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教案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jié)果,不備過程,教師的教案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奈鲙煷蟀嫘W六年級語文下冊《神奇的絲瓜》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神奇的絲瓜》課文原文
今年春天,我在房前空地上,開辟出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小花園,周圍用竹竿扎成了籬笆,移來了一棵玉蘭花樹,栽上了幾株月季花,又在竹籬笆下面隨意種上了幾棵扁豆和兩棵絲瓜。
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長大。這增加了我的興趣。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我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墻外馬路上的車水馬龍……順便也看一看絲瓜。
絲瓜是普通的植物,我沒有想到它會有什么神奇之處??墒怯幸惶?,我忽然發(fā)現(xiàn)絲瓜秧爬出了籬笆,爬上了樓墻。以后,每天看絲瓜,它總比前一天向樓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從一樓爬上了三樓。說它每天長出半尺,絕非夸大之詞。絲瓜的秧不過像細繩一般粗,如不注意,連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么多的水分和養(yǎng)料,供應(yīng)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限活力與生機。
這當然讓人驚奇,我的興趣隨之大大提高。每天早晨,我都要注視那細細的瓜秧和濃綠的瓜葉……
又過了幾天,絲瓜開出了黃花。再過幾天,有的黃花就變成了小小的綠色的瓜。瓜越長越大,重量當然也隨之增加。最初長出的那一個小瓜竟把瓜秧墜下來了一點,直挺挺地懸垂在空中,隨風搖擺。我真替它擔心,生怕它經(jīng)不住這份重量,會從樓上墜下來,落到地上。
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在上面,在三樓的窗外,卻長出來了兩個瓜。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這兩個瓜加起來恐怕有五六斤①重,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受得了呢?我又擔心起來。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在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我忽然又發(fā)現(xiàn),在兩個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樓之間,在一根細秧的頂端,又長出來了一個小瓜,垂直地懸在那里。我又犯了擔心病:這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來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下來,一起墜到地上。
今天早晨,我卻看到了奇跡。同往日一樣,我習慣地抬頭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個早已停止生長,孤零零地懸在空中,似乎一點分量都沒有;上面窗臺上那兩個大的,似乎長得更大了,威武雄壯地壓在窗臺上;中間的那一個卻不見了。我看看地上,沒有看到掉下來的瓜。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真讓我大吃一驚!這樣一個原來垂直懸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這個凸出的臺子無論是從上面還是從下面,人都是無法上去的,決不會是人把絲瓜擺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絲瓜下面。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并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
絲瓜有思想,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絲瓜用什么來思想呢?它靠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繩子,綠葉照舊濃翠,撲人眉宇。我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shù),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
《神奇的絲瓜》語文教案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把握作者情感變化,感受絲瓜的神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會重點詞句,領(lǐng)悟絲瓜成長過程中蘊含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出絲瓜的神奇之處
2、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微笑面對生活的精神品質(zhì)。
三、教學難點:
品讀課文,感悟絲瓜所展現(xiàn)出來的品格,啟發(fā)學生感悟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引題:同學們,絲瓜是一種極其平常的蔬菜,從表面上看它并無特別之處,可是文學家季羨林先生卻認為絲瓜非常的神奇,那么它的神奇之處到底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研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一)、首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nèi)容?
1、指名回答,相機板書。(絲瓜神奇的生長過程、作者情感的變化及從絲瓜身上領(lǐng)悟到的人生態(tài)度)
2、文中神奇的絲瓜生長在什么地方呢?指名讀讀第一自然段?!半S意”說明了什么?
