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爭霸時間跨度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钠吣昙墯v史上冊《春秋爭霸》精品備課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上冊《春秋爭霸》精品備課教案一
【課程標準】知道春秋爭霸的史實。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識記春秋的年代與特點、春秋五霸、晉文公與楚莊王稱霸,吳越爭霸的史實,理解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業(yè)的共同原因。[能力與方法]:通過講解、閱讀教材、歸納比較的方法,學習本課的歷史,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分封制的崩潰導致春秋爭霸,學習齊桓公的胸襟與用人、容人之量,認識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意義,認識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國強。
【教學重、難點】重點: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春秋爭霸的原因則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新課:復習分封制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而導入。回憶,為學習打下基礎(chǔ)
二、春秋五霸
1、東周的建立:西周結(jié)束,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并說明東周包括整個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
2、春秋的特點:講解特點:一是王權(quán)的衰落(原因、表現(xiàn)及影響),二是諸候爭霸。指導閱讀“引文“。
3、春秋五霸:學生勾在書上,并在地圖上找出這些諸候國在地圖上相應(yīng)的地方。本部分內(nèi)容理論性強、學生缺乏必要的直觀材料來幫助理解,所以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閱讀教材,并且落實在書上。
這說明了什么變化?反映了當時歷史的什么特點?
三、齊桓公首霸
1、看地圖?!白x讀”:說的是什么人?與齊桓公稱霸有何關(guān)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何感想。
3、指導閱讀小字,看看齊桓公與管仲的關(guān)系在他當國君前后有什么變化?由這種變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chǔ)后,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呢?學生看書解決。
訓練識讀歷史地圖。
培養(yǎng)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對學生進行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教育的滲透。
培養(yǎng)綜合概括能力。
四、晉楚爭霸
閱讀,找出“晉文公與楚莊王能夠稱霸,分別與哪次重要的戰(zhàn)役直接相關(guān)?第一次戰(zhàn)役,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說明呢?哪些成語與楚莊王稱霸有關(guān)。簡略處理。
學生閱讀教材找成語,文史結(jié)合學習歷史。
體現(xiàn)什么智慧?
五、吳越爭霸
1、闔閭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與之相關(guān)的成語你知道哪些?勾踐稱霸對你有何啟示?
學生閱讀教材,整理出答案來,互相補充。
六、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本課的內(nèi)容。
問:你發(fā)現(xiàn)這些霸主能夠稱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你聯(lián)系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談?wù)勀愕目捶ā?/p>
訓練學生綜合歷史的能力學習歷史,聯(lián)系古今
七、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講故事,說成語。
七年級歷史上冊《春秋爭霸》精品備課教案二
【課程標準】知道春秋爭霸的史實。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識記春秋的年代與特點、春秋五霸、晉文公與楚莊王稱霸,吳越爭霸的史實,理解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業(yè)的共同原因。
能力與方法:通過講解、閱讀教材、歸納比較的方法,學習本課的歷史,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分封制的崩潰導致春秋爭霸,學習齊桓公的胸襟與用人、容人之量,認識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意義,認識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國強。
【教學重、難點】
重點: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難點:春秋爭霸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分封制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一)春秋五霸
1、東周的建立:西周結(jié)束,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并說明東周包括整個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
2、春秋的特點:講解特點:一是王權(quán)的衰落(原因、表現(xiàn)及影響),二是諸候爭霸。指導閱讀“引文“。
3、春秋五霸:學生勾在書上,并在地圖上找出這些諸候國在地圖上相應(yīng)的地方。
(二)三、齊桓公首霸
1、看地圖?!白x讀”:說的是什么人?與齊桓公稱霸有何關(guān)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何感想。
3、指導閱讀小字,看看齊桓公與管仲的關(guān)系在他當國君前后有什么變化?由這種變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chǔ)后,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呢?學生看書解決。
(三)晉楚爭霸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晉文公與楚莊王能夠稱霸,分別與哪次重要的戰(zhàn)役直接相關(guān)?第一次戰(zhàn)役,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說明呢?哪些成語與楚莊王稱霸有關(guān)。
(四)吳越爭霸
1、闔閭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與之相關(guān)的成語你知道哪些?勾踐稱霸對你有何啟示?
