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1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過嗎?(沒有)很遺憾老師也沒能親眼所見。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聽?(播放潮聲)感受一下。
生:看畫面、聽聲音,不時發(fā)出驚嘆聲。 師:你聽得真仔細,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板書:觀潮)
二、初讀課文
師: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在我們山東省的南部。下面請打開書,跟著視頻錄音熟讀課文, 并對易錯字正音,把你喜歡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聽錄音,標注詞語。
師:在書中領略了錢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話告訴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覺得錢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來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覺得錢塘江大潮太壯觀了。(你有欣賞美的眼光)
生:我覺得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師:(你很懂得用詞,這個詞用的非常貼切。)你和作者的感受一樣。(板書:天下奇觀)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 教師點撥:“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捌嬗^”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么“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回答正確。老師查了字典,觀有三種解釋,一個是看的意思,一個是景象,比如景觀,奇觀呢!我們可以用組詞的方法來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還有一個是對事物的認識、看法,比如我們常說的觀點一詞。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活動
一、開火車朗讀課文,思考: 1.錢塘江大潮究竟奇在哪? 2.作者是怎樣描述這奇特的景象呢? 3.想一想作者的寫作順序,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四:借助媒體,重點品讀
活動
二、
1.研習第一自然段
師點名讀: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開門見山,總寫錢塘江大潮“奇”的特點,總領全文。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潮來前的人山人海。
師: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一年一度的觀潮日--農(nóng)歷八月十八,來到最佳觀潮地點-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
師采訪下:請問,你是第一次來這兒觀潮嗎?就要見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從文中找出這句話。誰來說一說。
(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師: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說明觀潮人群多。這里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比喻)。昂首東望說明觀潮的人熱情高漲,迫不及待。這里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側面描寫),從側面襯托出錢塘江潮之奇。
師:本自然段都寫了些什么?正面寫景(實),側面寫人。 生暢所欲言
師:潮來前錢塘江的美麗景色以及觀潮人群翹首以盼的場面。 3.研習三四自然段
1、讀中品:感受潮來時的雷霆萬鈞
師: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讓人如此期待呢?請同學們馬上找到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待會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讀水平。(小組合作)
師:聽著你們朗朗的讀書聲,真是一種享受。哪位同學愿意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教師點評:這兩自然段寫了什么?潮來了沒有? 生談感受
師: A.生:我喜歡“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象悶雷滾動。”這潮水還未出現(xiàn),就能聽見悶雷般的巨響,可見它的氣勢有多大了。
師:你真會讀書,作者是用哪個詞形容這潮聲的呢?(悶雷滾動)悶雷滾動是什么樣的呢?
生:隆隆的響聲(你思考得真快)
師:一起來學學看。(轟隆隆)
師:這是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句,把大潮從遠處到來時的聲音比作“悶雷”,潮水還未出現(xiàn),就能聽見悶雷般的巨響。真可謂未見潮形,先聞潮音,錢塘江的氣勢可真宏大! 師:試試看,能否讀出大潮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雄偉氣勢。生讀。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聽到了潮聲,心情也隨之激動起來了。我好像看見了人們面對江面有的喊,有的叫,有的跳,有的揮舞手臂!大堤上如一鍋煮開的沸水。這真是……用文中的一四字詞語形容.
生:人聲鼎沸。
(模擬表演)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為什么會人聲鼎沸?生思考后回答 師小結:“人聲鼎沸”“踮著腳”,人們迎接大潮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又驚喜啊,從側面襯托了江潮的奇特、壯觀。
B、師:還有喜歡不同句子的嗎?
生:我喜歡“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這句話寫出了大潮聲音變化,樣子變化,人群的變化。
師:這句話讓我們仿佛聽到了潮水的聲音--(越來越大),仿佛看到了樣子--(一條白線)。同學們,知道這白線是什么嗎?(浪潮)在哪出線的?(水天相接)哦!是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地方。
師:當人們看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時,都怎么樣了?為什么說又沸騰了?
生:因為在剛開始聽到潮聲時,人們就已經(jīng)沸騰了;現(xiàn)在不僅聽到了潮聲,還看到了如白線般的潮頭,不由自主地又激動得沸騰起來了。
師: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騰。現(xiàn)在我們就讀出這種沸騰的氣勢來。(聽了你的讀,我感覺我們班級里也有一點點沸騰,誰能讀得更沸騰些?)學生讀。
師: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師小結:比喻句,把“寬闊的潮頭激起的白色浪頭”比作“一條白線”,寫出了江潮從遠處到來時的形態(tài)。
C、師:誰還想告訴我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p>
師:讀得不錯,這句話讓我們感覺到浪潮移動的速度(非???,氣勢也(越來越大)。隨之,你的心情也會(越來越激動)。
師:“橫貫”一詞用得真?zhèn)魃瘢幸环虍旉P、萬夫莫開之勢,讓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大潮迅速奔涌而來,沾滿江面的雄偉氣勢。
師:把出現(xiàn)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生:(齊讀)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D、師:還有喜歡的句子嗎?
