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jīng)過、結(jié)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1
設計意圖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口語表達能力主要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 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于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jīng)驗。
《誰咬了我的大餅》這個故事里的角色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動物,它們的對話都是一些簡單的問答句,特別適合小班的幼兒學習。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增加趣味性。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通過游戲來學習知 識,在游戲中健康成長。所以,課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模仿動物對話、動物牙印匹配、尋找誰咬了大餅和小餅找主人的游戲,讓小班孩子能在游戲故事情景中用自己能夠理解的簡短詞語和短句,區(qū)分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能夠并敢于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強調(diào)發(fā)生在小豬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的嘴型和大餅上的動物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特點。
2.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3.體驗繪本閱讀帶來的快樂,喜歡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表述疑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用恰當詞匯描述動物嘴型和牙印。難點:敢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音樂《小豬睡覺》;
2.自制《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多媒體課件;
3.被咬過的大餅教具;
4.動物牙印及動物圖片若干;
5.動物頭飾;
6. 有不同動物牙印缺口的小餅 。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演唱《小豬睡覺》,引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演唱兒歌《小豬睡覺》,活躍氣氛,吸引孩子對小豬的興趣,為講述繪本作鋪
墊
二、講述部分:第一遍故事----邊議邊敘
意圖:閱讀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了解不同動物的牙印是不一樣的。
(一)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一個大圓圈,引發(fā)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圓形事物。
指導語:小朋友,這個圓圓的東西你們猜,它是什么?像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有 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二)教師趣味圓圈變大餅,引出大餅的故事。 指導語:這個大餅是誰的呢?
指導語:“_,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1)讓幼兒帶著好奇的心情把注意力引入到活動中。
(2)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教師多用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到底是誰咬了 我的大餅呢?
(3)教師可以走到幼兒座位問個別幼兒,讓幼兒初步感知句型。
(三)聽一聽,講一講:老師帶領小朋友模仿動物的對話,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敢說、想說、會說的氛圍。并能初步識別不同動物的牙印,知道不同動物的牙印的特征。
1.教師出示各個小動物(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
碰到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教師:“你們猜,小豬對小鳥說了什么?”小豬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提示:帶領孩子扮演小豬角色一起問,學說問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2.幼兒觀察動物牙印并描述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是怎么樣的?
指導語:“小鳥(小兔、狐貍,小鱷魚)的牙印和大餅上的牙印一樣嗎?”
提示:最后屏幕出現(xiàn)一張大嘴圖片,讓幼兒通過動物嘴巴的形狀來聯(lián)想相應的牙印形狀(啟發(fā)幼兒的逆向思維)
(四)再重回 PPT,發(fā)問引導小朋友思考,揭曉故事謎底。
指導語:孩子們,那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呢? 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你們知道
到底是誰咬了大餅一口了嗎?是誰呢?
提示:(1)教師用提問引發(fā)孩子觀察和思考。
(2)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出了答案,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三、游戲部分:趣味游戲活動——小餅找主人。
意圖: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再次辨認不同動物的牙印,加深和鞏固孩子印象
(一)游戲一:描述小餅教具上的動物牙印
1.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小餅教具,幼兒進行匹配游戲。
指導語:小朋友們,這個形狀的牙印缺口,你們覺得會是誰的呢?誰能幫幫它找到它的主人?
提示:請孩子拿著小餅教具,將小餅貼到相匹配的小動物圖片旁邊。
2.幼兒嘗試描述觀察到的牙印特征。
指導語:你為什么覺得 _ 小動物是這個小餅的主人呢?
提示:引導孩子觀察牙印缺口,通過理解和思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自主游戲:送餅干回小動物家
1.教師示范游戲語句
指導語:等會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小動物咬過的小餅,請你觀察是什么小動物的牙印。
指導語:小動物們也有它們自己的家,也請你們敲敲門去找小動物的家。
指導語: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咚咚咚,你好,請問是小兔(小鳥/鱷魚)嗎?” “小兔,請問這是你的餅干嗎”
提示:教師手拿小餅教具示范,并強調(diào)游戲中重點疑問句“請問是……嗎?”
(四)幼兒自主游戲,教師巡視適當引導。
1.教師將不同顏色的動物門放置在教室各個角落,每個孩子放一套小餅教具。
2.讓孩子自由地走動選擇敲不同顏色的動物門進行對話、表述和配對,教師觀察并適當引導。
四、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一)請孩子分享自己的表述過程和游戲結(jié)果。
指導語:哪位孩子愿意上來說說你敲了什么顏色的門,里面住著誰,它的餅干又是怎么樣的?
(二)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教師小結(jié),帶領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結(jié)束活動。
活動延伸:
游戲-------給小動物找餅干
意圖:教師進行認知遷移及活動拓展,讓幼兒體驗不同小動物的不同牙印的形狀。
(一)導入:動物們的牙印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自己的牙印是怎么樣的呢? 輕輕的咬一口餅干,看看你的牙印是什么樣子的?
