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寫人作文還是記事作文,寫景作文還是狀物作文,都必須做到抓住特點寫具體,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怼段业睦硐搿纷魑闹笇Ы虒W設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如何作文取題的技巧
能力目標:能運用校園論壇上傳作文,并交流;能結合文章內容與標題對文章進行點評。
情感目標:讓學生喜歡寫作,樂于上傳作品,樂于交流對同學作文的看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現(xiàn)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學習“如何給作文命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難點:實現(xiàn)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三、教學設想:利用網(wǎng)絡實現(xiàn)資料的收集,實現(xiàn)限度的作文交互評改,打破語文教學課堂內外的界限。
四、教學時數(shù):1課時
五、課前準備:各生上傳課堂作文——以“擁有”為話題,自命題作文,到校園論壇的專屬主題“方春華老師教學區(qū)”
六、教學過程
1、進入校園論壇頁面
2、登錄并進入主題:“會員論壇”——“方春華老師教學區(qū)”——“作文指導”
3、瀏覽同學搜集的“如何給作文取題”的主題,了解作文命題的技巧。
教師點撥,提示重點:(學生選重點記錄)
(1)巧用修辭:比喻、借代、層遞、比擬、對偶、對比、雙關、設問、反問、頂真、反語、仿擬、引用、反復、通感等。
(2)善于引用:引用詩詞、引用歌詞、引用廣告詞。
(3)借用符號:借用標點符號、借用數(shù)學符號。
(4)其他形式:轉換角度、故設懸念。
讓文章標題新穎、曲折、吸引人,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不過,我們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一定要:
A、貼切鮮明,新穎生動。 B、 言簡潔凝練,不拖沓冗長。
C、 題目能揭示文章內容或顯示文章主旨。D、耐人尋味,能激起閱讀者的閱讀欲望。
4、取題訓練:根據(jù)材料,請同學設計作文題目,各同學發(fā)表在本小組的專屬主題,以跟貼的形式進行,使內容更容易集中。
材料:
早上外出沒帶傘,一場雨不打招呼就灑了下來。提著兩棒玉米一根紅蘿卜兩只饅頭一杯豆?jié){,站在商鋪的屋檐下無奈地看著天。階下不斷有人打著各色花傘緩緩走過,身邊有人冒雨沖出去跳上剛剛靠停的公車。我轉身看看櫥窗里各式美麗的花瓶,又轉身看看淅淅瀝瀝唱著心情老歌的天,看看自己的高跟鞋,摸摸綁得好好的頭發(fā),最后開始猶豫是否還要等到雨停再走。
心情突然堅決起來:走!淋一場雨又何妨?
淡粉的皮鞋鎮(zhèn)定地穿行在細雨的嬉鬧中,高尖的鞋跟清脆而有節(jié)奏地敲擊著彩色的路磚,任憑雨水浸濕了腳趾也氣度從容。雨點淘氣地親吻著我一身雪白的連衣裙,并霎時把它弄得面目全非。頭發(fā)很快就濕透了,雨水順著脖子滑向前胸后背,竟有絲絲癢癢的感覺。知道有避雨的人在看著,但我不管不顧,就一個人這樣不急不緩地走著,還不忘欣賞下兩旁的花草被雨水洗涮后的嬌嫩,甚至想起女兒昨晚的呼叫:“媽媽,杯子倒了,水流掉了!”杯子倒了,水流掉了!多有哲理的一句話!
回到樓下大門,善良的女清潔工輕柔地跟我打招呼:“沒帶傘嗎?”我笑笑:“淋一淋,痛快!
《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2
第 一 教 時
一、導入 :“課前五分鐘,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經(jīng)對自己的作品“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請問這位作家是誰?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留下了一個文壇佳話,你能說出有關的兩個人物嗎?
