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物理可以使我們正確并深刻的認識我們身邊的事物,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比如當我們要裝卸貨物時,我們可以利用簡單機械-斜面將貨物搬到車上,這樣可以省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初三物理期末備考復習資料匯總,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三物理期末備考復習資料匯總1
《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guān)。
2、電動機由轉(zhuǎn)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能夠轉(zhuǎn)動的部分叫轉(zhuǎn)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zhuǎn)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zhuǎn)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xù)轉(zhuǎn)動下去。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xiàn)的。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gòu)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chǎn)生強磁場。
4、電動機構(gòu)造簡單、控制方便、體積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產(chǎn)業(yè)中。它在電路圖中用M表示。電動機工作時是把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電功率》
第十八章電功率
106.電功: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電功的符號是W。公式:W=UIt
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電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功的單位:焦耳(焦,J)。電功的常用單位是度,即千瓦時(kW?h)。
107.電能表:1kw﹒h=3.6×106J
108.電功率定義式:
P=W/t
電功率計算式:
P=UI,P=U2/R,P=I2R
109.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實際功率: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110.測小燈泡的實際功率:
(1)原理:
P=UI??測出小燈泡的電壓U和電流I,利用公式P=UI計算求得電功率
(2)電路圖與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電路圖相同。
(3)多次測量求出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
111.電功率與歐姆定律的推導公式:
不一一例舉了
11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公式:Q=I^2Rt
單位:Q:焦耳J;I:安培A;R:歐姆Ω;t:秒s
純電阻電路電路中只含有純電阻元件,電動W=UIt=Q,U=IR∴Q=I^2Rt.注意:此關(guān)系只適用純電阻電路.電流通過純電阻電路做功,把電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而產(chǎn)生熱量,電功又稱為電熱.
含有電動機的電路,不是純電阻電路.電功W=UIt.
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把電能一部分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絕大部分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電動機線圈有電阻R,電流通過而產(chǎn)生熱,不等于UIt,而只是UIt的一部分.原因是對于非純電阻U≠IR且U>IR
《電與磁》
第二十章電與磁
第一節(jié)磁現(xiàn)象磁場
1、磁現(xiàn)象:
磁性:物體能夠吸引鋼鐵、鈷、鎳一類物質(zhì)(吸鐵性)的性質(zhì)叫磁性。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磁體。磁體具有吸鐵性和指向性。
磁體的分類:①形狀:條形磁體、蹄形磁體、針形磁體;②來源:天然磁體(磁鐵礦石)、人造磁體;③保持磁性的時間長短:硬磁體(永磁體)、軟磁體。
磁極:磁體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極。磁極在磁體的兩端。磁體兩端的磁性,中間的磁性最弱。
磁體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的條形磁體或磁針,靜止后總是一個磁極指南(叫南極,用S表示),另一個磁極指北(叫北極,用N表示)。
無論磁體被摔碎成幾塊,每一塊都有兩個磁極。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若兩個物體互相吸引,則有兩種可能:①一個物體有磁性,另一個物體無磁性,但含有鋼鐵、鈷、鎳一類物質(zhì);②兩個物體都有磁性,且異名磁極相對。)
磁化:一些物體在磁體或電流的作用下會獲得磁性,這種現(xiàn)象叫做磁化。
鋼和軟鐵都能被磁化:軟鐵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稱為軟磁性材料;鋼被磁化后,磁性能長期保持,稱為硬磁性材料。所以鋼是制造永磁體的好材料。
2、磁場:
磁場:磁體周圍的空間存在著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zhì):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chǎn)生磁力的作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而發(fā)生的。
磁場的方向:把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定為那點磁場的方向。
磁場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說磁場方向不同。
磁感線: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店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這樣的曲線叫做磁感線。
對磁感線的認識:
①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的一些假想曲線,本身并不存在,作圖時用虛線表示;
②在磁體外部,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N極出發(fā),回到S極。在磁體內(nèi)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線的疏密可以反應磁場的強弱,磁性越強的地方,磁感線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線越稀;
④磁感線在空間內(nèi)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線:
3、地磁場:
地磁場:地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在地球周圍的空間存在著磁場,叫做地磁場。
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小磁針能夠指南北是因為受到了地磁場的作用。
地理的兩極和地磁的兩極并不重合,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與地理的南北極方向稍有偏離(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記述這一現(xiàn)象的人是我國宋代的學者沈括。(《夢溪筆談》)
第二節(jié)電生磁
1、奧斯特實驗:
最早發(fā)現(xiàn)電流磁效應的科學家是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
奧斯特實驗:
對比甲圖、乙圖,可以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有磁場;
對比甲圖、丙圖,可以說明: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guān)。
2、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方向和條形磁體的磁場一樣。通電螺線管的兩端相當于條形磁體的兩個極,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guān)。
3、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指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N極。
第三節(jié)電磁鐵電磁繼電器
1、電磁鐵:
定義:插有鐵芯的通電螺線管。
特點:①電磁鐵的磁性有無可由通斷電控制,通電有磁性,斷電無磁性;
②電磁鐵磁極極性可由電流方向控制;
