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寒假到來,又要努力的完成寒假作業(yè),那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應該怎么辦呢?想知道寒假作業(yè)的答案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大全10篇,歡迎閱讀與借鑒!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1
一、語言基礎知識題。(每小題2分,共8分)
1、B(A處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 kòng D蛻tuì 肄yì)
2、B(A度 烽 C 采 騖 D蒼 叢)
3、A(A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應用“應接不暇”。 B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C息息相關: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D 開誠布公: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4、C (A是正反兩面呼應不周,應改為“一個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學習得怎樣。一看有沒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沒有毅力和決心,能否一輩子堅持下去。” B應改為“通過嚴格的制度設計,以及不折不扣的監(jiān)督機制”。 D“約”與“左右”重復。)
二、默寫題。(每空1分,共10分)
5、補寫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言笑晏晏 ②哀民生之多艱 ③蘭澤多芳草 ④海不厭深 ⑤羈鳥戀舊林 ⑥齊彭殤為妄作 ⑦哀吾生之須臾 ⑧泣孤舟之嫠婦 ⑨人生幾何 ⑩曖曖遠人村
三、文學名著題。(共10分)
6、C E (C“第一次”有誤。前幾次都寫不好,后來夢中得了八句,受到眾人稱贊。E“一直不認罪”有誤。最終屈打成招,認罪了。) (選對一項得3分,選對兩項得5分。)
7、簡述題。(1)答:林黛玉薛寶釵。(1分)黛玉生病,寶釵前來探望。(1分)勸黛玉藥補不如食補,并答應送燕窩來。(1分)黛玉感嘆無依無靠討人嫌。寶釵說她雖然有個哥哥卻不如沒有,只多了個母親,比黛玉略強些。(1分)交談中,黛玉感激寶釵如此關心體貼,責備自己平日多心錯怪寶釵。(1分)
(2)答:青年詩人甘果瓦不經(jīng)意闖入了乞丐王國,(1分)按照“奇跡法庭”規(guī)定,除非乞丐王國中有人認他為丈夫,否則將被處死。( 1分)正當甘果瓦即將被乞丐們處以絞刑的時候,愛斯梅拉達為了解救他,答應與他結為夫妻,(1分)并摔罐為證,(1分)結為名義上的夫妻,婚期四年。(1分)
四、文化經(jīng)典題。(6分)
8、(1)以人為本或民本思想或人道主義或仁德思想或仁愛思想。(意思對即可)(2分)
(2)不矛盾(1分)。孔子心存仁愛廣施愛心,(1分)至于馬房失火,孔子問人不問馬,是把馬當財產(chǎn)對待,說明他重人不重財,未必就是貴人賤馬,不是對眾生存有偏心。(1分)他“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不用大網(wǎng)捕魚,不射棲息在巢中的鳥,敬畏魚鳥的生命,說明他“泛愛眾”。(1分)
五、古代詩歌閱讀。(6分)
9、(1)運用了起興的手法。(1分)作用:①抓住“東風”“柳線長”等物候特點,點明時間。(1分)②為人物的出場營造出傷感的氛圍。(1分)(柳絲長垂,渲染了離別的氣氛,映襯出主人公離別的不堪,自然就烘托出餞別之際的凄苦心情。)(意思對即可)
(2)“未盡”句說的是餞別還未結束,女主人公就已淚千行,悲不堪言。(1分)運用夸張手法刻畫了一個悲悲切切、難舍難離的感情豐富的妻子形象。(2分)(“未”“已”兩個時間副詞表現(xiàn)了動作起訖之快,有力刻畫出女主人公凄然相向的離情之苦。)(意思對即可)
(二) 文言文閱讀。(14分)
10、B(相:幫助)
11、D(A組,連詞/介詞。B組,覺得,認為/把……作為。C “才”/ 是。D組都是助詞,主謂間,取獨,無義)
12、B(B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詞賓語“之”;其它三句是倒裝句,定語后置)
13、C(“引出用雨給亭命名的緣由”有誤,開篇就已經(jīng)點明用“雨”命名的緣由。)
14、(1)后代的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得完呀!(謬、名、勝各1分)
(2)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麥子,卦象認為是豐年之兆。(雨、有年、句式各1分)
七、現(xiàn)代文閱讀。(19分)
(一)課內(nèi)文本閱讀(6分)
15、B (“一切景語皆情語”,藍色或白色為冷色調(diào),能表現(xiàn)秋的清、靜、悲涼,從而傳達作者的感情。B項分析正確,A、C、D都只對顏色本身發(fā)表看法,而沒有聯(lián)系到作者的主觀感情。)
16、D (D項正確,寫聲音是以動襯靜的寫法,突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A項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靜、悲涼”。B、C項都是討論聲音無關緊要的特點,沒答到要點。)
17、A (A項恰當?shù)馗爬巳?jié)文字的內(nèi)容。B項三節(jié)文字并非一一對應秋的“清、靜、悲涼”,而是每段文字都滲透了秋的三個特點。C項這三段文字沒有提及南國之秋,分析與選段內(nèi)容不符。D項每一節(jié)都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的說法有誤,每一節(jié)主要是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二)課外文本閱讀(13分)
18、A C( A項,沒有“母愛的細膩”,母親的來信只是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增加了主題的厚度”理解錯了,文章的主題是以從容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zhàn)。C項,沒有贊頌“從容豁達”。外祖父屈從于命運。)(選對一項得3分,選對兩項得5分。)
19、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或:身軀高大,樹冠繁茂)(2分) 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花開花落之從容淡泊之大度。(2分)
20、契合:歷經(jīng)風吹雨打;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2分) 不同:梧桐有順從糊涂的一面;外祖父缺少從容淡泊的大度。(2分)
八、語言運用題。(7分)
21、謎語:(1)指手畫腳(2)聽(3)晴雯(每個1分)
22、仿寫:答案示例:山峰有高昂的頭顱,才能俯視原野;大地有慷慨的心腸,才能哺育萬物;海洋有寬廣的胸懷,才能容納百川(江河)。(句中要用上合適的比喻或擬人手法,前后句末包含條件和結果關系。每句各2分)
九、作文:23、思路指導:這是一個標準的命題作文。看“走進”“擁抱”“關注”等詞,知道應該是以寫“事”為主,注意題目中的那個“也”字,它告訴我們選材范圍最好定在“課堂”之外??梢悦枥L一次失敗的經(jīng)歷。例如“我”曾經(jīng)認為只有校園內(nèi)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直到經(jīng)受了一次挫折和失敗后才認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也是課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體驗。雖然“我”平時沒有意識到“我”所關注的對象的特殊之處,忽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從中受到了教益和啟迪,于是明白了許多。還可以客觀地描述一種狀態(tài)。 例如從自然、書籍、網(wǎng)絡或者同學的交往中得到了許多,意識到自己的種.種不足,并且認真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表述“我”對“課堂”的理解。
