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fā)展中國家,種族等級制度問題較為嚴重,那么在這個種族等級制度問題嚴重的國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餐桌禮儀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印度餐桌禮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印度餐桌禮儀
就餐也要拿捏時間
印度菜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點以后。但是習(xí)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jù)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開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盡量保持和對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點和茶一定要等到飯后再端上餐桌,否則也是對客人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印度人實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手抓飯”的樂趣和忌諱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jīng)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nèi)匀涣?xí)慣用手抓飯吃?!笆肿ワ垺笔怯《热碎L久以來的就餐習(xí)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后準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xí)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制作成糊狀,這樣才便于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特別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諱的,那就是他們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絕對不得用來觸碰食物。印度人認為,左手是專門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因此吃飯時,他們的左小臂一般沿桌邊貼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隱蔽的地方。
用餐結(jié)束,服務(wù)員會給客人用小碗端來洗手水,水里漂著用于清潔的檸檬片和用于裝飾的花瓣,當然,只能清洗右手。
基本禮儀
拜訪禮儀:開放式視察
因為個人家庭的原因,我從小就被要求,一定要打點整齊才能走出房間,而且不能鎖上房門睡覺,好像隨時要接受父母親戚,甚至鄰居客人的來訪視察一樣,并沒有什么私人空間可言?! ∧呐峦獬龉ぷ魅欢@種“沒有私人空間”的體驗,竟然也是大多數(shù)印度人習(xí)以為常的生活。 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強調(diào)的“邊界感”和“隱私權(quán)”,仿佛在印度沒有理直氣壯的生存土壤。也許真如印度先賢所言,不分你我才是相親相愛。 今時今日,大多數(shù)印度人依然維持著傳統(tǒng)大家族的生活形態(tài),一大家子叔伯兄弟、姑嫂妯娌圍著高堂雙親一起住很是常見。
日常問候:見人就請安
在現(xiàn)代普世觀念中,網(wǎng)評的三大禮貌用語是:“請”、“謝謝你”、“對不起”。
然而,且先不說我甚少在國內(nèi)聽到這些“見外的話”出現(xiàn)在朋友間或者合作伙伴間,哪怕在印度,這些禮貌用語一般也只在陌生人間使用。 那么,在印度,問候三大經(jīng)典句是什么?
請記得“早安”、“你好嗎”、“晚安”。 沒錯,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粘膩的問候,只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親密關(guān)系里。而事實上,這是印度人日常關(guān)心,正常親近的表現(xiàn),我們自然也不需要覺得難為情。
這里并沒有“君子之交淡如水”,濃過瑪莎拉奶茶的親昵和熱情,才是“社交正確”。,他們也喜歡家族群居,家族里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連,互相照顧,互相肩負著不可推卻的責任。
用餐宴請:講究的素菜
眾所周知,在印度,吃素顯然比吃肉要高大上得多。
印度人吃素,絕大多數(shù)是奶素(可吃奶制品),不吃蛋,不常吃蒜蔥韭類,某些日子齋戒,不吃五谷或豆類。 那么,接待印度朋友或者客人,是不是帶他們?nèi)ニ夭损^吃自助餐就ok了呢?當然沒這么簡單。 比如我一個廣東人,拿出宴客壓軸的“白灼菜心”去招待他們,他們很可能一點面子都不會給我。一口不吃尚不說,還很可能被反問“你怎么能吃這樣的菜?”。 因為,整根綠油油的菜,對他們而言:不僅是“未煮熟的食物”,還是“有靈魂的食物”。沒有煮到“告別原生態(tài)”之前,這個菜就不是“真正的素菜”。 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印度菜都是綿稠軟爛,入口即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