生:我喜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師:浪有多高? 你們看兩丈多高有多高?把水浪比作水墻,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這里又是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師:水墻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浪潮堅不可摧,勢不可擋,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師: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風采吧!男同學,請你們把男子漢的力量展示出來,美美地讀讀這句吧!
E、師:還有誰來說說你喜歡的句子?
生:我喜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猶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寫出了浪潮的樣子。(出示句子)
師:不僅寫了它的樣子,還描繪了它的聲音。喜歡這句的請舉手!(生舉手)
師: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讀好它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準備一下,待會我們來比賽,看誰能把這種氣勢讀出來。(指名讀)
師:你為何把山崩地裂讀得那么重呢?
生:因為這體現(xiàn)了潮聲很大。
師: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戰(zhàn)馬。(比喻,夸張。把浪潮比作戰(zhàn)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把潮來時的聲響夸張成“山崩地裂”。)還有哪位同學也想讀?(指名讀)
師:讓我們一起感受這壯觀的景象吧!(生齊讀)
師:你們?nèi)肭槿刖车睦首x讓我仿佛(播)看見了這白浪翻滾飛奔而來的情景,聽見了這千軍萬馬奔騰的聲音(播放聲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樣子(播),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氣勢活像千軍萬馬發(fā)動進攻時,馬不停蹄、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情景。 師:你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這里有3句話,想一想哪句更好?課件出示句子ppt10 生:更形象地寫出了大潮發(fā)出的巨響和浩大的聲勢,真是雄偉壯觀!
2、品中悟
師:【聽潮聲】潮水的聲音是怎樣變化的呢?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方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看潮形】潮水的樣子是怎樣變化的呢?(生答) (1)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2)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3)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4)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師(小結):作者就是如此由遠而近地觀察,抓住了潮水的聲音,形態(tài)變化特點,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描繪了這壯觀景象,使我們心潮澎湃。師板書:聲音 形態(tài)
3.悟中感
師: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是按一定順序寫的。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看誰聰明,能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 師讀生聽:(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發(fā)現(xiàn)沒有,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師板書:遠--近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xiàn)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會背的起立,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師: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yōu)橹院溃瑸橹?驕傲)!
師: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后呢?全體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這里的“靜”和潮來前的“靜”一樣嗎?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說明什么?
師小結:一是寫“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大潮過去時急且快,可是余波未盡,“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個詞寫出了余波之大。 二是寫江面恢復平靜以后,江水漲了六七米高。顯然,這時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完全不同。這兩點描寫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說明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
作業(yè):查字典、給課文后的生字注音,并組詞。
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2
一、指導書寫
1.識字
蒙 薄 昂 貫 騰 2.讀準字音
大堤 屹立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3.積累字詞
觀潮 寬闊 籠罩 薄霧 依舊 恢復 燦爛 昂首東望 風平浪靜 水天相接 橫貫江面 4.近義詞 屹立——聳立 籠罩——掩蓋 昂首——翹首 頓時——立刻 5.反義詞
寬闊 ——狹窄
風平浪靜——波濤洶涌 人山人海——寥寥無幾 人聲鼎沸——鴉雀無聲 6.特殊結構的詞
人山人海 多才多藝 礙手礙腳 若隱若現(xiàn) 漂漂亮亮 破破爛爛 平平安安 浩浩蕩蕩
二、詞語練習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沙眮頃r,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發(fā)言。)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边@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后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三、拓展延伸
1、寫景訓練
師:作者準確的用詞,生動的描繪,把大潮的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欣賞了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其實,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的奇觀異景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呢!同學們能象作者那樣,說說雷電時的景象嗎?先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活學活用,真是學習的有心人。
師:請選擇一處你最喜歡的自然景觀圖片,配上解說詞。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3
【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7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大自然的魅力”為主題,為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本篇課文敘述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有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壯觀和雄偉。
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寫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氣勢和聲威,還從觀潮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高間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后不禁由衷的發(fā)出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本庍x本篇課文的意圖有二,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重點段落,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學情分析】
對于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對于寫景文章有初步的認識,但他們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上還是存在較大的難度。此外,錢塘江大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較難感受體會其奇特、壯觀的景色,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好情景,設計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壯觀、雄偉。
【教學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查閱相關資料,學會“潮、稱、鹽”等13個生字,認識“罩、屹、鼎”等7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屹立、若隱若現(xiàn)、山崩地裂、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詞語。
