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的前半部分主要寫李劍州,真誠地歌頌了他“能化俗”的政績,并為他不受重用而鳴不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古詩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古詩閱讀答案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杜 甫
使君高義驅(qū)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jīng)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注釋:
①使君:指李劍州,當時任劍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詳。
②文翁:西漢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
③李廣:西漢名將。
④滟灝:即滟滪灘,在四川奉節(jié)縣東五公里瞿塘峽口,舊時是長江三峽的著名險灘。
⑤仲宣樓:漢末文學(xué)家王粲在荊州避難的地方。
(1)有人說頸聯(lián)中的數(shù)字運用精妙傳神,請任選其一,結(jié)合詩句賞析。(4分)
(2)請對頷聯(lián)所抒之情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答:示例一:“雙”修飾“蓬鬢”,雙鬢如蓬,寫出了詩人漂泊的艱難,(2分)與下一句“一”相呼應(yīng),音節(jié)上具有照應(yīng)美,突出了詩人漂泊途中的孤獨寂寞。(2分)
示例二:“一”修飾“釣舟”,表明詩人孑然一身,(2分)孑然一身的詩人和煙波浩渺的江漢兩相對照,更讓人覺得詩人漂泊的孤獨寂寞。(2分)
(2)答:用文翁在四川建功立業(yè)的典故贊美李劍州坐鎮(zhèn)劍州三年的功勞,用李廣雖勞苦功高但未能封侯的典故表達對李劍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感嘆。(2分)在借典故表達對李劍州的贊美和感嘆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2分)
譯文:
你高風義節(jié)縱貫古今,卻在寥落中困在劍州不得升遷。世人只知文翁能夠移風易俗,卻往往忘記了李廣一生不得封侯。路經(jīng)滟灝灘時我一個人雙鬢蓬松地望著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這年月兵荒馬亂,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許是春風和煦的時節(jié)在仲宣樓中相見吧。
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一般可以概括為下列六個步驟:
1、看標題信息,揣摩記敘類型;
2、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nèi)容;
3、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
4、辨敘述方式,領(lǐng)會布局特點;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義;
6、析表現(xiàn)手法,以供習作借鑒。
做閱讀題的解題方法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結(jié)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huán)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nèi)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fā)生偏差。
季文子以德為榮文言文閱讀答案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季文子以德為榮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季文子以德為榮文言文閱讀答案文檔下載網(wǎng)址鏈接:
上一篇: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古詩閱讀答案
下一篇:醉蓬萊歸故山古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