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回憶性散文在寫作語言上樸素、平實。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瑣事來表現(xiàn)母親的偉大,感情真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級上冊語文《回憶我的母親》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上冊語文《回憶我的母親》教案
教學目的
一、學習回憶錄的特點。
二、學習按時間順序有重點地選取典型材料來表現(xiàn)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的寫法和運用樸素、簡潔、平實的語言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三、學習朱德同志的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的美德,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敬愛之情。
教學設(shè)想
一、使學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備的崇高品質(zhì)和革命精神,與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育、影響和熏陶是分不開的。這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二、學習運用質(zhì)樸平實的語言,選擇精當?shù)牟牧蟻砀桧災(zāi)赣H的“勤勞一生”,表達作者深切真摯的感情的寫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內(nèi)容和作用。這些應(yīng)作為重點講清楚。
三、文中記敘的多是平凡瑣事,涉及歷史上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學生不熟悉。按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時間”概念一定要弄明確,不能模糊。這些難點一定要幫學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設(shè)疑、點撥、講析、討論、總結(jié)??蛇m當運用電教手段。如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母親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可列一個表,繪制在軟片上,運用投影機,采用邊講析邊打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項目的方法,將思路逐步向?qū)W生理解,使學生對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較好地掌握。
五、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dǎo)入新課,指導(dǎo)預(yù)習,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段落層次,研習課文的1—7段。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我們曾學過劉堅同志的《草地晚餐》。記敘的人物是誰?(學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頌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質(zhì)和革命精神?(學生答:艱苦樸素、堅韌不拔、以身作則、平易近人、關(guān)懷戰(zhàn)士、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忠誠于革命事業(yè),等等)朱德同志的這些崇高的品質(zhì)和革命精神的養(yǎng)成,固然與他接受馬列主義,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從事革命實踐分不開,但也同他母親鐘太夫人的教育、影響和熏陶分不開。鐘厚仁慈、堅韌頑強、愛憎分明、始終如一地支持兒子投身于革命事業(yè)。她勤勞一生,在世上活了86個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為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思念與敬愛之情,于1944年母親逝世后寫下了這篇樸素感人的敘事散文。
板書課題、作者及寫作年月。
二、指導(dǎo)預(yù)習
要求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做到:
1.在閱讀時,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掃清障礙。有側(cè)重地指導(dǎo)學生做好下列字、詞練習。
(1)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農(nóng)(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強(qiǎng) (5)遷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門(yá) (9)私塾(sīshú) (10)調(diào)料(tiáo) (11)血濺(jiàn) (12)瞞著(mánzhe)
(2)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輟勞作(chuò):不停地勞動(耕作)。
②任勞任怨(rènyuàn):一切勞苦和怨言都能經(jīng)受。任,擔當、承受。
③寬厚仁慈(réncí):待人寬大厚道,仁愛慈善。
④為富不仁(wéifù):有錢而心狠,殘酷剝削窮人,壓迫窮人。
⑤節(jié)衣縮食(suōshí):盡量節(jié)省。節(jié),減省;縮,縮減。
⑥支撐門戶(zhīchēng):勉強維持家庭。
⑦東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處向人家借錢。
⑧聊敘(liáoxù):敘談敘談。聊,姑且、略;敘,談。(姑且談?wù)?
2.了解全文主要寫了些什么,概括出母親一生美德的幾個方面;體會作者對母親深切懷念的豐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記敘順序和段落層次的劃分。
三、研習課文
1.什么叫回憶錄?
學生分別查閱寫作工具書,討論。
明確:回憶錄主要屬記敘文體裁,它把作者對被回憶者的幾件能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一個主題的材料組織起來,又加以適當?shù)氖闱楹驮u論。
2.文章飽含了作者對母親的哪些豐富感情?
學生議論:有“愛”、“敬”、“哀”、“思念”、“懷念”、“歌頌”、“贊揚”、“感謝”等等。
教師肯定同學們的這些看法,進一步提出:哪一種感情是全文的基調(diào)?
