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褪去了炎熱的高溫,迎來的涼爽的秋風,秋分時節(jié)天氣不再那么炎熱,而養(yǎng)生更是人們茶余飯后都會聊的話題,那么在秋分應該怎么養(yǎng)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秋分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保健,歡迎參閱。
秋分時節(jié)如何養(yǎng)生保健
飲食:清潤溫潤為主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后,氣溫驟降,氣候干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xiàn)鼻干、咽干、咽癢、皮膚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
秋分時節(jié)最重要的當數(shù)充足補水。這個補水應該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膚的保濕,總之從頭到腳,盡量讓身體感覺潤澤舒服。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diào)養(yǎng)佐餐的圣品。
秋分時節(jié)的鮮梨、蘿卜都具有行氣的功效,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梨盡量熟食,可滋五臟之陰。秋燥易傷大腸,所以經(jīng)常有便秘、痔瘡等出現(xiàn),此時應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與何首烏等。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yī)養(yǎng)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jié)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yǎng)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千金方》說,秋分時節(jié)勿食豆芽,此時豆芽會傷人神膽,引發(fā)哮喘。秋分時節(jié)也不能多食新姜以及生蒜。蛋黃月餅、豆芽、新姜、生蒜、肺、野雞、豬肚、芹菜、螃蟹都少吃或不吃為佳。
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以后,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fā)胃腸道疾病而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添衣也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謂“春捂秋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兒童和老年人體質(zhì)較弱,不同于青壯年人,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特別要注意讓腳保暖,別讓腳部仍處于夏天中——光腳穿涼鞋,這樣很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甚至由此招來感冒。除了白天讓腳暖和外,晚上回來用熱水泡一會兒腳也很不錯。
秋季尤其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nèi),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運動:以輕松平緩項目為主
秋高氣爽,也是鍛煉的好季節(jié)。但由于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nèi)養(yǎng)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zhì)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jù)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fā)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huán)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guān)節(jié)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運動器官的調(diào)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guān)節(jié)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nèi)養(yǎng)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秋天氣候干燥,預防秋燥,對于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情志:多走走趕走抑郁惆悵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chǎn)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diào)攝精神為養(yǎng)生之要務(wù)。
防?。呵锓志?/p>
秋分過后,天氣逐漸轉(zhuǎn)涼,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腸病、虛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節(jié)氣當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間隔,這樣療效比較好。
