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語文高中必修三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高中必修三知識點
【篇一】
1、戴望舒是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代表作有詩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
2、徐志摩是中國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家,其詩作《再別康橋》細致入微地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
3、艾青是中國現(xiàn)代詩人,其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發(fā)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真摯感情。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與《公羊?qū)!贰豆攘簜鳌泛戏Q為“春秋三傳”。
5、《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戰(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
6、司馬遷是西漢(朝代)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學紀傳體的先河,被后人尊稱為“史圣”。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
8、西漢司馬遷(作者)創(chuàng)作的《史記》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等。
10、魯迅1918年5月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通過對主人公精神勝利法的淋漓盡致的描繪,表明這種普遍存在于“國人魂靈”中的精神病癥。
11、巴金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巨匠,作品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12、夏衍是中國現(xiàn)代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賽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其創(chuàng)作的《包身工》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部報告文學作品。
1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的作者是梁實秋,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文學批評家,代表作有散文《雅舍小品》等
14、《燭之武退秦師》選自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左傳》,《荊軻刺秦王》選自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劉向編寫的《戰(zhàn)國策》,《鴻門宴》選自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記念劉和珍君》選自中國現(xiàn)代作家魯迅的雜文集《華蓋集續(xù)編》,《小狗包弟》選自中國現(xiàn)代作家巴金的散文集《隨想錄》。
1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奉為“至圣”,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他編輯整理的《春秋》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16、《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集中體現(xiàn)了他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
作,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散文,該書共分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為“四書”?!对娊?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并稱“五經(jīng)”?!对娊?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樂經(jīng)》并稱“六藝”。
17、《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歲,“不惑”指40歲,“知命”指50歲,“耳順”指60歲。
18、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國別)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有“半自傳體”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主線是主人公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成長史。重要作品還有《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艱難時世》《雙城記》。
【篇二】
一、虛詞
1.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zhuǎn)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
(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zhuǎn)折)
(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3.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6.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二.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同逗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
(5)吾從而師之古義:兩個詞。跟隨、而且
(6)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
(7)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3.一詞多義
(1)師
a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c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d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c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
(3)道
a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a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c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4.詞類活用
(1)吾師道也(名詞意動,以……為師)
(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3)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5)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介詞結構后置
(1)而恥學于師
(2)師不必賢于弟子
3.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四、重點句子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文:我學習的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譯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語文必修三學習方法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nèi)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wǎng)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jié)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jié)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語文必修三學習技巧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nèi)涵。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點
上一篇:語文高中必修三知識點
下一篇:語文必修三重點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