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_天天鲁一鲁摸一摸爽一爽_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歡迎訪一網(wǎng)寶!您身邊的知識小幫手,專注做最新的學習參考資料!

選修語文《朋黨論》教案

一網(wǎng)寶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作者深諳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寫邢慶仁,以側(cè)面描寫為主,人物隱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經(jīng)心地談自己處朋友的原則和自己朋友圈子的變換,實際上每一句都是在寫邢慶仁。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選修語文《畫人記》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選修語文《畫人記》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賈平凹及其代表作。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思路。

3、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點,了解作者對人物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合特點,了解作者對人物的態(tài)度。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家

1、作家:賈平凹(其中凹讀wā),原名賈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國當代作家。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其作品《月跡》已經(jīng)收入鄂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蘇教版七年級下,北師大版四年級下。

賈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農(nóng)村,并非書香門第,家中世代是農(nóng)民。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全國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nóng)民》等?!杜D月·正月》獲中國作協(xié)第3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fā)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shù)榮譽獎”;《秦腔》獲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賈平凹的小說描寫新時期的西北農(nóng)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變革, 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nèi)涵,富有地域風土特色,格調(diào)清新、雋永、自然。另外,《我不是個好兒子》收入山東人民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他的《延川城》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被選入北京景山學?!墩Z文》第9冊課本內(nèi)。

賈平凹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是他所熟悉的農(nóng)村,例如《秦腔》:

他寫的是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生活。長期以來,農(nóng)村是最落后的地方,農(nóng)民是最貧困的人群?,F(xiàn)在中國的“三農(nóng)”概念,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已經(jīng)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原來說的是我們是農(nóng)業(yè)國家,土地供養(yǎng)了我們一切,農(nóng)民離不開土地?,F(xiàn)在農(nóng)民和土地的關(guān)系卻剝離開了。農(nóng)民離開了土地,有些是主動離開的,有些是被迫離開了,留在農(nóng)村的多是老弱病殘。我的老家棣花村,沒有礦藏,沒有工業(yè),有限的土地在極度地發(fā)揮了它的潛力后,糧食產(chǎn)量不再提高,而化肥、農(nóng)藥、種子以及各種各樣的稅費迅速上漲,農(nóng)村又成了一切社會壓力的瀉洪池。舊的東西稀哩嘩啦地沒了,像潑出去的水,新的東西遲遲沒再來,來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風方向不定地吹,農(nóng)民是一群雞,羽毛翻皺,腳步趔趄,無所適從,他們無法再守住土地,他們一步一步地從土地上出走,雖然他們是土命,把樹和草拔起來又抖凈了根須上的土,栽在哪里都是難活。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秦腔》授獎辭: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nèi)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敘事,綿密的細節(jié),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并對變化中的鄉(xiāng)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技術(shù)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之后,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肚厍弧愤@聲喂嘆,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

2、作品之《秦腔》:以一個陜南村鎮(zhèn)為焦點,集中表現(xiàn)了改革開放中鄉(xiāng)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guān)系和傳統(tǒng)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xiāng)村的史詩”。書中寫到了中國農(nóng)村生活20年來變化中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什么有大量農(nóng)民離開農(nóng)村,農(nóng)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時加入了作者對當今社會轉(zhuǎn)型期農(nóng)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guān)注。當代鄉(xiāng)村變革的脈象,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挽歌!誰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對質(zhì);忍觀沉?。好?、動、勢彼此角力!魔幻筆觸出入三界,畸形情戀動魄驚心,四稿增刪傾畢生心血,一朝成書慰半世鄉(xiāng)情!

《秦腔》是一部“反史詩的鄉(xiāng)土史詩”,有史詩般龐大的規(guī)模和厚重的質(zhì)地。賈平凹用文字還原和營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對將要成為絕唱的農(nóng)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對傳統(tǒng)鄉(xiāng)土的一種“回歸與告別的雙重姿態(tài)”。

賈平凹說:“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p>

3、作品之《廢都》:講述了在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中西京城里的故事,西京原是中國十幾個王朝的故都,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荒廢成了一座普通的獨處中國西部一隅的都市。作品通過潼關(guān)青年周敏攜唐琬兒私奔至西京遇見著名作家莊之蝶。從而開始了四個文化人命運沉浮的故事,開始了四個女人尋找自我迷失自我的故事。最后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均落下了可悲的下場,唯有那一座孤獨的古城在世紀末慢慢的荒廢,慢慢的荒廢……

