上,硬生生走了1600年,好一個悠然公!
東籬采菊,高山賞菊,養(yǎng)個女兒取名愛菊,寫的文章充滿菊香。人生的晚秋,傲然挺立于颯颯西風(fēng)中,化一縷英魂演繹菊的精髓,不屈中靜靜看著百花妖媚的臉;留一抹微笑于殘陽中,任炎涼世態(tài)揮灑五斗米典故;擷一朵山菊放在鼻底,閉眼慢嗅,清香!
淡淡的香,綿延了千年;濃濃的情,渲染了整個歷史的天空。一朵遲開的花,綻放出一段不了的菊花情緣。一個燦爛的肆意瀟灑的笑臉,為曾經(jīng)爭奇斗艷的百花奪魁賽做個干練的總結(jié)。該誰奪魁,嘉賓微笑不語,留個懸念讓歷史揭秘。陶君啊,采菊做茶,釀菊為酒,絲絲花瓣在風(fēng)中翩翩起舞,遍地的灑脫分明幻作張張懂風(fēng)通情的瑤琴,眩然奏起心旌搖蕩的菊之歌,響徹歷史的天空。好一首千古絕唱!
醉眼迷離中,品詩讀文;恬心淡雅時,飲酒賞菊?!安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薄昂勂皩铱眨倘缫??!碧债Y,菊花伴你,南山懂你,于靜謐中寫意人生絕配?!按鬂n生”的夢寄存在桃花源,留待漁人去搖醒沉睡的世界?!安菔⒍姑缦 ?,給自己的貧困找個出口,讓枯死的心暫緩滅亡。歷史,需要你未盡的詩行!
翻開厚重的歷史,一遍遍徜徉在鄉(xiāng)間小徑,抬眼向南瞭望,試圖尋找一份悠然,解讀陶淵明的那朵晚菊,品味那種與世無爭的恬淡……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4
緣溪行,望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鏡頭一。果是芬芳鮮美,落英繽紛,我跟隨著陶淵明的腳步,夾岸十里,聞雞犬之聲,看著他從容悠閑的面孔,一襲白衣與這桃花十里,雙手背立,是與其45度角望下那遙遠的天際,沉淀著心中多少感慨,我取出相機將這一幕記錄下來,好山好水或是其最向往的生活所在吧,在桃花源里游蕩,為其指出最美的花朵,和他一起交流生活之美。
一同享用漁人的晚飯,享受鄉(xiāng)間柴火的芳香,野菜的香甜。
一同感受黃昏后無限感慨,萬事有終,盡享生活之樂。
鏡頭二。他是如此般的囊中羞澀,甚至于支付不起飽食之米,我與他游逛在行街上,看著他衣衫襤褸的衣裳,卻是如此般高傲的神情,那般的骨瘦如柴讓我心中疙瘩一聲,為何不向路人索要些食物呢?看著路邊一排排的小攤販,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香噴噴的包子勒?!蔽铱匆娝氏驴谒瑓s不改高傲之情,堅定地向前大步走去。
不然,一副極其違和的畫面出現(xiàn),兇神惡煞似啃著自己的包子的一群人望見陶淵明輕視一笑,邁著其獨有的步子走來,就在他前面將飯團砸落在地,我心中的怒火讓我的臉通紅,這是何等的羞辱,然而陶淵明卻不改臉上的淡定之色,想要繞過這一切,那群人將其留下,準確的來說是戲弄般的攔了下來用那臟臭無比的鞋子踐踏著地上的一切,我在心中咒罵這一群人,然不想今天,要看見這般現(xiàn)實。但我肯定知道,眼前這位文人在經(jīng)歷黑暗的官場生活后,擁有了堅強的意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他高潔的象征,我不禁熱血沸騰,用其他詩人的話來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與俗子同流合污,那就歸隱田園吧。
鏡頭三。“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痹谝娮C了官場官人的腐朽落后,我們一同來到這一小田園,是十余畝方宅,八、九間草屋。玉柳,桃李非世俗那般,而是純凈,似乎為他所開。他那因長久緊皺而留下的皺痕,清晰可見,不同世俗共處,那就同自然共生吧,我和他一起拿起了鋤頭。
夕陽西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人間之美,充實而又美好的一天。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5
陶淵明筆下寫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掛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這么想?認為他是對的,創(chuàng)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掛印退官,“種豆南山下”去了,但我們要去證明這個觀點,就要用一點數(shù)學(xué)知識。有一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即先說假如什么是對的,按照已知條件向下推,發(fā)現(xiàn)不對,結(jié)論與現(xiàn)在的已知條件不一致,就可以反過來,說之前的那個假設(shè)是錯誤的。那么現(xiàn)在讓我們想想:假如說陶淵明真的就“種豆”去了,那么,他的詩,他的《桃花源記》,又是以一個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間的呢?他早已“不復(fù)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細細一想,上文的話沒什么錯,我們的假設(shè)通過一系列推論后發(fā)現(xiàn)不成立,這時的結(jié)論已經(jīng)很明顯:它是錯的。陶淵明種豆歸種豆,但結(jié)論又告訴我們這不對,但他又確實歸去了。我們就順著結(jié)論,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對于這件事,結(jié)論也只剩一種了。
那是什么?他去“種豆”不會有錯,但他每一鋤下去,他種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獨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給了我們。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劃船打魚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百姓們。身雖種豆,掛印退官,但他鋤土,種豆,澆水,拔草,為的是百姓,為的是我們后人??v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頂草帽,手握鋤頭,他又與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著官印的陶淵明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馬;陶淵明走了,掛印去“種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嗎?