提示:老師也輕輕咬一口,讓孩子們與老師的牙印一起做比較,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
(二)教師展示有著不同牙印缺口的教具,讓孩子根據(jù)牙印和相應的動物嘴型進行匹配(丹頂鶴、恐龍、小老鼠、小灰蛇等)學習辨別不同的動物嘴型特征
(三)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動物嘴型和牙印的形狀,鼓勵孩子敢于表達自己想法。
活動總結(jié)
《誰咬了我的大餅》適合小班孩子,繪本富有童趣,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 我重點讓孩子們學習問話的部分,并在課室內(nèi)布置了故事中的情景,讓孩子直接處在故事情景中與角色進行對話,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可以做到完整表述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牙印特征。
另外,因為本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所以,我還給孩子設計了《小餅找主人》的游戲。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并描述大餅教具上的牙印,進一步讓孩子描述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孩子們能大膽地講述,并用游戲語進行敲門問候、配對牙印的自主游戲,趣味無窮。
最后,我在故事情景中進行總結(jié),自然地結(jié)束了本次活動,達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2
活動目標:
1、了解及媽媽家發(fā)生的快樂的事兒,知道雞媽媽會生蛋,蛋能孵出小雞。
2、仔細觀察,能根據(jù)畫面中的線索猜測判斷,大膽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故事圍兜衣一件、大圖書一本、音樂一首。
2、幼兒前期經(jīng)驗的準備:幼兒對蛋和雞有初步的認識、有閱讀大圖書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激趣引疑——閱讀理解——體驗感受
1、 激趣引疑
介紹雞媽媽
——今天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我們認識一下好嗎?新朋友快出來!什么聲音(打呼嚕)我們一起來叫醒它
雞媽媽:來啦來啦 我來啦 我是快樂的雞媽媽(讓孩子認識雞媽媽)
——這幾天雞媽媽要生寶寶了,雞媽媽的寶寶是什么樣子?(了解雞媽媽會生蛋寶寶)
小結(jié):原來雞媽媽會生許多蛋寶寶。
2、 閱讀理解
認識蛋寶寶(通過摸摸找找的游戲,了解蛋的特征)
——雞媽媽把它的蛋寶寶藏進了這個大花園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找一找好嗎!
——找一找、摸一摸 蛋寶寶蛋寶寶在哪里?瞧、蛋寶寶長得什么樣子啊?
——這是蛋寶寶嗎?你怎么知道它不是蛋(比較判斷)
——數(shù)數(shù)雞媽媽一共生了幾個蛋(點數(shù)4)
小結(jié):原來蛋是圓溜溜的。
了解蛋里能孵出小雞(閱讀、傾聽)
——雞蛋怎么了?雞媽媽的蛋寶寶里會孵出小雞。
——長大好不好,長大可以做些什么?(情感的激發(fā))
小結(jié):原來長大這么快樂能做許多快樂的事情
——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只小雞出殼了?(點數(shù)4)
小結(jié):蛋里孵出了4只可愛的小小雞,它們就是快樂的一家。小雞長大了,雞媽媽帶著小雞出門啦。
認識小雞(閱讀、游戲,進一步認識小雞的特征)
——找找小雞躲在了哪兒?(觀察判斷)
——小雞小雞在哪里?小雞躲在___
——老師也想來找一找,找對了 拍拍手 找錯了 跺跺腳(讓孩子有規(guī)則意識)
——數(shù)數(shù)所有的小雞都找到了嗎?(點數(shù)驗證)
小結(jié):小雞全部找到啦,雞媽媽帶著小雞回家啦。雞媽媽為你們講個故事,我們一邊回家一邊聽著媽媽講的故事(幼兒學習傾聽的習慣)
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3
一、作品分析
《快樂是什么》是一有趣的繪本童話故事。故事通過驢子奇奇與莎莎以及其他人之間圍繞“快樂是什么”的疑問,以對話的形式敘述,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勞動,是分享,自己感到開心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富有啟發(fā)性。它溫馨的畫面、優(yōu)美的語言打動了我,句式也很簡單,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們閱讀。
二、活動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感知故事內(nèi)容。
2.理解故事角色對快樂的認識,能尋找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快樂。
3.學習用“_的快樂是……”的句式完整地說己或他人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將繪本《快樂是什么》制作成PPT ,幼兒活動場景。
2.事先向幼兒發(fā)放“快樂調(diào)查表”。
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快樂嗎?你們什么時候最快樂?(語預設:你在游戲中得到了快樂!說得真好!看到自己畫出美麗的圖畫,真是覺得快樂呢!看著有趣的動畫片,也是一種快樂!得到老師、爸爸媽媽的夸獎,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呀!)
