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知識點提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知識點提綱
必背古詩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梁文學(xué)家)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日落。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順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詞語積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眾人。( )
(二)一詞多義。
自:1.并自為其名(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聞:1.余聞之也久( ) 2.不能稱前時之聞( )
其:1.其詩以養(yǎng)父母( ) 2.稍稍賓客其父( )
然: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眾人矣( )
賓客:1.稍稍賓客其父( )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
(三)重點字詞解釋。
①世隸耕 ( ) ②未嘗識書具 ( ) ③并自為其名 ( )
④指物作詩立就( ) ⑤稍稍賓客其父 ( ) ⑥或以錢幣求之 ( )
⑦環(huán)謁于邑人 ( ) ⑧不能稱前時之聞( ) ⑨泯然眾人矣 ( )
⑩受之于天 ( ) ⑾賢于材人遠矣 ( ) ⑿得為眾人而已耶( )
(四)詞類活用。
1.邑人奇之: 2.賓客其父:
3.利其然: 4.父異焉:
閱讀題的技巧和方法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體型
在首段----總領(lǐng)全文、首尾呼應(yīng)、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準(zhǔn)確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nèi)各句的相互關(guān)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謂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shù)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沒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總結(jié)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段、篇的結(jié)構(gòu)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jié),也可以從審題、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考題中得到提示入手。
如何聯(lián)系問題去閱讀
閱讀全文之后就要開始進入做題階段了,初中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應(yīng)該學(xué)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能在短文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學(xué)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采用“倒讀法”,因為這種方式閱讀節(jié)省了很多閱讀的時間,并且,倒讀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題目和文章中敘事的人物、或者地點,可以一目了然。
同時在閱讀的時候要學(xué)會在文章中做標(biāo)記,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給劃出來,對于存在疑問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點標(biāo)記??梢杂行У膸椭皆诖痤}中解決問題。
六下語文三課知識點提綱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知識點提綱
下一篇:九下語文知識點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