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這篇童話 情深意濃,帶著些許 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 蕩氣回腸的友情?!度ツ甑臉洹愤@篇童話,這么簡潔,這么干凈,形容詞都幾乎沒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去年的樹教學(xué)實錄,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去年的樹教學(xué)實錄
這是一個“干凈”的童話
師:(出示豐子愷沒有臉部五官刻畫的漫畫)這幅漫畫有什么特點?
生:非常簡潔,連臉部的五官都沒有畫出來。
師:哈,是的,有人說豐子愷的漫畫“不要臉”。
生:(笑)我也覺得豐子愷的漫畫非常干凈。
師:我很喜歡你用的“干凈”這個詞。今天我們要讀的這篇童話也很干凈。(板書:干凈)這個童話真的很干凈,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了這個童話的兩個主要人物——
生:(接)小鳥和樹。
師:這個童話真的很干凈,第一句就告訴了我們這個故事主要是講——小鳥和樹,而且告訴我們他們是好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鳥兒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鳥兒唱歌。
師:一句話就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句話我們再讀一遍——
生:(讀)鳥兒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鳥兒唱歌。
練習(xí)干干凈凈講童話
師:可是有一天,他們不得不分離了。(出示小鳥和樹告別圖、提示語)看這個場景圖,樹對鳥兒說了什么?鳥兒又是怎么說的?把這個場景說清楚,說得干凈點,不要隨便加形容詞。
(學(xué)生練習(xí)說3分鐘)
生:樹對鳥兒說:“明年春天還要回來,聽你唱歌。”小鳥說:“好的,請等著吧,我一定回來聽你唱歌?!?/p>
師:樹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對鳥兒說話的,所以前面要把原因交代清楚。請再說一遍。
生: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遙遠的地方去。樹對鳥兒說:“明年春天還要回來,聽你唱歌?!毙▲B說:“好的,請等著吧,我一定回來聽你唱歌?!?/p>
師:對了,今天我們就練習(xí)干干凈凈講故事,我們在說一個場景的時候,只要把事情講清楚,不隨便加形容詞,好嗎?
(依次出現(xiàn)小鳥和樹根、小鳥和大門、小鳥和燈火的場景圖,分場景練習(xí)講故事,再把四個場景連起來講清楚。強調(diào)語言干干凈凈,不加形容詞等修飾詞匯。)
干凈里的“顯眼處”
師:(出示豐子愷的另兩幅漫畫)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一幅畫里,臉里邊畫“嘴和鼻子”了。
師:是啊,豐子愷很多人物畫都是“不要臉”的,這里出現(xiàn)了“嘴和鼻子”,就很醒目。這樣顯眼的地方還有嗎?
生:“放風(fēng)箏”那副畫里有字。
師:仔細看看,什么字?
生:這兩個字是“和平”。
師:豐子愷畫畫一向來喜歡簡潔干凈,為什么這幾個地方又要畫得這么具體、細致呢?
生:畫了鼻子和張開的嘴,估計豐子愷要強調(diào)里面的人很開心。
生:風(fēng)箏里寫上“和平”,表達了畫里的人內(nèi)心渴望和平,這里的放風(fēng)箏是有象征意義的。
師:你們看,干干凈凈里顯眼的地方,往往吸引我們停下來想一想。
師:《去年的樹》這篇童話,這么簡潔,這么干凈,形容詞都幾乎沒有,你再從頭到尾好好讀一讀,有沒有哪個詞,哪個字,就像這幅畫里的“嘴和鼻子”,就像這幅畫里的“和平”一樣,是很顯眼的,是引起你注意的,是讓你停下來想一想的?把這樣的詞圈出來。
(學(xué)生圈劃,思考,5分鐘)
師:(巡視)我發(fā)現(xiàn)有同學(xué)圈了個“看”字,有點意思,為什么呢?
師:(繼續(xù)巡視)他讀書很安靜很細致,他圈的是“天天”,一定有他的想法。
師:你為什么圈這個詞?在小組里討論分享。蔣老師會仔細觀察,哪個小組能做到每個人都發(fā)言,每一個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生:(小組討論)
師:誰來說說你圈了哪個詞,為什么圈這個詞,說清楚理由。
一個“看”字
唱完了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生:我圈了最后一句中的“看”。
師:這個“看”字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作者可以寫“唱完了歌兒,鳥兒就飛走了”,這里強調(diào)了看了一會兒,我覺得鳥兒是向樹作永遠的告別。
師:這就奇怪了,為什么鳥兒在樹根、大門那兒不作永遠的告別呢?為什么到煤油燈這兒就作永遠的告別了呢?