不,不能。無論他戴了多少個“虛擬眼鏡”,不論他走進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記他是誰,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說他是為什么而存活的嗎?
不,不能!這不是他,陶淵明,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為了一方百姓而活,為了我們后人的一方凈土而活!他不能忘卻了這些,而僅僅在種豆,因為我們的結(jié)論告訴我們:這不是他——一個為百姓而活的人!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他是在當官是想著歸去呢,還是在“種豆”時想著百姓呢?這就是他吧,心遠地自偏,偏著偏著,回到了我們身邊,回到了百姓身邊,送來了一心耕種的桃源,送來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6
陶淵明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彼m然很貧困,曾去做過幾任小官,但不愿和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辭官隱居,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钡那蹇嗌睿m然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但卻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中,再窮。 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钡拿篮蒙钪小K板鍧i而不妖?!彪m然隱居避世,一身輕松,但依然自食其力“種豆南山下?!币廊挥迫蛔詷贰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p>
他雖然沒有大詩人李白豪邁的胸懷,但卻同樣嗜酒,依然可以寫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钡那Ч琶?,依然可以把一片優(yōu)美的田園風(fēng)光和他熱愛的田園生活留給世人。
雖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樣給世人留下《紅樓夢》般的長篇著作,但依然可以寫出讓人津津樂道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它不同于常人,是留名千古的東晉大文學(xué)家,但他更比常人向往那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的完美生活。他雖然不能如愿以償,但依然為可以隨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功名利祿,不用為五斗米折腰,與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污,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高興時應(yīng)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寫寫文章自娛自樂,在自己的生活中度過余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陶淵明。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7
刀劍,是冷情的,是多變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淵明就像一把利劍。
一方面,我比較崇敬他?!安粸槲宥访渍垩币幌虻健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正是以一個遠離官場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節(jié),超凡脫俗是對他的評價。我崇拜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物我兩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贊賞他“但使愿無違”寧可躬耕田園,受苦受累也不愿參與到世俗現(xiàn)實中。體現(xiàn)了他不與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
同時,我也對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對一切事物不負職責的人?!碍h(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看出他對生活不會搭理。原先有的“草屋8、9間”也因他的不搭理一點點消失殆盡。本身作為一名五尺男兒肩上不擔著任何職責,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是不允許的。至少在今日不能夠。我們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機會要競爭。而逃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心中的陶淵明,如同那傲骨凌風(fēng)的秋菊。高潔傲岸,不向現(xiàn)實低頭但也遇事躲避,消極而對。一個人永遠都是存在兩面性,沒有盡善盡美的人。所以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標桿,時刻衡量著我的道德素養(yǎng)!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8
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影響著自我,推動著自我前進的偶像?;蛟S,他就像天使,在前方為我們指路?;蛟S,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獲益匪淺。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誰呢沒錯,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傳為美談。他堅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標桿。
五柳先生,他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的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證明君子不會在黑暗、丑惡的現(xiàn)實中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說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會被世俗與權(quán)勢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遠的像蓮花一般清純,不被環(huán)境所染指。君子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獨特想法,更證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保留尊嚴而不被踐踏。
君子對蓮的態(tài)度和認知使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低頭,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困難面前應(yīng)昂起頭,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嚴。
先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更讓我明白了擁有金錢不等于擁有一切,金錢,名利,富貴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學(xué)識才是我們的全部。
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9
有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之際,在桃花源深處舞出一曲淡泊,在進退間遺萬世芳香。
曾經(jīng)的少年也是胸懷大志,也曾想過要大濟蒼生,然而一個祭酒三個參軍的官場經(jīng)歷使他看透了黑暗的官場,一個個官員貪慕榮華富貴、追求高官厚祿的丑惡嘴臉使他厭惡不已,他瀟灑地拋出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便灑脫地離開了官場。
雖然家徒四壁,雖然短褐穿結(jié),雖然單食瓢漿,但是看到那倦飛而知還的鳥兒,那叮叮咚咚的涓涓泉水,云霧環(huán)繞的青山,他笑了,這就是他要回歸的生活。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泵撓孪笳髦鴻?quán)力的官袍,穿著粗布麻衣躬耕田園,雖然辛苦,倒也清閑自在。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這樣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勞作、飲酒、賞花,返璞歸真,快活逍遙。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為日子貧窮地位卑微而感到局促不安,不為榮華富貴和高官厚祿而迫切追求,安然靜心隱于山,如同葛天氏、無懷氏之民,自得其樂。
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隱約可見陶淵明舞著一曲淡泊,紛紛揚揚的桃花從他身邊落下,留下永恒的芬芳……
高一描寫陶淵明的作文
上一篇:以陶淵明為話題的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