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chuàng)公司在籌集種子輪資金的時候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在2018年之后,VC公司的做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意識到這點很困難,因為創(chuàng)始人總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公司上,他們覺得自己會是例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沓鮿?chuàng)公司能撐到A輪都做了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實際上,只有當初創(chuàng)公司滿足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時,它們才有機會獲得A輪和B輪融資:
1.團隊要求,擁有一個精銳的執(zhí)行團隊,當然這個團隊如果有人認識VC公司的人就更好了;
2.業(yè)務指標要求,主要指標的月環(huán)比(甚至季度環(huán)比)增幅較大;
3.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有一個詳細的、合情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一個如何讓公司從A點發(fā)展到B點的愿景。
大多數(shù)處在種子輪階段的公司在這些方面都有欠缺。建議那些真心想獲得風投的初創(chuàng)公司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比對一下這些條件。
獲得種子輪融資后該做些什么?
話雖如此,但也并非“必須”從VC那里融資。初創(chuàng)公司還有很多其他方式來獲得資金,比如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盈利能力上,開展一個戰(zhàn)略性的促銷,還可以轉(zhuǎn)變經(jīng)營方向。
當然,這些都是很艱難的選擇,但是一個關鍵點:保持頭腦清醒,不要帶入偏見——雖然獲得種子輪融資比較容易,但想要進入下一輪融資,競爭就比較殘酷了。
所以,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確實想從VC那里融到一大筆錢,你就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上述的一個或多個條件上。
在策略方面,建議就是養(yǎng)成習慣:定期用電郵向投資者簡要匯報一下情況。這樣投資者就會知道公司的現(xiàn)況如何,還可能會給你提供一些幫助,讓你節(jié)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不建議你假設可以搞定下一輪融資。很多大型VC都不會公開這么說,但是在閉門會議上,他們覺得大部分種子階段的公司都還只是“青少年選手”。當然,他們會留意種子階段的公司在做什么,他們期待那些完成種子輪的公司在他們再次出手前就已經(jīng)發(fā)展得有聲有色。為了找到他們愿意開出500萬美元支票的明星初創(chuàng)公司,他們樂于等上一兩年時間。
初創(chuàng)公司在籌集種子輪資金的時候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在2018年之后,VC公司的做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意識到這點很困難,因為創(chuàng)始人總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公司上,他們覺得自己會是例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沓鮿?chuàng)公司能撐到A輪都做了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實際上,只有當初創(chuàng)公司滿足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時,它們才有機會獲得A輪和B輪融資:
1.團隊要求,擁有一個精銳的執(zhí)行團隊,當然這個團隊如果有人認識VC公司的人就更好了;
2.業(yè)務指標要求,主要指標的月環(huán)比(甚至季度環(huán)比)增幅較大;
3.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有一個詳細的、合情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一個如何讓公司從A點發(fā)展到B點的愿景。
大多數(shù)處在種子輪階段的公司在這些方面都有欠缺。建議那些真心想獲得風投的初創(chuàng)公司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比對一下這些條件。
獲得種子輪融資后該做些什么?