要看清大社會背景下的蕓蕓眾生,先得著重闡述這個廢都,也就是這個我居住的城市,廢都的原型是西安。西安市中國的古都,故都,而現(xiàn)在在歲月的流逝中荒廢了,成為了一座廢都;而中國又可以說是地球格局中的一個廢都;地球又可能是宇宙中的一個廢都。作品就這樣渲染了一個膨脹了的廢都,使它成為一個大歷史的包容,而全無這個特定西京城的局限。從表面來看,這個廢都是百廢待興,市場興旺,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而在這個城市的骨質(zhì)里,城市的文化心理深層則彌漫著歷史墮性的腐味。一個“廢”字有多少歷史滄桑,這其中能體現(xiàn)昔日都城人物的別樣感覺,這里面的人有過去的輝煌和輝煌帶來的文化重負,自然就有如今“廢”字下的失落、尷尬、不服氣而又無奈的情緒,也就是世紀末情緒。這是一個艱難的生存狀況。但我們還要合理看待世紀末情緒,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頹廢的,不思上進的情緒,世紀末是另一個新紀元的開始,頹廢只是為了在廢都中獲得新生。

二、關(guān)于本文:

《畫人記》是近年來賈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過簡約的筆觸刻畫了幾個生動的“畫人”形象,使讀者對于生活于基層,默默無聞又對書畫藝術(shù)孜孜以求的書畫藝人們滋生起幾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寫了五則短文,刻畫了五位“畫人”,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三則。

“畫人”是作者獨創(chuàng)的一個名詞,所謂“畫人”,就是有志于書畫藝術(shù)但暫未成家的書畫藝人或熱心于書畫收藏的愛好者。

三、學習《友誼》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邢慶仁)

2、本文共分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第一部分(1-3)簡介邢慶仁的身份及外貌。

第二部分(4-9)通過寫“我”與邢慶仁的交往來透露主人公的人品與性格。

3、第四節(jié)采用了何種寫法?

明確:作者似乎無一字在寫邢慶仁,其實無一字不在寫邢慶仁,這種明貶此而實褒彼的手法實在高明。

4、如何理解“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這句話?(略)

5、你認為邢慶仁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是一位雖其貌不揚但忠厚老實、善待他人、注重友誼、精神富有的畫家。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賈平凹的生平及其兩部代表作品。探討了《友誼》片段,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

五、作業(yè)布置

1、預習下兩則,弄清兩篇各寫了誰?各有什么特點?

2、思考三則短文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藏者》

1、本文正面寫了譚宗林幾件事?

明確:機智拜訪 憨厚可愛 兩種換字方式

2、 文中提及了譚宗林那幾種換字的方式?

明確:以明前茶換字 以拓片換字

3、 從換字中我們能看出譚宗林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機智、幽默、風趣

4、 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譚宗林的慷慨樂施的?

明確:借譚宗林妻子的抱怨,側(cè)面描寫,寓褒于貶。

5、仔細體會“有一日與一幫書畫家閑聊,說起了他,大家竟與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許多書畫,罵道:這賊東西!卻又說:他幾時來啊,有一月半不見! ”這段文字蘊藏的感情。

明確:譚宗林雖然“打劫”了書畫家們的書畫,但由于他真誠、有趣,也被人們深愛。

6、從文未作者的議論,可以看出譚宗林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是一位藏物于眼中的,真正的字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二、學習《推薦馬河聲 》

1、《推薦馬河聲 》可分為三層,試概括各層內(nèi)容。

明確:第一層次(第1小節(jié)):推薦馬河聲之因。

第二層次(2——4小節(jié)):具體介紹馬河聲其人其事。

第三層次(5——6小節(jié)):再次推薦馬河聲。

2、作者為何要如此極力推薦呢?

明確:一是因為馬河聲不是自己的親戚,也不是同鄉(xiāng)、同學。

二是因為“如果再不向您推薦,馬河聲的問題在這個城市里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 ,作者推薦馬河聲實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舉。

3、概括作者主要從哪三個方面具體介紹馬河聲其人其事?