學生議論,教師總結(jié):“愛”是基本感情,是貫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懷著對母親深深的愛,而哀思母親,敬重母親,歌頌?zāi)赣H,感謝母親,唱出一支對母親的深情贊歌。
3.文章可分幾個部分?全文共有17段,從哪一段開始回憶往事,到哪一段結(jié)束?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學生議論,教師總結(jié):全文可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發(fā)悲痛感情,引出對母親勤勞一生的回憶。從第2段開始回憶往事,至第15結(jié)束。這是文章第二部分。詳略得當?shù)赜洈⒘四赣H勤勞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歌頌?zāi)赣H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寫作者對母親的沉痛悼念和表達自己的決心。
(有些同學對這樣的劃分可能有異議,主要在14、15段上。暫時擱下,待深入分析到具體段落層次時再研究討論解決。)
4.研習課文第一部分。
請學生朗讀或齊讀這一部分。提問、思考、討論:這一段寫了幾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寫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歸納:寫了兩句。第一句交代了寫作緣由。第二句“我愛我母親”,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由母親的逝世而憶及許多往事,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親“勤勞一生”,母親“勤勞一生”便成了全文敘事的線索,同時也才“值得我永遠回憶”,從而點明了題旨。這一部分是全文的總起,以“勤勞”二字總領(lǐng)全文。作者熱愛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憶和歌頌的母親勤勞一生而起。(聯(lián)系前面回憶錄的定義)
板書: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對母親勤勞一生的回憶。
5.研習課文第二部分。
要求學生閱讀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歸納:回憶了母親兩方面的事:一是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和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2—7段);一是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對壓迫者的反抗以及對作者參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記敘的基礎(chǔ)上進行議論,概述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2)第一方面的事,可劃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層次。這里記敘了母親的哪些事?歌頌了母親怎樣的美德?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歸納:第2、3段先記敘了“家境貧窮”的情況,母親的“時間大半被家務(wù)和耕種占去了”。第4、5段寫“母親是個好勞動”,樣樣能干,“整日勞碌”。第6段寫母親“聰明能干”,勤儉持家。第7段寫母親“任勞任怨”,與家里人和睦相處以及同情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指導(dǎo)學生充分運用課文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句來回答問題。)
作者通過這樣平凡普通的事歌頌?zāi)赣H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記敘這方面的事情不僅歌頌了母親的美德,而且還采用了議論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這些美德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或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請將這樣的語句找出來,仔細體味,并說明其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歸納: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節(jié)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議論;第3段中“這在母親心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這種在記敘基礎(chǔ)上的議論和抒情,對記敘的內(nèi)容有進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寫事情的內(nèi)在含義,抒發(fā)作者感情,歌頌?zāi)赣H的崇高品質(zhì)。
板書第一層意思(2—7段):寫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高貴品質(zhì)。
(4)第二方面的事,可劃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層次。主要是寫母親具有樸素的階級意識、反抗精神和對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來說明的?
教師提示:主要寫了四件事。請同學課后預(yù)習第8到第15段,考慮這個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運用”四、五。
2.熟讀課文的后四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復(fù)習;研習課文第8—17段,歸納中心和寫作特點。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
二、繼續(xù)研習課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時間先后依次寫了哪四件事?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要點: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著退佃,又加天災(zāi),家庭受到“最悲慘的一次遭遇”,在災(zāi)難面前,母親沒有退卻,不但“沒有灰心”,反而還增強了“她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啟發(fā)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饑民吃“大戶”,農(nóng)民的自發(fā)抗爭,遭到了黑暗社會“官兵”的血腥鎮(zhèn)壓,“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難”。(這兩件事放在第8段中寫,沒有分開,時間先后順序有顛倒,同學們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撐門戶”,節(jié)衣縮食,送子讀書。第四件事是1908年對兒子宣傳科學和民主思想,獻身于革命事業(yè),不但不反對,還給他許多“慰勉”。(這兩件事是分別在第9、10段中寫的)
通過上述四件事的記敘,充分說明了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樸素的階級意識,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壓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對兒子所從事的革命事業(yè)的支持。