2、是呀,我們小朋友多快樂呀。出示幼兒園小朋友快樂的生活場景圖。引述:(看,我們在快樂地滑滑梯、在快樂地表演、在快樂地玩游戲、在快樂地畫畫)。
(教學策略:讓幼兒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說說自己的快樂,以生活場景圖進一步感受“快樂”,從而自然引出了《快樂是什么》這個故事,又為閱讀的開展積累了前期經(jīng)驗)
(二)帶領幼兒看圖講故事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1、 我們的快樂到處可以找到??墒怯幸恢惑H子,他的名字叫奇奇,他整天愁眉苦臉,不知道自己的快樂是什么,他的好朋友莎莎就問他:“你為什么總是這么傷心呢?難道你沒有快樂的事情嗎?”驢子奇奇頭也不抬地問“快樂是什么?等你們找到快樂再來告訴我吧!”于是,莎莎就踏上了尋找快樂的旅途。
2、莎莎首先來到了果園里,找到了果園的阿姨。引導幼兒:看,阿姨在干什么呀?(摘蘋果、摘了很多很多蘋果)是呀,我們每天吃的蘋果都是這些阿姨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從樹上摘下來的,那你們看,阿姨快樂嗎?從哪里看的出來?(是呀,我們快樂的時候就會張開嘴巴哈哈大笑。)莎莎看見了這個快樂的的到阿姨,問:“阿姨,快樂是什么呀?”阿姨又會怎么說呢?我來做莎莎,你們做阿姨?(幼兒對話、分角色表演。)小朋友一起做阿姨,好不好?(對于摘蘋果的阿姨來說,能夠摘到很多蘋果也是一種快樂。你看,快樂多簡單啊!)
3、小朋友,猜一猜,第二個她會找到誰?預設:老爺爺在干什么呀?老爺爺在補鞋子。你看,老爺爺做了這么多漂亮的鞋子。莎莎見到老爺爺會怎么問呢? “老爺爺,快樂是什么呀?”(幼兒問)那老爺爺會怎么說呢?直接出示圖片: “老爺爺?shù)目鞓肪褪亲龊芏嗟男印!薄盀槭裁蠢蠣敔數(shù)目鞓肪褪亲龊芏嗟男幽?”(因為做了很多鞋子就可以賺不少錢了。有錢就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那我們一起來做老爺爺,好不好 ?(原來自己付出勞動也是一種快樂。)
4、莎莎繼續(xù)往前走,這一次,她會遇到誰呢?(直接出示老師)問她是誰?(老師)我就是老師,那你們知道倪老師現(xiàn)在的快樂是什么嗎?看看,倪老師笑嘻嘻的,讓幼兒猜一猜老師的快樂。倪老師今天的快樂就是跟你們在一起上課。是呀,所有的老師都和倪老師一樣,只要能天天跟你們在一起就是老師最大的快樂,所以呀,老師的快樂就是能跟孩子們在一起。
5.莎莎幫奇奇找到了這么多快樂,小朋友想想看,莎莎找到了幾件快樂的事情呢?(出示圖片,回顧故事內(nèi)容。)看,快樂多么容易找到啊!我們一起來把快樂的事情告訴奇奇,好不好?(奇奇,用上“_的快樂就是……”的句式完整地說出他人的快樂。)
6、奇奇聽到了嗎?聽到了。奇奇頭也不抬地說:“我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快樂。我的快樂就是和毛毛蟲一起吃青草。”(注意語氣)奇奇的快樂是什么呀?(幼兒一起說。)
(教學策略:通過分角色對話,讓孩子不僅了解每個人的快樂,嘗試用上“_的快樂就是……”的句式完整地說出他人的快樂,更利用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和感悟,真正的快樂是勞動,是分享。)
拓展講述不同職業(yè)人的快樂。
1、小朋友,故事講完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人,看,他們是誰呢?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請你們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地討論一下,然后再來告訴大家。
2、鼓勵大家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誰愿意把他們的的快樂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解放軍的快樂就是保衛(wèi)祖國,清潔工人的快樂就是干凈的街道,運動員的快樂就是得冠軍,為國爭光,廚師的快樂就是美味可口的飯菜。)
(教學策略:通過股市內(nèi)容的拓展,讓孩子不僅身邊的人的的快樂,進一步鞏固“_的快樂就是……”的句式,進一步加深對快樂是什么的理解。)
五.結(jié)束活動
哇,小朋友真棒!能夠知道這么多人的快樂。我想:你們肯定還知道很多人的快樂。就像倪老師今天來到這里,和丹鳳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上課,真的很開心,很快樂,你們快樂嗎?好,快樂的孩子們,快到倪老師身邊來,跟老師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吧!