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皽責岑煼ā睂τ跓嵯竺黠@者來說可謂“熱上加熱”。咳嗽時痰黃、尿少、大便干澀,多數(shù)屬于熱癥;發(fā)燒、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也屬于明顯熱象,皆不宜做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應慎施灸。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老人的皮膚感覺遲鈍易燙傷,應由家人幫忙施灸。家人施灸時可將食指與中指置于穴位兩側(cè),代老人感受熱度。
秋分吃什么養(yǎng)生
指南一:海鮮淺嘗即可
秋季為大閘蟹、紅鱘等蟹類盛眾時間,蟹黃肥厚、蟹肉甜美,令人垂涎三尺。當我們在享受美食之時,不要忘記蟹黃、蝦卵含高量膽固醇,對有高脂血癥(高膽固醇)的民眾,指南淺嚐即可,千萬不要過量。
指南二:火鍋以清湯為主
熱騰騰的火鍋,麻辣鍋、涮涮鍋、海鮮鍋等各式火鍋紛紛上市,要如何吃一份營養(yǎng)零負擔的健康火鍋是有秘訣的!在肉類選擇上,可以以適量火鍋瘦肉片、羊肉片、牛肉片、蛤蜊、豆腐等為主,搭配少量火鍋料。而玉米、芋頭、豬血糕、冬粉等則可為淀粉食物來源,需酌量攝取。至於包白菜、蕃茄、高麗菜、筒萵、金針菇等為青菜,可以多多取用?;疱仠讋t以含油量少及含鹽份低的為主。沙茶醬含油量甚高,習慣上又會拌入蛋黃,雖然美味加分,但在健康上卻是減分。若可以以少量醬油、蔥花、蒜末、辣椒等來調(diào)味會更好。
吃火鍋最忌諱暴飲暴食,尤其痛風,尿酸高似乎已不是老年家的專利了,罹病年齡層已逐漸往下降,而秋冬天又是痛風的好發(fā)時期。暴飲暴食的吃火鍋,會攝取過量的蛋白質(zhì)及油脂,同時會攝入過量高普林食物,是會讓我們“痛風”提早發(fā)作。至於肥胖的民眾、糖尿病患者吃火鍋則指南多青菜,搭配適量肉類及淀粉食物,定時定量,細嚼慢嚥。
指南三:秋季羊肉少吃
薑母鴨、羊肉爐亦是秋冬天進補圣品,高油脂為其共同特點。在食用這些美食之時,若可先去掉鴨皮、羊皮及肥肉部份再食用,喝湯時除去上層浮油再喝。如此,一個小動作,是可以減少很多油脂的攝入量!其實光食用薑母鴨、羊肉爐是很不均衡的餐點,可以加點白飯及燙青菜來均衡一下,更指南您可以多加一些青菜,以增加纖維質(zhì)的攝取。并且薑母鴨、羊肉爐亦是高油脂、高蛋白質(zhì)食物,對痛風、高尿酸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患者,指南適量食用,勿暴飲暴食。
指南四:酒少喝
酒,很多場合少不了它,冬天更是少不了它。一般而言,酒精濃度含量愈高之酒類,其所含的熱量則愈高。且酒精經(jīng)吸收之后會被代謝成乳酸,乳酸會影響到尿酸的排泄。因此,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痛風、高尿酸等患者,對於酒精類飲品需淺嚐即可,千萬勿貪杯。秋冬天最好的飲品應該是白開水或茶,您可以以茶代酒嗎?
指南五:多以蔬菜來增加飽足感
寒冷的秋冬季節(jié),往往會讓人食欲大增,加上活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常為最大收穫。因此,保健之道在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注意體重管理。均衡的飲食則需要在營養(yǎng)與美味中取得最佳之平衡點,於美味飲食中攝取充足不過量的營養(yǎng)。適度的運動,可以選擇在比較溫度暖和的時間,活動筋骨,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民眾,千萬不要於清晨溫度最低之時外出運動。注意體重管理,飲食上仍以少油、少糖為主軸,配合食物份量控制,多以蔬菜來增加飽足感,美食當前,一定要能拒絕誘惑。期待大家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歡渡嚴寒秋冬季節(jié)。
秋分養(yǎng)生秘方
1、加強精神調(diào)攝
秋分過后,容易情緒低落,悲憂傷感。此時應調(diào)整精神狀態(tài),保持樂觀的情緒,胸懷豁達,寧神定志,收斂神氣。要多出戶外,經(jīng)常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培養(yǎng)廣泛的業(yè)余興趣愛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以此減輕秋季對人心理上的不良反應,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干擾。
2、適度增添衣物
秋分的著裝很有講究。由于天氣轉(zhuǎn)涼,氣溫下降,宜適時添衣,注意保暖。然而,秋分時節(jié)雖涼風習習,卻不甚寒冷,秋高氣爽,景致宜人,是秋凍的最佳時期,因此,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嚴,尤其是青壯年和無病健康人,這樣既順應了秋天陰精內(nèi)蓄、陽氣內(nèi)守的需要,防止厚衣覆蓋而致身熱汗出,損陰傷陽,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人體御寒能力。
3、飲食宜潤宜酸
秋分時節(jié)正是秋燥襲人之時。根據(jù)“燥者潤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則,可適當多吃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等,另外酸甘化陰,還宜進食一些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等。
4、起居早晚守時
從秋分開始,天氣逐漸變得晝短夜長,此時應適當調(diào)整“生物鐘”,將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時間調(diào)整為早睡早起,做到起居有時,勞逸適度,保證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熬夜,以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需要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莫要“貪黑”,切忌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