③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流大小、線圈匝數(shù)、: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強;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電磁鐵,線圈匝數(shù)越多,它的磁性越強。
2、電磁繼電器:
電磁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
電磁繼電器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guān)。
電磁繼電器的結(jié)構(gòu):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彈簧、動觸點和靜觸點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組成。
3、揚聲器:
揚聲器是將電信號轉(zhuǎn)化成聲信號的裝置,它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gòu)成。
揚聲器的工作原理:線圈通過如圖下所示電流時,受到磁體吸引而向左運動;當線圈通過方向相反的電流時,受到磁體排斥而向右運動。由于通過線圈的電流是交變電流,它的方向不斷變化,線圈就不斷地來回振動,帶動紙盆也來回振動,于是揚聲器就發(fā)出了聲音。
第四節(jié)電動機
1、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①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磁感線方向垂直,跟電流方向垂直;
②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力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guān)。(當電流方向或磁感線方向兩者中的一個發(fā)生改變時,力的方向也隨之改變;當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兩者同時都發(fā)生改變時,力的方向不變。)
③當通電導線與磁感線垂直時,磁場對通電導線的力;當通電導線與磁感線平行時,磁場對通電導線沒有力的作用。
2、電動機:
電動機是根據(jù)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因受力而發(fā)生轉(zhuǎn)動的原理制成的,是將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電動機是由轉(zhuǎn)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的。
換向器的作用是每當線圈剛轉(zhuǎn)過平衡位置時,能自動改變線圈中電流的方向,使線圈連續(xù)轉(zhuǎn)動。
改變電動機轉(zhuǎn)動方向的方法:改變電流方向(交換電壓接線)或改變磁感線方向(對調(diào)磁極)。
提高電動機轉(zhuǎn)速的方法:增加線圈匝數(shù)、增加磁體磁性、增大電流。
第五節(jié)磁生電
1、電磁感應現(xiàn)象: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內(nèi)容: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chǎn)生電流,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磁感應,產(chǎn)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的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guān)。(當導體運動方向或磁感線方向兩者中的一個發(fā)生改變時,感應電流的方向也隨之改變;當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兩者同時都發(fā)生改變時,力的方向不變。)
2、發(fā)電機:
發(fā)電機是根據(jù)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成的,是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
發(fā)電機是由定子和轉(zhuǎn)子兩部分組成的。
從電池得到的電流的方向不變,通常叫做直流電。
電流方向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
在交變電流中,電流在每秒內(nèi)周期性變化的次數(shù)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我國供生產(chǎn)和生活用的交流電,電壓是220V,頻率是50Hz,周期是0.02s,即1s內(nèi)有50個周期,交流電的方向每周期改變2次,所以50Hz的交流電電流方向1s內(nèi)改變100次。
初三物理期末備考復習資料匯總2
一、密度(ρ):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2、公式: ρ= m / V變形
m為物體質(zhì)量,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
v為物體體積,主單位cm3 m3
3、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 kg/m3 常用單位g/cm3 單位換算關(guān)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zhì)量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υ= S / t變形 S= υ t;t = S/υ
S為物體所走的路程,常用單位為km m;t為物體所用的時間,常用單位為s h
3、單位:國際單位制: m/s 常用單位 km/h 換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計算公式:G=mg
m為物理的質(zhì)量;g為重力系數(shù), 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N/kg
3、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桿原理
1、定義: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其中F1為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即動力;l1為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
F2為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即阻力;l2為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阻力臂
3、滑輪組 F = G / n
F =(G動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輪組忽略輪軸間的摩擦
n:作用在動滑輪上繩子股數(shù)
4、 斜面公式 F L = G h 適用于光滑斜面
五、壓強(P):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P=F/S
F為壓力,常用單位牛頓(N);S為受力面積,常用單位米2(m2)
3、單位是:帕斯卡(Pa)
六、液體壓強(P):1、計算公式:p =ρgh
其中ρ為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g為重力系數(shù),g=9.8N/kg;h為深度,常用單位m cm
2、單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內(nèi)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計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 為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常用單位為牛(N);
ρ液為物體浸潤的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V排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常用單位cm3 m3 ;g為重力系數(shù),g=9.8N/kg
3、單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馬老師
發(fā)布日期:2012-01-04 08:16:44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懸?。篎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據(jù)浮沉條件判浮力大小 計算浮力的步驟:
(1)判斷物體是否受浮力
(2)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判斷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
(3)找出合適的公式計算浮力
物體浮沉條件(前提: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懸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八、功(W):1、定義: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計算公式:W=FS其中F為物體受到的力,常用單位為為牛(N);
S為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
