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有著不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中元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中元節(jié)又稱為什么節(jié),大家知道這其中的來歷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元節(jié)的相關知識,一起來了解吧!
目錄
★中元節(jié)又稱為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中元節(jié)又叫什么節(jié)
★佛教說法
★佛教典故
★道教說法
★民間稱謂
★中元節(jié)又稱為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又稱“七月節(jié)"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jié)之一。中元節(jié)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jié),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系的節(jié)慶。
<<<返回目錄
★中元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鬼節(jié)源于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睋f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fā)現(xiàn)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鬼節(jié)”。
<<<返回目錄
★中元節(jié)又叫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也叫七月半、鬼節(jié)、盂蘭盆節(jié)、齋孤、施孤、亡人節(jié)
農歷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道教稱為中元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節(jié),民間舊稱鬼節(jié),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游蕩,徘徊于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yōu)榈溔碎g,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返回目錄
★佛教說法
佛教將該節(jié)取名為盂蘭盆節(jié),據說盂蘭盆可以解先忙倒懸之苦,舉行盂蘭盆會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超度歷代祖先的佛事。
<<<返回目錄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后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后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養(yǎng)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后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并逐漸演變,從供養(yǎng)僧人演變成供養(yǎng)鬼魂。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于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盆節(jié)這一節(jié)日。
<<<返回目錄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斗事件﹔后來的普度便統(tǒng)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返回目錄
★民間稱謂
施孤是潮汕地區(qū)對中元節(jié)的稱謂,齋孤是江淮一帶對中元節(jié)的稱謂,稍有不同的是,節(jié)日周期由七月初至七月底,可自己選擇。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