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根據(jù)“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論斷來進行寫作的,進而深入話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內(nèi)容,供您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談骨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學習本文用充分的事實作論據(jù)舉例論證的寫法。
2.正確理解"骨氣"的含義,認識文中贊揚"骨氣"與"江湖義氣"的本質(zhì)區(qū)別。
3.理解"骨氣"的內(nèi)涵,以我們偉大先人為榜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第二課時
1.把握嚴密的層次結(jié)構(gòu)。
2.理解課文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jié)歸納的說理結(jié)構(gòu)。
教學建議
課文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第一部分:提出論點并展開闡述。(第1-4段)
第一層:論點: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第1段)
第二層:引用孟子的話,闡述"骨氣"的含義。(第2段)
第三層:從歷史和繼承的角度指出"有骨氣"的傳統(tǒng)和意義。(第3、4段)
第二部分:用事實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第5-9段)
第一層:以文天祥拒絕降元的故事,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來論證論點。(第5、6段)
第二層:以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來論證論點。(第7、8段)
第三層:以聞一多橫眉怒對敵人暗殺的故事,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來論證論點。(第9段)
第三部分:總結(jié)全文,指出無產(chǎn)階級骨氣的具體表現(xiàn)。號召我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第10段)
本文議論中的記敘的特點
其特點之一,即它不是單純的寫人記事,記敘文字是為議論服務的,其目的是為作者闡明的道理提供事實依據(jù)。比如《談骨氣》一文中,作者所講述的三個故事,絕不是為了刻畫三個人物,而是要從三個方面證明作者提出的"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觀點的。
特點之二,即議論文中的記敘,其作品不同于記敘文中的記敘,在記敘的時候要求簡潔、概括,僅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內(nèi)容更可以一筆帶過,一般不在各種描寫上下功夫,但是要注意突出對論證觀點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論證方法
文章開頭點題,提出中心論點,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來解釋骨氣的具體含義。文章在對骨氣作了社會的階級的簡要分析之后,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逐層論證中心論點:舉文天祥鐵骨錚錚在外族入侵者面前"高官厚祿收買不"的事例,側(cè)重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進行論證;舉饑餓者在為富不仁的"慈善家"面前,甘愿忍受貧窮困苦的折磨,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側(cè)重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進行論證;舉聞一多在國民黨c面前正氣凜然、"強暴武力威脅不了"的事例,側(cè)重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進行論。三個例證各有側(cè)重,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貼切而又有針對性的解釋了中心論點。文章結(jié)尾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一步點出了無產(chǎn)階級的骨氣,從而深化了文章的題旨。全文逐層闡釋,首尾呼應,層次井然,脈絡分明。
文天祥例子與論點的關(guān)系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圍繞著論述中心展開敘述的。文天祥組織南宋武裝力量抵抗元軍,由于力量相差懸殊,兵敗被俘,被送去見元軍的統(tǒng)帥張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現(xiàn)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后來,元軍押送他經(jīng)過珠江口的零丁洋時,張弘范讓他寫信去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揮毫寫下了《過零丁洋》這首詩: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雖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兩句,作者還作了通俗具體的解釋。"汗青"指史冊,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忠心記錄在史冊上。但元朝統(tǒng)治者還不死心,還想利用他的聲望收買南宋人心,并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卻不為之所動,敵人毫無辦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馬司衙門,拘禁在一間陰濕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獄中寫出了氣壯山河的《正氣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為誘降條件,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文天祥歷受折磨堅拒高官誘降,而忠貞之心毫不惑亂。從容就義,從而論證"富貴不能淫"。
層次結(jié)構(gòu)
文章敘議結(jié)合,說理透徹。引用的三個例證都采用敘中有議、議中有敘、敘述和議論有機結(jié)合的寫法,但又有所不同。文天祥事例是先敘后議,先敘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殺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的議論餓者事例是夾敘夾議,敘故事,評價"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的意義,繼而聯(lián)想,使故事得以發(fā)展,最后進一步評價"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骨氣"。聞一多事例首尾是議,中間是敘,先議聞一多被害的事跡,最后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話高度評價聞一多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敘議的緊密結(jié)合,使材料和觀點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論據(jù)能說明論點,論點能統(tǒng)帥論據(jù),敘議結(jié)合,說理就更為實在、充實而透徹。
重點、難點:
第一課時:
1.明確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議論的區(qū)別。
2.領(lǐng)會作者如何圍繞中心論點,精心選取典型事例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
1.講讀課文第五至十自然段。
2.分析本文議論方法的特點。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筆記。
二、指名在黑板上聽寫字詞并注音釋義。
三、教師歸納并投影展示。
四、今天我們學習《談骨氣》,合上課本,說說你對"骨氣"這一詞義的理解。
討論并明確:剛強不屈的氣概。
作者對"骨氣"又是怎樣闡釋其含義的?
