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自然界變化的表現(xiàn)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短,《春秋繁露》則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是春分的最大特點。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春分的含義和特點,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春分的含義
春分節(jié)氣的特點
春分養(yǎng)生食譜有哪些
春分節(jié)氣種什么
春分的含義
1、分就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jīng)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春分的來臨,也是可以一眼望去有著許多美麗的鮮花以及樹木蘇醒的時候,春分,晝夜平分之意。在這里,“分”就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節(jié)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qū)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fā)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qū)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2、春分時,全球晝夜等長
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jīng)位于0°的時刻,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約為3月20日——21日期間)。在時間段上也指太陽位于黃經(jīng)0°和15°之間的位置,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公歷[1] 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各地夜?jié)u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春分之后,北極附近開始極晝,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范圍漸大。
3、春分是節(jié)日和祭祀慶典
春分也是節(jié)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抖Y記》:“祭日于壇?!笨追f達疏:“謂春分也”。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各地夜?jié)u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春分之后,北極附近開始極晝,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范圍漸大。
<<<返回目錄
春分節(jié)氣的特點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方面,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
陽光光線
在天文方面,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
氣壓狀況
春分節(jié)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qū)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fā)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qū)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氣溫降水
春分時節(ji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qū)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qū)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wěn)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jīng)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qū)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qū)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而華南地區(qū)此時則是一派暮春景象。
從氣候規(guī)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脅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主要問題。
<<<返回目錄
春分養(yǎng)生食譜有哪些
1、山藥炒萵筍
材料:山藥1根,萵筍1根,蔥、蒜適量,水、食用油適量。
做法:將山藥和萵筍分別對開再切片,山藥放鹽水里泡一會兒防氧化變色;起油鍋,蔥蒜爆香,先放萵筍片炒幾下;加入瀝過水的山藥片同炒;調(diào)入適量鹽,加少量水蓋上鍋蓋煮兩分鐘;最后調(diào)入少量雞精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補肺。
2、荷葉瘦肉淮山薏米湯
材料:瘦肉300g,荷葉2塊,薏米、扁豆、蓮子各一把,淮山一根,鹽、姜片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仁和淮山清洗干凈。然后將這三者清洗干凈后,溫水浸泡60分鐘左右。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飲用。
功效:荷葉主要功效是清熱毒、止血和祛濕。對于春季的寒濕也是有所療效的。再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3、赤小豆燉鯉魚
材料:鯉魚1尾(1000克以上),紅小豆100克,陳皮、花椒、草果各7.5克,蔥、姜、胡椒、鹽、雞湯、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鯉魚去鱗、鰓,摳去內(nèi)臟,洗凈。將紅小豆、陳皮、花椒、草果洗凈,塞入魚腹。將魚放入沙鍋,另加蔥、姜、胡椒、鹽、雞湯,上籠蒸至魚熟后即可出籠,再撒上蔥花即成。
功效:行氣健胃,醒脾化濕,利水消腫,減肥。
4、炒扁豆煲鳳爪
材料:炒扁豆150克(中藥店有售)、雞腳4對、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炒扁豆稍浸泡,洗凈;雞腳去甲,切開,用刀背敲裂,洗凈;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油便可。
功效:利水化濕、健胃補氣。鳳爪即雞腳,中藥扁豆炒后更健脾化濕。其清潤可口,具有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yǎng)生湯品。
5、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芡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6、清炒馬齒筧
材料:馬齒莧、色拉油、鹽、姜、大蒜(白皮)、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凈,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nèi)焯水后撈出,瀝干水分;蒜子、姜切末。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于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7、紅棗薏米淮山煮排骨
材料:排骨150克、紅棗10克、薏米30克、淮山250克、姜片20克,鹽、生抽、胡椒粉、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排骨洗凈斬件,以鹽、生抽、花生油拌勻備用;紅棗、薏米洗凈,浸泡30分鐘備用;煮開雞湯,放入紅棗、薏米和姜片慢火煮30分鐘,然后放入排骨和淮山中火煮熟,最后調(diào)味即成。
功效:除了祛濕之外,薏米還有“美容食品”的稱號,能夠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是很多愛美人士所鐘愛的食材。
<<<返回目錄
春分節(jié)氣種什么
1、春大蔥。3月上中旬育苗,春季不割,麥收后定植于大田,霜降收獲。
2、小拱棚或地膜西、甜瓜。3月中旬陽畦育苗,4月上旬定植于小拱棚或4月20號以后定植于地膜上。4月下旬至5月初點播棉花,進行棉瓜間作。
3、茄果類(茄子、辣椒、西紅柿)3月上中旬陽畦育苗,4月下旬定植于露地,麥收后收獲。
4、早春西葫蘆,可3月上、中旬育苗,也可于4月10號前后地膜直播每畝1500株左右,麥收前可結瓜。
5、春豆角。一般不育苗,采用地膜直播,播種時間在4月10號前后,畝用種量3.5—4斤,每畝4000穴,每穴3粒種子,不間苗。
6、春蘿卜或春葫蘿卜。春蘿卜或春葫蘿卜產(chǎn)量不算高,但價格不低,一般在3月上旬小拱棚直播,5月下旬—6月初收獲。
7、四季豆。具體春季播種期為:東北地區(qū)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西北和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4月份,北部高原地區(qū)5月上旬;華東地區(qū)3月下旬至4月上旬;華中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區(qū)2月下旬至3月上旬;云南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華南地區(qū)12月至翌年4月。
8、絲瓜。絲瓜喜濕、怕干旱,土壤濕度較高、含水量在70%以上時生長良好,低于50%時生長緩慢,空氣濕度不宜小于60%。75%-85%時,生長速度快、結瓜多,短時間內(nèi)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仍可正常地生長發(fā)育。
9、苦瓜??喙仙鷦葺^旺,側枝較多,生育期較長,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群體結構,才能奪高產(chǎn)。因此,種植密度(規(guī)格)要合理,一般種植的株行距為:等行距以80×200厘米、寬窄行距以100×(30+170)÷2厘米為宜,畝植400-500株。
10、油菜。油菜在很多地區(qū)也可以被稱作小白菜、青菜,每個朋友的叫法都不一樣,一般咱們農(nóng)戶春天開始種植,可以在低溫中發(fā)芽,而且收成特別快,全年都能供應,不再是單一的季節(jié)性蔬菜,這點對于大家來說應該是比較值得高興的。春天種植油菜正好是溫度最適宜的時候,上市之際可以讓大家吃上第一口春天的綠色蔬菜。
<<<返回目錄
2022年春分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
下一篇:2022最新立春著名詩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