生:煤油燈里的燈火熄滅了,相當(dāng)于樹的生命就沒有了。
生:一般情況都是這樣的,前面還堅信朋友還活著,只要自己努力,朋友是可以永遠在一起的。但是,燈火滅了,朋友也就不在了。
生:我也覺得是這樣,以前心里抱著希望,可是現(xiàn)在,覺得希望馬上就破滅了,所以要看一會兒。
第二個“看”字
師:一個“看”字讓我們體會到那么多。還有其他的地方嗎?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兒,給燈火聽。
生:我也圈了“看”字,不過我圈的是前面那個“看”字。
師:這兩個“看了一會兒”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生:我覺得有區(qū)別。這里的“看了一會兒”是小鳥在判斷——燈火是不是我的好朋友樹。后面的“看了一會兒”是告別。
師:他覺得兩個“看”之間有細微的差別,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
生:我覺得第一個“看了一會兒”不是判斷,是鳥兒還存有僥幸的想法。判斷可以盯著燈火看就可以,而這兒是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他是希望燈火不是自己的朋友。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第一個“看了一會兒”是不相信樹變成了燈火,后一個“看了一會兒”表明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他知道要與樹永遠分離了。
師:一個“看”字,大家有這么多的理解與體會,老師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師的想法更傾向于第一個“看”是小鳥在觀察,在確認,在判斷——
生:老師(強烈要求發(fā)言),我也覺得是這樣,第一個“看”,小鳥是在判斷,大家看課文,小鳥看了一會兒后,對樹唱起了“去年的歌”,這說明小鳥確認了面前的燈火就是她的朋友樹,否則她不會唱“去年的歌”,鳥兒唱去年的歌,就是和樹共同回憶過去在一起的日子,過去的美好。
師:好一個“看”字啊,這是整個童話里邊為數(shù)不多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來讀一讀吧。
生:(讀)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兒,給燈火聽。
師:不不不,同學(xué)們,不要讀得這么“用力”,這么煽情。盡管你有很多體會,但可以把感情平緩克制地表達出來,聽我讀。
生:(再讀)
不得不提到“必須 ”
鳥兒必須離開樹,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師:你還圈了什么詞呢?
生:我圈的是“必須”。就在第二段里。
師:我自己讀的時候,真沒注意這個“必須”,你來說說這個“必須”。
生:這個“必須”說明小鳥是“不得不”離開,其實小鳥是很不愿意離開的,她想和樹呆在一塊兒,因為他們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師:孩子們,聽到了嗎?關(guān)系再好,也有分別的時候。在這個童話里,小鳥為什么必須離開?
生:她要去南方過冬。
生:她不離開會死的,沒有辦法。
師:小鳥是為了生存必須離開。生活中,有必須離開的時候嗎?你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嗎?
生:我一二年級是在另外學(xué)校讀的,三年級的時候轉(zhuǎn)學(xué)到這里,那時候,我就不得不和我的同學(xué)分別。
生:比如一個人要出國留學(xué),那他的爸爸媽媽就不得不和他們的孩子暫時分離。
生:……
生:還有,一個人要死了,就說明他要和大家分別了……(有笑聲)
師:同學(xué)們別笑,童話里這個“必須”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生活中的“生離死別”。謝謝你的“發(fā)現(xiàn)”(面對圈出“必須”的學(xué)生),謝謝大家的分享。
為什么只看了“ 一會兒”
唱完了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生:蔣老師,我圈的是“一會兒”,因為我有一個疑問。
師:哦,說來聽聽。
生:如果鳥兒認為燈火真的是他的朋友,為什么只看了“一會兒”呢?
師:你的意思,應(yīng)該看很長時間,因為心里不舍。你們怎么看這個問題呢?
生:我認為是小鳥不忍心看到朋友樹死去,多看會讓自己太悲傷。
生:因為燈火總有一天是要熄滅的,朋友已經(jīng)走了,再看也沒有用了。
師:他的意思是“該放手時就放手”,很多時候,人總有一別。
生:我覺得是鳥兒盡到自己的責(zé)任了,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反正朋友會永遠活在自己的心里,看不看都無所謂,所以說“看了一會兒”。
師:她的理解讓我很感動,在她看來,小鳥和大樹沒有真正的分別。
生:老師,你們都覺得大樹死了,可我覺得他認為這棵樹還沒有死。我想續(xù)寫這個故事,可以嗎?
師:鳥兒飛到了以前樹根在的地方。小鳥想:不管怎么樣,樹根還在那兒,我要唱去年唱的歌給樹根聽。于是,他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樹根聽。突然,一個聲音對他說:“謝謝你又來為我歌唱。”原來是樹根在說話。樹根又說:“你以為我死了嗎?其實我并沒有死,只要我的根還深扎在泥土里,只要太陽還照耀著我,我就不會死,明年請你再來為我歌唱。”小鳥欣喜地飛走了。
生:(自發(fā)鼓掌)
師:剛才蔣老師還自以為聰明地總結(jié),朋友終有一天是會離開的,她卻告訴我,朋友是可以永遠不死的。
還有許多……
師:同學(xué)們,不好意思,下課時間到了,我們不能繼續(xù)往下聊了。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xué),還圈了其它的詞,例如有一個同學(xué)竟然圈了“他”和“她”,有興趣,你們下課后可以自己交流。
關(guān)于《凡卡》教學(xué)實錄
上一篇:《去年的樹》教學(xué)實錄
下一篇:《凡卡》的教學(xué)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