討論并明確: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
以上闡釋是作者的觀點么?(明確:是孟子的觀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請直譯孟子的三句話。(富貴不能使之迷惑,貧賤不能使之動搖,威脅與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五、閱讀第3、4自然段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列問題
從課文的標題可否看出這篇課文的體裁?明確下面的問題。
討論并歸納:"談"一般是議論的標志,因此,這是一篇議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確:論點、論據(jù)、論證)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提出來的?
討論、歸納并板書: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課文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提出論點。
① 分析第3段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
先請判別:以下三句中哪一句是第3段的中心句?判定的根據(jù)是什么?
A、每個時期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
B、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
C、我們是有著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
參考答案:選C,C句中的"傳統(tǒng)"一詞是對A、B兩句內(nèi)容的概括。
②課文第4段概括指出"骨氣"的社會性、階級性,揭示出我們學習古人必須堅持的原則是從哪個角度闡述了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
本段概括指出"骨氣"的社會性、階級性,從繼承的角度,提出學習"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的意義。這是對"骨氣"含義的深層次分析,增強了文章的說理力度。
六、小結(jié)性提問:
A、第二、三四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這三段的主要作用是闡釋論點。
B、本文作者怎樣為達到闡明自己的觀點,使論點具有說服力的呢?
討論并歸納:用論據(jù)證明觀點。
第二課時
一、學生分組閱讀課文第5至9段并復述三個事例的梗概。
二、分析本文論證的特點,研討下列問題。
本文選用了哪些事例做論據(jù)?這些論據(jù)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如何?這些論據(jù)(事例)在順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點?其順序能否調(diào)整?
研討并歸納:本文舉三個事例來論證中心論點:文天祥,寧死不降元朝;窮苦人,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橫眉怒對敵人(板書)。
三個事例分別依次用以論證孟子的三句話,因此其順序不可調(diào)整。文天祥的事例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其中"做大官"印證"富貴","他堅決拒絕"印證"不能淫"。"窮苦人"的事例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證明"我們國中人是有骨氣的",其中,"窮人"印證了"貧賤",拒絕"嗟來"的施舍,印證了"不能移"。聞一多的事例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其中,"國民黨的手槍"印證"威武","不愿屈服"印證"不能屈"。
三、結(jié)合課文,體會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記敘有什么區(qū)別?
研討并歸納:本文所舉的三個例子從表達方式上來說都屬于記敘。議論文中的記敘比較簡明概括,只是充當立論的依據(jù)或論證的材料;記敘文中的記敘則要求通過具體生動的人與事的敘述和描寫以情動人,表現(xiàn)中心。
四、閱讀全文,思考解答下面三個問題。
(學生各自帶著問題誦讀,然后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并修正)
①同學們能再舉出一些中國人有骨氣的事例嗎?課文中的人物能否用其他人物替換?
討論并歸納:此類例子并不難找,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讀過的
課文和已經(jīng)學過的歷史人物中去找。如《同志的信任》中寫道的方-志-敏,孟子的三句話從他身上也可以體現(xiàn)出來;《春》、《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餓死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糧,體現(xiàn)了"貧賤不能移"的精神;歷史人物林則徐與劉胡蘭則體現(xiàn)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討論并歸納:課文中的人物不能替換。原文三個人物分別代表了從古到今"有骨氣的中國?quot;,都具有典型性,分別代表了士大夫、平民及知識分子這些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物。體現(xiàn)了"我們是有著優(yōu)秀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這一觀點。
②學生學習本文有何意義?學生怎樣才能算有骨氣?