2.寫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進一步回憶了自己離開母親、投身革命、加入共產(chǎn)黨后母親的一些事。請同學們閱讀第11、12段。思考:還寫了些什么事?表現(xiàn)了母親的什么精神品質(zhì)?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第11段寫作者1919年將母親接出來,可因為她“勞動慣了,離開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繼續(xù)勞動”。歌頌了母親熱愛勞動的崇高品質(zhì)。第12段寫母親積極支持兒子所從事的革命事業(yè)。當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難時,為了支持兒子革命,她“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當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時,她“在家里過著勤苦的農(nóng)婦生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兒子革命,鼓舞兒子的革命斗志,“期望著中華民族解放的成功”。這充分體現(xiàn)了母親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為重的崇高品質(zhì)。對此,作者是深懷敬意,永不忘記的。兩個“永遠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當聽到母親想見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時,作者再也忍不住內(nèi)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寫道:“但我獻身于民族抗戰(zhàn)事業(yè),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一個“竟”字,含義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黨、革命、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的崇高品質(zhì),又寄托了對母親的無限哀思與懷念之情。
3.請學生朗讀第13段。思考這一段追敘強調(diào)什么?說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強調(diào)“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真可謂“勤勞一生”。母親身上的這種勤苦耐勞的美德,正是中華民族廣大勞動婦女的美德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作者對母親的歌頌,也就是對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的歌頌。這樣寫的作用,既照應(yīng)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請細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樸素、簡潔、平實的語言。
板書第二層次意思(8—13段):寫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壓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這一層次記敘事例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895—1944年近半個世紀),可內(nèi)容并不松散。以時間為順序,緊緊圍繞著母親勤勞的品德及對作者的影響這一主線和中心,有重點地選取典型材料,有條理地組織材料,做到詳略得當、中心明確。同學們可以根據(jù)上面的研析,細心體會這種記敘方法和寫作技巧。
5.學生個別朗讀或大家齊讀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層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謝母親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在段落結(jié)構(gòu)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從兩個方面來寫:一是感謝母親“教給我與困難斗爭的經(jīng)驗”,“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二是“教給我生產(chǎn)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親留給兒子的這些,確實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chǎn),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價值,寫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從而對母親發(fā)出由衷的感謝之情。對此要引導(dǎo)學生仔細體味感謝母親的深刻理由。結(jié)構(gòu)形式上的特點是運用了排比段。
板書第三層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6.有的同學對14、15段這種劃分歸類認為不妥,多數(shù)同學同意。讓同學們討論,分別說說各自的理由。(提示:可從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上考慮)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補充:從內(nèi)容上看這兩段感謝母親的內(nèi)容,正是對第2到第13段所敘述內(nèi)容的概括。從文章結(jié)構(gòu)上看,這兩段對文章第二部分有總括收束作用,而與第一部分照應(yīng)并不緊湊。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則與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應(yīng),聯(lián)系緊密,氣脈相承。若把這兩段歸在第三部分,就會使結(jié)構(gòu)上顯得松散,氣脈不暢。從寫法上看,這兩段的議論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記敘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如果與前面記敘的事例內(nèi)容割裂,記和議的相輔相成作用就會削弱,影響文章內(nèi)容的準確表達。