(五)課堂小結(jié)
引導學生歸納本課所學內(nèi)容,教師補充。
(六)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七)課堂拓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這些霸主能夠稱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你聯(lián)系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談?wù)勀愕目捶ā?/p>
七年級歷史上冊《春秋爭霸》精品備課教案三
一、識記和理解
1、記住春秋時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的名稱。
2、理解齊桓公為什么能夠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3、理解越王勾踐能夠轉(zhuǎn)敗為勝,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的原因。4、了解“退避三舍”“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等成語的來源。二、能力與方法
1、通過閱讀教材上的材料,培養(yǎng)閱讀、分析和理解能力。2、通過學習管仲改革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學習城濮之戰(zhàn),初步了解、分析和評價古代戰(zhàn)爭的方法。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習齊、魯、越國的發(fā)展史,認識到改革對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作用,我們今天的改革是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推動我國社會進步。2、我們只有積極投身改革,才能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潮流。
3、通過了解齊桓公與管仲的關(guān)系,認識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4、通過學習勾踐的事跡,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和不畏艱險、奮發(fā)圖強、持之以恒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教學重點及難點一、教學重點:“春秋”和“春秋五霸”;齊桓公首霸二、教學難點:王權(quán)衰落的原因、表現(xiàn)及影響課型新課教學準備教師準備:
1、建議學生采取繪畫、表演等方式來展現(xiàn)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2、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準備活動。3、教師制作多媒體。學生準備:
1、提前查閱資料,對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進行熟悉。2、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成語故事短劇。教學方法
討論法、表演法、講解法、提問法教學時間1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師)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到了周幽王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后他的兒子宜和他的外公申侯領(lǐng)犬戎大軍攻破鎬京西周滅亡,西周滅亡之后,中國歷史又進入了春秋時期,那為什么這一時期在歷被稱為春秋呢?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與我國的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有關(guān),說:郭沫若有一次到上海的普陀山游玩,半路上拾到一封女孩的絕筆信,經(jīng)打聽郭沫若找到了這個女孩,經(jīng)過反復勸解,最終讓女孩放棄了輕身的念頭,臨走時郭沫若送給女孩一首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一副對
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書楚”?!翱嘈娜耍觳回?,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幅對聯(lián)中我們來找一下有哪個典故是屬于春秋時期。到底這個歷史故事又是怎么來的呢?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新課第六課——春秋爭霸的學習。一、“春秋五霸”(板書)
(師)西周滅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兒子宜也就是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到了洛邑(河南洛陽),從此我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那么我們?yōu)槭裁窗堰@一歷史時期叫做春秋呢?春秋時期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jié)束?
(生)答略
(師)春秋原為書名,是指孔子修訂的魯國編年體史書《春秋》,因此書記載從魯隱公至魯哀公的歷史時期與周平王遷都到周敬王這一時期大體一致,因此,人們習慣上以“春秋”來命名這段歷史,這段歷史從公元前77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前476年,歷時近300年。
這段歷史是我國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周王室權(quán)利衰落,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周王出行請求諸侯給予車馬,上一代周王去世后,還要向各方諸侯要錢為父親買棺材。請大家想想,在春秋時期,王權(quán)為什么會衰落,王權(quán)衰落又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
(生)答略(師)首先:我們來看看分封制度的發(fā)展,在分封制度之下,諸侯對封國有完全的經(jīng)濟、官吏任免、和軍事權(quán)利,當封國的經(jīng)濟和軍事力量達到能夠和周王室抗衡的地步時,封國還聽不聽周王室的調(diào)遣呢?
其次:我們來看看周平王如何當上國王的,周平王和外公申侯引犬戎軍隊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這相當于兒子殺父親,老丈人殺女婿,這是與我國社會倫理不相容的,周王室發(fā)生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各方的諸侯還會聽周王的調(diào)遣嗎?
從這兩方面的原因來看,王權(quán)的衰微在所難免。那么,王權(quán)的衰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
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國無大事,唯祭祀和征戰(zhàn)”,我們從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在西周時,祭祀和征戰(zhàn)都由天子命令,到了春秋時卻變?yōu)榱酥T侯,可見到春秋時期,王權(quán)已經(jīng)衰落了。
在王權(quán)衰落的同時,各方諸侯為爭奪土地、財產(chǎn)、人口而進行長期的爭霸斗爭,一些諸侯被打敗,一些諸侯卻強大起來,做起了天下的霸主,他們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歷把他們稱為“春秋五霸”。當然歷“春秋五霸”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但是宋襄公十分窩囊;秦穆公僅獨霸西方,勢力未入中原,因此歷“春秋五霸”更偏重于第一種說法。(學生活動)
(師)齊桓公何在?(學生甲)在此!
(學生甲飾齊桓公)晉國、楚國、燕國、吳國、越國國君何在?(學生乙、丙、丁、戊等)在
(學生甲)各國聽令,限你們在秋后,按照以前的禮制,把你們國家的財寶、特產(chǎn)、車馬、軍隊敬獻給周天子,可曾聽見?
(學生乙、丙、丁、戊等)是(面面相覷,不情愿)
(師)從剛才的短劇里,我們能感覺到齊桓公性格怎么樣?(生)霸道
(師)那么如此霸道的齊桓公又是怎樣成為中原霸主的呢?他又有哪些政策呢?
二、齊桓公首霸(板書)
(師)首先,我們在地圖上找找齊國的地理位置,請同學們想一想,齊國的地理位置對請過稱霸天下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呢?