3、有這么一則故事:有一個地主,家里開了一個釀酒的作坊,還喂了許多豬。要過年了,就請了一位秀才替他寫幾個字,好為來年討個吉利。秀才便寫了如下一些字:“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由于當時沒有標點,財主看后大發(fā)雷霆。秀才連忙解釋,并讀了一遍,財主馬上轉怒為喜,擺宴席請秀才喝酒。請問:財主大發(fā)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為什么讓財主破涕為笑?
答案:_“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曹雪芹------《紅樓夢》
_“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韓愈
_ 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得出啟示:
文章不厭百回改 細枝末節(jié)也關鍵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當從今日始
二.作文評改要求:
一、讀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詞造句上的不足,劃出來,改正。
二、讀第二遍,要求評點: 立意、選材、結構形式、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優(yōu)點與不足。
三、讀第三遍,要求潤色:細節(jié)描寫、結構形式上值得推敲之處,修改。
三、例文導入 :
親 情 : 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是一首經(jīng)典老歌,輕柔溫婉; 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
發(fā)放例文,按要求讀三遍,及時評點。
第二教時
一、 檢閱第一遍的評改。
二、檢閱第二遍的評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載著親人給我的點滴關愛,我在記憶里搜索,每一滴的瓊漿玉液,何時淌入了我的心窩,那么甜蜜。
“點滴”、“瓊漿玉液”這類選詞非常精美?!包c滴”不僅有形可見,而且緊扣“小小”兩字?!碍倽{玉液”這一比喻詞形象生動地寫出這種關愛無比珍貴、萬分甜蜜。
很小的時候,我有一個壞毛?。耗虼?,三天兩頭的尿床。那時我寄托在外婆家,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單,第二天就被我尿濕了,日復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為她似乎沒有力氣打我了,高高地揚起手,卻輕輕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還很健壯,因為我看到她在池塘邊洗尿濕的床單時力氣好像很大,而她三天兩頭的去,卻沒有說累,說苦。
此處的細節(jié)設計可取,可惜不夠到位。那種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沒良好的刻畫出。
(魏巍《我的老師》里:她高高地舉起教鞭,卻輕輕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狡猾的目光發(fā)現(xiàn)她愛我們。)
這就是外婆這把茶壺向我傾倒的叫做“愛”的茶,有一點兒苦,卻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愛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個天真活潑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總會迎上來,笑笑,然后就拉著我到房間里一會兒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一股香味沖進了鼻子里,這是弟弟給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滅得一干二凈,這是回家后弟弟對我的慰勞。
最需要補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潑之態(tài)。 補一筆“我”的欣喜。
這就是弟弟,他是糖,會放進我碗里,讓茶變得甜蜜,濃烈。
把弟弟的愛比作糖,可以!
父母給我的愛舉不勝舉。但讓我發(fā)現(xiàn)他們給予我愛時,已經(jīng)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醫(yī)院,是做胃鏡去的,當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時,那時爸爸就在門口,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現(xiàn)在他還能在不經(jīng)意間拔動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淚珠,是爸爸看著我做胃鏡時滴下的,小小的淚珠也許過不了一天就蒸發(fā)了,但它卻不會在我的心中蒸發(fā)。
這是妙句,有窺斑見豹之妙。 實在屬于“半兩撥千斤”之筆。
父母的愛是一塊冰,放進去時冰涼冰涼的,融化了,才發(fā)現(xiàn)愛已經(jīng)滿溢。
把父母的愛比作了“冰”,應該在上文中比較充分地鋪墊“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嚴愛。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會在小碗中添加,那是愛,我的生命就在感受愛與給予愛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將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須議中有情,給全文漂亮作結。參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這樣接受著來自外婆、來自弟弟、來自父母的愛的甘霖。周遭被愛包圍,我的臉上時時洋溢著快樂的微笑,幸福無比?!?/p>
三、 談論第三層面的修改:
A明確細節(jié)描寫:細畫人物,使筆下人物形神皆備,活靈活現(xiàn)。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征出發(fā),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tǒng)、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xiàn)力。
