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春節(jié)除夕守歲的寓意,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春節(jié)除夕守歲的寓意
守歲的具體含義
除夕習俗
除夕年夜飯必備的10道菜
除夕夜的由來
春節(jié)除夕守歲的寓意
久而久之,除夕守歲成了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在過去,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因此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返回目錄
守歲的具體含義
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世界上只要是華人在除夕就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闭湎耆A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返回目錄
除夕習俗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傳統(tǒng)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飲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F(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祭祖
據(jù)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jié)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jié)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xiàn)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返回目錄
除夕年夜飯必備的10道菜
1、紅燒魚——年年有余
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連年有余。
做一條魚,年夜飯吃中間,大年初一吃頭尾,連年有余有頭有尾,寓意豐收富裕。
2、口水雞——金雞送福
之前就推薦過這道菜口水雞,中國人有句說法叫“無雞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雞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飯就更不例外了。
有雞“有計”,寓意生財有計,逢兇化吉。
推薦口水雞,以往的做法多為清蒸,煲湯,或鮑魚等食材同煮,但是這道菜更爽口不油膩可以試試。
3、紅燒豬蹄——手到財來
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發(fā)財就手”“橫財就手”“手到拿來”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蹄加上花生和發(fā)菜等一起煮熟營養(yǎng)豐富,味道好。
4、一鍋燉——盆滿缽滿
這其實不是一道菜,而是一個做法,主要是將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鍋,廣東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墻,上海的全家福,東北的豬肉燉粉條,這種“大雜燴”的做法,寓意著豐收,富足,來年一樣盆滿缽滿,年夜飯都會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團團圓圓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各種丸子,象征著團團圓圓,而其他地方也會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黃燜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單獨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豐富內容,增丁添口更團圓。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為顏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為了很多人年夜飯的首選蔬菜,加之其筆直的形狀與竹子相似,所以通常會被賦予“平步青云”“百尺竿頭”“扶搖直上”“欣欣向榮”“四季平安”的意義。而且這道菜清淡,可符合現(xiàn)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財有道
生菜讀起來與“生財”諧音,討個口彩,是過年必備的蔬菜。本來想配上耗油生財,既然是生財有道,就改變一下,嘗試一下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鹵水金錢肚——金錢滿地
鹵味在菜單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銅錢而牛百葉色澤金黃,加上其他鹵味,或者形如元寶的香菇一起配盤,成為了年夜飯桌上的“財富擔當”,寓意財運滾滾,招財進寶。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著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過年吃年糕寓意著喜慶。年糕有白年糕和黃年糕,象征著白銀和黃金。
年糕則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過紅棗鑲的黃金糕,回家就沒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錯。
10、餃子——招財進寶
吃餃子是除夕守歲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餃子又稱作“交子”,“交”是新舊交替之意,“子”為“子時”,寓意著嶄新的一天的開始。
另外,餃子形似銀元寶,因此也有著招財進寶、財源廣進的意思。
餃子的餡料選擇也有講究,一般餡料會加韭菜、白菜以及香菇,韭菜和“久財”諧音,白菜與“百財”諧音,兩者都代表著富貴、財富,而香菇與“鼓”諧音,給人一種飽滿的感覺,有著鼓財?shù)拿篮迷⒁狻?/p>
<<<返回目錄
除夕夜的由來
“除夕”的來歷,有這樣的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jīng) 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在某一年的除夕夜這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 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 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后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fā)現(xiàn)村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 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 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
“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 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 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 夕的由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返回目錄
過年買年貨由來及含義
上一篇:春節(jié)除夕守歲的寓意
下一篇:過年為什么要備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