評分標準:①總體按照高考評分標準。②統(tǒng)一以49分切入。③題目橫線沒填扣2分。④錯別字兩字扣1分,最高不超過5分。⑤字數(shù)不足800字的,每50字扣1分。⑥離題卷和偏題卷的慎判。確有離題的,35分以下;偏題的,42分以下,35分以上。⑦抄襲的、套作的、思想不健康的可以給0分。
【譯文】(一)馬房燒了,孔子退朝 回家,問道:“傷了人嗎?”(回答說:)“沒有。”接著詢問馬的情況。(二)是對孔子行為的描述,表達了孔子的仁愛感情?!熬V”指魚網(wǎng)上的總繩,代指魚網(wǎng);一說是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繩,在繩子上系許多魚鉤來釣魚。“弋”指用帶繩子的箭射取;“宿”指已經(jīng)歸巢歇息的鳥。這句話大意是說,孔子只釣魚,而不用大網(wǎng)捕魚;孔子射鳥,而不射棲息在巢中的鳥。
【參考譯文】
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為了表示喜慶。古代逢到喜慶,便以此題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漢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號的名稱;叔孫得臣打敗狄人僑如,便以“僑如”作他兒子名字。喜慶雖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始營建官邸。在廳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鑿了一口池塘。引水種樹,作為休息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麥子,占卜后是豐年之兆。接著整月不下雨,百姓這才很著急。過了三個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卻感到不滿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慶賀,商人一起在市場歌唱,農(nóng)民一起在田頭喜樂。擔憂的人為之高興,患病的人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這時建成。
于是開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勸酒,然后跟他們說:“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麥子就長不成了?!薄笆觳幌掠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長不成了?!薄盁o麥無稻,年成就要連年饑荒。訴訟案件會增加,并且盜賊也會更加猖獗,這樣,我跟諸位即使想在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樂,能夠做到嗎?如今上天不遺棄下民,剛旱不久便賜雨于人間,使我與諸位能夠相互舒暢地歡樂于亭中,這都是雨的恩賜啊!怎么可以忘記呢?”
亭名既已題定,又進而作歌詞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們當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餓的人不能把它們當做米飯。如今一場雨連下了三天,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并沒有此力量。還是歸功于天子,天子又說不對。歸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為有功。歸結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為亭命名。我就用它來命名我的亭子?!?/p>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2
1.C(肯定了《詩經(jīng)》的藝術價值,并不能說有關研究《詩經(jīng)》的學術成果是推測而來,不能作為依據(jù))
2.D(A“天堂的三個元素”是作者對本詩的評價,不是針對所有詩歌;B作者并沒有比較之意,個人喜好而已;C“無關緊要”之說過于絕對)
3.C(“得過且過”主要針對的是《詩經(jīng)》的作者,不是所有疑問;原因歸結也不對)
4.C(約:約定)
5.B(原文標點: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6.B(“為進攻楚國掃清障礙”錯,應為“為進攻齊國掃清障礙”)
7.⑴他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亡”“內(nèi)”“之”“竟”各1分,句意1分)
⑵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戮力”“河北”“然”“意”“狀語后置”各1分)
參考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這以后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lián)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lián)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系,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一帶六百里地方?!背淹踟潏D土地就相信了張儀,于是同齊國絕交,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里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里。”楚國的使者生氣地離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懷王很生氣,便大規(guī)模調(diào)動軍隊去打秦國。秦國派兵迎擊楚國軍隊,在丹水、淅水,把楚軍打得大敗,殺死八萬人,俘虜楚大將屈匄,于是奪取楚國的漢中地區(qū)。楚懷王就調(diào)動全國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在藍田開戰(zhàn)。魏國聽說這消息,偷襲楚國鄧地。楚軍害怕了,從秦撤回。但是齊國始終怨恨楚國絕交,不救楚國,楚國處境十分困難。第二年,秦國割還漢中土地來同楚國講和。楚王說:“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愿了?!睆垉x聽說了,就說:“用一個張儀可抵當漢中土地,臣請求前往到楚國?!钡匠?,張儀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的大臣靳尚,還讓他對懷王的寵妃鄭袖編造了一套騙人的假話。懷王終于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了,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
在這以后,諸侯聯(lián)合進攻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死楚國的大將唐眜。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面。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楚王去:“為什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后,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后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他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
令尹子蘭最終派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聽了很生氣,把屈原放逐了。
