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八年級人教版物理復習提綱2021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雖然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努力解決這些困難,你就會感到無比的輕松和快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九年級物理人教版復習提綱,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九年級物理人教版復習提綱

第十三章熱和能

第一節(jié)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xiàn)象:

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

擴散現(xiàn)象說明:①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②分子之間有間隙。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只是擴散的快慢不同,氣體間擴散速度最快,固體間擴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華等物態(tài)變化過程也屬于擴散現(xiàn)象。

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①當分子間距離等于r0(r0=10-10m)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為0,對外不顯力;

②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小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

③當分子間距離增大,大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

④當分子間距離繼續(xù)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繼續(xù)減小,當分子間距離大于10r0時,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節(jié)內能

1、內能:

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內能的單位為焦耳(J)。

內能具有不可測量性。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溫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反之,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卻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要不斷吸熱,內能增大,而溫度卻保持不變),內能減小,溫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體在凝固的過程中要不斷放熱,內能減小,而溫度卻保持不變)。

②質量:在物體的溫度、材料、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

③材料:在溫度、質量和狀態(tài)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狀態(tài):在物體的溫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tài)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機械能)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②熱傳遞:

定義: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量是變化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傳遞溫度”的說法也是錯的。)

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注意:

①在熱傳遞過程中,是內能在物體間的轉移,能的形式并未發(fā)生改變;

②在熱傳遞過程中,若不計能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等于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

③因為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能量而不是溫度,所以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降低的溫度不一定等于低溫物體升高的溫度;

④熱傳遞的條件:存在溫度差。如果沒有溫度差,就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節(jié)比熱容

1、比熱容: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它的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比熱容是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義: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tài)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水常用來調節(jié)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比較比熱容的方法:

①質量相同,升高溫度相同,比較吸收熱量多少(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比熱容大。

②質量相同,吸收熱量(加熱時間)相同,比較升高溫度:溫度升高慢,比熱容大。

2、熱量的計算公式:

①溫度升高時用:Q吸=cm(t-t0)c=Q吸m(t-t0)m=Q吸c(t-t0)t=Q吸cm+t0t0=t-Q吸cm

②溫度降低時用:Q放=cm(t0-t)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m+tt=t0-Q放cm

③只給出溫度變化量時用:Q=cm△tc=Qm△tm=Qc△t△t=Qcm

Q——熱量——焦耳(J);c——比熱容——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千克(kg);t——末溫——攝氏度(℃);t0——初溫——攝氏度(℃)

審題時注意“升高(降低)到10℃”還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溫(t),后面的“10℃”是溫度的變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是由物體的比熱容、質量和溫度變化量這三個因素決定的。

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

第一節(jié):內能的利用

內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內能來加熱:實質是熱傳遞。

利用內能來做功:實質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第二節(jié):熱機

1、熱機:

定義:熱機是利用內能來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熱機的種類:蒸汽機、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汽輪機、噴氣發(fā)動機等

2、內燃機:

內燃機活塞在汽缸內往復運動時,從氣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叫做一個沖程。

四沖程內燃機包括四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

在單缸四沖程內燃機中,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為一個工作循環(huán),每個工作循環(huán)曲軸轉2周,活塞上下往復2次,做功1次。

在這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而其它三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

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做功沖程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①汽油機工作過程:

②柴油機工作過程:

3、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比較:

①汽油機的氣缸頂部是火花塞;

柴油機的氣缸頂部是噴油嘴。

②汽油機吸氣沖程吸入氣缸的是汽油和空氣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機吸氣沖程吸入氣缸的是空氣。

③汽油機做功沖程的點火方式是點燃式;

柴油機做功沖程的點火方式是壓燃式。

④柴油機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較經濟,但笨重。

⑤汽油機和柴油機在運轉之前都要靠外力輔助啟動。

4、熱值

燃料燃燒,使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定義: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用符號q表示。