(二)學習絲瓜的神奇
1、絲瓜是普通的,可作者為什么又說它是神奇的呢?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描寫絲瓜神奇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為什么這里表現(xiàn)了絲瓜的神奇,作者抓住了那些關(guān)鍵詞語來表現(xiàn)絲瓜的神奇的?然后舉手來交流。
2、學生匯報討論
提示:
①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長大。(土壤并不肥沃,但是它卻長了出來,不僅只是長了出來,而且還日益茁壯、長大。作者用“竟然”表現(xiàn)絲瓜的成長出乎意料,體現(xiàn)其神奇)
②以后,每天看絲瓜,總比前一天向樓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從一樓爬上了二樓,又從二樓爬上了三樓。(作者對絲瓜的長勢之快感到驚奇。)
③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yǎng)料,供應(yīng)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絲瓜秧“細”,“竟”在“一夜之間”輸送這么“多”的水分,使葉子長得“又肥又綠”,不斷的往上爬。)
④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為什么停止了生長?不停止生長結(jié)果會怎樣?“仿佛得到命令”寫出了絲瓜就好像人一樣,知道什么時候該長,什么時候不該長,適可而止;絲瓜知道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與世無爭,瓜與瓜之間和諧共存,絲瓜擁有智慧。)
⑤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后來居上”是什么意思?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絲瓜的什么特點?很生活化的比喻,寫出了絲瓜懂得抓住機會,發(fā)展自己。)
⑥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彎了”, “把軀體放在”是為了什么?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表現(xiàn)了絲瓜的什么特點?絲瓜具有主動性,跟人一樣有了思想,能行動,有智慧。自己去改變自己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絲瓜的神奇)
⑦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筑上的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原來是怎樣生長的?這個樣子的改變是人為的嗎?平著身子躺在那兒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做的?“平著身子”、“躺在”,找到自己的落腳點,悠閑自在)
3.老師歸納:作者通過寫絲瓜籽、絲瓜秧、絲瓜的“瓜”的神奇來體現(xiàn)絲瓜的神奇。 重點描寫了絲瓜的“瓜”的神奇,
4、品讀感悟:
齊讀表現(xiàn)絲瓜神奇的句子,讀出絲瓜的神奇,讀出作者的好奇,驚訝,喜悅。再次感受絲瓜的神奇和季先生質(zhì)樸卻不乏味的語言。
過渡:老師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面對絲瓜神奇的生長過程,作者的情感也在發(fā)生變化,時而擔心,時而驚喜。下面我們就繼續(xù)探秘神奇的絲瓜背后作者的心情變化。
(三)、深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擔心”。
1、文中幾次寫到作者的“擔心”?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作者擔心的句子,想想他分別擔心什么?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相關(guān)句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1)第一次“擔心”( 我真替它擔心,生怕它經(jīng)不住這份重量,會從樓上墜下來落到地上。)重讀“真“和“擔心”。
結(jié)果怎樣?(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絲瓜得到了誰的命令?
(2)第二次“擔心”(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擔得住呢?我又擔心起來)重讀“又”。
結(jié)果怎樣?(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杞人憂天是什么意思?讀后說感受。
(3)、第三次“擔心”(我又犯了擔心?。哼@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來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下來,一起掉到地上)。重讀“擔心病”。
結(jié)果怎樣?(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是一個怎樣的臺子?
3、作者為什么要多次寫出自己的“擔心”?(用自己的擔心來襯托絲瓜的神奇。自己越擔心,襯托了絲瓜越神奇。這也是文章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
4、分角色朗讀,感悟“擔心襯托神奇”。女生感情細膩,讀作者“擔心”的句子,男生感情奔放,讀表現(xiàn)絲瓜神奇的句子,老師讀其他句子。(師生共同朗讀,師引讀,分男女生讀。)
5、過渡:絲瓜在生長過程中遇到了種種難題,作者多次替絲瓜擔憂,而絲瓜總能神奇地打破作者的擔憂解決各種難題,絲瓜是怎么做到的呢?作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徘徊在絲瓜下面,他想了什么?
(學生齊讀“我仿佛覺得……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
6.作者由對絲瓜生長的認識領(lǐng)悟到絲瓜是有思想的,同學們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絲瓜會有什么思想?它考慮的是什么問題?又有哪些行動?