8.“情”包括:①客居異鄉(xiāng)的漂泊之情,孤獨難眠,鄉(xiāng)夢難成;②貧困交加的無奈之情,詩人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喜好喝酒,卻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無奈;③時光易逝的感傷之情,暮春時節(jié)花自飄零,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思念朋友的孤獨之情,故人遠行天際,不能相見,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每點1分)作用:統(tǒng)領全詩。(1分)
9.本句意為: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2分)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一個“空”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4分)
10.⑴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 ⑵女也不爽 士貳其行 ⑶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11.⑴答E得3分,答B(yǎng)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C表述不準確,“但從中也可看出季羨林的狂妄”與原文作者的“這多少有點狂妄”相比,語氣過重。A強拉因果。D縮小范圍。“就是指他潛心研究印度古代語言、宗教以及碑銘”錯,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語言、宗教、碑銘等”)
⑵魯迅和錢鐘書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作者把他們和季羨林相提并論,可以突出季羨林先生的偉大成就;(3分)同時通過比較說明了季羨林學習的客觀條件比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觀努力取得的,因為顯得更加難能可貴。(3分)
⑶示例:①勤奮、博學。一直沒有放松對中國古籍的鉆研,廣泛涉獵,為他后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②興趣。季羨林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情有獨鐘,樂此不疲。③自信。他對自己信心十足,非清華、北大不報。④專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書山書海,物我兩忘。⑤天資和機遇?!懊蓪W”等于零,而成為大學問家,這里有天資聰穎的成分;20世紀90年代中華文化的復興成就了季先生的輝煌。(每點2分,抓住其中三點,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給滿分)
⑷示例一:季羨林先生心無旁騖,專注學術的精神令人敬佩,(1分)他沉醉于在別人看來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樂在其中,終有所成,在他看來,這是比旅游更讓他感興趣的事。在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學術著作,可謂厚積薄發(fā)。(4分)反觀當下,世風浮躁,旅游成了時尚,節(jié)假日出行,旅游景點人山人海,旅游很難使人舒暢身心,增長見識。所以,季先生耐住寂寞,專注學術的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可以清洗掉人心的浮躁。(3分)
示例二:季羨林一味沉迷于書本的做法有失偏執(zhí)。讀書和旅游并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1分)就他所研究的學術領域而言,是關于古代文化的,旅游可以開闊視野,近距離接觸民風民情,還可以開闊心胸,是對于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4分)當今社會,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唯有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將書讀活。(3分)
12.B(栩栩如生:指形象生動逼真,跟活的一樣。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高超絕妙的境界)
13.D(A語序不當。應將“不僅”移到“韓劇”后。B成分殘缺。在“生活”后加“問題”。C搭配不當?!疤岣摺迸c“工作進度”搭配不當)
14.B(這個語段圍繞“好品德是習慣”而言,先談它的特點,再談實質(zhì),最后講實效。同時注意照應詞和代詞、關聯(lián)詞語的搭配)
15.①從而導致地球降水量減少 ②沙塵暴給人類帶來的也不都是危害(或“它也有一些積極的作用”) ③利用好沙塵暴造福人類
16.⑴看似否定,實為肯定,充實了梁啟超的形象,語言連貫且內(nèi)涵豐富。⑵既全面介紹了梁啟超在近代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角色,更突出了他思想啟蒙上的功績,鮮明地表達出作者景仰的理由。
17.[寫作提示]
①做人應活出絢麗的自我,平凡不等于平庸。
②在平凡的崗位也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
③做人各有所長。
④讓苦難變得有意義。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3
1. D
2. C
3. D
4. A
5.A
解析:①魚目混珠:拿魚的眼睛摻雜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亂真。魚龍混雜:比喻各色各樣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復雜,好壞難分。此處應用“魚目混珠”。②息息相關:呼吸相互關聯(lián)。形容關系極為密切。休戚相關:彼此之間的憂樂互相關聯(lián)。形容關系非常密切,利害完全一致。此處應用“息息相關”。③望其項背:看到別人的頸項和后背,指可以趕得上或能相比的 。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灰塵而追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后。此處應用“望其項背”。
6.B
解析:A項,成分殘缺,“推動”后缺中心語。C項,句式雜糅,“圍繞……”與“以……為主題”雜糅。D項,語序不當,遞進關系顛倒。
7.C
解析:整個語段先說“形”,然后重點說“神”的含義與作用,最后歸結為好散文應“形”“神”兼?zhèn)洹?/p>
8.C 屬:連接。
9.C (聯(lián)系上下文,注意人稱變換:“王荊公”“秀公”是人名;“蔣山”是地名。加上標點符號是:是時,王荊公居蔣山,騎驢出入。會荊公病愈,秀公請于朝,許帶人從往省荊公,詔許之。舟楫銜尾,蔽江而下。)
10.A (“嚴厲批評”與原文不符,皇帝的批評比較委婉。)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回到家里一問,果然如此,于是就把錦帳施舍給開寶寺的福勝閣作為佛帳(果然:果真這樣。乃:于是。舍:施舍。為:作為。)
(2)荊公急忙取過書信,坐在鋪上拆開閱讀。送信人生氣地說:“舍人的書信而仆役自行拆看能行嗎?”高聲怒喝。 (遽:急忙。以:連詞,表順承,而。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反問語氣?!?/p>
12. 用婦子前來探看和取悅,側(cè)面表現(xiàn)農(nóng)家耕作的繁忙;運用擬人的修辭格,描繪了鳥兒上下翻飛相隨的情景,渲染了溫馨和歡快的氛圍,并為后面的議論作了鋪墊。(答出“側(cè)面表現(xiàn)”,給1分;答出“擬人”并作解釋,給1分;答出“渲染”,給1分;答出“鋪墊”,給2分)
13. 對農(nóng)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勞作的贊美,為農(nóng)家溫馨與和睦生活感到高興,對王安石變法后政令繁多無用的嘲諷(批判、否定)。(每答出一點給2分)
14.(1)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3)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4)其彭殤為妄作
(5)契闊談?