例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 ——魏巍《我的老師》
例2、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往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 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熳郧濉侗秤啊?/p>
B、明確形式的創(chuàng)新:
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愛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愛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愛是冰
例2、 親 情 的 滋 潤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內則是親情滋潤的愛。漸漸地,我越來越滿……
淡淡的茶
…… ……年幼時,怎能體會到外婆給我的愛猶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現(xiàn)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傾倒的茶而顯得恬靜、清新。
甜甜的蜜
…… ……
母親的愛如蜜汁,不斷注入碗內,使碗內常倒映出母親的微笑。當憂傷、困擾、無奈包圍我時,我常這么提醒自己:別忘了,她在叢中笑……
堅硬的冰
…… ……
我感到父親表面嚴肅的愛確實如放入碗中的一塊冰,融化后,剎時感到無比的清涼、甘甜。
我猶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斷地接受著家人的愛。現(xiàn)在我猛然發(fā)現(xiàn):愛已溢出,滋潤著我的心田。 _
四、課堂收獲: 1、懂得從三個層面入手評改作文,切合語境錘煉語言;
2、汲取范文中的優(yōu)點并能努力更勝一籌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髯印秳駥W》
_形式:1、運用小標題。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愛是茶—弟弟的愛是蜜—父母的愛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擬“題記” 后寫“后記”
_取材:
以點帶面,串珍珠法
_形神皆備,使筆下人物活靈活現(xiàn)。要做到著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征出發(fā),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tǒng)、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xiàn)力。)
修辭:文章是一條小河 ,修辭就是這條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綠樹, 修辭就是這棵樹上的朵朵紅花;
文章是浩翰的藍天, 修辭就是這藍天上的縷縷白云。
《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3
圍繞中心 嚴格選材
知識要點:
1、確定內容,就是選擇材料;確定中心,就是確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從材料中提煉,還要靠材料來表現(xiàn)。
4、同一個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會發(fā)現(xiàn)幾種不同的思想含義。
考試說明:
中考時,學生怎樣根據(jù)命題要求來確定表達的內容呢?這是在確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謂選擇材料就是針對這個意思說的。
紛繁多變的當代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中學生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同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斷激發(fā)出對生活的新鮮感受,寫出時代感強的鮮活文章。從2001年中考作文來看,考生在確定表達的內容時,可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1、著眼當代熱點
山東省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據(jù)“操場上,小鹿同學突然暈倒了……”這一材料,
就這件事可能發(fā)生的種.種情況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構思和選材的目光投向揭露迷__功的罪惡這場政治斗爭,以《走出生命的誤區(qū)》為題敘寫了小鹿同學癡迷__功
,患心肌炎卻迷信“有大師保護,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說,拒絕醫(yī)治最終暈倒這令人痛心的過程,強烈聲討迷__功摧殘下一代的罪惡行徑。這種選材與當代的政治斗爭緊密聯(lián)系,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2、著眼當代新風
2001年蘭州市中考作文題是《美在身邊》,大多數(shù)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尋找美的目光投向學?;蚣彝?,而有位考生調動自己的課外閱讀積累,這樣寫道:“記得5月初的《蘭州晚報》上刊登了蘭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眾挽起袖子為急救事業(yè)無償獻血,挽救了眾多病人的生命,這不正是有無數(shù)顆美好心靈匯聚而譜寫的愛之歌嗎?”這樣的新風這樣的“美”,就出現(xiàn)在中考前一個多月,真實、鮮活、動人,跳動著時代脈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濫了的材料所無法相比的。