單位:固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氣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tài)、質量、體積、是否完全燃燒等無關。

公式:、

①Q=qmm=Qqq=Qm

Q——放出的熱量——焦耳(J);q——熱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質量——千克(kg)。

②Q=qVV=Qqq=QV

Q——放出的熱量——焦耳(J);q——熱值——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體積——立方米(m3)。

物理意義:酒精的熱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0×107J。

煤氣的熱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第三節(jié):熱機效率

影響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難完全燃燒,二是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狀、用空氣吹進爐膛(提高燃燒的完全程度);以較強的氣流,將煤粉在爐膛里吹起來燃燒(減少煙氣帶走的熱量)。

熱機的效率:熱機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的效率。

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標志,與熱機的功率無關。

公式:Q總=Q有用ηQ有用=Q總η

由于熱機在工作過程中總有能量損失,所以熱機的效率總小于1。

熱機能量損失的主要途徑:廢氣內內、散熱損失、機器損失。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①使燃料充分燃燒,盡量減小各種熱量損失;②機件間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摩擦。③在熱機的各種能量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見熱機的效率:蒸汽機6%~15%、汽油機20%~30%、柴油機30%~45%

內燃機的效率比蒸汽機高,柴油機的效率比汽油機高。

第十五章電流與電路

第一節(jié)電荷摩擦起電

1、電荷:

帶電體: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是物體帶了電(荷)。這樣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是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帶電體既能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又能吸引帶異種電荷的帶電體。

電荷: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符號是Q。電荷的單位是庫侖(C)。

2、檢驗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使用驗電器。

驗電器的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驗電器的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從驗電器張角的大小,可以判斷所帶電荷的多少。但驗電器不能檢驗帶電體帶的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

②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1)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背景:

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的質量比電子的大得多,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繞核高速運動。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其中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在各種帶電微粒中,電子電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通常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shù)倍。6.25×1018個電子所帶電荷等于1C。

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在數(shù)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

原因:由于不同物質原子核電子的本領不同。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電子的本領弱的物體,要失去電子,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原子核電子的本領強的物體,要得到電子,因為有了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

注意:①在摩擦起電的過程中只能轉移帶負電荷的電子;

②摩擦起電的兩個物體將帶上等量異種電荷;

③由同種物質組成的兩物體摩擦不會起電;

④摩擦起電并不是創(chuàng)造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但電荷總量守恒。

能量轉化:機械能-→電能

(2)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接觸帶電后的兩個物體將帶上同種電荷)

(3)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xiàn)象。

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fā)生中和現(xiàn)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5、導體和絕緣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常見的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濕潤的物體、含雜質的水、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油、陶瓷、純水、空氣等。

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荷(既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它們可以脫離原子核的,而在導體內部自由移動。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在絕緣體中電荷幾乎都被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絕緣體中有電荷,只是電荷不能自由移動)

金屬導體容易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酸堿鹽的水溶液容易導電靠的是正負離子。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yōu)閷w。

絕緣體不能導電但能帶電。

第二節(jié)電流和電路

1、電流

電流的形成: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電流的方向與負電荷、電子的移動方向相反。

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負極流向正極。

3、電路的構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電源:能夠提供電能的裝置,叫做電源。

干電池、蓄電池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fā)電機發(fā)電時,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持續(xù)電流形成的條件:①必須有電源;②電路必須閉合(通路)。(只有兩個條件都滿足時,才能有持續(xù)電流。)

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用電器:消耗電能,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裝置。

導線——傳導電流,輸送電能。

4、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

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此時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路是閉合的。

開路(斷路)——斷開的電路叫斷路,此時電路不閉合,電路中無電流。

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用導線把電源正、負極連在一起,電路中會有很大的電流,可能把電源燒壞,或使導線的絕緣皮燃燒引起火災,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的情況也屬于短路(此時電流將直接通過導線而不會通過用電器,用電器不會工作)。


精選圖文

221381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