明確:一、有才氣?!八鯇W楷書,秀美溫潤有江南習氣,一出道就在行當內(nèi)聲譽鵲起”,“又開始習畫,悟性頗高,所臨明清小品,幾乎與真跡難以分辨”。

二、有追求。作者說,如果馬河聲以他的手藝“應酬各種社會活動”,“馬河聲絕對可以做個囊中有物、出入有車,一頭長發(fā)滿臉清高之士了”,“但馬河聲卻突然在一個夜里撕毀了舊時所有作品”。他怕自己“在一片贊揚中單一發(fā)展下去”,“難以成就大作品”。馬河聲“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及時調(diào)整自己”,說明他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對他“從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馬河聲雖不是作家、學者和教授,卻長期與作家、學者、教授在一起。他“憑著他的年輕和熱情,每次活動都是積極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他還是“出色的鼓動家”,大家創(chuàng)作時,他就在旁“極力煽情”,使“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使創(chuàng)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寫字畫畫時總叫喊:河聲,河聲,你快來! ”

在濃墨重彩地對馬河聲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紹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又惋惜起他的遭遇來:一是無人欣賞,二是無人包裝。

4、課文結(jié)尾說“若半月內(nèi)亦無消息,我就擺飯局請您了”有何含義?

明確:寓莊于諧,實際想說如果半月內(nèi)不給答復,就要當面質(zhì)詢了。

三、整體研討

1、三個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著激情,他對這三個人各持什么感情?

明確:對忠厚老實的邢慶林是欣賞;

對真誠有趣的譚宗林是喜歡;

對德藝雙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馬河聲的是同情。

2、這三位“畫人”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一人一式,變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個人物,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三個。因為都是寫人,如果用同一種模式寫,讀來必然令人生厭。作者深諳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寫邢慶仁,以側(cè)面描寫為主,人物隱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經(jīng)心地談自己處朋友的原則和自己朋友圈子的變換,實際上每一句都是在寫邢慶仁。寫譚宗林,正面濃墨重彩,細節(jié)生動典型,然后再以側(cè)面描寫和精當議論略加襯托和升華。寫馬河聲,則以書信格式,以第二人稱,追溯歷史,描摹現(xiàn)狀,不厭其繁,周到細膩。正因為三個人物用了三種不同的范式,讀來毫無雷同之感,反有靈動變化之妙。

3、賈平凹散文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賈平凹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清新自然。賈平凹小學里遇到一個教了他兩年的啟蒙女教師,在他讀二年級時教他寫信,有什么事情就寫什么,不考慮格式。老師說:“以后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寫什么樣就寫什么,熟悉什么就寫什么,寫清、寫具體就好了。”賈平凹回憶說:“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老師的話,之所以如今我還能寫些小說、散文,老師當時的話對我影響很大?!辟Z平凹的這篇散文就是如話家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毫無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摯感人,也許因為文中所寫的三個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著激情。對忠厚老實邢慶仁的欣賞,對真誠有趣譚宗林的喜歡,對德藝雙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馬河聲的同情溢于言表。賈平凹曾說:“散文是情種的藝術(shù),純,癡,一切不需掩飾;甚至暴露、解剖自己,也是一條成功的秘訣?!? 他又說:“如果從事散文,那這離不了‘情’字的?!彼闹鲝埡蛯嵺`是完全吻合的。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深入學習了《藏者》與《推薦馬河聲 》兩則。研究了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解決了本文的重點難點問題。語言樸實無華,清新自然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借鑒。

《畫人記》賞析

賈平凹是以小說創(chuàng)作而成名的,而他發(fā)表得最早的卻是散文,近年來,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仍然堅持散文寫作且逐步引起散文界的重視。賈平凹的散文內(nèi)容浩瀚,五彩繽紛,從抒寫的內(nèi)容和筆調(diào)去看,可以歸成五類:第一類是情緒小品,以抒寫某種特定的情緒為主,如《大洼地一夜》等;第二類是場景小品,以寫各類場景為主,如《靜虛村記》、《黃土高原》等;第三類是人物小品,粗線條勾畫人物為主,如《摸魚捉鱉的人》、《在米脂》等;第四類是隨筆,綜論人生,針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類是風物小品,描摹風俗,記述玩物,如《陜西小吃小識錄》、《玩物銘》等。

《畫人記》是近年來賈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過簡練的筆觸刻畫了幾個生動的“畫人”形象,使讀者對生活于基層默默無聞又對書畫藝術(shù)孜孜以求的書畫藝人們滋生起幾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寫了五則短文,刻畫了五位“畫人”,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三則。

“畫人”是作者獨創(chuàng)的一個名詞,所謂“畫人”,就是有志于書畫藝術(shù)但暫未成家的書畫藝人或熱心于書畫收藏的愛好者。

第一個則是《友誼》,主人公是邢慶仁。

這則短文共9個自然小節(jié),可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1——3小節(jié)):簡介邢慶仁的身份及外貌。