話雖如此,但也并非“必須”從VC那里融資。初創(chuàng)公司還有很多其他方式來獲得資金,比如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盈利能力上,開展一個戰(zhàn)略性的促銷,還可以轉(zhuǎn)變經(jīng)營方向。
當然,這些都是很艱難的選擇,但是一個關鍵點:保持頭腦清醒,不要帶入偏見——雖然獲得種子輪融資比較容易,但想要進入下一輪融資,競爭就比較殘酷了。
所以,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確實想從VC那里融到一大筆錢,你就得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上述的一個或多個條件上。
在策略方面,建議就是養(yǎng)成習慣:定期用電郵向投資者簡要匯報一下情況。這樣投資者就會知道公司的現(xiàn)況如何,還可能會給你提供一些幫助,讓你節(jié)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不建議你假設可以搞定下一輪融資。很多大型VC都不會公開這么說,但是在閉門會議上,他們覺得大部分種子階段的公司都還只是“青少年選手”。當然,他們會留意種子階段的公司在做什么,他們期待那些完成種子輪的公司在他們再次出手前就已經(jīng)發(fā)展得有聲有色。為了找到他們愿意開出500萬美元支票的明星初創(chuàng)公司,他們樂于等上一兩年時間。
【拓展閱讀】
使命和愿景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口號,在生死關頭是要起到至關重要的指路作用的。比如什么錢該賺,什么不該賺,發(fā)生分歧時,就要看使命和愿景。這不是用來忽悠自己和別人的口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砥髽I(yè)管理的最低要求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價值觀也是一樣,能夠在我們面臨選擇時起到指導作用。
當上萬人趨同于共同的價值觀做事時,會帶來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1、溝通成本降低了,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基本都是一致的;
2、降低了管理成本,讓自底向上的做事變成了可能。
扯得有點遠,說說我的十六字真言吧。
目標清晰
首先是 “目標清晰”。
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其實很多人設定的目標都是假的,根本就不清晰。
目標清晰有兩層含義:
1、團隊的目標要非常清晰;
2、給員工設定的績效目標要非常清晰。
什么叫清晰?能量化才叫清晰。
整個安全行業(yè)里都有一種說法,安全的工作似乎是根本沒法量化的。我們會做很多事情,但是什么時候攻擊會發(fā)生仍然是難以捉摸的。在當年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解的問題,無法量化也導致我們的很多工作老板看不到效果,曾經(jīng)也很痛苦。
但是現(xiàn)在看起來,安全工作還是可以量化的,我們必須為最后的結果 — 漏洞和安全事件 — 負責。以這樣的關鍵指標,去驅(qū)動所有的產(chǎn)品、解決方案、運營體系和技術創(chuàng)新。
所有的工作一定有最關鍵的地方,一定是可以量化的。
如果量化不了,要么說明不夠關鍵,沒抓住要害,要么說明沒想清楚。
同樣的,我相信大多數(shù)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的都是不夠清晰的,很多人的目標都是定性而非定量。
比如目標是 “做了什么事情”,沒有一個定量的考核標準,這種都存在問題,要么有很大水分想蒙混過關,要么就是忙錯方向到最后不解決問題。
對員工傷害最大的是,到最后都沒法證明他的業(yè)績做的比別人好。
其實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判斷出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是否清晰:員工是否知道當他做了什么之后,“一定” 能夠得到 “超出期望” 的評價或晉升?
如果回答不出來,就說明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的不夠清晰。
目標都沒設定清晰,團隊有力量都不一定使對了方向,所以我認為這是管理者在帶團隊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職責明確
再說說 “職責明確”。
職責明確指的是責任要明確到人,要有 “問責制”。
有一次我和阿里云負責產(chǎn)品的東暉一起開會,東暉在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很犀利的講了一句 “如果你知道年底的時候這個事情沒做到誰會被打 3.25(不及格),你可能就知道要去找誰了”。
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有人對此負責,不應該存在灰色地帶。
這個問責一定是聚焦的,不能是問責兩個人,只能是一個人。一旦有兩個人對此負責,到最后就會搞不清楚到底誰負責,就會存在灰色地帶。
這里不是說每個 KPI 只能有一個人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共同背一個 KPI 是常有的,特別是在目標分解之后。這里說的是一件事情到最后一定有一個人為此負總責,如果要殺頭,第一個殺他。
我認為組織架構如何設立是非常有講究的,這不是過家家一般我和你關系好就封你個官當當。組織架構設立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建立 “問責制”。
如果對一件事情很重視,就應該在組織架構里體現(xiàn)出來,設立單獨的部門和清晰的匯報關系,這才叫真正的重視。
職責明確就是為每件事情找到一個可以殺頭的人,如果找不到,說明職責不夠明確。
賞罰分明
當明確了職責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賞罰分明”,該殺的人要能殺的掉。
不要以為賞罰分明是很容易做到的,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會非常的艱難。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至少是要開過員工的,從來沒開過人的談不上合格的管理者。在這一點上,我甚至有時候會覺得阿里的績效管理工具還是過于柔和了。
護短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
不要看很多 YY 小說里主人公非常霸道的護短行為,就有樣學樣的以為這樣做了下屬一定會感激你。護短的后果就是是非不分,會讓員工看到公司的體制是不公平的,是在任人唯親。
所以哪怕是再親近的人,該殺的時候也決不手軟(試問如果是一個跟了你很多年共患難過的兄弟,狠得心下手嗎?)。反過來,哪怕是平時再不喜歡的人,只要真的做出了成績,就一定要重賞。
能做到這點的體制一定是透明的,一定是基于 “目標清晰” 和 “職責明確” 來的,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一眼就清楚。
在一個成熟的公司里,不應該存在 “不看功勞看苦勞” 的事情,一切應該以結果為導向。
同樣的也不應該去搞什么小團伙,不應該講 “誰是誰的人”,私交可以有親疏,工作卻不能講交情。做公司不是為了讓誰開心,而是為了把事情做成。
超越伯樂
最后,事情是人做出來的,沒人的話就別 YY 要去做一番何等偉大的事業(yè)了。所以我把 “超越伯樂” 放到了十六字真言的最后一句。
大家應該都聽過喬布斯對于 “只招一流人才” 的論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一流的人才都來了,還有什么做不到的?