(6)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7)榆柳蔭后檐
15.答案:BD
解析:B項,“徐遲都是在以詩來歌唱的”不正確。徐遲不僅以詩,而且以特寫、通訊、報告文學和譯著等文體形式來歌唱,而且評價徐遲一生“都是 一位詩人”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一生都滿懷著詩人那樣的熱望和激情。D項,“表現(xiàn)出思想的解放給科學帶來了蓬勃發(fā)展的景象”不正確,應為“表現(xiàn)出思想的解放給科學帶來了蓬勃發(fā)展的希望”。
16.參考答案:“x疆域”的具體含義:①作品形 式方面的“x疆域”:詩歌、通訊、特寫、報告文學、譯著等多個文體領域。②作品內(nèi)容方面的“x疆域”:都市經(jīng)驗、抗戰(zhàn)事跡、田野情景、社會建設、科學世界、外國文化等多個題材領域。
解析:徐遲是詩人,卻在詩歌、通訊、特寫、報告文學、譯著等方面有 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都市經(jīng)驗、抗戰(zhàn)事跡、田野情景、社會建設、科學世界等領域??梢詮淖髌返男问胶蛢?nèi)容兩個角度作答。
17.參考答案:①與時俱進,響應時代號召;②滿懷熱情地擁抱生活;③心與人民在一起;④追求文明進步和科學精神;⑤在文學藝術上孜孜以求;⑥富有強烈的 使命感和責任感;⑦有強烈的愛國情懷。
解析:此題考查概括人物形象。作者稱徐遲為“歌者”,可以從他與時代的關系、與人民的關系、在文學藝術上的追求、責任感和使命感等角度概括即可。
18.答案示例:文學具有巨大的認識和教育價值。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中知識分子的形象在人們面前矗立起來,讓我們體會到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與時代密切關聯(lián);《小狗包弟》的作者巴金為小狗的悲慘遭遇而無比懺悔,讓我們知道問心有愧是善良人永遠的心痛;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劉蘭芝雙雙殉情,讓我們認識到擁有享受幸福的自由是多么可貴!充分發(fā)揮認識和教育的功能,是文學應有的擔當;讀者要善于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來豐富思想、滋養(yǎng)心靈。
解析:要肯定文學的認識或教育價值,并且觀點態(tài)度鮮明。三篇文章都有教育和認識作用,都要結合到。對三篇文章各自的認識意義或教育意義,可以有個性化的理解,要尊重文本。
19.解析:①處主要根據(jù)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大錢來“復古”這些信息來填,后面是舉出的例子,所以,所寫內(nèi)容應該從全國的層面上來說; ②處根據(jù)下文應是“拆舊”和“仿古”③既是對前面信息的仿寫,也是對“仿古”的理解和與后面信息的銜接,填寫的內(nèi)容應該突出“文化資源”和“發(fā)展”。
參考答案:①全國很多城市欲投資重建古 城(2分)②“拆舊”和“仿古”(1分)③希望從傳統(tǒng)文化資源中尋求發(fā)展契機(或: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發(fā)展機會)(2分)
20.立意參考:
①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以及前進方向。
②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懷疑自己)。
③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的航船才會找到方向。
④成功和失敗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做同一件事時,有的向著目標執(zhí)著走下去,有的卻總會因為其他風景而丟失了目標。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4
一、語言基礎知識題。(每小題2分,共8分)
1、B(A處chù蕊ruǐC悼dào空kòngD蛻tuì肄yì)
2、B(A度烽C采騖D蒼叢)
3、A(A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應用“應接不暇”。B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C息息相關: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D開誠布公: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4、C(A是正反兩面呼應不周,應改為“一個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學習得怎樣。一看有沒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沒有毅力和決心,能否一輩子堅持下去?!盉應改為“通過嚴格的制度設計,以及不折不扣的監(jiān)督機制”。D“約”與“左右”重復。)
二、默寫題。(每空1分,共10分)
5、補寫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言笑晏晏②哀民生之多艱③蘭澤多芳草④海不厭深⑤羈鳥戀舊林⑥齊彭殤為妄作⑦哀吾生之須臾⑧泣孤舟之嫠婦⑨人生幾何⑩曖曖遠人村
三、文學名著題。(共10分)
6、CE(C“第一次”有誤。前幾次都寫不好,后來夢中得了八句,受到眾人稱贊。E“一直不認罪”有誤。最終屈打成招,認罪了。)(選對一項得3分,選對兩項得5分。)
7、簡述題。(1)答:林黛玉薛寶釵。(1分)黛玉生病,寶釵前來探望。(1分)勸黛玉藥補不如食補,并答應送燕窩來。(1分)黛玉感嘆無依無靠討人嫌。寶釵說她雖然有個哥哥卻不如沒有,只多了個母親,比黛玉略強些。(1分)交談中,黛玉感激寶釵如此關心體貼,責備自己平日多心錯怪寶釵。(1分)
(2)答:青年詩人甘果瓦不經(jīng)意闖入了乞丐王國,(1分)按照“奇跡法庭”規(guī)定,除非乞丐王國中有人認他為丈夫,否則將被處死。(1分)正當甘果瓦即將被乞丐們處以絞刑的時候,愛斯梅拉達為了解救他,答應與他結為夫妻,(1分)并摔罐為證,(1分)結為名義上的夫妻,婚期四年。(1分)
四、文化經(jīng)典題。(6分)
8、(1)以人為本或民本思想或人道主義或仁德思想或仁愛思想。(意思對即可)(2分)
(2)不矛盾(1分)??鬃有拇嫒蕫蹚V施愛心,(1分)至于馬房失火,孔子問人不問馬,是把馬當財產(chǎn)對待,說明他重人不重財,未必就是貴人賤馬,不是對眾生存有偏心。(1分)他“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不用大網(wǎng)捕魚,不射棲息在巢中的鳥,敬畏魚鳥的生命,說明他“泛愛眾”。(1分)
五、古代詩歌閱讀。(6分)
9、(1)運用了起興的手法。(1分)作用:①抓住“東風”“柳線長”等物候特點,點明時間。(1分)②為人物的出場營造出傷感的氛圍。(1分)(柳絲長垂,渲染了離別的氣氛,映襯出主人公離別的不堪,自然就烘托出餞別之際的凄苦心情。)(意思對即可)
(2)“未盡”句說的是餞別還未結束,女主人公就已淚千行,悲不堪言。(1分)運用夸張手法刻畫了一個悲悲切切、難舍難離的感情豐富的妻子形象。(2分)(“未”“已”兩個時間副詞表現(xiàn)了動作起訖之快,有力刻畫出女主人公凄然相向的離情之苦。)(意思對即可)
(二)文言文閱讀。(14分)
10、B(相:幫助)
11、D(A組,連詞/介詞。B組,覺得,認為/把……作為。C“才”/是。D組都是助詞,主謂間,取獨,無義)
12、B(B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詞賓語“之”;其它三句是倒裝句,定語后置)
13、C(“引出用雨給亭命名的緣由”有誤,開篇就已經(jīng)點明用“雨”命名的緣由。)
14、(1)后代的人弄錯了它的流傳(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得完呀!(謬、名、勝各1分)
(2)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麥子,卦象認為是豐年之兆。(雨、有年、句式各1分)
七、現(xiàn)代文閱讀。(19分)
(一)課內(nèi)文本閱讀(6分)
15、B(“一切景語皆情語”,藍色或白色為冷色調(diào),能表現(xiàn)秋的清、靜、悲涼,從而傳達作者的感情。B項分析正確,A、C、D都只對顏色本身發(fā)表看法,而沒有聯(lián)系到作者的主觀感情。)
16、D(D項正確,寫聲音是以動襯靜的寫法,突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A項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靜、悲涼”。B、C項都是討論聲音無關緊要的特點,沒答到要點。)
17、A(A項恰當?shù)馗爬巳?jié)文字的內(nèi)容。B項三節(jié)文字并非一一對應秋的“清、靜、悲涼”,而是每段文字都滲透了秋的三個特點。C項這三段文字沒有提及南國之秋,分析與選段內(nèi)容不符。D項每一節(jié)都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的說法有誤,每一節(jié)主要是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二)課外文本閱讀(13分)
18、AC(A項,沒有“母愛的細膩”,母親的來信只是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增加了主題的厚度”理解錯了,文章的主題是以從容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zhàn)。C項,沒有贊頌“從容豁達”。外祖父屈從于命運。)(選對一項得3分,選對兩項得5分。)
19、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或:身軀高大,樹冠繁茂)(2分)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花開花落之從容淡泊之大度。(2分)
