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ь^來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zé)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zhí)ь^”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龍?zhí)ь^的禁忌,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二月二龍?zhí)ь^的禁忌
龍?zhí)ь^的習(xí)俗
二月二龍?zhí)ь^的來歷
二月二龍?zhí)ь^的禁忌
1、出嫁女兒,忌在娘家過二月二
二月二龍?zhí)ь^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yàn)樾∠眿D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時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為了讓小媳婦早日回婆家而流傳出來的俗話。演變到后來,若是小媳婦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會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婦接回家去。按照舊社會的風(fēng)俗,剛新婚的小媳婦年前年后都必須在婆家伺候公婆與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暫時回娘家住,當(dāng)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過了正月必須回家。因?yàn)槎露院缶褪敲耖g的春耕了,還得下地干活。
2、忌在娘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輕女的社會思想下,在古人看來,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婦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見血的,產(chǎn)后還會有一些惡露排出體外,所以在古人看來是非常污穢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運(yùn)”帶回家,而二月二龍?zhí)ь^這天是等于把好運(yùn)帶回家的,與之相沖,所以婦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在我國古代,龍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褒堫^銜”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傷害到蒼龍,影響全年的運(yùn)氣。婦女們在這一天是禁動動針線和剪刀的,因?yàn)樯n龍?jiān)谶@一天會抬頭觀天下,使用帶針帶利刃的東西會刺傷龍眼。而在婦女起床的時候,嘴里一般都會念叨這么一句“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4、忌說“吃醋”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yàn)椤俺源住倍急豢醋魇恰岸始伞睂用娴暮x,到了二月二因?yàn)楸旧磉@個節(jié)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dāng)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于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5、忌洗衣
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6、忌推磨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dāng)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干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yàn)楫?dāng)?shù)厝苏J(rèn)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jié)就要把龍頭抬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jī)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返回目錄
龍?zhí)ь^的習(xí)俗
1、金豆開花
金豆開花是一種寓意比較吉祥的說法,就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選一部分放到鍋里炒,由于選用的物品都是顆粒狀或者豆類,而且在炒制的時候會有噼里啪啦的聲響,有金豆開花的形容,而且,這種方式可以判斷農(nóng)作物的保存情況,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zhì)的種子不會炸裂,人們以此來判定種子是否可以使用。
2、吃龍食
二月二龍?zhí)ь^的時候有吃春餅的飲食習(xí)俗,春餅一片片的,狀似鱗片,因此,吃春餅又稱為“吃龍鱗”;面條狀似胡須,有些地方有二月二龍?zhí)ь^吃面條的習(xí)俗,因此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另,吃米飯是“吃龍子”,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
3、剃龍頭
和上面的兩項(xiàng)相比,最為人所熟知的二月二龍?zhí)ь^習(xí)俗則是剃頭,俗話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說的就是人們喜歡在二月二剃頭的風(fēng)俗活動,在我國民間有: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大人理發(fā),寓意辭舊迎新的說法,現(xiàn)在雖然不似過去一般傳統(tǒng),但是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習(xí)俗也一直保存了下來。
小貼士:我國民間有正月不理發(fā)的傳統(tǒng),而到了二月二龍?zhí)ь^之后,氣溫升高,人們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面進(jìn)行理發(fā)、換裝,也體現(xiàn)了對新一年里的美好期望和祝福。
<<<返回目錄
二月二龍?zhí)ь^的來歷
相傳,武則天當(dāng)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nèi)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zāi)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dāng)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yōu)榱苏三埻?,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shè)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xù)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xí)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
中國民間認(rèn)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nóng)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jié)氣上說,農(nóng)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jìn)入雨季。這是自然規(guī)律,但古人認(rèn)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jiān)谥袊说男哪恐杏兄鴺O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fēng)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
其實(shí),所謂“龍?zhí)ь^”指的是經(jīng)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zhí)ь^”還有古代天文學(xué)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jié)。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fēng)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zhí)ь^”。
天上“龍?zhí)ь^”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jié),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xù)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xí)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