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儀,作為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延續(xù),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歷史發(fā)展、社會文明進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中國傳統(tǒng)禮儀之社交禮儀,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中國傳統(tǒng)禮儀之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是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jié)。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掌握規(guī)范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chuàng)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系。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為尊重、遵守、適度、自律。
一、問候禮儀
問候是見面時最先向?qū)Ψ絺鬟f的信息。對不同環(huán)境里所見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問候語。和初次見面的人問候,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如果對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說“久仰”,“幸會”;與熟人想見,用語可以親切、具體一些,如“可見著你了”。對于一些業(yè)務上往業(yè)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稱贊語:“你氣色不錯”、“你越長越漂亮了”等待。
二、稱呼禮儀
在社交中,人們對稱呼一直都很敏感,選擇正確,恰當?shù)姆Q呼,既反映自身的教養(yǎng),又體現(xiàn)對他的重視。
稱呼一般可以分為職務稱、姓名稱、職業(yè)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等。職務稱包括經(jīng)理、主任、董事長、醫(yī)生、律師、教授、科長、老板等;姓名稱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職業(yè)稱是以職業(yè)為特征的稱呼,如:秘書小姐、服務先生等;代詞稱是用“您”、“你們”等來代替其他稱呼;年齡稱主要以“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來稱呼。使用稱呼時,一定要注意主次關系及年齡特點,如果對多人稱呼,應以年長為先,上級為先,關系遠為先。
三、介紹禮儀
介紹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為:自我介紹、為他人作介紹、被人介紹在種。在作介紹的過程中,介紹者與被介紹者的態(tài)度都要熱情得體、舉止大方,整個介紹過程應面帶微笑。一般情況下,介紹時,雙方應當保持站立姿勢,相互熱情應答。
為他人作介紹
應遵循“讓長者、客人先知”的原則。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的、年紀大的;先將主人介紹給客人;先將男士介紹給女士。
介紹時,應簡潔清楚,不能含糊其辭??珊喴亟榻B雙方的職業(yè)、籍貫等情況,便于不相識的兩人相互交談。介紹某人時,不可用手指指點對方,應有禮貌地以手掌示意。
被人介紹
被人介紹時,應面對對方,顯示出想結(jié)識對方的誠意。等介紹完畢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說“你好!”“幸會!”“久仰!”等客氣話表示友好。
男士被介紹給女士時,男士應主動點頭并稍稍欠身,等候女士的反應。按一般規(guī)矩,男士不用先伸手,如果女士伸出手來,男士便應立即伸手輕輕點頭就合乎禮貌了,如愿意和男士握手,則可以先伸出手來。
自我介紹
可一邊伸手跟對方握手,一邊作自我介紹,也可主動打招呼說聲“你好!”來引起對方的注意,眼睛要注視對方,得到回應再向?qū)Ψ綀蟪鲎约旱男彰?、身份、單位及其他有關情況,語調(diào)要熱情友好,態(tài)度要謙恭有禮。
四、握手禮儀
握手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握手時應注意不用濕手或臟手,不戴手套和墨鏡,不交叉握手,不搖晃或推拉,不坐著與人握手。
握手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應。平輩之間,應主動握手。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握手時要用右手,目視對方,表示尊重。男士同女士握手時,一般只輕握對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緊太久。右手握住后,左手又搭在其手上,是我國常用的禮節(jié),表示更為親切,更加尊重對方。
五、名片禮儀
在社交場合,名片是自我介紹的簡便方式,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當前已成為人們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
遞送名片
遞送時應將名片正面面向?qū)Ψ?,雙手奉上。眼睛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并大方地說:“這是我的名片,請多多關照。”名片的遞送應在介紹之后,在尚未弄清對方身份時不應急于遞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視同傳單隨便散發(fā)。與多人交換名片時,應依照職位高低或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使人有厚此薄彼之感。
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時應起身,面帶微笑注視對方。接地名片時應說“謝謝”并微笑閱讀名片。然后回敬一張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帶名片,應向?qū)Ψ奖硎厩敢?。在對方離去之前或話題尚未結(jié)束,不必急于將對方的名片收藏起來。
存放名片
接過別人的名片切不可隨意擺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隨便地塞進口袋或丟在包里,應放在西服左胸的內(nèi)衣袋或名片夾里,以示尊重。
六、電話禮儀
打電話的禮儀
電話是人們最常用的通訊工具。打電話時,要考慮對方是否方便。一般應在早上八時后晚上十時前。撥通電話后,應首先向?qū)Ψ絾柡茫詧蠹议T和證實以方的身份。通話時,語言要簡潔明了。事情說完,道一聲“再見”,及時掛上電話。在辦公室打電話,要照顧到其它電話的進出,不可以久占線。
接聽電話禮儀
電話鈴響后,要迅速拿起電話機問候“您好”,自報家門,然后詢問對方來電事由。要認真理解對方意圖,并對對方的談話作出積極回應。應備有電話記錄本,對重要的電話做好記錄。電話內(nèi)容講完,應等對方放下話筒之后,自己再輕輕放下,以示尊敬。
