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不是教出來的,是悟出來的,是自學出來的。數(shù)學不是看會的,是算會的。學數(shù)學最重要的就是解題能力,同時上課要認真聽講、課后做匹配練習,學會以不變應萬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知識點提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知識點提綱
一、圓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圓可以看作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2、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點的距離大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3、圓的內(nèi)部:可以看作是到定點的距離小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軌跡形式的概念:
1、圓: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就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固定的端點O為圓心。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經(jīng)過圓心的弦叫直徑。圓上任意兩點之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
2、垂直平分線: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角的平分線: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4、到直線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條直線且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兩條直線;
5、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兩條平行線且到兩條直線距離都相等的一條直線。
二、點、直線、圓和圓的位置關系
1.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①點在圓內(nèi)<=>點到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
②點在圓上<=>點到圓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③點在圓外<=>點到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
2.過三點的圓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3.外接圓和外心經(jīng)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可以做一個圓,這個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圓心是三角形三條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4.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相交:直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叫這條直線和圓相交,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割線。
相切:直線和圓有一個公共點叫這條直線和圓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點叫做切點。
相離: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叫這條直線和圓相離。
5.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性質(zhì)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為d,那么:
①直線l和⊙O相交<=>d<>;
②直線l和⊙O相切<=>d=r;
③直線l和⊙O相離<=>d>r。
三、正多邊形和圓
1、正多邊形的概念: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2、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
(1)將一個圓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連結各等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nèi)接正多邊形。
(2)這個圓是這個正多邊形的外接圓。
3、正多邊形的有關概念:
(1)正多邊形的中心——正多邊形的外接圓的圓心。
(2)正多邊形的半徑——正多邊形的外接圓的半徑。
(3)正多邊形的邊心距——正多邊形中心到正多邊形各邊的距離。
(4)正多邊形的中心角——正多邊形每一邊所對的外接圓的圓心角。
4、正多邊形性質(zhì):
(1)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
(2)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當邊數(shù)是偶數(shù)時,它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正n邊形的對稱軸有n條。(3)邊數(shù)相同的正多邊形相似。
四、有關圓的公式
(1)給直徑求圓的周長:c=πd。
(2)給半徑求圓的周長:c=2πr。
(3)給直徑求圓的半徑:r=d÷2。
(4)給周長求圓的半徑:r=c÷π÷2。
(5)給半徑求圓的直徑:d=2r。
(6)給周長求圓的直徑:d=c÷π。
(7)給直徑求半圓周長:c=πr+d。
(8)給半徑求半圓周長:c=πr+2r。
初中數(shù)學分式方程的解法
1.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
2.特殊解法:換元法。
3.驗根:由于在去分母過程中,當未知數(shù)的取值范圍擴大而有可能產(chǎn)生增根.因此,驗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驟,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分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舍去。
說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慮換元法,再考慮去分母法。
數(shù)學全等三角形基本定義
⑴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對應頂點: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
⑷對應邊: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
⑸對應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