20、契合:歷經(jīng)風吹雨打;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2分)不同:梧桐有順從糊涂的一面;外祖父缺少從容淡泊的大度。(2分)
八、語言運用題。(7分)
21、謎語:(1)指手畫腳(2)聽(3)晴雯(每個1分)
22、仿寫:答案示例:山峰有高昂的頭顱,才能俯視原野;大地有慷慨的心腸,才能哺育萬物;海洋有寬廣的胸懷,才能容納百川(江河)。(句中要用上合適的比喻或擬人手法,前后句末包含條件和結果關系。每句各2分)
九、作文:23、思路指導:這是一個標準的命題作文??础白哌M”“擁抱”“關注”等詞,知道應該是以寫“事”為主,注意題目中的那個“也”字,它告訴我們選材范圍定在“課堂”之外。可以描繪一次失敗的經(jīng)歷。例如“我”曾經(jīng)認為只有校園內(nèi)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直到經(jīng)受了一次挫折和失敗后才認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也是課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體驗。雖然“我”平時沒有意識到“我”所關注的對象的特殊之處,忽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從中受到了教益和啟迪,于是明白了許多。還可以客觀地描述一種狀態(tài)。例如從自然、書籍、網(wǎng)絡或者同學的交往中得到了許多,意識到自己的種種不足,并且認真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表述“我”對“課堂”的理解。
評分標準:①總體按照高考評分標準。②統(tǒng)一以49分切入。③題目橫線沒填扣2分。④錯別字兩字扣1分,不超過5分。⑤字數(shù)不足800字的,每50字扣1分。⑥離題卷和偏題卷的慎判。確有離題的,35分以下;偏題的,42分以下,35分以上。⑦抄襲的、套作的、思想不健康的可以給0分。
【譯文】(一)馬房燒了,孔子退朝回家,問道:“傷了人嗎?”(回答說:)“沒有。”接著詢問馬的情況。(二)是對孔子行為的描述,表達了孔子的仁愛感情?!熬V”指魚網(wǎng)上的總繩,代指魚網(wǎng);一說是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繩,在繩子上系許多魚鉤來釣魚?!斑敝赣脦ЮK子的箭射取;“宿”指已經(jīng)歸巢歇息的鳥。這句話大意是說,孔子只釣魚,而不用大網(wǎng)捕魚;孔子射鳥,而不射棲息在巢中的鳥。
【參考譯文】
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為了表示喜慶。古代逢到喜慶,便以此題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漢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號的名稱;叔孫得臣打敗狄人僑如,便以“僑如”作他兒子名字。喜慶雖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始營建官邸。在廳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鑿了一口池塘。引水種樹,作為休息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麥子,占卜后是豐年之兆。接著整月不下雨,百姓這才很著急。過了三個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卻感到不滿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慶賀,商人一起在市場歌唱,農(nóng)民一起在田頭喜樂。擔憂的人為之高興,患病的人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這時建成。
于是開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勸酒,然后跟他們說:“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麥子就長不成了?!薄笆觳幌掠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長不成了。”“無麥無稻,年成就要連年饑荒。訴訟案件會增加,并且盜賊也會更加猖獗,這樣,我跟諸位即使想在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樂,能夠做到嗎?如今上天不遺棄下民,剛旱不久便賜雨于人間,使我與諸位能夠相互舒暢地歡樂于亭中,這都是雨的恩賜啊!怎么可以忘記呢?”
亭名既已題定,又進而作歌詞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們當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餓的人不能把它們當做米飯。如今一場雨連下了三天,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并沒有此力量。還是歸功于天子,天子又說不對。歸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為有功。歸結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為亭命名。我就用它來命名我的亭子?!?/p>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5
一、
1.A(A同例句為被動句,B為賓語前置句,C為定語后置句,D為判斷句)
2.B(B為名詞作狀語,向南;其余為名詞作動詞,釋義依次為游泳、禮遇、變成焦土。)
3.C(應偏在“兄”,兄長。)
4.A(“馳騁”古義今義均為奔跑;B.“交通”古義是“交錯,挨在一起”,今義是“運輸事業(yè)”;C.“可憐”古義是“可愛”,今義是“值得憐憫”;D.“至于”古義是“到達”,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5.B(信:這里指使者、媒人。)
6.C(不是比喻,是象征。)
二、
7.(1)無食桑葚無與士耽(2)呦呦鹿鳴鼓瑟吹笙(3)烏鵲南飛繞樹三匝
(4)風華正茂揮斥方遒
三、
8.(1)頷聯(lián)中詩人游山賞水,吟嘯抒懷,看似閑適自得;頸聯(lián)中雨夜人散,酒醒聞雁,詩人倍感孤獨寂寞。(2)對比。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卻遭人排擠,壯志難酬。
秋風瑟瑟,柳影漸漸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顯得更加寂靜、蒼茫。游賞黃州的山水,閑云倒影在水中,讓人賞心悅目,閑來吟嘯抒懷,日子倒也過得閑適自得。殘燈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經(jīng)散去,酒醒后孤枕難眠,又看到北雁南飛。當年英雄豪杰爭雄的赤壁還在,而如今只有我這樣的蓑翁在此垂釣。
四、
(1)C(2)C(3)A(4)C(5)C(“第一段把物和人對比著寫”不對。)
(6)翻譯答案詳見課本。
五、
(1)詞語:看,聽,細數(shù),靜對,感覺。悠閑、愜意的心情,表現(xiàn)了對故都秋的熱愛之情。
(2)人的感官的角度;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角度。落蕊“鋪得滿地”“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極微細極柔軟的”,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角度突出了“靜”的特點;“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從視覺的角度以及內(nèi)心感受,寫出了“清”;“有點兒落寞”“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深沉”通過內(nèi)心感受體現(xiàn)了“悲涼”。
(3)
①那些的風景區(qū)都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地方,與本文要表現(xiàn)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之特點以及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眷戀與哀婉之情難以統(tǒng)一;
②風景吸引了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文人墨客,吟詠秋天的辭章層出不窮,若就此詳寫,很難道出新意,因而,作者另辟蹊徑,選取人們常見的存在于“庭院街巷”景象,深入挖掘,精心提煉,使故都的秋富有生活情趣,別有一番風味,使秋味更顯濃烈、新奇。
六、
11.展覽館,復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
12.中心明確,語言高度概括,簡潔凝練,文筆優(yōu)美,飽含深情。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6
一、
1.B(誑kuáng、逛guàng、眶kuàng、匡kuāng,A.轱gū、酤gū、沽gū、怙hù,C.逾yú、傴yǔ、隅yú、踽jǔ,D.熨yù、慍yùn、醞yùn、氳yūn)
2.C(讒害、相貌)
3.B(熟悉,清楚地知道,知道得清楚;熟習,熟練掌握。扶植,扶持培植,使成長發(fā)展,其對象比扶持廣;扶持,攙扶,幫助,其對象是人。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線,多用于具體事物)
4.D(A.一舉兩得:做一件事得到了兩個方面的收獲。B.前功盡棄:以前的成績?nèi)繌U棄。C.感同身受:①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②泛指別人遭到麻煩,自己也能親身感受到。此取其②。D.昌黎是“別出心裁”,東坡應為“別開生面”)
5.C(A.句式雜糅,應刪除“是由于”。B.語意前后矛盾且表意不明,應為:民主黨克里落選,共和黨布什再次當選,成為美國第55屆總統(tǒng)。D.成分殘缺,“應該把”后要加“講授”之類的動詞)
二.