討論并歸納:在學習上不向困難低頭,敢于迎難而上,勇攀高峰。(應當鼓勵學生獨立發(fā)表各自的見解)
③總結(jié)性提問:怎樣理解本文的最后一段(第10段),此段的意義何在?
研討、歸納并板書:全文按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jié)歸納"三個層次來安排結(jié)構(gòu),第10段歸納了"骨氣"的現(xiàn)實含義(為了……勝利,不向任何困難低頭),深化了中心論點。
③總結(jié)歸納本文的結(jié)構(gòu)。
《談骨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1.理解骨氣的內(nèi)涵及其社會性、階級性,學習并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立志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2.學習課文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jié)歸納的寫作方法。3.理解議論文中記敘和議論的關(guān)系;注意積累有關(guān)詞語?!窘虒W重點】文章怎樣選擇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實證明觀點。【教學難點】文章怎樣選擇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實證明觀點?!窘虒W過程】一、課文導入1961年,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暫時困難時期,為了讓廣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國的歷史,學習先人的榜樣,從他們勤勞、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去克服困難,斗志昂揚地建設我們的祖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寫了這篇文章。二、預習展示1.作者簡介。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這篇文章寫于1961年,跟時代背景是有關(guān)系的?!吨袊伯a(chǎn)黨中央委員會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主要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lián)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jīng)濟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發(fā)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眳顷蠈o產(chǎn)階級的骨氣,闡述為“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shù)米。瑖槻坏?,為了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就與時代背景有關(guān),是根據(jù)當時面臨的困難來說的。如果在革命斗爭年代,民族戰(zhàn)爭年代,無產(chǎn)階級的骨氣的含義就不能只限于同困難作斗爭了。2.重點詞語(1)生字:丞相(chéng) 嗟來之食(jiē) 挑撥(tiǎo) 嚇倒(xià) 捶擊(chuí) (2)理解詞義。富貴不能淫:富貴不能使之迷惑。淫,誘惑。貧賤不能移:貧賤不能使之動搖(改變志向)。移,動搖。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之屈服。高官厚祿:官位高貴,俸祿優(yōu)厚。
誣蔑(miè)
離間(jiàn)
高官厚祿(lù) 拘囚(qiú)汗青:古代用來記事的竹簡,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來泛指書籍史冊。拍案而起:拍著桌子站起來,形容非常激憤。嗟來之食:指一種帶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舍。拘囚:逮捕或拘留。吆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大聲疾呼: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三、整體感知默讀全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借此題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論點。四、精讀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一)理清結(jié)構(gòu)課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提出中心論點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后作解釋和分析。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個角度分別論證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無產(chǎn)階級骨氣的具體表現(xiàn)。(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1.閱讀課文,看看這篇課文的論點是什么?是怎樣提出來的?明確:這篇課文的論點是開頭的一句話:“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焙茱@然,課文開宗明義,這個論點是直接提出來的。2.瀏覽第一部分:根據(jù)課文第一部分的論述用最簡潔的語言說明什么叫骨氣?明確: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的精神。3.開頭第一句,單獨成段,在文章中起著什么作用?明確:這是破題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題目擴充成中心論點。這個判斷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總領(lǐng)。4.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幾句話,其含義是什么?在文章中起著什么作用?孟子的話,意思是說,高官厚祿不能惑亂他的心,貧窮困苦不能改變他的行,強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這就是大丈夫的氣概。作者用孟子的話來解釋“骨氣”的含義,并與下文列舉的三個例子相照應。5.第3、4兩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與中心論點有什么關(guān)系?第3段從歷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氣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這是對論點的肯定。第4段從繼承的角度,指出學習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的意義,骨氣總是為進步事業(yè)服務的,這是對論點的支持。并由此領(lǐng)起下文三個具體事例的記敘。這是提出論點部分。文章先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隨即解釋了論點的含義,逐層展開闡述,側(cè)重從歷史傳統(tǒng)方面突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中心論點。