3、著眼當代改革
當代改革大潮涌動著創(chuàng)新的靈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題材,能給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2001年廣東省中考作文題是《新的 》。有位考生把課程改革引進選材的視野,以《新的課程》為題,描寫同學們對電腦等新課程的熱切呼喚,事真情深,現(xiàn)實意義強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筆,歷數(shù)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尾處寫道:“中國的莘莘學子,何時才能搬掉書岳題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呢?這位考生擬題《中國的教育家,你難道還沒有發(fā)現(xiàn)嗎》(命題要求是以“發(fā)現(xiàn)”為話題作文),對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聾發(fā)聵。文章以對教育現(xiàn)狀的全新審視作為題材,體現(xiàn)出作者與時俱進的意識,那直陳時弊勇于改革的銳氣,新人耳目。
4、著眼當代科技
科技高度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寫及高科技帶來的現(xiàn)代文明,或是就“記憶移植”這類雙刃劍發(fā)表看法,定能顯示出強烈的時代意識。武漢一考生寫的題為《“我”為我服務》(命題要求以“服務”為話題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題中帶引號的“我”是“克隆學生公司”同過“我”的細胞復制出來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讀書、作文、考試,原“我”卻“躲在游戲機室,盡享美好人生?!币荒旰螅寺∪恕拔摇睅驮拔摇笨既胫攸c高中后便離去,此時原來的“我”大腦竟像“生了銹的輪子”不會思維,腿部肌肉也嚴重萎縮,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務!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對高科技發(fā)展的產物——克隆人明確地表示否定態(tài)度,帶有很強的趣味性與時代感,別巨匠心。
5、著眼當代名人
當議論需要例證或者敘寫需要旁及某一內容時,選擇的眼光應多向當代名人掃描,力避陳陳相因,人云亦云。江蘇淮安市2001年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題作文“在機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總商會會長霍英東先生和美國微軟之父比爾?蓋茨為例,論證“把握機會必須具有戰(zhàn)略眼光和開拓精神”這一論點,材料鮮活典型。閱讀時濃厚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題作文《我渴望 》。有位考生別出心裁,擬題《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選材涉及近年來被狂炒的兩位“名人”——韓寒和哈佛女孩劉亦婷。文章敘述自己機械生硬地模仿韓寒、劉亦婷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抒發(fā)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氣。材料的鮮活和“名人”引發(fā)的多種視角能激起讀者全新的思考。
6、著眼當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樣看待來自農村的民工群體?傳統(tǒng)觀念與當代理念在這里怎樣發(fā)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們》為題,生動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兒童的故事,抨擊了人們的偏見和世故,文章還對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滿激-情的回答,充滿著人文關懷色彩。這種著眼于當代新理念構建的選材視角,是獨特而富有啟迪意義的。
[4—1] 以“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導思:我們對柳樹并不陌生,上小學時就背誦過賀知章的《詠柳》,十分贊賞其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所表現(xiàn)出的想象力;上初中后又學過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表現(xiàn)的真摯友情令我們贊嘆不已。在考慮以柳為話題的文章的選材時,怎樣避開這些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現(xiàn)出一種獨到的眼光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引用體現(xiàn)當代性的材料,展示你關注現(xiàn)實的個性積累,以“悟”出新。例如你可引用黨的好干部、人民公仆孔繁森的《詠紅柳》:“無垠戈壁綠一層,歷盡滄桑骨殷紅。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與青松?!蹦憧梢园选翱追鄙褪恰畾v盡滄?!?、植根大漠、枝殷葉綠的紅柳”這樣的深刻感悟融入文章,亮出新意。
2、如果你有較多的古詩詞積累,你不妨從王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說開去,介紹古人折柳送別的習俗及其原因。例如你可引用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玉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卑拙右椎摹稇浗罚骸霸詶盍习?,一別江南幾度春。遙憶青青江巖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边@種選材特點是寫同類人所未知,以知出新。