文章由一幅作者自畫的畫引入,“畫面上站著的是我,坐著的是邢慶仁”,從這一“坐”一“站”表現(xiàn)了“我”對邢慶仁的尊重,也透露出兩人關(guān)系的不同尋常。接著,作者簡單交代了邢慶仁的身份——“是一位畫家”,照應了文題。

對于主人公的外貌,作者沒有細描詳畫,而是先用一句大實話簡而括之:“我們”“實在是長安城里兩個最丑陋的男人”。然后化用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以“美人差不多一個模式,丑人之間的丑的距離卻大了”來自我貶損,而對于邢慶仁丑的程度就留下了讓讀者想象的空間。

第二層次(4——9小節(jié)):通過寫“我”與邢慶仁的交往來透露主人公的人品與性格

作者和邢慶仁來往“差不多已四年”,“四年里幾乎每禮拜見一次”,可見來往之頻繁。如果一個人身上有很多毛病,隨著接觸的增多,他的毛病也會漸漸暴露出來,但“我”與邢慶仁“幾乎每禮拜見一次”,“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大的毛病”,足見其品行之端莊。因此,兩人的友誼也就“日漸堅剛”了。接著作者又從總結(jié)做朋友的原則中突出了邢的夠朋友。作者總結(jié)道,“做朋友一定得依著性情,而不是別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體諒朋友,幫助朋友,不要成為朋友的拖累”。這里作者沒有直接說邢慶仁就是這樣的朋友,但我們從作者所說的“中國十多億人,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個人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且隨著時間不斷地在變換,始終下來的才是朋友”中推想邢慶仁就是能始終成為他朋友的朋友。作者還由衷地慨嘆“那些在階級斗爭年月里學會了給他人掘坑的人,那些太精明聰明的人,那些最能借勢的人”自己“應付不了”,“吃些虧后,就蕭然自遠了”。這里作者似乎無一字在寫邢慶仁,其實無一字不在寫邢慶仁,這種明貶此而實褒彼的手法實在高明。

文章正面直接寫主人公的就是文末邢慶仁來取畫時所說的他所讀的一本書上的一句話:“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以及對這句話的解說:“這話當然不僅指經(jīng)濟上的窮與富,事業(yè)上,精神上,何嘗不是這樣呢?” 作者聽了他的話后說:“我想了想,就笑了”,可見作者是認同這句話的。這句話對于過去有關(guān)窮人富人的傳統(tǒng)觀點恐怕具有顛覆意義。其實,窮人富人都不可一概而論,窮人中既有在貧困中苦苦掙扎的,也有為改變貧窮處境而殺人越貨的,富人既有為富不仁的,也有善心濟人的。至于“事業(yè)上”“精神上”的“窮人”與“富人”就更要另當別論了。

作者對邢慶仁雖然著墨不多,但透過那或隱或顯的只言片語,邢慶仁的性格特征卻漸漸清晰起來:邢慶仁是一位雖其貌不揚但忠厚老實、善待他人、注重友誼、精神富有的畫家。

第二則是《藏者》,主人公是譚宗林。

這則短文共7個自然小節(jié),可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1——5小節(jié)):正面敘說譚宗林有趣的換字故事。

與上一則短文不同的是,本段開頭首先正面從主人公的機智拜訪說起,人到“樓下”,才打電話征詢“有空沒空”,雖屬不速之客,但因“偏偏有禮貌”,“我”不好不接待。

在介紹主人公外貌時,作者把他外在的強悍和內(nèi)在的溫馴(“你夸他,損他,甚至罵他,他都是笑”)對比著來寫,又用“像清澈見底的湖水”來比喻其“好脾氣”,使其憨厚可愛之態(tài)躍然紙上。

接著作者寫了主人公的兩種換字方式,一是用明前茶換字,“一斤茶一個字”,茶是好茶,“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沒有不稱道的”,連“我”也覺得過意不去,自問“是不是給他寫的字少了”;二是用拓片換字,這一段寫得趣味橫生,生活氣息極濃?!八贝┲皩挻蟮钠A克來了”,“皮夾克總是拉著拉鏈,從里邊掏出一張拓片給我顯派”,“我要的時候,他偏不給,我已經(jīng)不要了,他卻說送了你吧”,他像變戲法一樣從皮夾克里掏出一張又一張拓片,“我便寫一幅字要換”,“才換了”,“他又從皮夾克里掏出一張”。急得“我突然把他抱住,拉開了拉鏈,里邊竟還有三四張,一張比一張精彩”,“我”只好“寫好字去央求他了”。就在這掏掏搶搶中, “我”和他愉快地度過了“整個一晌”。本來是用拓片來求人換字的,到后來反讓寫字的求他要用字換拓片,其機敏可見一斑。因為他的機敏真誠有趣,書畫家們雖口頭上“罵”他,心底里卻盼著他來,顯示了主人公的獨特魅力。