(生)答略
(師)齊國位于現(xiàn)在的山東北部,是一個靠海的國家,國內(nèi)盛產(chǎn)魚、鹽,齊國將本國的特產(chǎn)販賣到其他內(nèi)陸國家,因此,齊國經(jīng)濟實力雄厚,這也為齊國奪取中原霸主奠定了基礎(chǔ)。
史書有云:“爭天下者,必先爭人”齊桓公手下有沒有這樣一個能為他爭霸天下出力的人呢?這個人是誰?
(生)答略
對,這個人就是管仲,其實最開始的時候,齊桓公和管仲還是冤家對頭,在齊桓公與他哥哥公子糾爭奪齊國國君時,管仲曾站在齊桓公哥哥公子糾一方,還用箭射過齊桓公,要不是衣服上的衣帶鉤,齊桓公早就一命嗚呼。假如你是齊桓公,你將怎樣對待曾經(jīng)想要自己命的管仲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幕歷史短劇,看看一代霸主齊桓公師怎樣對待這件事情的。(學生活動)
(學生甲)氣沖沖的樣子:管仲,我非殺了你不可,快,快,對魯國增兵,逼他們交出管仲,我要讓管仲死在我面前。
(學生乙飾鮑叔牙)君上,息怒。
(學生甲)哼!鮑愛卿,為何為管仲求情,再求情,我連你一起殺掉。(學生乙)君上,天下和管仲誰更重要?
(學生甲)當然是天下,鮑愛卿是想讓我為爭天下而不殺管仲?
(學生乙)非也!君上若只想治理好齊國,有臣等盡職盡責也就差不多了,君上若要稱霸天下,沒有管仲是不行的,齊國不能失掉管仲這樣的人才啊!正所謂:得管仲者得天下。
(學生甲)哦?這樣,容我想想。(深思中)旁白:當管仲從魯國回到齊國后
(學生甲)快將管仲請上殿來。(學生丙)君上(拱手作揖),罪臣在此。
(學生甲)管仲,聽鮑愛卿說你很有才能,以前的事情我既往不咎,我封你為齊國的丞相,希望你好好為我效勞。
(學生丙)謝君上不殺之恩,管仲定當不辱君上使命,為齊國肝腦涂地。
(師)感謝剛才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從這則歷史短劇中,我們能看出齊桓公怎樣的用人原則?
(生)答略
(師)我們從剛才的歷史短劇中能看出來,齊桓公任人唯賢,為齊國爭霸天下,和管仲擯棄前嫌,體現(xiàn)出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的不計前嫌、寬宏大量。因此孔子曾今又這樣的評價:“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這里我們也不得不敬佩齊桓公的大度。
管仲在當上齊國宰相之后進行了哪些改革呢?請同學們在書上勾畫下來。(生)發(fā)展生產(chǎn)、改革內(nèi)政,整頓軍隊。
(師)非常好,齊國經(jīng)過管仲的改革后國力更加強盛?,F(xiàn)在,齊桓公終于又實力爭霸天下了。下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一下,齊桓公為使自己成為天下的霸主又有那些舉措呢?
(生)答略
(師)我來歸納一下:1、“尊王攘夷”2、“葵丘會盟”。
所謂尊王攘夷是:尊:尊重,王:沒有權(quán)利的周天子,攘:排除,夷:周邊少數(shù)民族。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齊桓公打出尊重沒有權(quán)利的周天子,幫助周天子攻打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甚至還召集四方諸侯為周天子戍守洛邑,這樣做有利于齊桓公團結(jié)四方的諸侯,再則有利于齊桓公“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征戰(zhàn)四方。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以霸主的身份在葵丘大會諸侯,宋、衛(wèi)、鄭許、曹等國應(yīng)約而來,周天子也派人送來禮物,葵丘會盟也標志著齊桓公成為中原霸主,霸業(yè)也臻于鼎盛。
齊桓公任人唯賢,任用管仲成就了一方霸業(yè)。當齊桓公去世以后,齊國內(nèi)亂不斷,從此衰落下去,齊國帥落后,又有哪兩個國家開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呢?
(生)答略
三、晉楚爭霸(板書)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晉國和楚國的地圖。從地圖中找出晉國和楚國的位置。
晉國地處今山西境內(nèi),為爭奪中原霸主,晉國向南發(fā)展,而楚國也在同一時期向北發(fā)展,兩國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晉楚爭霸帶給我們一個成語: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怎么來的呢?
