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極富詩人性靈和藝術(shù)特色的詩,是一首表現(xiàn)愛情的強烈、真摯的愿望,反映詩人個性解放的要求的詩。詩人在表現(xiàn)這種感情時營造了一種飛動飄逸的輕柔氛圍,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級上冊語文《雪花的快樂》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上冊語文《雪花的快樂》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義及其快樂的所在。
3、 學會品味詩歌語言特點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體會雪花的象征意義和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2、 教學難點: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含蓄和優(yōu)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 教學方法
朗誦法、合作討論法、自由發(fā)言法、引導講解法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現(xiàn)在雖已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舒,但一陣春雨過后,天氣轉(zhuǎn)涼,我們仿佛又有了動的感覺。而提到冬天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飛雪銀裝素裹的景象。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筆下的雪花的快樂
《雪花的快樂》賞析
此詩寫于1924年12月30日。發(fā)表于1925年1月17日《現(xiàn)代評論》第一卷第6期。詩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寫道:“詩人也是一種癡鳥,他把他的柔軟的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來把白花染成大紅他不住口。他的痛苦與快樂是深成的一片?!比绻研煸娭小堆┗ǖ目鞓贰贰ⅰ对賱e康橋》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以下簡稱《雪花》、《康橋》、《風》)放在一起,它們正好從這樣的角度展示了詩人寫作的連續(xù)、希望與理想追尋的深入。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比較,因為這三首名篇風格之一致,內(nèi)在韻脈之清晰,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話:“不是徐志摩,做不出這首詩!”(茅盾《徐志摩論》)徐詩中表現(xiàn)理想和希望感情最為激烈、思想最為激進的詩篇當推《嬰兒》。然而,最真實傳達“一個曾經(jīng)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猛虎集》志摩自序)詩人心路歷程的詩作,卻是上述三首。在現(xiàn)代主義階段,象征不僅作為一種藝術(shù)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詩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歷程是一個紛繁的文學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跡讀者往往需追隨及終點方恍然大悟。胡適之在《追憶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囊簧臍v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實現(xiàn)的歷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紀念號》)是的,徐志摩用了許多文字來抵抗現(xiàn)實世界的重荷、復雜,在現(xiàn)實世界的摧毀面前,他最終保持的卻是“雪花的快樂”、“康橋的夢”及“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的無限惆悵。如果說現(xiàn)代詩的本質(zhì)就是詩人穿越現(xiàn)實去獲取內(nèi)心清白、堅守理想高貴(傳統(tǒng)詩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義時代的。),那么,我們不難理解人們對于《雪花》、《康橋》和《風》的偏愛。
《雪花的快樂》無疑是一首純詩(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純詩)。在這里,現(xiàn)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么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zhí)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的結(jié)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fā)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xiàn)代美學時期永恒的幻像。對于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nèi)驅(qū)力。
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F(xiàn)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jié)。與其說這四節(jié)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zhuǎn)合的章法結(jié)構(gòu)之美,不如說它體現(xiàn)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xiàn)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diào),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于淡淡的憂傷的光環(huán)里。雪花的旋轉(zhuǎn)、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yōu)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zhí)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出現(xiàn)的“飛揚,飛揚,飛揚”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難道我們還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東西嗎?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們往往不僅受到美的沐浴,還要萌發(fā)美的守護。簡單地理解純詩,“象牙塔”這個詞仍不過時,只是我們需有寬容的氣度。《康橋》便是《雪花》之后徐詩又一首杰出的純詩。在大自然的美色、人類的精神之鄉(xiāng)前,我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云彩?!边@種守護之情完全是詩意情懷。而這又是與《雪花》中靈魂的選擇完全相承。只當追求和守護的夢幻終被現(xiàn)實的銳利刺破之時,《風》才最后敞開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夢的輕波里依洄”的無限留戀和惆悵。
因此我們說,《雪花》、《康橋》和《風》之成為徐志摩詩風的代表作,不僅是表面語言風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內(nèi)在靈魂氣韻的相吸相連。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說:“我覺得新詩人中間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們研究?!?《徐志摩論》《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詩第一集《志摩的詩》首篇。詩人自己這樣的編排決非隨意。順著《雪花》→《康橋》→《風》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到純詩能夠抵達的境界,也可以感悟純詩的極限。如是,對徐志摩的全景觀或許有另一個視角吧
《雪花的快樂》教學反思
《雪花的快樂》是一首極富詩人性靈和藝術(shù)特色的詩,是一首表現(xiàn)愛情的強烈、真摯的愿望,反映詩人個性解放的要求的詩。詩人在表現(xiàn)這種感情時營造了一種飛動飄逸的輕柔氛圍,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譜寫了清新和諧的旋律,鍛煉了含蓄蘊藉的情思,使詩歌具有了意境美、輕柔美、含蓄美和音樂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如下體會:
(一)教師自身的定位很重要:我們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引者,潛力的發(fā)掘者,發(fā)展的伴隨者。
我們就要把傾聽還給學生,把創(chuàng)造性的解答還給學生,要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自己課堂上的作用,那課前教師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教師應該盡可能深入的專研教材,挖掘文本的將身內(nèi)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雪花的快樂》的教學之前,我首先深入的去研究徐志摩的詩風及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這樣有助于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走近詩人的心靈。但是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
(二)設計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
熟話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特別是詩歌教學就應該回歸到讀當中去。這節(jié)課我注重讀。學生方面有自讀、示范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并要求了自己設計朗讀方式。特別是小組朗讀展示時,朗讀形式多樣,朗讀興趣濃厚,后一組對前一組的朗讀進行了精要的評價。全班齊讀時,課代表也給全班指明了朗讀方式,點名了朗讀的注意事項。可以說這節(jié)課的朗讀為后半節(jié)課學生的深入理解、精彩表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和諧輕松的氛圍貫穿小組合作的始終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都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學得生動活潑,部分人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fā)言,大部分學生真正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并能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這一過程學生不僅能發(fā)現(xiàn)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fā)揮團體的合作精神,這對于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四)在平等對話中,達成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預設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詩句: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消溶,消溶,消溶”的誦讀中,語速慢一點,語氣柔緩沉醉一點,在誦讀中體會到雪花的快樂和他對美的沉醉。但是課堂的生成是豐富多彩的,一些同學把“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中:“啊”的發(fā)音讀成第二聲,他的理解是詩人很意外,很驚訝于自己追求的對象比想象中美好。三個“消溶”的讀法學生也不一樣,一位男生認為這里應該非常高亢,因為這里應該是詩歌的精髓所在,因為詩人找到了生命的歸宿,他是那么那么的興奮和幸福。我肯定了學生的答案,并讓學生將自己讀法結(jié)合起來讀,然后感受哪種讀法更貼近詩人的心境。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個性化的理解。以及我設計了對“她”這個形象的理解學生圍繞胡適的話:詩人一生的追求就是:愛,自由,美,學生各有個的看法,有人認為是愛人,妻子。有認為是母親,因為母親才會有柔波似的心胸
七年級上冊語文《憶讀書》教案
上一篇:七年級上冊語文《雪花的快樂》教案
下一篇:七年級上冊語文《犟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