板書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記敘母親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歌頌?zāi)赣H的崇高美德,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三、研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含義?(2)如何理解“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這句話的含義?(3)作者是怎樣把對母親的愛與對人民的愛、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寫的?這給我們哪些深刻的啟示?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總結(jié):(1)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離我而去”的萬分悲痛之情和無限熱愛的真摯的感情。(2)說“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母親是千千萬萬勞動者中普通的一員。而正是像母親這樣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萬普通勞動者創(chuàng)造了(已經(jīng)過去)和創(chuàng)造著(今天和未來)人類歷史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文明。母親是偉大的,勞動人民是偉大的。作者把對母親的熱愛之情,升華到熱愛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高度;作者把對母親的歌頌之情升華到與歌頌勞動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這是一個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復(fù)句,以此對上述這方面的意義進行強調(diào)。(3)作者以設(shè)問句“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發(fā)人深思,將對母親的愛引向?qū)θ嗣?、對革命事業(yè)的熱愛與忠誠,將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愛母親,就要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黨的事業(y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報答母親的深恩,才算愛母親。為此,作者下定決心“能做到”,堅定信念“一定能做到”。這一段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勞動人民為己任的崇高思想,艱苦樸素的精神,寬廣無私的胸懷,堅定的革命意志,為實現(xiàn)祖國的“四化”大業(yè)而奮斗。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三部分。
板書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對母親的沉痛悼念,并表達了作者以盡忠于黨和人民來報答母親深恩的決心。
四、回顧全文。
1.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段落層次的意思,歸納整理寫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進一步體會本文選材精當,安排得體和語言樸素,感情真摯的特點。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最后兩段。
2.做“揣摩·運用”題六中的部分題目
《回憶我的母親》賞析
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原載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這是一篇樸素優(yōu)美的典范性的記敘文。在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里,朱德同志懷著崇敬的心情,追述了自己母親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跡,唱出一曲發(fā)自肺腑的對千千萬萬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深情頌歌。
朱德同志的母親鐘太夫人,是1944年逝世的,享年86歲。1944年3月25日《解放日報》上,曾刊載過這位英雄的母親的傳略。我們敬愛的朱委員長是久經(jīng)考驗的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革命家,是深受人民愛戴的黨和國家的卓越領(lǐng)導(dǎo)人。讀《回憶我的母親》,更增加了我們對這位杰出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崇敬與懷念。
本文從內(nèi)容看,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的第1自然段,說明本文的寫作動機。“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毕衲切﹥?yōu)秀的散文一樣,本文第一筆就接觸了主題。直截了當,點出了記敘的對象,同時抒發(fā)了自己得到母親去世消息的“很悲痛”的感情。“我愛我母親。”這是十分真摯、樸素的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接著,作者突出了母親優(yōu)秀品德的集中表現(xiàn):“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勤勞一生”,是本文記敘母親的重點?!疤貏e”“值得”“永遠”這些詞起了強調(diào)作用。這一句既點了題,又是總寫母親的美德,很自然地成了提起下文的一個綱。
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第2至第13自然段。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以時間為線索,翔實而又有重點地記敘了母親勤勞的一生。
這部分開始,作者先回憶了自己“世代為地主耕種”的貧苦的佃農(nóng)家史。據(jù)有關(guān)材料,朱德同志的母親是19歲上嫁到朱家來的。在那黑暗的舊中國,母親一共生了13個兒女,但因為“家境貧窮”,不得不忍痛溺死了5個。這種苦難的遭遇,是多么怵目驚心啊。作者畫龍點睛地議論道:“這在母親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用不著詳敘母親其他方面的苦難,僅此一個典型事例,也便概括出了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的牛馬不如的悲慘處境。但是,作者的母親,性格又是極為剛強、堅毅的,她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八個孩子一手養(yǎng)大成人”。她的時間大半被家務(wù)和耕種占去了,連照顧孩子的工夫都沒有。但是,這位勤勞的母親卻給了孩子們極好的影響。
文中首先談到了“母親是個好勞動”,“她身體高大結(jié)實”,除了煮飯,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由于母親整日勞碌的影響,作者“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_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憶說:“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chǎn)知識。”母親是使他學會生產(chǎn)勞動的最早的老師。
接著,文章又介紹了母親的聰明能干。“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親的聰明能干,也勉強過得下去?!蹦切┑刂鞲蝗思铱匆膊豢吹拇致埵?,“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了“有銅錢那樣厚”的“家織布”,一套衣服兩三個孩子“接著穿還穿不爛”。這都表明,母親確實是個勤儉持家的能手。