但我想補充的是,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本身就是管理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很多時候光靠薪水是吸引不來一流人才的,一流的人才去哪里都能拿到高薪。
前些時我一位老朋友跟我講,他最佩服我的是在不同時期我都總是能吸引到一批最優(yōu)秀的人到團隊里,當年讀大學時建立的安全組織 “幻影” 如此,后來阿里也如此,問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首先是很驕傲的臉紅了一下,然后琢磨了一會兒,回答他:“首先得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夢想,然后讓其他人相信這個夢想?!?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
管理者要善于做伯樂,要知人善用,把合適的人摁在合適的位置上。團隊的血液要流動起來,不能一成不變。
“超越伯樂” 實際上是阿里最新價值觀的最后一條,它還指對于人才要有培養(yǎng),幫助人才成長。
對于管理者來說,要善于利用 “管理杠桿”,把自己的 D(直接匯報的下屬)培養(yǎng)起來,讓他們能獨當一面,好過自己累死。把自己累死的管理者一定不是成功的管理者。
目標清晰,職責明確,賞罰分明,超越伯樂是我總結出來的管理者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zhì),做不到的話在組織內(nèi)部或多或少會存在些問題,在此之上再去談業(yè)務能力。
如果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能夠從一開始就明白并做到這些,我想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率可能會大很多吧。
使命和愿景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口號,在生死關頭是要起到至關重要的指路作用的。比如什么錢該賺,什么不該賺,發(fā)生分歧時,就要看使命和愿景。這不是用來忽悠自己和別人的口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砥髽I(yè)管理的最低要求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價值觀也是一樣,能夠在我們面臨選擇時起到指導作用。
當上萬人趨同于共同的價值觀做事時,會帶來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1、溝通成本降低了,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基本都是一致的;
2、降低了管理成本,讓自底向上的做事變成了可能。
扯得有點遠,說說我的十六字真言吧。
目標清晰
首先是 “目標清晰”。
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其實很多人設定的目標都是假的,根本就不清晰。
目標清晰有兩層含義:
1、團隊的目標要非常清晰;
2、給員工設定的績效目標要非常清晰。
什么叫清晰?能量化才叫清晰。
整個安全行業(yè)里都有一種說法,安全的工作似乎是根本沒法量化的。我們會做很多事情,但是什么時候攻擊會發(fā)生仍然是難以捉摸的。在當年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難解的問題,無法量化也導致我們的很多工作老板看不到效果,曾經(jīng)也很痛苦。
但是現(xiàn)在看起來,安全工作還是可以量化的,我們必須為最后的結果 — 漏洞和安全事件 — 負責。以這樣的關鍵指標,去驅(qū)動所有的產(chǎn)品、解決方案、運營體系和技術創(chuàng)新。
所有的工作一定有最關鍵的地方,一定是可以量化的。
如果量化不了,要么說明不夠關鍵,沒抓住要害,要么說明沒想清楚。
同樣的,我相信大多數(shù)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的都是不夠清晰的,很多人的目標都是定性而非定量。
比如目標是 “做了什么事情”,沒有一個定量的考核標準,這種都存在問題,要么有很大水分想蒙混過關,要么就是忙錯方向到最后不解決問題。
對員工傷害最大的是,到最后都沒法證明他的業(yè)績做的比別人好。
其實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判斷出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是否清晰:員工是否知道當他做了什么之后,“一定” 能夠得到 “超出期望” 的評價或晉升?