五、研讀課文,學習論證方法1.仔細閱讀課文,閱讀第二部分,思考:證明論點的論據(jù)有哪些?富貴不能淫——文天祥 (面對高官——拒絕投降)貧賤不能移——窮 人 (行將餓死——拒絕嗟來之食)威武不能屈——聞一多 (面對手槍——拍案而起)2.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樣論證“富貴不能淫”的?這個例子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怎樣?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圍繞論述中心展開敘述的。文天祥組織南宋武裝力量抵抗元軍,由于力量相差懸殊,兵敗被俘,被送去見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現(xiàn)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后來,元軍押送他經(jīng)過珠江口外零丁洋時,張弘范讓他寫信去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揮毫寫下了《過零丁洋》這首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引用了最后兩句,作者還作了通俗具體的解釋。“汗青”指史冊,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這片忠心記錄在史冊上。但元朝統(tǒng)治者還不死心,還想利用他的聲望,收買南宋人心,并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卻不為所動,敵人毫無辦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馬司衙門,拘禁在一間陰濕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獄中寫出了氣壯山河的《正氣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為誘降條件,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文天祥歷受折磨堅拒高官誘降,而忠貞之心毫不惑亂。從容就義,從而論證了“富貴不能淫”。此例也就從“富貴不能淫”的角度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3.不食嗟來之食的例子是怎樣論證“貧賤不能移”的?這個例子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怎樣?這個故事引自《禮記·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齊國遇上了大饑荒,富人黔敖在路旁準備了食品,等待饑餓的人前來就給他們吃。有個饑餓的人來了,黔敖左手拿著食物,右手拿著水,對他說:“喂,來吃!”饑餓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來’的食物,才餓成這樣的?!彼芙^了施舍,終于餓死了。文章對原文作了生動的解釋和描繪,用“窮人”來表明“貧賤”,用拒絕“嗟來”的施舍表明“不能移”,還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結(jié)果“就要替他辦事”,這正是貧賤者不愿做的事。這一層以有名的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論證了“貧賤不能移”,并從“貧賤不能移”的角度,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4.聞一多的例子是怎樣論證“威武不能屈”的?這個例子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怎樣?聞一多是詩人、學者,也是民主戰(zhàn)士。1943年,作者和聞一多一起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從此,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共同目標,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聞一多也遭到各種卑鄙下流的誣蔑和恐嚇,處境十分危險。別人勸告他暫時隱蔽,他卻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則諸事停頓,何以慰死者?”“萬一怎么樣,我也顧不了。”7月15日,聞一多在云南大學禮堂親自主持會議,請李公樸夫人報告李先生殉難經(jīng)過,兩三千聽眾潸然淚下和一小撮特務抽煙說笑形成強烈對照,聞一多壓抑不住心頭悲憤,“拍案而起”,即席發(fā)表演講。在回家的路上,聞一多也被反動派暗殺。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了聞一多:“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章用敵人的兇殘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這一層以聞一多橫眉怒對敵人暗殺的故事,論證了“威武不能屈”,并從“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論證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部分圍繞論述中心,選取了文天祥、不食嗟來之食和聞一多三個典例事例,來論證“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選例精當,論證嚴密。5.本文三個論據(jù)排列的順序能不能變換,為什么?三個論據(jù)體現(xiàn)了骨氣的三個方面,各個論據(jù)與課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話相聯(lián)系。例如,舉文天祥堅決拒降的事例對應了孟子的“富貴不能淫”一句;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對應了“貧賤不能移”一句;舉聞一多怒對敵人手槍,寧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對應了“威武不能屈”一句。前后對應,順序自然,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不可變更。如果機械地按時間順序排列,從局部看是可以的,但從文章的整體來看,從前后文的聯(lián)系照應看,就不妥貼了。6.快速翻閱課文,劃出其中的記敘部分,并思考這里的記敘與記敘文中的記敘有什么區(qū)別?明確:第5、7自然段與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都是記敘部分。區(qū)別:這里的記敘只是為議論提供依據(jù),為議論服務的,所敘事實相當概括,不像記敘文中的記敘要求具體生動。六、延伸拓展1.最后一段話是怎樣總結(jié)全文,解決問題的?“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兩千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xiàn)在,還有它的積極意義?!边@是過渡句。前半句“孟子的這些話”照應了前文,后半句轉(zhuǎn)入總結(jié),強調(diào)到現(xiàn)在它還有積極意義。第2句即引出對無產(chǎn)階級骨氣的闡述,那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shù)米?,嚇不倒”,最后號召我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2.