母親第三個方面的特點是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她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每天天還沒亮,就第一個起身;從不打罵孩子,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在她的良好影響下,這個大家庭長幼伯叔妯娌之間,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作者懷著崇敬的心情贊揚道:“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親又是一個堅強不屈的勞動婦女,她鼓勵作者去尋找新的生活。1900年前后,四川連年旱災(zāi),很多農(nóng)民饑餓,破產(chǎn),不得不成群結(jié)隊地去“吃大戶”。這是一種自發(fā)的反抗行動。但是,對于這樣起碼的反抗行動,萬惡的反動統(tǒng)治階級卻總是進行野蠻的鎮(zhèn)壓。有一次,作者親眼見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爛爛的農(nóng)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所謂官兵一陣兇殺毒打,血濺四五十里,哭聲動天。”這是吮吸人民血汗的萬惡的剝削階級及其爪牙,欠下人民的又一筆血債!正是在這樣的荒年暴月里,災(zāi)難也降臨到他們家庭。1909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地上加租子,由于陰謀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弊髡叱镣吹鼗貞浾f:“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比耸稚倭?,又遇天災(zāi),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在剝削階級的侵害面前,“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這種剛毅、倔強、愛憎分明的品格,是勞動婦女優(yōu)秀品德的集中體現(xiàn),也給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時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啟示,作者回憶說:“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fā)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母親曾經(jīng)以節(jié)衣縮食的辦法培養(yǎng)作者去讀書,想著靠他作為讀書人來“支撐門戶”,不受或少受“鄉(xiāng)間豪紳地主的欺壓”。這種想法的產(chǎn)生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勞動人民擺脫剝削階級壓迫的合理愿望。在作者求學期間,盡管學費是東挪西借來的,總共負了200多塊錢的債,母親仍然一直頑強地支持著他。后來,當作者遠走云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獻身于改造中國的進步事業(yè)時,又得到了母親的“許多慰勉”。這足以表明,母親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再往后,隨著中國革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作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母親更加積極地支持他。作者滿懷激情地寫道:“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yè),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里過著勤勞的農(nóng)婦生活?!弊x到這里,革命母親鐘太夫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欽佩,使我們敬仰。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將結(jié)束時,特別強調(diào)加以歸納說:“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她以勞動為生命,離開土地就不舒服,雖至晚年,“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母親作為一個勞動婦女,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地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刻苦耐勞的美德。作者對母親的頌揚,也是對勞動婦女的頌揚,對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德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頌揚。
從第14自然段至結(jié)束,是全文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主要是寫母親對作者的教育和影響,也表示了作者繼續(xù)革命的決心。
第14、15自然段是兩個并列段。作者在扼要地回顧了母親偉大而又平凡的一生之后,十分明確地總結(jié)出了母親對自己的良好教育與影響。作者以“我應(yīng)該感謝母親”而加以強調(diào)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边@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就是向困難作英勇無畏的斗爭。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知難而進,是一個革命者必須具備的品德。作者十分豪邁地回顧說:“我在家庭中已經(jīng)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蔽覀兙磹鄣闹煳瘑T長,從井岡山到南泥灣,與紅軍士兵一起下山挑糧,與革命戰(zhàn)士一起上坡開荒,處處以身作則,成為革命者戰(zhàn)勝困難的光輝典范。作者還質(zhì)樸動人地說:“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薄拔覒?yīng)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chǎn)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弊髡咧詰涯钅赣H,這是因為母親始終如一地積極支持他投身革命。作為勞動人民的一員,母親的這種支持,是有深遠意義的。作者進一步闡述他的感受說:“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chǎn)。”這句滿懷革命哲理的話,是發(fā)人深省的。作者深深地懂得:社會的財富,人類的歷史,就是母親這樣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作者對母親的熱愛,就是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作者對母親的頌揚,就是對勞動人民的頌揚。作者揮筆寫下的這篇紀念文字,就是一首質(zhì)樸動人的謳歌革命母親的交響樂章。作者懇摯地告訴我們:“母親現(xiàn)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但是,作者是把他的懷念母親的深厚感情同熱愛民族、熱愛人民的革命感情交織起來,融為一體的。他十分堅定地表示:“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边@金石錚錚的語句,披露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寬闊博大的革命胸襟,給革命的后來人以極大的鞭策和鼓舞?!霸改赣H在地下安息!”是紀念性文章常用的自然而又深情的結(jié)尾。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敘事散文,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優(yōu)秀的保留篇目。在這篇簡潔樸素的優(yōu)秀散文里,作者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謳歌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繼續(xù)革命、要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鞠躬盡瘁的堅定志向。