7、問題隨之而來了,“絲瓜有思想,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絲瓜用什么來思想呢,靠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此時的作者是左考慮,右考慮,站在絲瓜下面無法與絲瓜對話,感到了莫大的困惑。大家不妨滿足一下作者的愿望展開想象的翅膀讓絲瓜會說話。
師引導:“細細的瓜秧,濃綠的瓜葉下忽然一個翠綠色的絲瓜探出頭來,它輕輕的用頭蹭了一下正在沉思中的老人:‘嗨,你在想什么呢?……’”大膽想象接下來會怎么樣呢?作者和絲瓜會有什么樣的對白呢?同桌合作,展開對話。
8、 “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 沉默的奇跡是什么意思?(“沉默”是指絲瓜靜默無語,“奇跡”是指絲瓜能從容不迫地應(yīng)對各種生存環(huán)境。作者用自己的無能為力來襯托絲瓜的神奇,流露出作者對絲瓜的驚嘆和贊美之情。)
作者陷入了思考的迷茫,絲瓜又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
提示:而絲瓜卻無言靜觀,仿佛一個智者,一切都知道,但一切都不說。就好像人一樣,似乎心中有數(shù)。
(絲瓜生長的智慧也恰恰在于它毫不張揚的靜默)
9、問:此時,作者在絲瓜身上讀到了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
10、思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對秋陽”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悟出了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老師點評:絲瓜生長的智慧在于它適應(yīng)環(huán)境頑強的生存,甘心犧牲部分發(fā)展整體,也在于它毫不張揚的靜默與自我約束的自由。而我們?nèi)说纳鎱s你爭我逐地沉浮在繁華的商品與利益的糾葛中,于是生命中許多精彩的細節(jié)被現(xiàn)代生活所掩蓋與遮蔽?!扳惶┤挥迫惶谷缓γ鎸η镪枴痹撌俏覀冏非蟮纳罹辰?。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12.作者通過神奇的絲瓜來表現(xiàn)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呢?
提示:托物言志
五、小結(jié)討論交流:作者為什么能把極平常的絲瓜寫得如此生動、具體,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學習作者在細致觀察和生動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寫作方法。
七、課文小結(jié)
讀美文如飲甘泉,《神奇的絲瓜》起始平淡,越往后敘述越精彩,由物入情,又由情而入理,情感充沛,思考深入。他也在啟示我們平凡的生命也會有詩意和驚喜,希望我們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都具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 神奇的絲瓜》教學反思
小小的絲瓜,能有什么神奇?但在作者的眼里,絲瓜居然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給他們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似乎絲瓜是有“思想”的,正如文題所說,不愧為“神奇的絲瓜”。
作者抓住“神奇”,按兩條線索展開:一是展現(xiàn)絲瓜生長過程,一是展現(xiàn)心靈感受的軌跡。兩條線索交錯行進,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渾然一體。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這兩條線索,理解絲瓜的神奇,體會作者的感情,領(lǐng)悟文中的道理。我通過讓學生朗讀2-8自然段,讓學生劃出描寫絲瓜神奇的句子,并且抓住關(guān)鍵字,讓學生讀出神奇的感受,進而領(lǐng)會作者說的“神奇的絲瓜”。但是在朗讀過程中,朗讀形式比較單一,一般是齊讀,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應(yīng)該注意朗讀的多樣化,不要擔心讓學生讀得太多,要讓在朗讀中體會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在課文的第九段是表達作者思想主旨的段落,指出絲瓜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生活姿態(tài)。但是這深刻的內(nèi)涵,學生還只是在表面上理解,并沒有深刻的體會,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應(yīng)該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但這需要我今后不斷的專研。在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自己比較成功的是課件制作比較好,我通過課件演示絲瓜生長的過程和作者的情感變化,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寫作特點,能增加課堂的趣味。
本課教學中的重點是理解絲瓜的神奇,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生通過學習既感悟絲瓜的神奇,又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點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