課文的結(jié)論是什么?明確:課文的結(jié)論就是最后一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話:“我們無產(chǎn)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七、課堂總結(jié)1.脈絡清晰,層次清楚:文章按照提出論點→論證論點→總結(jié)歸納的順序展開論述。論證部分所例舉的三個典型事例,又與孟子的三句話的順序一致,顯得結(jié)構(gòu)嚴謹,條理分明。作者先舉古代的,再舉現(xiàn)代的,既順理成章,又表現(xiàn)出“有骨氣”是我們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例證典型,論證有力:課文中的三個例子,是經(jīng)過了精心選擇的。這三個事例分別與孟子的三句話相照應,從三個角度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個中心論點。同時,這三個人物代表了從古到今、從士大夫階層到平民百姓、到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中有骨氣的范例,時間跨度大,涉及面積廣,有很強的說服力,有力的證明了中心論點。【作業(yè)布置】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談骨氣》教學設計3
河北省隆堯縣固城中學 孟曉鵬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清課文的說理層次,學習本文用事實作論據(jù)的論證方法。 2積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詩句。
3聯(lián)系實際,借用歷史知識來證實文中的論據(jù)。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講故事、朗讀、比較、舉例等方法加深對本文的學習。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思考,了解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采用的“講道理,擺事實” 的論證方法,并認識所用事實論據(jù)的典型性。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思考
請一位同學講述故事:1995年3月7日的下午,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yè)區(qū)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剛剛趴在工作臺上迷糊了幾分鐘,不料外國女老板走進了車間,緊接著是一陣辱罵,之后她又厲聲說道:“工人排隊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女人。女老板吼叫著:“你為什么不跪?”他質(zhì)問道:“為什么要跪?”老板惡狠狠地說:“不跪就開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開除也不跪,我是中國人!”然后憤然離去,這個寧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國人叫孫天帥。有人認為,孫天帥一氣之下丟了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們又怎樣認為呢? ——學生各抒己見。
(3)在自尊和高薪之間,孫天帥選擇了前者。我認為他是一位有骨氣的小伙子,不是嗎?當然,在我們中國,古往今來,像這樣鐵骨錚錚的有骨氣的,是舉不勝舉的。今天,就讓我們來見識一下中國人的骨氣,領(lǐng)略一下中國人的風采!
(二)解題
出示標題,在“骨氣”二字下劃上重點符號,思考:在文中骨氣指代什么內(nèi)容?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這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三)讀文章,理脈絡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觀點?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2在論證這個觀點時,用了哪些事例作論據(jù)? ——論據(jù)一:文天祥不為高官所誘 論據(jù)二:窮人不食“嗟來之食” 論據(jù)三:聞一多拍案而起
3請三位同學朗讀,品味這三位有骨氣的中國人的英雄事跡! 4提問:列舉的三個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應該是窮人——文天祥——聞一多,為何文章不這樣排列?
——論據(jù)和論點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這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四)拓展遷移
1課文中說:“每個時代都有許多這樣有骨氣的人?!睆钠綍r閱讀,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觀察中,請大家舉出幾個有骨氣的人的例子。
(1)富貴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權(quán)貴”陶淵銘“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2)貧賤不能移――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劉胡蘭,夏明翰,史可法,陳子龍,陳真
△其實本文的作者吳晗本人也是個有骨氣的人。 補充介紹有關(guān)材料。
2你認為在今天,什么樣的人算是有骨氣的? ——小組討論 ——各抒己見
3至于怎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作者已給了我們答案。 齊讀最后一節(jié)。 4思考:在今天,講骨氣對我們中學生有無意義? ――獨立思考 ——大組交流
——教師明確:早在幾十年前,梁啟超就給了我們答案——“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揚眉吐氣的中國人,就讓我們牢記中國人的骨氣,做一個有志的中學生。
(五)作業(yè)布置
1、課下搜集有關(guān)骨氣的名人名言。積累知識。
2、為你心中有骨氣的一個人寫一段贊詞。
《談骨氣》教學設計4
巨鹿縣第五中學
郭云格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確定論點的方法,并了解論點和論據(jù)關(guān)系;
2、理解用典型事例論證觀點的方法;
3、讓學生理解骨氣的內(nèi)涵,感受中華民族的骨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學習確定論點的方法; 用典型事例論證觀點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事例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由名言導入
著名畫家徐悲鴻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天地間有浩然正氣,人應有錚錚骨氣。由此可以讓學生對“骨氣”有一個初步的思考,以引入新課。標題是論題,論題是議論的問題或?qū)ο?,前者如“學業(yè)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后者如《說謙虛》。 (0)學習目標展示
(二)、議論文知識再現(xiàn)
1、議論文三要素是什么?