像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本文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點是開門點題,清新自然。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這樣質(zhì)樸無華的幾句話:
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這個開頭,既交待了文章的寫作緣起,又高度概括了母親勤勞一生的特點,成為全篇回憶母親優(yōu)秀事跡的一個十分清晰的總的樞紐。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在寫作中,開頭的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它如音樂中的定調(diào)一樣,往往要費好長的時間才能找到。這個簡潔明朗的開頭,就給全篇定下了自然樸實的基調(diào),形成了一種質(zhì)樸洗練的風格,揭示了作者作為無產(chǎn)階級偉大革命家的寬闊胸襟。文章思想暢達,線索清楚。先由家史寫起,依次介紹了鐘太夫人的“是個好勞動”“聰明能干”“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獻身革命事業(yè)等方面的動人事跡。全文用口語寫成,沒有那些令人頭暈?zāi)垦5男稳菰~,是無產(chǎn)階級優(yōu)良文風的體現(xiàn)。在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里,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出了母親一生的經(jīng)歷的,同時又兼顧了體現(xiàn)母親崇高品德的幾個方面。這么一來,恰當而又自然地突出了這位革命母親的最大特色:熱愛勞動,支持革命。讀后,給人留下了經(jīng)久不忘的印象。
夾敘夾議,情真意摯,是本文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點。讀著這篇優(yōu)秀的散文時,我們不但看到了作者母親作為“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美麗的精神世界,而且受著作者那奔涌起伏的革命感情的波濤的沖擊。在敘述母親的事跡時,適當穿插了必要而且精當?shù)淖h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這種議論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礎(chǔ)的,寫來具體、翔實,讀著親切、感人。例如,寫母親整日勞碌著的形象,同時就寫到了自己的幼年時的感受:“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_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我就悄悄把書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節(jié)里,我上午讀書,下午種地;一到農(nóng)忙,便整日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chǎn)知識?!钡搅撕笪模髡哂峙c此相呼應(yīng)地議論說:“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chǎn)?!边@就是在勉勵我們,要向勞動人民學習,學習他們豐富的生產(chǎn)知識,學習他們頑強的戰(zhàn)斗意志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這篇回憶性散文在寫作語言上樸素、平實。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瑣事來表現(xiàn)母親的偉大,感情真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我在講授這篇課文第二課時時,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比較到位,在創(chuàng)新方面則表現(xiàn)在思考上的創(chuàng)新。針對平行班的學生,在歸納全文主旨上,以設(shè)置問題的方式來引導(dǎo)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尤其是在拓展學生寫作方面,首先是老師做示范,范寫課文中的語句,再讓學生根據(jù)要求來進行隨堂寫作。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思考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然而,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課堂上需要改進的方法還很多。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的激情不夠, 語速較慢,模式單一,感知課文時,沒有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學生,這種狀況容易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沒聽講。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方面,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
第二,課文內(nèi)容中聯(lián)系到考點的部分,應(yīng)該落實考試,抓住要點和中心,保證對文段分析的準確性(主要針對閱讀題型)。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起到引導(dǎo)作用,但應(yīng)明確參考答案的范圍,再一步步引導(dǎo)學生自行找到問題的答案。
第三,在這次課堂教學中,整體氣氛顯得不那么活躍,學生積極性還不夠。個人認為,在提高學生積極性時,可以加入學生之間合作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以次避免學生自主探究導(dǎo)致的冷場氛圍。關(guān)于學生合作探究,可以包括同桌之間討論、分組討論等,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第四,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題,教師從中引導(dǎo)。但此次課堂中,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停留在書本表面,沒有太深入分析課文,而學生對文段進行歸納總結(jié)時,我的啟發(fā)性語言也不夠清晰明白,造成學生理解欠缺。關(guān)于這點,其實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作品和作者背景來進行引導(dǎo)。并且,我在過渡問題時,啟發(fā)性的語言不夠優(yōu)美,組織性的語言也比較欠缺。
以上是我對于這篇文章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有待改進的地方很多,“前路漫漫,吾當上下而求索”
七年級上冊語文《淮上與友人別》教案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下一篇:七年級上冊語文《登飛來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