第二層次(6——7小節(jié)):從側(cè)面敘寫譚宗林的慷慨樂施。

看了上文的敘寫,人們以為這一定是一位以販賣書畫為生的藏家,作者也以為他“是做字畫買賣”的,作者去過他家一次,想看看“他一共收藏了多少古董字畫”,想不到他家里“僅有可憐的幾張”,他老婆還抱怨不迭地說:“他若能存一萬元,我就燒高香了!”原來他“千辛萬苦地采買茶葉和收集本地一些碑刻和畫像磚拓片到西安的書畫家那兒嘻嘻哈哈地換取書畫,又慷慷慨慨地分送給另一些朋友、同志”,作者不禁感慨道:“他生活需要錢卻不為錢所累,他酷愛字畫亦不做字畫之奴。”作者認為“他是真正的字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在這里作者沒有正面描寫譚宗林的慷慨樂施,而是通過他老婆的口作了側(cè)面介紹,這就更豐富了人物形象,使讀者對這位獨特的藏者懷有深深的敬意。

文末作者由此議論道:“真正的愛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愛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實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這句話告訴人們,真正的藏者是藏物于眼中的,而一般的藏者是被藏物所收藏的。本文主人公屬于怎樣的藏者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則是《推薦馬河聲》,主人公當然就是馬河聲了。

這則短文共6個自然小節(jié),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第1小節(jié)):推薦馬河聲之因。

這則短文與上兩則短文不同,這是一封推薦信,盡管沒有還原信的格式,但語言風格還是體現(xiàn)了書信的特點。文中的“您”應該是作者所在市的一位主要領(lǐng)導。

作者先說他“曾給王×推薦過馬河聲”,“又給張_推薦過馬河聲”,因為都沒有了下文,所以“我”才不得不向“您”“推薦馬河聲”。這說明作者是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才寫這封推薦信的。接著作者又鄭重聲明馬河聲不是自己的親戚,也不是同鄉(xiāng)、同學。因為作者曾經(jīng)跟這位市領(lǐng)導有過約定,“絕不以私人事麻煩”他。現(xiàn)在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一、“如果再不向您推薦,馬河聲的問題在這個城市里可能永遠得不到解決”;二、“我若不推薦,馬河聲則不會再有人肯推薦”。開頭這一段表白的目的,作者顯然是要讓那位市領(lǐng)導明白他推薦馬河聲實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舉。

那么,馬河聲到底是何許人也?作者為何要如此極力推薦呢?作者緊接著從兩個方面對馬河聲作了簡要的介紹。

一是因為馬河聲是個“窮人”。他“沒有城里戶口”,“沒有工作單位”,“甚至三十六歲了,還沒有娶妻成家”。是個典型的“三無”之人。正因為窮,他拒絕“我”的吃請,因為吃請了就要請吃,他沒錢邀“我”去酒樓。但他窮,卻窮得有骨氣,他“從未在我面前唉聲嘆氣”,他“知道我與您的關(guān)系也從未懇求過我向您提出他的困境”。

二是因為馬河聲是個“人才”。作者在介紹馬河聲是個人才時用了“驚嘆”二字,足見其才之驚人。為了突出馬河聲的才華,作者還用“從年齡和社會閱歷上講我當然算他的老師,從書畫藝術(shù)的修養(yǎng)上他卻應該稱作是我的老師”來予以強調(diào)。賈平凹是怎樣的一個人,一個連賈平凹都愿稱其為老師的人該是一個怎樣了不起的人。這就不能不引起那位市領(lǐng)導的高度重視了。

為了進一步引起那位市領(lǐng)導的重視,作者又不厭其煩地從藝術(shù)天才對城市的重要性,自己不推薦馬河聲,將愧對自己身在“文化藝術(shù)的行當里”,也懷疑自己“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如果那位市領(lǐng)導“將此事束之高閣或忘于腦后”,會影響到他的聲譽,損害他的形象等方面進一步予以強調(diào)。其情之真,其情之切,滲透于字里行間。

第二層次(2——4小節(jié)):具體介紹馬河聲其人其事。

對于馬河聲,作者主要從三個方面作了介紹:

一、有才氣。

“他初學楷書,秀美溫潤有江南習氣,一出道就在行當內(nèi)聲譽鵲起”,“又開始習畫,悟性頗高,所臨明清小品,幾乎與真跡難以分辨”。

二、有追求。

作者說,如果馬河聲以他的手藝“應酬各種社會活動”,“馬河聲絕對可以做個囊中有物、出入有車,一頭長發(fā)滿臉清高之士了”,“但馬河聲卻突然在一個夜里撕毀了舊時所有作品”。他怕自己“在一片贊揚中單一發(fā)展下去”,“難以成就大作品”。馬河聲“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及時調(diào)整自己”,說明他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對他“從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

馬河聲雖不是作家、學者和教授,卻長期與作家、學者、教授在一起。他“憑著他的年輕和熱情,每次活動都是積極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他還是“出色的鼓動家”,大家創(chuàng)作時,他就在旁“極力煽情”,使“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使創(chuàng)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大家在寫字畫畫時總叫喊:河聲,河聲,你快來! ”

在濃墨重彩地對馬河聲作了富有激情的介紹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又惋惜起他的遭遇來:一是無人欣賞,二是無人包裝。

第三層次(5——6小節(jié)):再次推薦馬河聲。

在信的最后部分,作者又從人才的成長和城市的發(fā)展兩方面進一步說明重用馬河聲之必要。信的結(jié)尾用語很有藝術(shù),先自責一番,說自己因情緒“過激”,“不免有胡說八道之嫌”,希望收信人“能諒解”,再表達自己盼回音之切——“若半月內(nèi)亦無消息,我就擺飯局請您了”。最后這句話看似玩笑,其實分量很重,作者給了收信人一個回復的期限——半個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像王×或張_那樣沒有下文,我就要當面質(zhì)詢了!

賈平凹,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便開始進入文壇,迄今為止,已發(fā)表一千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出版著作四、五十部。他在散文、小說、隨筆、詩歌、雜論等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詣和貢獻。文學評論家雷達指出:“我們很難想象,這個軀體綿薄,頭顱也不碩大的人,何以蘊蓄著如此驚人的創(chuàng)造能量,仿佛一座采不盡的礦床?!碑斎唬谫Z平凹所有的文學作品,小說的成就是最高。但近年來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一發(fā)而不可收,其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引人矚目。 這篇《畫人記》是他近年來散文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其主要特點有:

一、一人一式,變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個人物,課文節(jié)選了其中的三個。因為都是寫人,如果用同一種模式寫,讀來必然令人生厭。作者深諳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寫邢慶仁,以側(cè)面描寫為主,人物隱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經(jīng)心地談自己處朋友的原則和自己朋友圈子的變換,實際上每一句都是在寫邢慶仁。寫譚宗林,正面濃墨重彩,細節(jié)生動典型,然后再以側(cè)面描寫和精當議論略加襯托和升華。寫馬河聲,則以書信格式,以第二人稱,追溯歷史,描摹現(xiàn)狀,不厭其繁,周到細膩。正因為三個人物用了三種不同的范式,讀來毫無雷同之感,反有靈動變化之妙。

二、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賈平凹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清新自然。賈平凹小學里遇到一個教了他兩年的啟蒙女教師,在他讀二年級時教他寫信,有什么事情就寫什么,不考慮格式。老師說:“以后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寫什么樣就寫什么,熟悉什么就寫什么,寫清、寫具體就好了。”賈平凹回憶說:“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老師的話,之所以如今我還能寫些小說、散文,老師當時的話對我影響很大?!辟Z平凹的這篇散文就是如話家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毫無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摯感人,也許因為文中所寫的三個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著激情。對忠厚老實邢慶仁的欣賞,對真誠有趣譚宗林的喜歡,對德藝雙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馬河聲的同情溢于言表。賈平凹曾說:“散文是情種的藝術(shù),純,癡,一切不需掩飾;甚至暴露、解剖自己,也是一條成功的秘訣?!? 他又說:“如果從事散文,那這離不了‘情’字的。”他的主張和實踐是完全吻合的

《畫人記》全文閱讀

畫面上站著的是我,坐著的是邢慶仁。

邢慶仁是一位畫家。

我們曾一起在深圳何香凝美術(shù)館辦過書畫展,展名叫《長安男人》,實在是長安城里兩個最丑陋的男人。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其實人的長相也是這樣,美人差不多一個模式,丑人之間的丑的距離卻大了,我倆就是證據(jù)。

