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出自《詩經(jīng)·召南·摽有梅》
少時,看《牡丹亭》,張繼青扮演的杜麗娘,鶯啼婉轉(zhuǎn),水袖飄曳,咿咿呀呀地唱著,“錦屏人忒看得著韶光賤”。錦屏人指的是深閨女子,可為何說韶光“賤”呢?從來都是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不是嗎?光陰怎么會賤?我很不理解,長大后才懂這曲子中暗含的情愫。
歲月匆匆,剎那芳華,尋尋覓覓,卻始終沒有遇到如意郎君,每思至此,杜麗娘心內(nèi)怎能不戚戚焉?
“韶光賤”,說的是懷人幽怨,盼的是似水流年里如花美眷?!稉坑忻贰罚彩沁@樣一首詩,詩中這位女子望見梅子落地,感慨彈指紅顏老,希望馬上有人上門求親,能早日覓得好夫婿。
用我們現(xiàn)在的流行話語來說,這首詩描寫的是大齡女青年的“恨嫁之情”。女兒悲,青春守空閨,詩中女子的怨與盼,還有思念,與當今一些婚嫁沒著落的大齡女并無二致,《摽有梅》可以說是中國最早描寫“恨嫁”的詩歌。
古往今來,描寫男女情思的詩句,不勝枚舉,紅豆生南國,春來總是要發(fā)幾枝,才子佳人的故事更是車載斗量。然而,這首《摽有梅》所體現(xiàn)的女子情思,卻是格外的寂寞,格外的冷清,在《卷耳》《殷其靁》等《詩經(jīng)》篇目中,無論相思是多么痛徹心扉,總是有個對象的。
可這首詩中的女子,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卻不知,所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她正值妙齡,卻懷抱空空,怎能不徒生悲矣?
老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而青春就像是一把散碎銀子,花著花著就沒有了,很多時候,人們等到口袋空空時,才察覺并沒有買到什么特別珍貴的東西,并沒有遇到刻骨銘心旳愛情,所以感傷。
像是沈從文給張兆和的情書中所寫那樣,“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不同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真的是人生幸事。倘若詩中的女子在合適的年紀遇到了合適的人,大抵就不會如此暢敘幽情了。
《摽有梅》描寫了這種青春的“傷逝”,成了春思求愛詩的源頭。
詩人從花木盛衰榮枯,聯(lián)想到紅顏老去,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意思是未婚男女“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開空折枝”。
因為“梅”通“媒”。古人婚配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梅子掛滿枝頭,絢爛至極,到隨風墜地,由盛轉(zhuǎn)衰,猶如男女之年齒也,故而詩人見梅起興,摽有梅,等的是紅娘牽線,媒人叩門,渴望的是鳳冠霞帔,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梅子生時春漸老,女子想嫁人的心思尤為急切,所以后人也常用“摽梅”來形容那些到了適婚年齡卻沒有許配人家的女子,而“摽梅之年”則指的是女子已經(jīng)到了適嫁的年齡。
所以,龔自珍的長子龔橙說,“摽有梅,急婿也?!币粋€急字,抓住了全篇的情感基調(diào),很有道理。
詩中所寫待嫁女子的“急”,是漸漸推進的。
先是“迨其吉兮”,樹上的梅子還有七成未落,女子也還姿容秀麗,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所以她希望追求她的庶士能選擇良辰吉日來迎娶她;然而又過了些許時日,愿意與她攜手到老的男子還沒有出現(xiàn),而枝頭的梅子已經(jīng)不足三成,她的內(nèi)心焦急起來,一句“迨其今兮”已飽含敦促之情;遺憾的是,等到梅子紛紛落下,“頃筐塈之”,那個人還沒有出現(xiàn),所以她嘆息,“迨其謂之”,此時她渴望出嫁的心情,已可用迫不及待來形容了。
梅子作為古詩里常見的意象,曾落諸很多詩人的筆端,李白曾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文征明也寫道,“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盡燕飛飛”,更別提“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等寫景狀物的詩句了。
可讀起來,似乎與這首詩有些許不同。《摽有梅》中,詩人用梅子表達心意,除了用梅子飄落來刻畫待嫁的急迫心情外,還有暗含希望人們珍惜青春韶華之意。畢竟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詩人用自己為例,勸誡女子在如花似玉的青春年華里,要重視婚姻大事,凡事早做籌謀。
孟浩然曾作《送桓子之郢成禮》,曰:“聞君馳彩騎,躞蹀指南荊。為結(jié)潘楊好,言過鄢郢城。摽梅詩有贈,羔雁禮將行。今夜神仙女,應(yīng)來感夢情?!?/p>
這首《摽有梅》,我讀了很多遍,每次讀時,都會為詩中的女子心焦。真愿她和天下所有的待嫁女子,都如孟詩所言,了卻心事,早結(jié)潘楊之好,青春路上有人相伴,互相扶持,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