3、如果你寫脫物抒情類的文章,那么你要盡量避開贊美頑強、生命力旺盛一類的內容,選取新的感情引發(fā)點。例如柳長得越高,枝條卻垂得越低,微風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說這表現(xiàn)著謙虛,但如果你說它“那時因為大地時時提供著養(yǎng)料,柳枝不忘養(yǎng)育之恩,向著大地母親微笑,獻上敬意呢”,便能將柳樹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結合著寫,有了創(chuàng)意,有了你屬于自己的情愫,這就是“以情出新”。
4、引用貶柳詩,如宋朝陳與義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幾回,更教飛絮舞樓臺。癲狂忽作高千丈,風力微時穩(wěn)下來?!睆囊粤S人拓展開去,可以奇出新。
[4—2] 以“良師”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體裁不限。
導思:雖是全命題作文,但既無提示,又無其他限制,只要所寫突出“良師”即可。這道題開放度很大,為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個性的廣闊空間。要在選材上閃出創(chuàng)新的亮色,應把握以下幾點。
1、多考生寫“教學上認真”“生活上關心”的“良師”這類“第一構思”,選擇“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等內容為題材,在讀者面前凸現(xiàn)一個“良醫(yī)”式的“良師”形象。
2、跳出一篇寫一人的常規(guī)思維,從印象深刻的眾多“良師”形象中選出若干美麗的場面,構成“良師”群體,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主題。
3、打破“以人為師”的框框,選取生活中通過暗示間接地教育你的事物為敘寫對象,展現(xiàn)這些不開口的“良師”的內蘊美。你可以寫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為的是能清楚地襯托出粉筆字的白;你可以寫掃帚——同污穢贓物勢不兩立,必欲掃除之而后快,而當人們在贊美優(yōu)美清潔的環(huán)境時,在議論該給誰一個榮譽稱號時,它卻躲到了不為人注意的墻角;你可以寫橡皮——寧可天天承受磨礪身軀的痛苦,但決不放過白紙上一絲一毫的錯誤;當然你還可以寫堅忍不拔的小草,寫任勞任怨的老牛,寫團結互助的大雁等等,應該注意的是,無論寫何物為“良師”,你都要揭示你對它獨特的感悟,亮出有個性的視角。
4、你如果對“良師”的判斷標準有切身的體會,如果你對校內外“良師”的個案材料比較熟悉,那么你不應該“隨”寫記敘文之“大流”,寫一篇觀點和材料都較有個性的議論文,說說你對何為“良師”的獨特見解
《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真正讓習作練筆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
(2)通過抓讀寫聯(lián)系,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體事例和抓人物特點寫入的習作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構思和認真修改自己習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回憶,確定習作素材
1、啟發(fā)談話,喚醒學生記憶的表象
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和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在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歡的人,有你討厭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們介紹給老師呢?今天先介紹你認為最需要盡早告訴老師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紹的這個人的哪些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請你按要求寫下來:
最需要告訴老師的那個人
這個人給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幾件)
2、分四人小組互議,相互啟發(fā),確定習作題目
教師先組織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以上填內容,讓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啟發(fā),并允許學生調換所要介紹的那個人。然后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所要介紹的人,自擬習作題目。必要時,教師可提供一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在自擬題目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有關擬題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點擬題,可按人物品質特點擬題,也可按典型事例擬題等等。
二、讀寫聯(lián)系,領悟寫法規(guī)律
1.啟發(fā)學生從學過的寫人的課文中領悟寫法。
同學們學過的課文中,有不少是描寫人物的,想一想:在這些課文中,哪些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同桌先討論一下,然后我們一起來交流。
2.引導學生從讀過的優(yōu)秀習作中領悟寫法。
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同學們在課外讀了許多有關介紹人物的優(yōu)秀習作,想一想:哪些習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向大家介紹一下。
3.指導學生從習作“病例”中領悟寫法。把寫人的文章寫成敘事的文章,人物特點不鮮明,內容不具體,這是學生寫人習作中常見的通病。針對這種情況,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
(1)啟發(fā)談話:最近老師收到一篇介紹人物的習作,老師看了不夠滿意?,F(xiàn)在我把這篇習作帶來了,請你們當小老師,給這位同學的習作提出修改意見,行嗎?
