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人教語文三年級上冊期中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語文三年級上冊期中知識點
【篇一】
一、資料袋
1、我國的民族共有56個。由于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shù)民族"。我知道的少數(shù)民族有:壯族滿族回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白族水族納西族土族阿昌族怒族京族保安族獨龍族高山族李四光為我國的石油事業(yè)作出過巨大貢獻。
2、山東濰坊(wéifāng)是的風箏之都,
3、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員,細菌、病毒和真菌都是微生物。
4、魯班觀察帶齒的草葉,發(fā)明了鋸子;牛頓觀察落地的蘋果,發(fā)現(xiàn)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觀察水燒開后的壺蓋,發(fā)明了蒸汽機……
5、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jù)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被英國占領。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7、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誕節(jié)。
二、孔子的名言
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煽鬃诱f:"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老師;在該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看到他們缺點就應該注意改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習舊的只是,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導他的學生,在學習上應堅持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學習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嘗不是如此呢!
三、祖國風光的諺語
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2、峨嵋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3、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4、桂林山水甲天下,陰朔山水甲桂林。
5、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無(被譽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市,有名泉七十二處,號稱"泉城"。
6、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稱"天下第一泉")
7、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篇二】
知識點
8、魯班觀察帶齒的草葉,發(fā)明了鋸子;牛頓觀察落地的蘋果,發(fā)現(xiàn)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觀察水燒開后的壺蓋,發(fā)明了蒸汽機
祖國迷人的風景:雄偉的長江三峽,秀麗的桂林山水,壯觀的秦兵馬俑,神奇的敦煌石窟
9、我們祖國有豐富的物產:河北的鴨梨,浙江的龍井茶,新疆的細毛羊,內蒙古的三河馬,山西的煤礦,遼寧的鐵礦……
10、1、《我們的民族小學》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11、2、《金色的草地》課文感情:熱愛大自然,大自然給我的們生活帶來了樂趣。
12、3、《爬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a)老爺爺和我爬上天都峰后,為什么要互相道謝?(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他們個人的奮斗和努力。)b)天都峰有什么特點?一是高,二是陡。4、背寫《小兒垂釣》胡令能
13、4、第五課《灰雀》中,列寧是怎樣對待小男孩兒的,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人?(列寧尊重、愛護小男孩,小男孩是一個誠實天真的人)列寧對灰雀的愛和小男孩對灰雀的愛有什么不同?(列寧的愛是給灰雀自由,小男孩的愛是奪去灰雀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14、5、高爾基是一個怎樣的人?小男是一個怎樣的人?(高爾基關心愛護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明什么?(一,說明小男孩很認真給高爾基拍照;二,說明高爾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15、6、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坑,可它為什么沒得臥進去呢?)李四光是一個怎樣的人?(李四光有著善于發(fā)問、勤于思考、不斷探索的好品質)
16、7、宋慶齡有著怎樣的好品質?(誠實守信)我知道描寫守信用的成語有: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
17、11、聞雞起舞是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意思是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18、5.《花鐘》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19、3、古詩意思1.兩首古詩抒發(fā)了詩人在秋天里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和《夜書所見》
20、《夜書所見》: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那應該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人一個人客居異鄉(xiāng),每次遇到重陽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家鄉(xiāng)親人。這時候,詩人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他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詩人一個人。
22、《10風箏》課文里的"風箏"代表著什么,為什么孩子們要尋找飛走了的風箏?
23、(因為風箏寄托著孩子們的快樂,寄托著他們的幸福,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學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做風箏時的憧憬和希望→放風箏時的快活→找風箏時的傷心和失望)
24、找出課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快樂精心快活大驚失色哭了垂頭喪氣)
25、抄寫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興沖沖樂呵呵怒氣沖天傷心失望……)
26、《11秋天的雨》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27、6.《蜜蜂》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
28、《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的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玩具"指的顯微鏡,讀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在玩耍中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我知道了細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
29、《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孔子認為"學無止境。
30、《盤古開天地》。這是一個神話故事。神話故事還有:天仙配精衛(wèi)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橋上授書寶蓮燈吳剛伐桂八仙過海夸父逐日女媧造人白蛇傳
贊美盤古為了開辟天地,勇于獻身的精神。
31、3.《趙州橋》是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
3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隱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內容講了"堅固",下面的內容即將要講"美觀"。4.《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北宋
33、5.《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xiàn)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3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譯文:長江浩浩蕩蕩地沖過天門山,江水在這里打著回旋,急轉而去。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譯文:一片小船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譯文: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譯文: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35、6.《富饒的西沙群島》圍繞"這里風景優(yōu)美,特產豐富"這句話來寫,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
36、7.《美麗的小興安嶺》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7、《矛和盾的集合》告訴我們的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38、3、《科利亞的木匣》告訴我們: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因此,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請說說我們周圍還有什么在起著變化。
4、《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5、《獅子和鹿》告訴我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到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第二十九課、讀了掌聲這課你認識了怎樣的一個英子?你對掌聲有什么體會?
英子開始是一個自卑憂郁的孩子在同學們的掌聲鼓勵下她變得活潑可愛,很堅強。體會: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掌聲獻給別人,而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第一次:是鼓勵的掌聲,第二次是贊揚的掌聲。同學們的掌聲鼓勵著英子走出自卑的陰影。鼓勵著英子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十課、懂得實驗能成功的原因。1、女孩是一個出色的指揮者,具有舍己為人的品質。2、同伴們能夠團結合作,配合默契。
31、你認識了怎樣的一個金吉婭?金吉婭善良、有愛心,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人教語文三年級學習方法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jié)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jié)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人教語文三年級學習技巧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jù)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蘇教版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人教語文三年級上冊期中知識點
下一篇:必修五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