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現(xiàn),作為精神文明、物質(zhì)文明傳承的載體,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和振興民族精神的艱巨使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十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1
迎著初升的太陽,我們參加了“立德啟智”紅色公益夏令營活動。小營員們興奮又好奇,各個容光煥發(fā)、精神抖擻。我們參觀活動的第一站馬上開始了,這是個神圣又莊嚴的地方博興縣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第一個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顆4米多長的象牙化石,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個象牙竟然是無數(shù)個碎片組成的。漂亮的館長阿姨告訴我們,那是在1986年的時候,這個十分珍貴的象牙化石被農(nóng)民綁在自行車后座上往家運,由于道路顛簸,象牙折斷后又掉在了地上,摔碎了。經(jīng)專家鑒定,這個象牙是一萬年到十萬年之間的珍貴化石。它的出土,對研究博興的歷史、古代生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根據(jù)這個象牙,我們可以推測出在一萬年前的時候,我們博興是一個水草豐盛、牛肥馬壯的地方。
然后,我們來到了豐富多彩的石器、陶器和銅器展廳。我們來到銅器前,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在我腦海中閃過,太康失國、少康中興、后羿射日、武庚叛亂,仿佛把我?guī)肓四莻€歷史悠久的年代。
最后,我們又來到佛像展廳,一尊尊佛像價值高、出土罕見。有石佛像、丈八佛、銅佛像等,這些佛像栩栩如生,是我們的祖先用勞動、汗水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
通過這次參觀,我受益匪淺,我感受到博興的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燦爛。一睹博興古代歷史的軌跡,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博興人的驕傲和自豪。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2
那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參觀了平頂山市博物館。
博物館矗立在新城區(qū)平安廣場西側(cè),與廣場東側(cè)的市文化藝術(shù)中心東西相望。據(jù)說,博物館占地面積54畝,建筑總面積3萬平方米。
走進博物館,通過大廳的展覽指示牌,可以了解到:博物館共有四層。一層、二層是以鷹城歷史文化為主的平頂山文物陳列展覽區(qū)域,分為四個展廳,分別是一層南側(cè)的“山下故原”展廳、一層北側(cè)的“應(yīng)國印象”展廳;二層南側(cè)的“唐宋遺韻”展廳和北側(cè)的“楚漢文明”展廳。三層、四層為平頂山城市規(guī)劃展廳。
“山下故原”展廳里,平頂山歷史的圖版、石核、石磨盤、石磨棒、石鐮等實物,向我們講述了大約1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歷史,展現(xiàn)了祖先的智慧和結(jié)晶。
“應(yīng)國印象”展廳里最值得我們一看的是白玉線雕鷹。此玉呈青白色,溫潤透明。白玉線雕鷹體作展翅飛翔狀,兩爪蜷曲于身下,頭部扭向右側(cè),尖喙銜右翅形成一個穿孔,用以系繩佩戴。其造型生動有趣,栩栩如生。在這里,我還了解到古文字中“應(yīng)國”的“應(yīng)”與“鷹”為同一個字,故平頂山別稱“鷹城”。
上到二層,北側(cè)是“楚漢文明”展廳。這里有父城故城,葉邑故城的影像,還有孔子、葉公、墨子等歷史人物的故事和古老的編鐘等,它們都反映了這段歷史的璀璨輝煌。
“唐宋遺韻”展廳是名窯名瓷的“圣地”。
其中,有魯山段唐窯、寶豐清涼寺汝官窯、汝州張公巷窯等??梢宰屓艘伙栄鄹!?/p>
三層為“印象平頂山”展廳;四層為“解讀平頂山、和諧平頂山”展廳。兩個展廳采用高科技手段,將數(shù)字沙盤、3d影像、vr等現(xiàn)代技術(shù)融入展示環(huán)節(jié),讓人更加只管地生機勃勃的平頂山……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3