2.通過“三讀(讀準、讀通、讀懂)”,自主學習,樂于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理解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中,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的有關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大潮的景色。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準備】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說說哪個景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領略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伸出你們的手,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3.“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觀“字,意思一樣嗎?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別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為基礎,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_,形成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初讀:請同學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
2.檢查生字詞:以學生已有的水平為起點,在學生自讀、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相機點撥。提醒“蒙”字中間的短橫不要丟掉,“薄”字不能寫出左右結構,“昂”字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3.播放視頻:同學們,你們想親眼看看這奇特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對話,給學生留下寬松的、自由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課文脈絡。
三、重點研讀,感受奇特美景
本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這樣一個核心問題(奇觀)進行教學。
1.同學們,剛剛錄像里潮水的景色,咱們課文里也有,趕緊翻開課本,自由默讀課文3、4、5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潮水的句子特別喜歡,你就把它畫出來,先自己讀一讀,一會再請同學來展示。
①學生先自我嘗試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③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2.全班分小組展開討論,兩組尋找“你看到什么”,兩組尋找“你聽到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點撥下列詞句的理解
⑴討論交流,你聽到了什么: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狼吼
①通過師生模擬雷聲“轟隆隆”體會理解“悶雷滾動”。
②展開想象,說說怎樣的聲音,才會讓你感覺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⑵討論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聲鼎沸、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
①學生交流想象潮水來臨時人們的心情,表演人們的動作,從而理解“沸騰”、“人聲鼎沸”:如果你此時就站在江邊,看著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現(xiàn)了,你的心情怎樣,你會怎樣做?結合你現(xiàn)在的感受再來讀讀。
②出示對比句:學生對比交流。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zhàn)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⑶小組互評,相互補充,加深體會感受。
⑷引導再讀:剛剛我們從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這奇特而又壯觀的大潮,錢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段話,再次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設計意圖: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xiàn)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后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于今后運用。
3.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詞語
⑴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段話里有很多非常優(yōu)美的詞語,你們喜歡嗎?想要積累它們嗎?下面聽老師說意思,你們猜詞語,看誰掌握,反應最快。
①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人聲鼎沸),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②風和浪都很平靜-
③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時出發(fā),同時前進--
⑤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⑵積累詞語,單單知道意思還不行,還要學會運用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應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個小記者,現(xiàn)在你就在錢塘江邊,你要報道這樣一個天下奇觀,你會怎么說?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復習詞語的辦法要求學生根據(jù)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同時又采用小記者報道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內(nèi)化知識,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師生交流學習本課后的感受體會。
2.出示作業(yè)自助餐:
①喜歡積累的你,背誦課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句語。
②喜歡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媽媽簡單介紹錢塘江奇特壯觀的景色。
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準備
詞卡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比較“觀”字。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第一課,誰來說說課題?(板書:觀潮)
2.題目中,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3.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4.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二、初讀課文,朗讀正確。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讀音。
(薄霧悶雷漲注意學生在朗讀加點字時的字音。)
3.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讀完了課文,請你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的觀潮日
B、鹽官鎮(zhèn)——的地方
C、觀潮人——最多
D、響聲——
E、浪潮——最壯觀
F、人的情緒——漲
2.你能把這六方面的內(nèi)容連在一起嗎?可以說一句話,可以說兩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通過你們的學習,已經(jīng)把課文讀成了幾句話,由厚讀薄了。能不能把這篇課文讀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課文讀成一句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5.能不能把這句話再讀厚?通讀這篇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預設:學生很容易地從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寫大潮十分壯觀的語句。在學生找出后,教學進行小結:這就是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后的景象。板書:潮來時,潮過后。再啟發(fā):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板書:潮來前。)
6.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四、朗讀全篇,感受“天下奇觀”。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說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抓住重點,感受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開書,用心地讀一讀課文,讀后來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篇課文所表現(xiàn)出的一是大潮的朦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學實際學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洶涌澎湃之美。)
2.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內(nèi)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B、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注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么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么——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說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nèi)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后,人群又沸騰了,人群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么樣?