原來春秋時期,晉國曾經(jīng)內(nèi)亂,晉國公子重耳也就是后來的晉文公外逃到楚國避亂。在楚國,公子重耳曾向楚國國君許諾,如果晉國和楚國交兵,晉國將主動撤退,恭迎楚國軍隊。在陶丘兩軍相遇,晉軍主動“退避三舍”(90里),退到城濮,楚軍主帥子玉不知是計,以為晉軍害怕楚軍,于是領(lǐng)楚軍深入追擊,在城濮被晉軍團團圍住,楚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叫做“兵不厭詐”。晉文公在城濮之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于是迫不及待的在踐土會盟諸侯,周天子也趕來參加,并承認晉文公的霸主地位。晉文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二個中原霸主。
楚國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失敗,楚國能甘心嗎?楚國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鳴驚人的楚莊王,那么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又是怎么來的呢?(生)答略
城濮之戰(zhàn)失敗后,楚莊王即位,他任用孫叔敖整頓內(nèi)政、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加強軍事訓練,楚國國力日漸強盛。公元前606年,楚軍揮師北上,并在東都洛邑附近檢閱軍隊,周天子被迫派人犒勞楚軍,楚莊王遂向來人“問鼎之輕重”,這就是“問鼎中原”成語的出處。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quán)力的象征。直到現(xiàn)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旌表功績,記載盛況。楚莊王問鼎中原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答略
(師)楚莊王問鼎之輕重,表明他有取代周王室的野心。公元前588年,北進中原的楚軍與晉軍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相遇,邲之戰(zhàn)爆發(fā),楚軍取得了邲之戰(zhàn)的勝利,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又一霸主。
但晉楚爭霸遠沒有這樣結(jié)束,晉楚之間為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相互進行戰(zhàn)爭長達80年之久。
晉楚爭霸結(jié)束后,又出現(xiàn)了哪兩個國家爭霸中原呢?(生)答略
四、吳越爭霸(板書)
讓我們來看看吳國和越國的地理位置。并在地圖上找出吳越兩國的地理位置。
春秋末年,位于南方的吳國和越國也加入了爭奪霸主的行列。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吳國稱霸。
吳王闔閭成為春秋霸主得益于兩個方面:1、重用人才。如:伍子胥、孫武。2、改革內(nèi)政、訓練軍隊、建設(shè)城郭。
吳王闔閭即位后,采納伍子胥的建議,派軍事家孫武為將軍聯(lián)合晉國攻打楚國,
并于公元前506年大敗楚軍主力,五戰(zhàn)五捷攻下楚國都城郢城,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吳王闔閭攻越,越國大敗吳國,闔閭受傷去世,子夫差即位,“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立志為父親報仇。于公元前493年大舉伐越,越國大敗。越王勾踐成為夫差的階下囚。夫差滅掉越國后乘機北上,相繼打敗魯、齊、衛(wèi)等國,并在黃池會盟諸侯,成為中原霸主。
吳國滅掉越國后,越王勾踐成為夫差的階下囚,伍子胥曾多次勸夫差殺掉勾踐,但夫差不聽。越王勾踐乘機進獻美女——西施,并在夫差面前發(fā)誓愿意一輩子為夫差牽馬、提鞋,借此來麻痹夫差。果然,夫差中計,非但沒有殺掉勾踐,還把勾踐放回越國,這叫“放虎歸山,終為后患”。
勾踐回國后“臥薪嘗膽”,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訓練”,乘夫差北上會盟諸侯,國內(nèi)空虛的時機,大舉伐吳,經(jīng)過幾次激戰(zhàn),吳滅,夫差自殺。勾踐也效法夫差,北上會盟諸侯,勾踐也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春秋無義戰(zhàn)”,各方霸主發(fā)動戰(zhàn)爭只為擴大自己的統(tǒng)治范圍,爭奪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財產(chǎn),而在戰(zhàn)爭中,受牽連的是千千萬萬的貧苦老百姓。因此后世有“寧做太平狗,不為亂世人”的說法。但是,在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中,一些大國吞并周邊一些小國,這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民族間的融合打下基礎(chǔ)。通過兼并戰(zhàn)爭,國家逐漸減少,為以后秦國統(tǒng)一全國創(chuàng)造了前提。
吳越爭霸已經(jīng)是大國爭霸的尾聲,歷史已經(jīng)跨進了“七國爭雄”的戰(zhàn)國時代,欲知戰(zhàn)國風云,請聽下回分解!五、新課回顧:(略)
都城:洛邑(河南洛陽)
平王東遷時間:公元前770年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管仲改革
齊桓公首霸
“尊王攘夷”和“葵丘會盟”
城濮之戰(zhàn)(退避三舍)晉楚爭霸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吳國爭霸
吳越爭霸
越國爭霸
六、課堂反饋:(略)
七、課后思考:
從齊桓公、楚莊王、越王勾踐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八、課后反思:
七年級歷史春秋爭霸歷史教案范文合集大全相關(guān)文章:
★ 初中歷史春秋爭霸歷史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 關(guān)于初中歷史春秋爭霸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 關(guān)于古代歷史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假如教案范文合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