和邢慶仁來往頻繁始于二十世紀之末,到現(xiàn)在差不多已四年。四年里幾乎每禮拜見一次,我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大的毛病,友誼日漸堅剛。我想了想,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我們都是乏于交際,忠厚老實,在這個太熱鬧的社會里都一直孤獨吧。再是,我也總結(jié)了,做朋友一定得依著性情,而不是別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體諒朋友,幫助朋友,不要成為朋友的拖累。中國十多億人,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個人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且隨著時間不斷地在變換,始終下來的才是朋友。那些在階級斗爭年月里學會了給他人掘坑的人,那些太精明聰明的人,那些最能借勢的人,我是應付不了,吃些虧后,就蕭然自遠了。人的生活就是扒吃扒喝和在人群里扒著友誼的過程,所以,我畫下了這幅畫。

這樣的畫我同時畫了兩幅,一幅慶仁索要了去,一幅就掛在我的書屋。慶仁那天取畫的時候,說他讀了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窮人容易殘忍,富人常常溫柔。

“這話當然不僅指經(jīng)濟上的窮與富,”他說,“你想想,事業(yè)上,精神上,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想了想,就笑了。

認識鄭全鐸是在二○○○年,我們一起走絲綢之路。平日做朋友,甚或只有個榮辱問題,而出了遠門卻成了生死之約,大家就推選鄭全鐸為團長。開著了一輛車,一個月在青藏高原上奔波,團長是最辛苦的,早晨總是第一個起床,晚上又是最后一個睡覺,臉本來黑,現(xiàn)在越發(fā)黑了,又愛出汗,又要拿紙巾擦,常常紙屑就粘在下巴上。每次車一上路,我畫個佛像放在車窗前,就睡著了,一個睡著很快傳染得大家都睡著了。他是不敢睡的,要坐到駕駛室給司機遞煙、說話,不時叮嚀開慢些,再慢些。當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尋著飯館吃飯了,他就歪著頭在椅子上打盹。我說:“老鄭,老鄭”,叫他吃飯,他會忽地醒來,說:“啥事,啥事?”一臉的警覺。

從絲綢之路回來,我和鄭全鐸來往就非常多了,似乎走了一趟絲綢之路就像是上了一次老山前線,我們成了戰(zhàn)友。他是個很矛盾的人,作為一個軍人,甚至當過了中國王牌師的副參謀長,卻骨子里好文。他穿上軍裝的時候,威武莊嚴,你不敢隨便和他開玩笑,但脫下軍裝了,一坐下來他就碼褲腿,和我一樣,時不時就露出鄉(xiāng)下人的習氣。我們談起鄉(xiāng)下事,談起最多的事是沒有飯吃。我說我卻是個乖娃,我媽上地前把我放在門墩上,她從地里回來了我還在門墩上坐著。他說他那時在村里是“惹不起”,每次他要什么大人就得給,不給,他就倒在地上哭,哭死了。他是渭河北岸人,厚肉大臉,看起來抽笨,但道數(shù)清楚,極具智慧,大場面小場面,能撐起,能控制,拿捏得非常好。他話不多,卻詼諧,已經(jīng)是很尷尬的事了,經(jīng)他一詼諧,二兩撥千斤,沒事了。

人這一生,其實是不斷覓尋朋友的過程。有些朋友是好人,但沒趣,交往著太累,有些朋友有趣,做人卻沒有底線,交往就不會長久。鄭全鐸身上有一種豪氣又才情漾溢,相處可靠而快樂。一位部隊的首長對我說:“你結(jié)交鄭全鐸著好,他是個有責任心的人,可以托付大事?!?/p>

就這么交往著,我有事找他,他有事找我,一塊去秦嶺望春,一塊去吃羊肉泡,有一天他突然說他要畫畫呀。雖然他交往著許多畫家,我也在業(yè)余畫畫,但如果他說他干別的事,我一點也不吃驚,而他說他要畫畫,卻大出我的想象。我當時笑了笑,沒有在意,沒想過了幾天他真的拿了幾張畫,畫得竟然有模有樣。我說:“好,有前途!”他說:“你就是說謊,我也當真的哩!”他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像瘋了一樣,每次來都拿一卷兒畫,來了就逼你評說。我當然要鼓勵,但他的畫越畫越好,進步之神速令我驚訝,我就不敢敷衍了,正兒八經(jīng)地指出哪張好,又正兒八經(jīng)地指出哪張不好,然后商討我們各自對繪畫的體會。我在年輕的時候?qū)W寫作,凡是朋友來,就逼著朋友聽我念文章,鄭全鐸快五十的人了,畫起畫來比我還癡,在相當?shù)臅r間里,他只要給我打電話,我就說:壞了,又得看他的畫了!