(2)出示“病例”。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分小組(或同桌)互議,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篇習作所介紹的人物為什么給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導學生歸納寫法:教師先組織學生討論:從學過的課文和讀過的優(yōu)秀習作,以及從剛才討論修改的“病例”中,你認為要介紹一個人物,必須注意哪幾方面呢?然后教師揭示寫人文章的一般規(guī)律:第一,要抓住具體的事寫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質”,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質”,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質”。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來反映人物的特點。
三、構思起草,修改完善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構思起草的興趣:
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個人介紹給老師,但是,由于時間關系,老師不可能聽同學們一個一個來介紹。如果你們將自己最需要告訴教師的那個人寫下來給老師看,不就行了嗎?現(xiàn)在我們開展一次競賽,看誰寫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構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鐘時間內完成初稿的同學可獲得“耕耘獎”。(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快速表達的能力)
2.學生獨立構思起草,教師巡視,并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輔導。
3.對在25分鐘內完成習作初稿的同學授予“耕耘獎”。沒有完成習作初稿的同學可以繼續(xù)寫,已經(jīng)完成習作的同學可以嘗試修改。
4.指導修改,完善習作:
(1)啟發(fā)談話:美玉是琢出來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你的習作初稿寫好以后,通過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習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嗎?改得好的同學還可以獲得本次習作的“百花獎”呢!
(2)學生自改習作。先進行錯別字和病句的常規(guī)修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照“是否通過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特點”這一要求進行重點修改。
(3)同桌或分小組相互傳閱習作,與對方商討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據(jù)對方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再次修改。
(4)課堂交流。指名交流時,教師可要求按“原來怎么寫的-現(xiàn)在怎么修改的-為什么要這樣修改”的順序說出自己修改的過程和理由。
(5)評議“百花獎”。先分四人小組評議,再進行全班評議。
四、指導評賞,成就激勵
1.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評賞的興趣。
啟發(fā)談話:當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陽光下一照,就會看到點點金光。同樣,各人的作文都有閃光之處,哪怕是寫得不夠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優(yōu)美的句子或幾個閃光的詞語。
你的習作通過自己幾次修改,一定有許多成功之處。請你將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讀給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歡樂。如果你認為自己全文寫得好,就讀全文:如果你覺得只有某一片斷寫得精彩,就讀這個片斷。對評賞得好的同學,老師將授予“浪花獎”。
2.示例評賞,啟發(fā)自我評賞
教師先選擇具有代表性優(yōu)秀習作或片斷組織學生評賞,然后分組交流自評,暢談習作收獲,分享習作成功的樂趣。
《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了解情境作文要求,培養(yǎng)勤查資料,勤于積累和大膽想象的作文習慣。教學設想情境作文的樣式很多,其關鍵是教師應設置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利于學生養(yǎng)成借助它物和積極思維的作文習慣的作文題目。本課以激發(fā)作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通過比較的方式誘發(fā)寫作動機,引導學生審清題意,展開討論,尋求寫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過程
1、激發(fā)動機請同學們看下邊兩組作文題目,談談你對哪組題目的寫作熱情大?理由是什么?A組① 難忘的一件事② 我最敬佩的一個人③ 雨中情B組① 當你乘坐的輪船沉了,你漂流到一個小島上,你將怎么生活?② 我眼中的日本③ 任選一個地,以寫一篇短文介紹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除了文字,還要插圖。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表看法。同學們認為B組題目能夠激起寫作熱情。學生們的第一感覺是A組的題目太平淡,根本不能喚起寫作興趣,雖說這些離我們生活很近,有的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要把原本就簡單枯燥的生活寫的豐富多彩、富于意義,太牽強,太難受,許多學生要寫就得瞎編應付差事。B組題目好,主要原因是新鮮刺激,富有挑戰(zhàn)性,它符合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渴望長大、渴望獨立、渴望抒寫真情,渴望與時代同步 甚至超越時代。(說明:讓學生談談作文題目好在哪里,一是滿足學生急欲表達的心理,二是加深對題目理解,光說好不行,敢不敢寫?能不能寫好?)