今天的天氣特別的好,帥氣的老爸帶著我們一家去博物館玩。
我們來到了博物館,里面有很多陳列的物品,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里面的恐龍化石,有:合川馬門溪龍,似鳥龍,翼龍等等這些化石。
我們看的正高興的時候,忽然聽到廣播里面說:4D電影恐龍世界,一聽說還有電影,并且還是4D的,我和媽媽就買了兩張電影票進去看了,由于妹妹太小,老爸就在外面負責(zé)看著妹妹。電影開始后,媽媽把我的手放在了她的手里,我奇怪的問媽媽:“你害怕了嗎媽媽?”“我才不怕呢,”媽媽勇敢的說。
電影開始了,畫面很漂亮,里面有陽光鮮花,蝴蝶,湖泊,一片綠油油的,恐龍媽媽們帶著小恐龍在自由自在的打鬧嬉戲著,過著幸福的生活,突然,天打雷劈,電閃雷鳴,還伴隨著火山,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恐龍們四處亂跑,短短的幾分鐘,之前的花草樹木都不見了,剩下的全是亂石,恐龍也都不見了,只剩下一只小恐龍在找媽媽,看著很可憐??墒撬€不知道他的媽媽被流星給滅了,它爬上了雪山,去尋找自己的媽媽……
看完電影,我們就在里面看了看其它的陳列品,之后就回家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么好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發(fā)生地震呢?又怎么會發(fā)生火山呢?我問了媽媽,可是媽媽說,你以后多看看地理方面和科學(xué)自然的書籍,慢慢就會理解了。
今天真是長了很多見識,媽媽說以后只要有空就會帶著我和妹妹出去學(xué)習(xí)一些課外的知識。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4
今天,我們天中晚報小記者到芝麻小鎮(zhèn)博物館參觀。
通往藍天芝麻小鎮(zhèn)的路兩邊綠樹成蔭,田野里麥苗青青。遠處的村落建筑各具特色。在芝麻博物館門前的廣場集合后,我的心激動得砰砰跳,因為早就聽說這座芝麻博物館是我們平輿縣的驕傲和名片,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人前來參觀,一定很神秘吧!
進了博物館,迎面是一尊美麗的芝麻仙子雕像,表情生動,彩裙飄飄。導(dǎo)游阿姨為我們講解芝麻仙子的傳說;博物館兩邊的墻壁上巨幅的圖畫展示了芝麻的種植歷史和發(fā)展成就;用圍欄圈起的芝麻收獲實景在燈光效果下,讓我們?nèi)缗R其境,感受到農(nóng)民勞作的辛苦。
終于來到一座裝飾精致的玻璃橋上,腳踩透明的玻璃真有點兒戰(zhàn)戰(zhàn)兢兢。玻璃橋下是真實的芝麻桿,在燈光輝映下,如夢如幻,仿佛我也成了凌駕于彩虹上的芝麻仙子。隨著導(dǎo)游阿姨一聲“芝麻開門吧!”玻璃橋的盡頭兩扇緊閉的大門轟然而開,我大吃一驚,像穿越到了古代場景:茶館、飯店,身穿華美的綢緞,或布衣短衫的古人們,熙熙攘攘,無聲勝有聲。時間定格在這一刻?!艾F(xiàn)在的高科技真厲害啊,像真的一樣?!蔽衣犚娚磉叺挠稳藗儑K嘖稱贊。
隨后,我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又參觀了芝麻小鎮(zhèn)的植物園,木屋、豆腐坊、古代農(nóng)民的田耕農(nóng)具等。走出博物館,我還在久久回味。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5
今天,我到博物館參觀。來到大廳,我看見指示牌上左邊是宜昌出土文物展,右邊是宜昌民俗文化展。我想了想:還是先參觀民俗文化吧!走進民俗文化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嫘祖文化展,嫘祖是5000年前西陵部落的首領(lǐng),她出生在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zhèn)青龍山嫘祖穴,據(jù)說嫘祖降生時云霧籠罩鳳龍騰空。嫘祖在絲織坪開創(chuàng)了絲絹制衣發(fā)祥地,從此開啟了西陵部落衣著時代,結(jié)束了穿樹葉,披獸皮的時代;第二個廳展示的是屈原文化,屈原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人,他一心想富國強民,主張任用賢能,厲行法制,但遭小人迫害,當(dāng)楚國面臨亡國危機時,他悲憤無比投汨羅江而死,因此每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會將粽子等食物拋入江中喂魚,來紀念屈原。
