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于永州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江雪》教案反思,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江雪》教案反思1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xiāng)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栗,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xiāng)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贊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斗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后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教學中我按照:解題——讀詩——釋意——悟情——吟詩——拓展展開教學。第一步,讀通,讀順,讀出詩的停頓,為下一步理解古詩做好鋪墊;第二步,尋,以詩題為鑰匙,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搜索“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進古詩意境的感悟,體會作者在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帶多篇,課外延伸,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課堂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以題目為鑰匙,讓學生讀完題目后,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內(nèi)容,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想象。領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地讓學生對詩進行感受,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我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每一次讀都有所收獲,如讀準確,讀流利,熟讀或背,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盡情地讀,或默讀靜思,或高聲吟唱,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詩所塑造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與作者展一心靈的對話,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jié)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fā)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如果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畢竟還是孩子。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學生的成長,對于他們對于這首的感悟?qū)⒉粩喟l(fā)生變化。這也是古詩的永恒魅力!
《江雪》教案反思2
這次我參加“市活力課堂教學比賽”,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教材《古詩兩首》中的《江雪》?!督肥橇谠毁H永州后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shù)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的險惡,表現(xiàn)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zhì)。全詩的意境,在“孤”和“獨”二字上。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詩人正是要借這位寒江獨釣的漁翁來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明自己的堅貞立場。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古詩文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這首詩時,我把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詩人所處的年代距離現(xiàn)在十分久遠,學生對詩人在特定經(jīng)歷下的思想情感難以理解,所以我把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的意境作為教學難點。教學中,我按照古詩文常用的 “初讀指導,讀出‘詩味’——反復吟誦,想象畫面——結(jié)合背景,感悟詩情——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讀指導。古詩是高度濃縮的語言,寥寥數(shù)語便蘊含無盡之義,同時它又追求聲律,具有節(jié)奏感與音律美。俗話說,三分詩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見誦讀在古詩學習中的獨特效用。課開始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詩句,通過有效地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詩的音律美;接著,我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邊讀邊想畫面,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通過抓關鍵字、感情朗讀等方法,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使?jié)O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中。課堂中我努力通過指導學生聲情并茂、有滋有味的朗讀,將學生學習古詩的過程成為一次審美的過程。
2、想象畫面入境?!霸娭杏挟?,畫中有詩?!弊怨乓詠恚姰嫳緸橐患?,許多優(yōu)秀詩詞其實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圖畫。一首古詩,寥寥數(shù)十字,詩人就會描繪出一種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的逐字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恐怕很難體會詩的韻味,領會詩的意境。所以我采用邊讀邊想畫面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根據(jù)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說,比單單解釋詩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賞詩的優(yōu)美意境,為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
《江雪》教案反思3
結(jié)合背景悟情?!缎抡n標》中對小學古詩文的教學要求是:“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苯虒W《江雪》如果僅僅讓學生理解漁翁孤獨寂寞,這樣的教學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導學生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體會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jié)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____來發(fā)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憤世恨時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獨、高傲的感情,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也是本課教學的內(nèi)容。然而,由于寫作背景復雜,又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閱歷、個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學生很難一下子領悟出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搞清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疑于“推波助瀾”,能激起學生的心靈震蕩。這種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是有所體會的。教學時,我還通過讓學生對漁翁的行為進行質(zhì)疑,引出學生對詩所表達的深刻含義的思考,以達到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的目的。
4、同一題材拓展。學完《江雪》,在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進一步內(nèi)化、吸收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漁翁形象,此時,我又帶領學生拓展閱讀了另一首詩《題秋江獨釣圖》。通過一首古詩帶學其它古詩,讓學生通過對兩首詩的辨析對比,進一步地重新感悟漁翁,讓漁翁的形象更加飽滿。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達的情感也不一樣。我想,孩子們課外去讀《漁歌子》《小兒垂釣》等詩時,一定能體會另一種心情。這樣教學不僅由課內(nèi)到課外,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豐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產(chǎn)生興趣。
但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對學情估計不足,不善于隨機調(diào)整教學程序,我在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失誤。如:學生事前知道要上這個內(nèi)容,在課前已經(jīng)對詩句進行了充分的朗讀,但課堂中我沒有適可而止,仍然一遍遍齊讀、指讀,學生煩了,膩了,于是,該有的趣味不見了,該有的美感消失了,該有的靈感堵塞了;在想象畫面時,沒有通過有效的指導,使學生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深遠意境;在感悟意境時,由于古詩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現(xiàn)實相差甚遠,而且我在引導學生質(zhì)疑時要求不明確,學生還是沒有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會表達,造成教師將柳宗元不愿與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強加于學生……
盡管有很多失誤,但通過這樣一次教學比武,我的收獲還是不少的,起碼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以后自己的努力方向,謝謝“活力課堂”活動!