手機禮儀
使用個性化手機鈴聲應注意場合,鈴聲要和身份相匹配,音量不能太大,內(nèi)容要健康,鈴聲不能給公眾傳導錯誤信息。開會、上課或其他重要集會時應關機或設置靜音。非經(jīng)同意,不能隨意動別人的手機或代別人接聽手機。不要用手機偷拍。
七、網(wǎng)絡禮儀
如同任何一種別的溝通方式一樣,網(wǎng)上溝通同樣存在著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禮儀。網(wǎng)絡禮儀要遵循彼此尊重、容許異議、寬以待人、保持平靜、與人分享的原則。網(wǎng)上的道德和法律與現(xiàn)實生活是相同的。
網(wǎng)上網(wǎng)下行為要一致。記住人的存在,當著面不能說的話在網(wǎng)上也不要說;分享你的知識;尊重別人的時間和帶寬,在提問題以前,先自己花些時間搜索和研究;平心靜氣地爭論,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擊;在論壇、博客等發(fā)貼的時候應該做到主題時確,對別人的回復應表示感謝;不要做有失尊嚴的事情,不參與連環(huán)信的活動;尊重他人的勞動和隱私權(quán),不剽竊別的作品。
中華傳統(tǒng)奉茶之道禮儀
我國歷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描寫過茶葉。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重: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
中國人的“禮”:懂禮、習禮、守禮、重禮
中華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guī)范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華優(yōu)秀的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fā)揚。《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專門闡述禮的經(jīng)典著作在中華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yǎng),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xié)調(diào)?!蹲髠鳌る[公十一年》所謂:“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禮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是天地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xiàn),所謂“禮以順天,天之道也?!保ā蹲髠鳌の墓迥辍罚┑?。禮還成為文明與野蠻的界標,古人以禮分夷夏(即野蠻與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內(nèi)外。禮是秩序,禮對社會秩序、上下尊卑關系有嚴格的規(guī)范。禮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設計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機構(gòu)的主要藍本。
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其根據(jù)仁義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儀軌包羅萬象。禮能讓人區(qū)別于動物,例如食禮中的種種規(guī)矩。禮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對稱謂、迎送、儀容、宴飲、書信交往等都有相應的規(guī)范。以大類劃分,它包括吉、兇、軍、兵、嘉五禮,以小類劃分,則有數(shù)十種,以至于《禮記·中庸》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
為何要學禮重禮呢?《禮記·曲禮》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①。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p>
中國傳統(tǒng)禮儀的分類
一、政治禮儀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
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xiàn)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
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xiàn)“帝”崇拜發(fā)展而來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天子,君權(quán)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tǒng)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jié)束。
2、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
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漢代以后,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二、生活禮儀
1、誕生禮
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
此時,設壇于南郊,后妃九嬪都參加。
2、成年禮
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fā)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
3、賓禮
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
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
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三、社交禮儀
1、關于見面的禮儀
在古時候人與人的見面可謂彬彬有禮,熱情大方,過去與不同身份的人見面更要講究規(guī)矩,一般的見面要行拱手禮,家里來人做客要行謙讓禮,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
2、關于入座的禮儀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儀當中,坐席更是有主次尊卑之分。
尊者上座,卑者末座。
不同的身份做不同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矩。
如果盲目的做錯位置將會有所失禮室內(nèi)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
關于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