提示:人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隆隆響聲,看到了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了。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nèi)心中的激動。
F、多么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A、我們把精彩的段落打亂了順序去朗讀,實際上作者在描寫大潮時是有順序的。你聽我來讀一讀,仔細聽,看看缺少了哪些詞語?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A、作者在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時,之所以把它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時因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變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變化呢?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墻——白色戰(zhàn)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nèi)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nèi)缗R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6.當大潮奔騰西去后,作者仍舊描繪出了它的變化?兩丈來高,大約是6、7米,相當于三層樓那么高?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三、對話文字,感受大潮到來前的朦朧之美。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臥”。
A、這兩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臥”字,左邊一個“臣”,又邊一個“卜”,表示“人”?!俺肌毕袷裁茨?(上下排列著兩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時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臥”是什么意思?
C、作者說,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動不動,沒有動靜。)與后面哪個詞語是呼應的?(平靜。)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么特點?
A、理解“屹立”,來了解“古塔、中山亭、觀潮臺”的特點:高聳,穩(wěn)固
B、小山:若隱若現(xiàn)
4.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是多么的高聳,多么的穩(wěn)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5.此時此刻,高聳、穩(wěn)固的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寬闊的、平靜的錢塘江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遠處的幾座小山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這幅畫面讓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美?
四、抒發(fā)情感,總結全文。
作者在觀潮之前,就評價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成為天下奇觀。而現(xiàn)在,我們是親臨其境,耳聞其聲,眼見其景,感受到了朦朧與澎湃,你不由得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上一句:錢塘江大潮,……
五、作業(yè)。
A、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寫作方法,寫一場雨景。
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5
師:同學們, 大自然是偉大的魔法師,它賦予了錢塘江大潮奇特、壯觀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畫師,他用優(yōu)美的語句,勾畫出錢塘江大潮一幕幕有聲有色、雄偉壯觀的場面。究竟是什么樣的語言魅力,使大潮猶如在我們心中澎湃呢?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再次去感受錢塘江大潮那無法抗拒的美吧!(板書:觀潮)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誰能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師:回想一下潮來前作者主要描寫了那些情景?(師板書:潮來前) 生:潮來前寫了觀潮的時間、地點,以及觀潮當日江邊和江面的情景,還寫了人們盼著大潮到來的急切心情。
師:潮還沒來,海塘大堤上就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究竟潮來時是什么樣的奇特景象,使人們?nèi)绱私辜钡牡却?同學們趕快讀讀潮來時這一部分內(nèi)容,找到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觀察、又是抓住哪些特點把潮來時這部分內(nèi)容寫精彩的?板書:潮來時
(學生自讀感悟)
師:誰愿意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
生: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象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 師:從這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潮來時的聲音像悶雷滾動,非常響。 師:怎樣讀最合適? 生:午后一點左右??
生:我還想讀這句,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是描寫大潮形態(tài)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戰(zhàn)馬。
師:把白色戰(zhàn)馬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為去掉這個詞,就不能表現(xiàn)大潮很壯觀了。 師:這么重要的詞該怎樣讀? 生:聲音響亮、有氣勢。 師:試著讀一讀。(學生讀)
師:還有哪句是描寫大潮聲音或形態(tài)的?最經(jīng)典的詞語是?? 生:(邊讀邊回答)
師:無論是聲音的描寫,還是形態(tài)的勾畫,作者都運用了合理的觀察順序。再細心讀讀課文,把這些詞語按順序重新說出來。
生:描寫聲音的有,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描寫形態(tài)的順序是,風平浪靜——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浪翻滾——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師板書: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態(tài):風平浪靜——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浪翻滾——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師:讓我們觀看一下潮來時的景象,看看大家排列得對不對?(播放圖片) 師:看來大家排對了,從這些詞語排列的順序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得嗎?
生:從遠到近的順序
(教師板書:從遠到近)
師:作者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描寫,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潮從遠處向我們移來,聲音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宏偉、場面越來越壯觀,那么我們再讀這一部分時,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語調應該有什么樣的變化。
生:聲音應該由小變大,語速應該越來越快。
師:同學們按你們所說,試著讀一讀,看你能不能把潮來時的雄偉氣勢讀出來?(學生自練)
師: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師:誰敢向他挑戰(zhàn)?(指名讀) 師:大家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師:那你也學著讀一讀。
師:同學們讀得聲情并茂,不由得使我想背讀,給我一次機會表現(xiàn)一下行嗎?我建議大家閉上眼睛想像著畫面去聽。(教師背誦)
師:說說你聽后的感受。
生:我好像真地看見錢塘江大潮了。 師:用一個詞可以代替這種感受。 生:身臨其境
師:誰能把剛才在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潮來時過程說一說? 生:(復述潮來時的景象) 師:同學們,這就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帶著對錢塘江大潮深深的愛,像老師一樣把潮來時的非凡氣勢、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背誦下來。
師:先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背一背。再想像潮來時的聲音和江面的變化,試著有感情的背誦出來。一會兒我們比一比,看誰背誦的又快又好?