如果回答不出來,就說明員工的績效目標設定的不夠清晰。
目標都沒設定清晰,團隊有力量都不一定使對了方向,所以我認為這是管理者在帶團隊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職責明確
再說說 “職責明確”。
職責明確指的是責任要明確到人,要有 “問責制”。
有一次我和阿里云負責產(chǎn)品的東暉一起開會,東暉在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很犀利的講了一句 “如果你知道年底的時候這個事情沒做到誰會被打 3.25(不及格),你可能就知道要去找誰了”。
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有人對此負責,不應該存在灰色地帶。
這個問責一定是聚焦的,不能是問責兩個人,只能是一個人。一旦有兩個人對此負責,到最后就會搞不清楚到底誰負責,就會存在灰色地帶。
這里不是說每個 KPI 只能有一個人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共同背一個 KPI 是常有的,特別是在目標分解之后。這里說的是一件事情到最后一定有一個人為此負總責,如果要殺頭,第一個殺他。
我認為組織架構如何設立是非常有講究的,這不是過家家一般我和你關系好就封你個官當當。組織架構設立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建立 “問責制”。
如果對一件事情很重視,就應該在組織架構里體現(xiàn)出來,設立單獨的部門和清晰的匯報關系,這才叫真正的重視。
職責明確就是為每件事情找到一個可以殺頭的人,如果找不到,說明職責不夠明確。
賞罰分明
當明確了職責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賞罰分明”,該殺的人要能殺的掉。
不要以為賞罰分明是很容易做到的,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會非常的艱難。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至少是要開過員工的,從來沒開過人的談不上合格的管理者。在這一點上,我甚至有時候會覺得阿里的績效管理工具還是過于柔和了。
護短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
不要看很多 YY 小說里主人公非常霸道的護短行為,就有樣學樣的以為這樣做了下屬一定會感激你。護短的后果就是是非不分,會讓員工看到公司的體制是不公平的,是在任人唯親。
所以哪怕是再親近的人,該殺的時候也決不手軟(試問如果是一個跟了你很多年共患難過的兄弟,狠得心下手嗎?)。反過來,哪怕是平時再不喜歡的人,只要真的做出了成績,就一定要重賞。
能做到這點的體制一定是透明的,一定是基于 “目標清晰” 和 “職責明確” 來的,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一眼就清楚。
在一個成熟的公司里,不應該存在 “不看功勞看苦勞” 的事情,一切應該以結果為導向。
同樣的也不應該去搞什么小團伙,不應該講 “誰是誰的人”,私交可以有親疏,工作卻不能講交情。做公司不是為了讓誰開心,而是為了把事情做成。
超越伯樂
最后,事情是人做出來的,沒人的話就別 YY 要去做一番何等偉大的事業(yè)了。所以我把 “超越伯樂” 放到了十六字真言的最后一句。
大家應該都聽過喬布斯對于 “只招一流人才” 的論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一流的人才都來了,還有什么做不到的?
但我想補充的是,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本身就是管理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很多時候光靠薪水是吸引不來一流人才的,一流的人才去哪里都能拿到高薪。
前些時我一位老朋友跟我講,他最佩服我的是在不同時期我都總是能吸引到一批最優(yōu)秀的人到團隊里,當年讀大學時建立的安全組織 “幻影” 如此,后來阿里也如此,問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首先是很驕傲的臉紅了一下,然后琢磨了一會兒,回答他:“首先得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夢想,然后讓其他人相信這個夢想?!?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
管理者要善于做伯樂,要知人善用,把合適的人摁在合適的位置上。團隊的血液要流動起來,不能一成不變。
“超越伯樂” 實際上是阿里最新價值觀的最后一條,它還指對于人才要有培養(yǎng),幫助人才成長。
對于管理者來說,要善于利用 “管理杠桿”,把自己的 D(直接匯報的下屬)培養(yǎng)起來,讓他們能獨當一面,好過自己累死。把自己累死的管理者一定不是成功的管理者。
目標清晰,職責明確,賞罰分明,超越伯樂是我總結出來的管理者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zhì),做不到的話在組織內(nèi)部或多或少會存在些問題,在此之上再去談業(yè)務能力。
如果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能夠從一開始就明白并做到這些,我想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率可能會大很多吧。
相關文章:
1.公司員工崗位職責怎么寫
2.各種公司人員崗位職責
3.公司各部門員工的崗位職責
4.公司年度總結優(yōu)秀范文
5.公司員工個人原因離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