自評:坐了很長時間,舞蹈使幼兒身體得到了放松。所選歌曲旋律歡快,歌詞呼應了活動主題。
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4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繪本,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時遇到的困難,并想出摘果子的辦法。
2、學習有恰當?shù)脑~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感知“ 1”和“許多”。
3、學著仔細觀察圖片,愿意說說小刺猬和小猴的對話,體驗同伴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活動重點:
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時遇到的困難,并想出摘果子的辦法。
活動難點:
愿意學說小刺猬和小猴的對話,體驗全體同伴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活動準備:
摘果子課件、小猴頭飾、錄有小刺猬聲音磁帶、錄音機、果子若干,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蘋果歌》
二、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演示圖一
(1)看看這是一棵怎么樣的蘋果樹?(高大)
(2)樹上有多少蘋果?(許多)
2、演示圖二
看看,誰出來了?(課件出現(xiàn)小刺猬圖片)
(1)小刺猬看到大大的紅紅的蘋果想干什么?這么多大大的紅紅的蘋果小刺猬可真想吃呀。
3、演示圖三
(1)它是怎么摘果子的?(模仿小刺猬踮腳動作)
(2)它摘到果子了嗎?小刺猬為什么摘不到果子,(引導幼兒說出蘋果樹很高,小刺猬很矮。)
(小刺猬使勁踮起腳尖、滿頭大汗,就是夠不著,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小刺猬想個辦法吧?(幼兒討論)小刺猬到底想出了什么辦法呢?讓我們一起從書上找找吧
三、幼兒親自閱讀第三頁至最后
1、小刺猬到底請了誰幫忙呢?
2、小刺猬想請好朋友猴子幫忙,他會怎么跟小猴子說呢?(模仿小刺猬對小猴說:小猴你來幫幫我吧)
5、演示圖五,小猴是怎樣幫助小刺猬摘果子的?(倒掛著,一個一個摘下來,拋給小刺猬)師幼一起學小猴子摘一個果子扔給你。
6、演示圖六
(1)小猴和小刺猬在干什么?開心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2)小刺猬請到了小猴幫它摘蘋果很開心,小猴幫助了小刺猬摘蘋果很開心。
四、幼兒品嘗果子,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瞧,誰來了?(小猴、小刺猬帶著蘋果出場)小猴和小刺猬要請我們吃蘋果了,我們應該要怎么樣?(謝謝小猴、小刺猬)現(xiàn)在我們就和小猴小刺猬一起去分享蘋果吧。
幼兒園繪本教案小班5
讀本分析:
小動物們逐一爬到吊床上去睡覺,結(jié)果隨著重量的增加最終將吊床壓塌,動物們都受傷住院了。該讀本的畫面信息非常豐富,尤其在情節(jié)的推進上,圖畫呈現(xiàn)了多條線索:椰子樹越來越彎、吊床越來越向下沉、床上小動物的表情越來越嚴肅和生氣。所有的線索都向了故事的結(jié)局--吊床塌了。因此,利用線索預期和推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感受故事幽默的結(jié)局是該讀本教學的重點。
活動重點:
利用線索推測故事。
活動難點:
能從圖畫中感知動物一個比一個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結(jié)局。
2.有序觀察圖畫,能根據(jù)圖畫中的線索合理推測故事發(fā)展。
3.初步感知量的輕重,理解一一對應。
活動準備:
相應內(nèi)容的PPT、相關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課前在黑板上畫好兩棵樹和吊床的圖畫。由圖畫導入:幾棵樹?樹上吊著的這個你認識嗎?吊床和我們平時睡的床有什么不同?
2.PPT封面導入:吊床上有什么?有幾個枕頭?可以睡幾個動物呢?(指小蛇)這是誰?它想要做什么?(朗讀書名)小蛇上床睡覺,哪,還可以上來幾個動物睡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哪些動物。
二、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大繪本
PPT第1頁:小蛇想要做什么?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請幼兒上來指出來)為什么?
PPT第2頁:小蛇睡在了哪個位置?誰來了?它會睡在床的哪個位置?為什么?
PPT第3頁:獅子睡在哪個位置?現(xiàn)在誰來了?它會睡在哪個位置?
PPT第4頁:誰來了?它會睡在哪個位置?現(xiàn)在還剩下幾個枕頭?還會有動物上床睡覺嗎?
PPT第5頁:誰來了?教師緩慢翻閱第1-5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吊床、椰子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吊床和椰子樹發(fā)生了變化?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PPT第6頁:你猜對了嗎?結(jié)果怎么樣?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PPT第7頁: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動物們哪里受傷了?
三、 總結(jié)分享
1.請幼兒回憶故事中哪些小動物到吊床上睡覺。幼兒說出一種動物,教師就把相應的動物圖片粘貼到黑板上,再請幼兒回憶這些動物上床睡覺的順序,老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排列動物圖片。
2.討論:小動物怎樣做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