師:誰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記憶力。(指名背誦)
師:會背的同學看著畫面一起背誦一遍。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書讀。(師:播放圖片
學生齊背)
師: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xiàn)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秘,也不僅僅表現(xiàn)在潮來時的非凡氣勢,潮來后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不信請大家自讀欣賞潮頭過后。(學生自讀
師板書:潮頭過后)
師:誰愿意帶領我們大家欣賞一下潮頭過后。老師沒有指導這部分內(nèi)容,看你能不能把它讀好?(指名讀課文)
師: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好在哪?哪還有不足?你試試。
師:真不愧是天下奇觀,就連潮頭過后都叫人難以忘懷。作者按順序描寫、抓特點刻畫、用詞準確的形容,讓我們猶如看到了錢塘江大潮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壯觀景象。作者描寫錢塘江大潮時既留心了大潮的聲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形態(tài),既留心了大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的情緒變化,作者這種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用詞恰當準確,真值得我們?nèi)W習。在這一課中除了黑板上詞語好,還有許多好詞,找出來讀一讀、背一背。
生:(積累詞語)
師:我們知道了這些好詞好句,不僅會背誦,還要學以致用。老師這里有一小段關于海潮的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你能不能也像本文作者描寫錢塘江大潮那樣按一定的順序,有聲有色、形象具體的描述出來。自己可以先想一想,再動筆寫一寫,最后說一說,讓大家為你評一評。(學生練筆寫作)
師:誰愿意展示你的寫作才能?(指名讀)
生:過了一會兒,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漸漸的,一條接著一條,只見白浪翻滾,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讓我們?yōu)槟憔实膶懽鞫炔省?師生鼓掌鼓勵)
師:同學們,用我們手中的神筆、優(yōu)美的話語,感謝大自然這位魔法師吧,我相信通過你們的細心觀察一定會描繪出更多、更美麗的天下奇觀。
板書設計: 觀 潮
潮來前
潮來時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態(tài):風平浪靜——一條白線——橫貫江面——
白浪翻滾——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潮頭過后
評析 :鄖西縣上津鎮(zhèn)中心學校教研員薛萬江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姚佳妤老師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把潮來時這一段作為教學重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通過感情朗讀,感悟課文重點內(nèi)容,背誦
三、四自然段;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抓特點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及用詞的準確、恰當;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綜觀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突出言語實踐,體現(xiàn)了聽說讀寫的整合,凸現(xiàn)了語文本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边@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在大量的讀說寫的實踐中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言語訓練。
1、
注重了朗讀的訓練和指導。書聲朗朗是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朗讀既是理解的手段,
也是表達的手段。本節(jié)課教者做到了以讀為本,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注重了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課堂中教師抓住機
會引導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語感。語文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應在“讀寫結合”上。“教材只是個例子”,“讀”是為了會“寫”,也就是讓學生把從教材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運用。本節(jié)課教者注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并及時為學生提供了一段海潮的錄象,讓學生模仿作者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方法進行練筆,可謂水到渠成。讓學生把學過的詞語、句子運用,更有利于學生內(nèi)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用精美的教學語言給學生以熏陶感染。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里的對話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對話,教師與文本的對話是第一位的。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語言領悟能力,只有教師對文本感受得深,領悟得透徹,教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引導學生才能到位。正因為教者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構,在課堂上才會用精美的語言啟課、過渡,如:導入部分“大自然是偉大的魔法師,它賦予了錢塘江大潮奇特、壯觀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畫師,他用優(yōu)美的語句,勾畫出錢塘江大潮一幕幕有聲有色、雄偉壯觀的場面。究竟是什么樣的語言魅力,使得大潮猶如在我們心中澎湃呢?那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隨著作者再次去感受錢塘江大潮那無法抗拒的美吧!又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背誦部分“作者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描寫,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潮從遠處向我們移來,聲音越來越大、氣勢越來越宏偉、場面越來越壯觀??帶著對錢塘江大潮深深的愛,把潮來時氣勢非凡、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背誦下來。再如“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xiàn)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秘,也不僅僅表現(xiàn)在潮來時的非凡氣勢,潮頭過后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這如詩如畫的語言象溪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無時無刻不給學生以熏陶感染。
三、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讓學生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體會到了文章的描寫順序。特別是錄象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文中描寫大潮的關鍵詞語如:聲音: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形態(tài):風平浪靜—-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浪翻滾——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使學生把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大潮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形象,有如身臨其境,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西師版三峽情教學實錄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小學語文鄂教版觀潮教學實錄
下一篇:中學音樂教學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