2、討論教師引導,探究如何寫好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和時代感的作文??碆組題目①我們不期待有這樣經(jīng)歷,但這樣的經(jīng)歷卻是極富挑戰(zhàn)和傳奇色彩的,我們不油然會想到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此時的"我"就是魯濱遜或者是"星期五",這種聯(lián)想是極其自然的,讀過這部小說的同學會立即引發(fā)共鳴,并能從中汲取許多有益于作文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想象,調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寫作欲望呼之欲出。就這個題目,同學們可以談談看法。"我的主題是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才能達到生活下去的目的。我很欣賞海明威的《老人與?!?,那種不服輸?shù)木袷俏矣赂业孛鎸ι钪幸磺欣ьD的不竭動力。在舉目四望滄海茫茫的孤島上,要想自救,要想生存下去,最大的敵人不是自然環(huán)境如何惡劣,而是自我信心的喪失。""我覺得要寫好這篇作文單靠想像力是不夠的,還應該了解有關島嶼的知識,例如島上的植物、動物和氣候方面的知識,哪些動植物可以利用或制作工具等知識,這些都要查閱圖書,我不打無準備之仗,明天就去圖書館,也可以在家上網(wǎng)。"(說明:從題目中悟出道理,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文以載道;而題目本身隱含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有利于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是在滿足心理欲求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寫作這一工具的。)題目②,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封建時代,它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學生。但是,經(jīng)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發(fā)展了資本主義,逐漸超過了我們。這個學生并不謙卑,卻經(jīng)常來欺負教師更看不起教師。同學們,可以結合歷史,也可以通過電視、inter網(wǎng)或是報紙雜志、日本友人等等,談談你眼中的日本。(說明:題目"宏大",可學生面無難色,竟然興致勃勃,別說談談眼中的日本,就是寫眼中的美國、法蘭西、意大利,哪個孩子不是津津樂道?)教師應引導學生選好角度或者注意條理,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作文應力求寫得透徹或全面。題目③,題目要求很明白,布置作業(yè)即可。
3、任選一題作文附學生作文(題目②③略)題目①片斷:不知過了多少時日,我從沉睡般的昏迷中慢慢蘇醒過來,陽光刺目,伴著咸腥的氣息炙烤著我滿目瘡痍的身軀,灼疼著我的每一塊皮膚,我累極了,幾乎沒有力氣支撐起身體,只有靜靜地躺著,不去思想,不去活動,管它現(xiàn)在是個什么所在。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快要西沉之際,我攢足了力氣,緩緩地爬,向山坡上的一片椰林,那兒落下了好多的熟透的椰子。我哆嗦地站起,將根椰子投向巖石,費力地一下,再一下地重來,終于,在椰果撞擊巖石的爆裂聲中,我分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光。這是一個不大的小島。在沉船不久,我便失去了知覺。誰知,天無絕人之路,我幸運地被漂流到這個小島上。不過,一想起同船的其他遇難走,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傷。我想,無論如何,我要生存下去,也許用不了多久,救援船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撕開救生衣,我小心地揭下里邊的塑料薄膜,罩在一處濃密的樹葉上,它擋住了樹葉排出的氧氣,吸浮在膜壁上,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細小的水珠,用這種辦法,解決了淡水。這個生物課上的所學讓我一下子感到了它有多么親切,此時更應該說是偉大!天氣漸暗,夜幕降臨,有夏蟲的鳴叫和冷冷的風吹來,我打了一激靈,想起了有堆火烤該多好,可是用什么取火呢?找來枯枝、枯草,很好為自己先在避風處建造一個窩。下邊的工作便是鉆木取火了,我敲打了許多巖石,卻沒能引燃木柴。沒法子,我只得再去找更多的枯草,企圖借此溫暖一下涼冷的身體。此時,繁星滿天,我期待著黎明……(王晶)簡評:小作者極富想象力,設想了漂流之后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運用學校學過的知識很好地解決了淡水和取暖的問題。景物描寫突出,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范文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我的理想》作文指導教學設計
下一篇:《六月我們看海去》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