他的畫和我的畫一樣,筆墨是欠缺的,或許他看見我在畫畫,知道畫還可以這樣畫,就勇敢了,畫的比我更野更怪。有一位官員嘲笑我們是半路出家,我們反駁說:你當官更是半路出家!我們當然清楚我們的不足,也在不斷地熟練我們的筆墨,但我們更在當今普遍把筆墨當作繪畫目的的情況下發(fā)展我們的長處。我們的作畫純粹是興趣,有生命的快樂,而不是去為了展覽和獲獎,也不是為了賣錢或揚名,畫了就在自己的墻上掛著,所以從不論紙張大小,不顧及那么多的清規(guī)戒律,一任恣肆得意。他的畫極具原創(chuàng)性,題材、構(gòu)圖和用筆上有他鮮明的個性。我說過他的畫有草莽之氣,這不是貶低,我欣賞的是那一種激情,它雖不儒雅,但大氣張揚,生而硬,絕不平庸。我也琢磨過他的畫風是怎么形成的?當然一是生存的環(huán)境,他是渭北人,又數(shù)十年的軍旅生活,性格里沉淀了沉雄,再是他接觸的范圍廣,求教的名家多。他的繪畫沒有俗氣,又癡愛和勤奮,以現(xiàn)在進步的勢頭看,我是很看重他的。

今天我又到他的家中,他的雙胞胎兒子都在大學讀書,沒有回來,他妻子安靜地在一張桌上寫楷書,那楷書堪稱一流;而他則在另一張桌連呼帶叫地畫他的畫,顏料弄得滿桌都是。我來又鼓勵他出畫冊的事,他還是下不了決心。剛才他還戲謔妻子:“我真佩服你,你就那么一點兒才氣卻下這么大的功夫,我實在是不珍惜我了!”這陣卻說:“真的能出嗎?”我說:“怎么不能出?出上一本冊子權(quán)當是向關(guān)愛你的朋友們的一次繪事匯報么!”所以,我們給這本冊子定名為:繪報。

我有一個朋友,是外地人。一個月兩個月就來一次電話,我問你在哪兒,他說在你家樓下,你有空沒空,不速而至,偏偏有禮貌,我不見他也沒了辦法。

他的臉長,顴骨高,原本是強項角色,卻一身的橡皮,你夸他,損他,甚至罵他,他都是笑。這樣的好脾氣像清澈見底的湖水,你一走進去,它就把你淹了。

我的缺點是太愛吃茶,每年春天,清明未到,他就把茶送來,大致吃到五斤至十斤。給他錢,他是不收的,只要字,一斤茶一個字,而且是單紙上寫單字。我把這些茶裝在專門的冰箱里,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沒有不稱道的,這時候,我就覺得我是不是給他寫的字少了?

到了冬天,他就穿著那件寬大的皮夾克來了,皮夾克總是拉著拉鏈,從里邊掏出一張拓片給我顯派。我要的時候,他偏不給,我已經(jīng)不要了,他卻說送了你吧,還有同樣的一張,你在上邊題個款吧。我題過了,他又從皮夾克里掏出一張,比前一張更好,我便寫一幅字要換,才換了,他又從皮夾克里掏出一張。我突然把他抱住,拉開了拉鏈,里邊竟還有三四張,一張比一張精彩,接下來倒是我寫好字去央求他了。整個一晌,我愉快地和他爭鬧,待他走了,就大覺后悔,我的字是很能變作錢的,卻成了一頭牛,被他一小勺一小勺巧妙著吃了。

有一日與一幫書畫家閑聊,說起了他,大家竟與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許多書畫,罵道:這賊東西!卻又說:他幾時來啊,有一月半不見!

我去過他家一次,要瞧瞧他一共收藏了多少古董字畫,但他家里僅有可憐的幾張。問他是不是做字畫買賣,他老婆抱怨不迭:他若能存一萬元,我就燒高香了!他就是千辛萬苦地采買茶葉和收集本地一些碑刻和畫像磚拓片到西安的書畫家那兒嘻嘻哈哈地換取書畫,又慷慷慨慨地分送給另一些朋友、同志。他生活需要錢卻不為錢所累,他酷愛字畫亦不做字畫之奴,他是真正的字畫愛好者和收藏者。

真正的愛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愛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實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朋友被朋友們罵著又愛著,是因了這個朋友的真誠和有趣。他姓譚,叫宗林

精選圖文

221381
Z范文網(wǎng)、范文協(xié)會網(wǎng)、范文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