1、聲非加疾也
2、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
3、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4、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6、鍥而舍之金石可鏤
7、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8、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三、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以及對作品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能力層級為C級。答案:
(1)運用鋪墊手法,使讀者對冼星海有個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鮮明。
(2)說熟識,是已從側(cè)面對冼星海有了較全面較深刻的了解;說生疏,是過去還從未跟冼星海見過面。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和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層級為E級。答案:表現(xiàn)了作者極度的惋惜、哀痛和思念之情。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理解,以及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答案:這是對“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钡母叨瓤隙?,說明冼星海將永遠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樣也活在諸多讀者的心中。一個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將永垂不朽。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和文章思路的把握,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能力層級為D級。作者以寫兩人的一次見面,并聽到他的創(chuàng)作計劃,然而他卻不能回來了,來表現(xiàn)自己的傷悲。接著,作者又通過“我在寫這小文的時候還覺得我是在做惡夢”,“我看到報上的消息時,我半晌說不出話”,“這樣一個人,怎么就死了”這些帶有極強感情色彩的語句,抒發(fā)了對冼星海之死的悲傷。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7
一、語言文字運用
1、D(A項石棧(zhàn);B項幽咽(yè)、商賈(gǔ);C項孝悌(tì)、諂媚(chǎn))
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個念頭的差錯(引起嚴重的后果)。與原句句意、語境不符。B、“頤指氣使”的意思是,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勢的人傲慢的神氣。這一句中的“她”從小就養(yǎng)成了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下文又有“盛氣凌人”,所以用“頤指氣使”完全符合文意。C項中的“炙手可熱”,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而句中用來形容家用電器,是不恰當?shù)?。D句說一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非常熟悉,能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左右逢源”有兩種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阻,屬褒義;二是比喻處事圓滑,屬貶義?,F(xiàn)在以貶義用法較常見。D句重在這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的熟悉,顯然兩種意思都不恰當。)
3、B(A項“目的是”和“旨在”重復;C項是搭配不當,“吸引”不能與“關注”搭配;D項“形成、完善和發(fā)展”語序顛倒。)
4、A(②是一個總起句,應放在開頭,①③④⑤是從“秋老虎”和“多事之秋”兩個方面說明“陽消陰長”的秋天氣候特點的,⑥⑦兩句是針對這些特點提醒人們要注意秋季養(yǎng)生,所以⑥⑦應放在最后。⑥⑦兩句具有因果關系,⑦在前,⑥在后。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處暑”、“白露”等表示時間關系的詞語提示我們,①③在前,④⑤在后。①③句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關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因此,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匪,通“非”,不是。
6、A。A項“愁”的意思是“為……發(fā)愁”,屬為動用法;B項“凋”的意思是“使……凋謝(失色)”,C項“轉(zhuǎn)”的意思是“使……滾動”,D項“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屬使動用法。
7、B。每次的作用應不盡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現(xiàn)驀然驚訝的感覺,并使文勢更為突兀,第二次表現(xiàn)了一種畏懼和發(fā)愁的心理,在文勢上有換氣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只得作罷的情緒。這樣一唱三嘆,“蜀道之難”也就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了。
8、C(因為:因此寫了)
9、A.……的樣子(形容詞詞尾)B.在(介詞)/比(介詞)C.這(代詞)/正確的(形容詞)D.她,代指琵琶女(代詞)/無義(助詞,表示時間持續(xù)的狀態(tài))
10、B例句:于穆、曹二善才學琵琶(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A.無乃過爾與(賓語前置)B.靜女其姝,于城隅俟我(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C.蚓無利爪牙(定語后置)D.滅六國者,六國也(判斷句)
11、C(詩人之前并不認識琵琶女)
12、(1)元和十年,我被貶職到九江郡當司馬。
(2)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jīng)跟曹、穆兩位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給一個商人當老婆。
(3)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
13(1)修辭方法:對偶(1分)?!胺紭洹睂Α按荷健?,“花”對“鳥”,“自落”對“空啼”(1分)。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1分)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1分)。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城外的荒涼,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1分)。(提示:列舉出所寫的景,指出它們的特點,并分析作者通過這些景抒發(fā)了什么情)
14.(6分,每空1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
(1)滄海月明珠有淚只是當時已惘然(2)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3)冰泉冷澀弦凝絕別有幽愁暗恨生(4)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
15.【信息整合】(5分)CD(C.造成中醫(yī)和西醫(yī)“水火不容”的原因,是兩者的“思想體系”與“科學方法”不同,而不是“因歷史的巨大差距”。D.原文并沒有說中醫(yī)“受著民族傳統(tǒng)和地域文化的影響,無需采用目前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的科學方法”。)
[5分。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答案超過兩項,本題不給分。]
16.【思路分析】(3分)B(西藥理論運用的是“科學依據(jù)”,四環(huán)素的發(fā)明自然需要運用“科學依據(jù)”。A.運用的是技術——“經(jīng)驗依據(jù)”積累的技術。C.根據(jù)“經(jīng)驗依據(jù)”作出判斷。D.通過“歷史依據(jù)”作判斷。)
17.(4分)憑借經(jīng)驗依據(jù)和歷史依據(jù)就可以判斷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謂的(西醫(yī)的)“科學依據(jù)”。[4分?!皯{借經(jīng)驗依據(jù)和歷史依據(jù)……”3分,“不需要科學依據(jù)”1分。]
