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聽力的對話和講座類有個較為固定的特點,那就是其發(fā)生的場景以及對應的話題都是相對穩(wěn)定的,哪個場景中會出現(xiàn)什么話題其實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和套路。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托福聽力對話講座3大類場景話題分類匯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來欣賞一下吧。
托福聽力對話講座3大類場景話題分類匯總
托福聽力對話類場景:學校生活
這類話題主要出現(xiàn)在聽力對話中。對話中有一個套路就是,在對話雙方見面的時候,其中一個人A會表現(xiàn)或者提出自己的一個問題,然后兩個人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之后,另外一個人B會給A提出幾條建議,然后A從中選擇一個建議。細化學校生活的場景可以分成以下五個方面:
1. 食堂場景:對話雙方討論飯菜好不好吃、食堂的優(yōu)惠政策、衛(wèi)生安全等話題;
2. 宿舍場景:宿舍的安排、學生校外租房、房間設(shè)施問題、室友之間相處問題;
3. 圖書館場景:找不到想借的書、還書過期、圖書館準備考試、準備論文;
4. 假期場景:假期去哪玩、回憶假期去過哪、有什么好玩的;
5. 辦公室場景:請假、延期交作業(yè)、論文準備、選課。
托福聽力對話類場景:學校部門
1.注冊:開學注冊程序問題、選課選不上、關(guān)于繳費使用現(xiàn)金還是銀行卡;
2.維修部:教室的桌椅損壞、宿舍的物品損壞(燈、桌椅、門)、協(xié)調(diào)修理時間;
3.勤工儉學:兼職工作,主要涉及到工作和課程沖突,如何協(xié)調(diào)。
托福聽力講座類場景:課堂課程
1.老師上課開頭方式:
(1)直接引入式:今天要講這部分內(nèi)容是……;或者我們要補充講一些背景知識。
(2)課堂回顧式:回顧一下上次課講的內(nèi)容,然后接著上次的內(nèi)容講或者講新的內(nèi)容。
(3)直接說我們今天講什么內(nèi)容。然后開始講。
(4)今天是復習課,然后講某某考試,復習跟考試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2.老師下課結(jié)束方式:
主要是回顧一下當次課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交待可課下或者課后的任務或者安排:
(1)交待在具體之后什么時間要考試,題型學生復習;
(2)根據(jù)本堂課的內(nèi)容,布置作業(yè),強調(diào)作業(yè)要求;
(3)介紹一下下次課的安排和內(nèi)容;
(4)老師下節(jié)課請假,找代課老師或者別的安排。
托福聽力背景 鯨的起源
據(jù)美國兩個科學家小組日前公布的科學報告稱,他們在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新化石更進一步證明了鯨祖先與生活在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有關(guān),如牛和河馬,而不是即將滅絕的食肉類動物。
科學家們已經(jīng)知道,鯨是幾百萬年前由生活在陸地上的四肢動物演變而來的,然而,鯨究竟是從動物王國中哪一支演變而來的一直是引起爭議的問題。
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免疫試驗和最近進行的DNA試驗都表明鯨的進化與食草的偶蹄哺乳動物有關(guān),如豬、牛和河馬。此前,這些試驗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一直沒有得到化石考古方面的支持,以前發(fā)現(xiàn)的化石則更表明鯨與食肉類動物有關(guān)。然而,現(xiàn)在兩項分別進行的科學研究報告的作者稱,他們分別在巴基斯坦不同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化石,使他們相信這些試驗的結(jié)果是正確的。
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醫(yī)學院的漢斯·斯威森說,在發(fā)現(xiàn)了這些化石后,他們意識到,顯然以前他們在有關(guān)鯨起源問題上的主張是錯誤的。斯威森在巴基斯坦東北部地區(qū)旁遮普發(fā)現(xiàn)了兩種5000萬年以前可能是鯨祖先的四肢動物化石。以斯威森主筆,多人合寫的有關(guān)論文發(fā)表在本月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
另外一名科學家菲利普·金格里奇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地質(zhì)學和古生物學教授。他說,他們一個考古小組在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區(qū)俾路支海岸發(fā)現(xiàn)了另外兩種大約4700萬年以前可能是鯨祖先的化石,其中一架骨骼基本上是完整的。金格里奇說,他們由此發(fā)現(xiàn),進行DNA試驗的同行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可能是正確的,鯨的起源與河馬有關(guān)。以金格里奇主筆,多人合寫的有關(guān)論文即將發(fā)表在21日出版的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但他這篇論文公布的日期與《自然》雜志上的那篇論文公布的時間相差無幾。
這兩篇論文的主題都是,他們發(fā)現(xiàn)的這種動物化石特殊的耳朵形狀與鯨很相似,很可能是鯨的祖先,同時這些動物化石都有四肢和明顯的足踝結(jié)構(gòu),與其它的食草偶蹄哺乳動物相似。
假如鯨祖先與食草動物有關(guān),那么現(xiàn)代鯨的飲食習慣如何進化而來還是一個謎。一些有牙的鯨如虎鯨可以吃魚和其它的海中哺乳動物;而另外一些鯨則有被稱為鯨須的嘴部結(jié)構(gòu),可以從海水中吸濾浮游生物。金格里奇則說,他已讀到一些有關(guān)現(xiàn)代河馬殺死和吃掉水窩中太靠近它們的瞪羚,也許人們有點夸大了這些偶蹄動物的食草性,盡管他們以食草為主。
Whales most likely evolved from four-legged land animals that foraged for food or hunted for fish along ocean shorelines. The ancestors of whales gradually became more dependent on the ocean for food, passing through an amphibian stage before evolving into fully aquatic animals. Recent work with whale fossils indicates that the anklebones of whale ancestors resembled those of artiodactyls, the group of even-toed hoofed mammals that includes pigs, deer, antelopes, and hippopotamuses. Molecular studies comparing the genetic makeup of modern whales to that of other animals indicates that the hippopotamus is the whale’s closest genetic match. Based on these studies, scientists now generally agree that whales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artiodactyls.