我又參觀了出土文物展,有金老虎、各種銅鼎、各式各樣精美的陶器……但我最喜歡的是金老虎。金老虎是1972年在宜昌當(dāng)陽出土的,是東西漢時期的佩飾,重量不足七克,但做工相當(dāng)精巧。在博物館三樓還有魅力文化展,由于時間的限制,我沒有去,之后我在一樓回顧了一遍民俗文化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這次八藝節(jié)博物館的展出,讓我感受到古文化以及文物的精妙之處,我很高興能有這次機會一飽眼福,以后有機會我還想再去參觀。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6
今天老師帶我們小記者去參觀博物館,我很激動,因為我早就聽說青瓷是龍泉的驕傲,正想去見識一下。
進入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青瓷映入我的眼簾,如果不是講解員阿姨提醒不能大聲喧嘩的話,那么我們的尖叫聲一定會一浪高過一浪。
青瓷從距今1700多年的晉代開始燒制,在南宋時達到了鼎盛,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中,龍泉哥窯位居第二,這足以證明龍泉青瓷的魅力了。
青瓷的造型多種多樣,有葫蘆瓶、掛盤、人物等,而且也很講究顏色,粉青、梅子青為上等,豆青為中等,泛黃、灰則為下等。在二樓展廳里我們看見一副壯觀的場面,哥、弟窯兩個大盤,并列放在精致的底架上,直徑大約有150厘米,像兩張大荷葉,這兩大掛盤還在全國比賽中拿過大獎呢!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一些現(xiàn)代青瓷,與古代青瓷相比,顏色更潤滑,造型也更獨特。
青瓷從宋元時期開始大量外銷,外國人都親切地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外國也有一些國家燒制青瓷,卻都沒我們龍泉的那么青翠欲滴。
參觀結(jié)束了,我想:龍泉人聰明,能燒制出這么精美的青瓷,以后我也要親自去體驗一下制作青瓷的感受……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7
清晨八時整我起了床,精神已恢復(fù)到最高境界,接著等待我們的是第二天的旅游。因為昨天以一比三我輸了,所以我又一次提意去人民廣場?!昂谩比水惪诼暳钗掖篌@失色?!耙?”我高興地一蹦“八”丈高。
我們又乘地鐵到了人民廣場,一走出地鐵,就看到了人民廣場。但是,我們走了許久還沒穿過馬路,
走了一會兒,我便看見博物館,我建議去里面轉(zhuǎn)轉(zhuǎn),走進博物館便給我?guī)砹斯糯臍庀?,第一個展廳便是路易十四,這不是法國的第十四位“路易”君主呀!一走進展廳,便看到路易十四的半身像,那棕色的圈發(fā),身穿盔甲,雄心勃勃。接著我們看了許多路易十四的油畫和塑像,使我知道了路易十四原來他不是每次都勝利,而他勝不驕,敗不妥的精神,使他成為了法國的開創(chuàng)者。
我們又去了陶瓷館,在里面我知道了陶瓷需在1000度的溫度而瓷器卻要在1200度以上,我想:中國人真聰明。
我們還去了:雕塑館、家具淺識、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古代玉器和青銅器展、還有書法、書畫展等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具淺識和青銅展。
在家具淺識中我明白了家具的材料,其中我明白了紫檀和黃花梨需要500年才能成材,而一些雞翅木、鐵力木、櫸木都要100年成材。
青銅展表現(xiàn)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在青銅展里我有許多字都不認識,令我明白“學(xué)無止境”這個道理。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8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沂源,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給沂源文化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煙霧。
這天,天上飄著幾片雨滴,可天上還是藍湛湛的。經(jīng)過昨天下的一場大雨,草兒挺直了腰,花兒綻開了臉,草葉上還帶著點點露珠,滾來滾去,像淘氣的娃娃。喜訊聞風(fēng)而來,聽說要去博物館,我們都像脫了韁繩的馬,沖出了門。走在路上,我心里是無比高興。