18.【內(nèi)容分析】(4分)①在我們的大眾語境中,所謂“科學的”東西,是“正確的”“高明的”“有效的”“經(jīng)過了證實的”東西。中醫(yī)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已經(jīng)過了正確、高明、有效、證實的檢驗,因此,從寬泛的意義上說,中醫(yī)已經(jīng)具有科學依據(jù)。②在某種意義上說,中醫(yī)理論與西醫(yī)理論是水火不相容的,僅以西醫(yī)理論作為科學依據(jù)來判斷中醫(yī)是不恰當?shù)模虼?,從狹義的意義上說,中醫(yī)不需要科學依據(jù)。[4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
19、(4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層級D。
答案:(1)她想看到自己當年精心留下的那一片淡藍色的溫馨卻沒有看到(2分)。
(2)她想在這里回到自己逝去的青春的夢幻卻沒有找到(2分)。
20、(5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結構的把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層級E。
答案:構思(結構)上,“藍窗簾”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緊圍繞“藍窗簾”展開(2分)。內(nèi)容上,“藍窗簾”象征女主人公對平和、寧靜、溫馨的生活的追求。(3分;若說是在文中和“綠窗簾”形成一種對照或變化,襯托或暗示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給2分))
21、(5分)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F。答案:(1)我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的構思(結尾)講究含蓄,小說的主題避免直白,但小說的最后一段卻以作者的議論抒情直接揭示了小說主題,讀者沒有了想象思考的空間。(5分)
(2)我不認同這一說法(1分)。小說結構講究完整性,刪去最后一段,小說的女主人公形象還未豐滿,小說主題存在太多的不定性,更缺少了深刻性。(5分)
(答“認同”或“不認同”可得1分;如能從小說構思、結構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可得3分;若能從小說主題表達、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說出理由的也可得3分;若能從兩方面結合說明理由的,可得4分,合共5分。)
22.為了挑戰(zhàn)一個全新的目標(或“研究橡膠是他現(xiàn)在從事的全新的學科”),為了美國的發(fā)展(或“為改變美國橡膠靠進口的狀況”)。(4分,每點2分)
23.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鮮明的對比。(2分)突出愛迪生引導世界走向光明,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表達了后人對愛迪生的敬仰之情。(3分)
24.觀點明確2分,聯(lián)系文本舉例分析3分,語言1分。
示例:我認為他精神確實是不太健康的,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他的事業(yè),生活異常單調(diào),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日,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但他卻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可以說犧牲了他一個人的愛情和游戲,但卻給全人類帶來福音,這是更有意義的事。
25.【參考示例: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曹雪芹的夢中淚(6分,一句3分。)】
26.【語段壓縮】(6分)①旅行費用相宜;②身體符合條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設施便利。[6分。答對兩點2分,答對三點4分,答對四點滿分;只答一點不得分。]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8
一(1)同意?!昂币鉃楹?,“碎”意為破碎。表現(xiàn)秋寒時節(jié),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體現(xiàn)了自己孤寒處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
(2)這首詞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罢嬷椤蔽寰?,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長是人千里”之語,可見作者久羈之苦。下片即從此生發(fā),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皻垷簟眱删?,寫屋內(nèi)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二、1—3ACC
三、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四、1【答案】D【解析】“不郎不秀”比喻不成材或沒有出息。
A項,不虞之譽:沒有意料到的贊揚。句中“沒料到”與“不虞”重復。
B一孔之見:從一個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多用作謙辭)。如果用于評價別人,那就是有意貶低了。
C項,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用于此處不合語境。
2.答案C:
A項,不合邏輯,主客體顛倒;
B項,搭配不當,“高雅、時尚、方便”不屬于“功能和作用”。
D項,語序不當,“雖然”應放在“枸杞子”之后。
3.A【解析】本題的難點是確定語段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考生可以先梳理五個句子的內(nèi)容,并抓住題干中重要的提示語“國語課本”,從而確定第⑤句“以母語教育為本”是其他語句的重要前提,應排在第一句的位置;其次,從各句的語法結構看,第⑤句“以母語教育為本”是一個介賓短語,在句中應充當狀語,顯然也應排在其他句子之前。確定⑤排在第一句的位置后,考生即可據(jù)此排除C、D兩項,接下來,只要根據(jù)內(nèi)容邏輯,推定③①語義相關,④②語義相連,不能拆斷開,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
五、知足者常去給予,貪婪者常去索取。
成功者追求真正的勝利,驕傲者沉溺表面的繁榮。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9
1.A(①句中“年輕”指人的歲數(shù)不大,是相對而言的,可以說60歲比70歲年輕;“年青”指處在青年時期。從語境來看,應該用“年輕”。②句中“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在時間、數(shù)量、程度、范圍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前半句話所說的動作、情況等而形成的結果,多指好的結果;“以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結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說話人所不希望的結果。③句“自鳴得意”意思是自以為了不起,是貶義詞;“躊躇滿志”是形容從容自得,心滿意足,是褒義詞。)
2.B(A句式雜糅,“是設在??”和“是在??舉行的”,兩種句式糅雜在一起。C搭配不當,“引導”與“頑疾和陋習”搭配不當,D語序顛倒,“首次”與“四川”位置對調(diào),“首次”修飾“針對”而非“四川”。)
4.秋水共長天一色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月是故鄉(xiāng)明嘈嘈切印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5.(1)記憶是人生寶貴的財富。或:人生美好的往事,都會成為珍貴的回憶。
(2)《朝花夕拾》
6.1.B(托:假托;找借口)
2.A(根據(jù)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來斷句)
3.A(“力排眾議”,于文憑據(jù)。)
4.(1)又認為中尉屬官不完全稱職,委婉地要求改革。詔令委派他進行改選,使大家務必盡其才能。(關鍵詞:“悉”、“諷”、“委”各1分,句意2分。)
(2)起初,王顯進讒陷害刺史元景.使他在南臺就刑。到王顯處死,在右衛(wèi)府,只相隔一條巷子,相距數(shù)十步。(笑鍵詞:“構會”、“及”、“去”各1分,句意2分。)
7.(1)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答AB不給分。
(2)自私,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偽善,愛慕虛榮,自高自大;天真,熱心,卻沒有原則。
(3)1補充故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使情節(jié)的內(nèi)在邏輯更加合理;2加速情節(jié)發(fā)展,為下文瑪蘭的言行提供依據(jù),使小說進入高潮;3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強化情節(jié)平中見奇的效果。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yè)答案10