3、單位:焦耳,1J=1N?m
九、機械效率(η):1、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2、計算公式:η= W有用/ W總
3、有用功 W有用= G h(豎直提升)= F S(水平移動)= W總– W額=ηW總4、 額外功 W額= W總– W有= G動h(忽略輪軸間摩擦)= f L(斜面)
5、 總功 W總= W有用+ W額= F S = W有用/ η6、 機械效率 η= W有用/ W總=G /(n F)
= G物/(G物+ G動)適用于動滑輪、滑輪組
W有用為對人們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總為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即總功。單位都為焦耳(J)
3、單位:通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十、功率(P):
1、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為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為做功的時間,單位s h
3、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 換算:1kW=103W 1mW=106 W
基本方法:有意識才會給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規(guī)律:1、兩力平衡的條件和運用
2、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3、液體壓強特點
4、物體浮沉條件
5、杠桿平衡條件
6、分子動理論
7、做功與內(nèi)能改變的規(guī)律
三、應記住的常量:1、水的比熱: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聲音在空氣的傳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氣 光在真空、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銅>ρ鐵>ρ鋁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個標準大氣壓: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四、物理中的不變量:
1、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跟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guān)。
2、比熱: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跟物質(zhì)的吸收的熱量、質(zhì)量、溫度改變無關(guān)。
3、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跟燃料的燃燒情況、質(zhì)量、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guān)。
4、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不變,跟路程的多少,時間長短無關(guān)。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連通器:如水壺、水位計、船閘等。
2、杠桿:如撬棒、天平、桿秤、獨輪車、鍘刀等。
3、輪軸:如板手、螺絲刀、自行車的車把、門鎖等。 七、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
1、控制變量法:該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質(zhì))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項因素都不變,只改變某一因素,從而得到這一因素是怎樣影響這一物理量的。這是物理學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初中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用這種方法的有:
(1)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2)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響滑動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6)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7)影響動能 勢能大小的因素;
(8)物體吸收放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9)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10)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
(11)電功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2)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3)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4)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5)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6)通電導體的磁場中受力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2、類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類比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電流類比為水流,電壓類為水壓;聲波類比為水波;
3、轉(zhuǎn)換法: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過其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來間接研究它叫轉(zhuǎn)換法,如:研究電流的大小轉(zhuǎn)換為研究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轉(zhuǎn)換為研究擴散現(xiàn)象;眼看不見的磁場轉(zhuǎn)換為它所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來認識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過其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來間接研究它叫轉(zhuǎn)換法,如:研究電流的大小轉(zhuǎn)換為研究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轉(zhuǎn)換為研究擴散現(xiàn)象;眼看不見的磁場轉(zhuǎn)換為它所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來認識它。如用可以總電阻代替各個分電阻(根據(jù)對電流的阻礙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個分力(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實際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的穿傳播規(guī)律;用假想液片法來推導液體壓公式:用磁感線表示磁場的分布特點等。
6、比較法:如對串、并聯(lián)電路特點的比較、對電動機和發(fā)電機進行比較等。
7、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盡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設(shè)進一步推理的科學方法,如:牛頓第一定律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shè)而推理出來的定律;人民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賀也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推理而得出的結(jié)論。
如牛頓第一定律。
8、分類法:如物體可分為固、液、氣;觸電的形式可分為單線觸電和雙線觸電等。
9、圖像法:如晶體的熔化、凝固圖像;導體的電壓和電流圖像;運動物體的路程和時間圖像。
10、逆向思維法: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場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電生磁”,那么,反過來能不能:“磁聲電”?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法。
八、物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shè)→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初三物理重點難點復習資料
上一篇:初三物理期末備考復習資料
下一篇:八年級物理重點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