The fossil record of whales spans over 50 million years to ancestors such as Pakicetus that lived around the mouths of rivers in what is now Pakistan. Pakicetus was a four-legged, land animal that measured about 2.5 m (about 8 ft) in length. The whale fossil Rodhocetus was discovered in 1993. Dating from about 46.5 million years ago, this fossil came from fully marine sediments. Its legs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Pakicetus and its hind feet were turned into webbed paddles. Rodhocetus was clumsy on land, perhaps like modern sea lions. It probably swam using an up-and-down flexing of the body to power its finlike feet in the manner of otters. Unlike modern whales, it had nostrils instead of a blowhole. Rodhocetus also had a powerful tail, although scientists do not know whether this early whale had begun to evolve tail flukes.
A fossil whale known as Basilosaurus dates from 42 million years ago and represents the stage of whale evolution in which the hind legs are very small but still visible. The adult Basilosaurus reached lengths of 15 m (50 ft), but its hind limbs resembled short sticks only 0.5 m (1.6 ft) long. Although all of the pelvic bones, leg bones, kneecaps, feet, and toe bones were present, these legs could not have been used to support such a large animal on land. Modern whales,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the fossil record 5 million to 10 million years ago, have no visible hind limbs, although some whale species still have tiny pelvic and leg bones embedded in muscle near the spine.
綜上所述:古生物學者paleontologist研究化石,Molecular biologist 研究基因和DNA,分子生物學家從基因分析認為鯨的近親是河馬hippopotamus,古生物學家以前認為鯨的近親是一種食肉動物。
托福聽力背景知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這篇托福聽力背景的主要內(nèi)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幾乎涉及到北半球全部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美國大發(fā)戰(zhàn)爭財,也使得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情況。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羅斯福于1941年3月簽署《租借法》,向與德意日作戰(zhàn)的國家提供物資。8月14日,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發(fā)表《大西洋憲章》,9月24日蘇聯(lián)政府聲明同意其基本原則,接著召開莫斯科三國會議,奠定了美英蘇戰(zhàn)時合作的基礎(ch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chuàng)美國太平洋艦隊。次日,美英對日宣戰(zhàn)。英美在開始時接連敗退。1942年5月,美軍在中途島海戰(zhàn)中擊退日軍。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zhàn)役中擊敗日軍,美軍由守勢轉(zhuǎn)為攻勢,太平洋戰(zhàn)爭出現(xiàn)轉(zhuǎn)折。
l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8月英美聯(lián)軍在北非登陸。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勝利,使歐洲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局勢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同年7月,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陸。10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 11月,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舉行德黑蘭會議。1944年6月,英美等國的聯(lián)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zhàn)場。4月12日,羅斯福逝世,H.S.杜魯門繼任總統(tǒng)。
1944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美英就處理德國、波蘭等問題與蘇聯(lián)達成協(xié)議。美英中發(fā)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蘇就蘇軍對日作戰(zhàn)取得了一致意見。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策1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lián)宣布對日作戰(zhàn),9日美軍又在長崎投下第2顆原子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杜魯門任命D.麥克阿瑟為盟國駐日最高統(tǒng)帥,美軍進駐日本,實現(xiàn)了由美國獨家控制日本的局面。
大西洋憲章 (Atlantic Charter)
開羅會議 (Cairo Conference)
德黑蘭會議 (Teheran Conference)
雅爾塔會議 (Yalta Conference)
波茨坦會議 (Potsdame Conferenc)
大西洋憲章 (Atlantic Charter)
開羅會議 (Cairo Conference)
德黑蘭會議 (Teheran Conference)
雅爾塔會議 (Yalta Conference)
波茨坦會議 (Potsdame Confer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