1.C(肯定了《詩經(jīng)》的藝術價值,并不能說有關研究《詩經(jīng)》的學術成果是推測而來,不能作為依據(jù))
2.D(A“天堂的三個元素”是作者對本詩的評價,不是針對所有詩歌;B作者并沒有比較之意,個人喜好而已;C“無關緊要”之說過于絕對)
3.C(“得過且過”主要針對的是《詩經(jīng)》的作者,不是所有疑問;原因歸結也不對)
4.C(約:約定)
5.B(原文標點: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6.B(“為進攻楚國掃清障礙”錯,應為“為進攻齊國掃清障礙”)
7.⑴他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亡”“內(nèi)”“之”“竟”各1分,句意1分)
⑵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戮力”“河北”“然”“意”“狀語后置”各1分)
參考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這以后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lián)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lián)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系,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一帶六百里地方。”楚懷王貪圖土地就相信了張儀,于是同齊國絕交,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里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里?!背氖拐呱鷼獾仉x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
懷王很生氣,便大規(guī)模調(diào)動軍隊去打秦國。秦國派兵迎擊楚國軍隊,在丹水、淅水,把楚軍打得大敗,殺死八萬人,俘虜楚大將屈匄,于是奪取楚國的漢中地區(qū)。楚懷王就調(diào)動全國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在藍田開戰(zhàn)。魏國聽說這消息,偷襲楚國鄧地。楚軍害怕了,從秦撤回。但是齊國始終怨恨楚國絕交,不救楚國,楚國處境十分困難。
第二年,秦國割還漢中土地來同楚國講和。楚王說:“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情愿了?!睆垉x聽說了,就說:“用一個張儀可抵當漢中土地,臣請求前往到楚國?!钡匠?,張儀又憑借豐厚的禮物賄賂楚國當權的大臣靳尚,還讓他對懷王的寵妃鄭袖編造了一套騙人的假話。懷王終于聽信了鄭袖的話,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后悔了,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
在這以后,諸侯聯(lián)合進攻楚國,把楚國打得大敗,殺死楚國的大將唐眜。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面。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王去:“為什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去了。進入武關后,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后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他逃跑到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
令尹子蘭最終派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聽了很生氣,把屈原放逐了。
8.“情”包括:①客居異鄉(xiāng)的漂泊之情,孤獨難眠,鄉(xiāng)夢難成;②貧困交加的無奈之情,詩人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喜好喝酒,卻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無奈;③時光易逝的感傷之情,暮春時節(jié)花自飄零,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思念朋友的孤獨之情,故人遠行天際,不能相見,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每點1分)作用:統(tǒng)領全詩。(1分)
9.本句意為: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2分)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一個“空”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4分)
10.⑴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⑵女也不爽士貳其行⑶悵寥廓問蒼茫大地
11.⑴答E得3分,答B(yǎng)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C表述不準確,“但從中也可看出季羨林的狂妄”與原文作者的“這多少有點狂妄”相比,語氣過重。A強拉因果。D縮小范圍?!熬褪侵杆麧撔难芯坑《裙糯Z言、宗教以及碑銘”錯,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語言、宗教、碑銘等”)
⑵魯迅和錢鐘書是世界的大文豪和大學者,作者把他們和季羨林相提并論,可以突出季羨林先生的偉大成就;(3分)同時通過比較說明了季羨林學習的客觀條件比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觀努力取得的,因為顯得更加難能可貴。(3分)
⑶示例:①勤奮、博學。一直沒有放松對中國古籍的鉆研,廣泛涉獵,為他后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②興趣。季羨林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情有獨鐘,樂此不疲。③自信。他對自己信心十足,非清華、北大不報。④專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書山書海,物我兩忘。⑤天資和機遇。“蒙學”等于零,而成為大學問家,這里有天資聰穎的成分;20世紀90年代中華文化的復興成就了季先生的輝煌。(每點2分,抓住其中三點,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給滿分)
⑷示例一:季羨林先生心無旁騖,專注學術的精神令人敬佩,(1分)他沉醉于在別人看來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樂在其中,終有所成,在他看來,這是比旅游更讓他感興趣的事。在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學術著作,可謂厚積薄發(fā)。(4分)反觀當下,世風浮躁,旅游成了時尚,節(jié)假日出行,旅游景點人山人海,旅游很難使人舒暢身心,增長見識。所以,季先生耐住寂寞,專注學術的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可以清洗掉人心的浮躁。(3分)
示例二:季羨林一味沉迷于書本的做法有失偏執(zhí)。讀書和旅游并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1分)就他所研究的學術領域而言,是關于古代文化的,旅游可以開闊視野,近距離接觸民風民情,還可以開闊心胸,是對于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4分)當今社會,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的。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唯有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將書讀活。(3分)
12.B(栩栩如生:指形象生動逼真,跟活的一樣。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高超絕妙的境界)
13.D(A語序不當。應將“不僅”移到“韓劇”后。B成分殘缺。在“生活”后加“問題”。C搭配不當?!疤岣摺迸c“工作進度”搭配不當)
14.B(這個語段圍繞“好品德是習慣”而言,先談它的特點,再談實質(zhì),最后講實效。同時注意照應詞和代詞、關聯(lián)詞語的搭配)
15.①從而導致地球降水量減少②沙塵暴給人類帶來的也不都是危害(或“它也有一些積極的作用”)③利用好沙塵暴造福人類
16.⑴看似否定,實為肯定,充實了梁啟超的形象,語言連貫且內(nèi)涵豐富。⑵既全面介紹了梁啟超在近代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角色,更突出了他思想啟蒙上的功績,鮮明地表達出作者景仰的理由。
17.[寫作提示]
①做人應活出絢麗的自我,平凡不等于平庸。
②在平凡的崗位也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
③做人各有所長。
④讓苦難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