到了博物館,我們蜂擁而至,這里還有阿姨為我們解說,讓我們十分方便。一進展區(qū),我就被這里的陶瓷碗吸引住了。這里有很多這種瓷碗,各式各樣。最令我喜歡的是一個唐代的鐵碗,他保存完整,圖案非常精美,是沂源出土最大,最漂亮的一個。最令我忘不了的就是那一把把劍了,正是這些武器,幫助我們的前輩,為我們打下了江山,我們應(yīng)該感激他們。第二個展區(qū)是沂源特產(chǎn)展區(qū),這里有大蘋果,葡萄,樣樣都有,這是農(nóng)民伯伯們花很大精力栽種的。這里還有很多企業(yè)帶給我們的好處,藥玻廠為我們造出生活用品,沃源毛織廠,讓我們穿上美麗的服裝。這里還介紹了齊長城,在沂源境界,長32540米,是用來攻打敵人的。在第三個展館里,看著那高大的樓房,我心里涌起一片溫馨,不禁為沂源驕傲。
時間如飛箭,轉(zhuǎn)眼已經(jīng)到時間了,在回去的路上,我有點慚愧,看看,古人花費了力氣,為我們打下江山,為了我們美好的今天,他們寧可犧牲,這種頑強、勇敢、熱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9
前幾天,我們?nèi)Hヌ珎}博物館游玩。我們都帶好水,想太倉博物館進發(fā)了。
一路上,同學(xué)們又說又笑,有得激動的說:“不知道太倉博物館好不好玩,我好期待哦!”有的說:“看這個…看哪個……”個個都興奮,非常期待博物館之旅。
一到博物館門口,大家都被他的壯觀美麗建設(shè)所震撼了。
走進室內(nèi),我第一個關(guān)注的就是那一座玻璃橋,我們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走過玻璃橋,走時,我清楚的看到下面的景色。畫著古代是太倉的景色,導(dǎo)游說:“太倉以前是一個很大的糧倉,是一個王的糧倉,本叫大倉,現(xiàn)在才叫太倉。
我們連著參觀了幾個館,里面有好多文物,歷史資料,讓我領(lǐng)略了太倉的文化,由太倉的兩個人幫助我們畫海地圖一個是朱清,一個是張瑄。有很多畫,而且全是婁東畫院畫的。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館,有存糧館,哪里有四個按鈕可以按,1是收糧,二是打糧……我來問個問題,你知道肉松的起源嗎?不知道的吧!我告訴你吧,以前,又有一個廚師,他是一個狀元的廚師,有次,他把肉燒干了就把它做成了肉松,后來又被一個人改進,就成了我們太倉肉松。
我們太倉還有一個水利家,叫頬覃值得我們驕傲的還有鄭和,他是一個航海家,從太倉瀏河出發(fā),他最最遠去過紅海,那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
最后,我們要離開了,我非常不舍。
2022博物館見聞日記500字10
今天早上,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到處生機勃勃,太陽的光輝普照著大地,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下午,我校四年級的各位老師們帶領(lǐng)著我們大家高高興興地去參觀了太倉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座天橋,它是用玻璃建成的。走上天橋會發(fā)出一種輕輕的聲音,同學(xué)們都感到很害怕。但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從這里走過,我們也不用害怕。于是,我大膽地試了一試,很安全,便走了過去。
博物館寬敞明亮,里面一共有四層。一樓是臨時展覽廳;往上走,二樓是太倉歷史文化陳列廳,里面有許多歷史文物;三樓是婁東畫派陳列廳、館藏書畫陳列廳;四樓也是陳列廳和臨時展覽廳……我們被一個個古代的文物、書畫所深深的吸引了。在這么多文物中讓我最過目不忘的是:金雙魚海水紋銅鏡。簡單紋飾點綴,鑄造精良,那兩條魚更是雕刻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這里的文物豐富多彩,排列整齊、有序。有古代人用的那種銅印,有幾面美麗、漂亮的銅鏡,還有些手抄的冊頁……看,古代人的寫字方法和我們現(xiàn)在不一樣,是從右到左,還是豎著的;不像我們是從左到右,是橫著的。我們聽解說員阿姨說:在歷史上,早在幾千年前,我們太倉就已經(jīng)有人居住在這里了,人們的生活十分窮苦……
這次參觀讓我增長了不少對古代歷史的認識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