《江雪》教案反思4
《江雪》這首詩,描繪出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xiāng)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栗,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xiāng)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贊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斗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后世許多山水詩不能超過它,人們畫山水畫也多以這首詩為題材,千百年來傳誦不絕。
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努力在體現(xiàn)以下幾個理念: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標準》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上,我讓學生“猜一猜”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其實就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只不過換了“猜一猜”這種說法,學習就不顯得那么壓抑和沉重了。
根據(jù)注釋學習古詩是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的,這樣的發(fā)現(xiàn)比教師告訴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詩詩句的意思,是在個體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先有自己的觀點,再進行討論交流,才有話好說,有理可辯,不至于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怎么學比學什么”更重要。
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借用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小燕子”了。由此可見,閱讀更多的是主觀行為,這與閱讀對象的年齡、閱歷、經(jīng)歷等都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
《江雪》這首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jié)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fā)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對憤世恨時且又孤芳自賞的感情。
這種感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是能夠有所體會的,但如果要和詩人引起共鳴卻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畢竟還是孩子。
《江雪》教案反思5
【設計理念】
擴大閱讀量,打造人文課堂。
【設計特色】
在關鍵處提問,觸動學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
2、體會詩人孤獨、苦悶、彷徨而又頑強不屈的精神。
教學重點:意境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導入課題。
1、說幾個表示冬天的成語。
2、揭題,并說說詩題《江雪》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概況。
1、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2、把課文讀正確(這里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多讀,大面積的檢查。)
3、猜猜課文大概寫了些什么?(用一個“猜”字能減輕學生的心里壓力,發(fā)言的同學就少了很多“后顧之憂”。)
三、教給方法,自主學習。
1、仔細觀察,今天學的古詩與以往學的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有何不同?
2、板書“注釋”。利用注釋幫助理解古詩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今天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自己去學懂古詩。(五年級的課文中第一次對古詩作出注釋,讓學生根據(jù)注釋學習古詩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四、集體交流,適時點撥。
(一)理解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p>
1、“千山、萬徑”難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萬條路嗎?
2、這里的“千山、萬徑”并非確數(shù),乃是概述連綿不斷的群山和許許多多的路。“千”和“萬”在數(shù)學上都是很大的數(shù),在文學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千()萬()”說幾個成語?(既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又進行了詞語的積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情?讀讀后兩句。
2、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老漁翁獨對寒意襲人的江流,冒著風雪垂釣。你感受到了什么?
4、這短短的二十個字中,字字都浸透著詩人難言的孤獨。找出表示數(shù)量的4個詞。師板書:千萬孤獨。
(三)了解背景,體會意境。
1、讀到這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詩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獨自一人在江面上釣魚?)
2、了解詩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順宗永貞年間,柳宗元協(xié)同王叔文進行積極的政治革新,慘遭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被貶為邊遠地區(qū)的司馬,這就是歷的“二王八司馬案”。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在永州整整度過了十個顛沛流離的春秋。政治上,他處處遭到黑暗腐敗朝廷的打擊、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淪落天涯,杳無音訊。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寫成了千古絕唱《江雪》。
3、了解了這些,你認為老漁翁真的在釣魚嗎?
五、課外延伸。
唐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詩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立體側(cè)面。我們再來欣賞幾首唐詩。
(一)《漁歌子》
1、這首詩是作者厭惡了官場污濁的'生活,而寧愿過那種“不須歸”的隱居生活。
2、自己根據(jù)注釋,讀懂這首詩。
3、背誦古詩。
(二)《楓橋夜泊》
1、根據(jù)注釋自己讀讀這首詩。
2、猜猜看,寫這首詩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誦古詩。
六、總結(jié)。
《江雪》這首詩,簡單易讀,朗朗上口,在背誦上不須花較多時間,我便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書寫。首先是把課文讀熟。因為朗讀是理解的有效途徑,反復地讀文,能提高字詞的復現(xiàn)率,有利于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和強化,能熟讀成誦。但我沒有機械的讓他們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很強,于是在指導背誦上,我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這里施展自己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顆種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陽光。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jié)課中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