論點:作者對論題的主張、立場及見解。
論據(jù):作者用以支持論點的理據(jù)或例子,可分事實論據(jù)及理論論據(jù)兩種。
論證:作者運用論據(jù)說明論點的過程。
2、什么叫論點?
填空:可以從(標題)( 開頭 )(結(jié)尾)(中間 )找中心論點。
判斷: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
中心論點不需要概括。(
)
比喻句可以作為中心論點。(
)
反問句也可以作為中心論點。(
)
注:反問句跟比喻句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的,如果脫離了所在的語段,句子的意思有可能改變,在一般非正式議論文中可以有用這種方式作為論點的。但正式的議論文是不允許的。
3、論據(jù)是什么?
填空: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注:事實論據(jù)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shù)據(jù)(注意數(shù)據(jù)也屬于事實)、可靠的史實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論據(jù)一般包括人們公認的正確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況下很容易區(qū)分。
4、什么是論證?它與論點是什么關(guān)系?
論點就相當于你的觀點,論證就是用來說明、解析你的論點的,
填空:論證方法有(
)(
)(
)(
) 明確:道理證法、例證法、對比論證法和比喻論證法。
5、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jié)論(解決問題))
(三)、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是個極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反對邪惡。十年動亂中,連同妻子、女兒一起被迫害致死。
193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在清華大學、云南大學、西南聯(lián)大任教。他一生著述豐富,有《朱元璋傳》、《明史簡述》、《皇權(quán)與神權(quán)》等。
(四)、寫作背景:
《談骨氣》寫于1961年春,最初發(fā)表在同年3月4日《中國青年報》。其時,正當新中國歷史上的一段艱難途程即將結(jié)束的時刻。在這之前,“主要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lián)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jīng)濟在1959年到1961年發(fā)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
(五)、自主預習展示
1、給劃線字注音。
吳晗 (hán) 富貴不能淫
( yín )
嗟來之食
( jiē ) 拘囚 ( jū
qiú
)
慷慨 ( kāng kǎi )
吆喝
( yāo ·hē
) 高官厚祿
( lù
)
2、解釋劃線詞語。
富貴不能淫:迷惑
高官厚祿:古代官吏的薪水 拘囚:把人逮捕關(guān)押在監(jiān)牢里 汗青:指史冊 拍案而起:桌子 橫眉:形容怒目而視
3、解釋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句話的意思。 淫:迷惑。
移:改變志向、變節(jié)。 屈:屈服。
金錢、地位不能使我迷惑, 貧窮低賤不能使我改變志向, 權(quán)勢、壓力不能使我屈服。
(六)、通讀課文,分組討論
1、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明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2、概括列舉的三個事例,看這三個事例分別從哪個角度證明觀點的? 南宋文天祥面對高官厚祿寧死不降
富貴不能淫 古代窮人寧愿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
貧賤不能移 聞一多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死不屈
威武不能屈
3、它們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為什么只選取這三個事例? 明確:不可以。與孟子三句話相照應的。
文天祥是丞相,窮苦人是平民百姓,聞一多是民主戰(zhàn)士。從古到今,從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主戰(zhàn)士,時間跨度很大,各階層的人士都有,當然有代表性。(第12張幻燈片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4、作者的寫作目的:文章最后一段
5、總結(jié)全文
(七)、拓展遷移
在我國歷史上,有骨氣的人豈止三個。請你根據(jù)孟子的三句話,任選一個角度,為課文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 材料連接:
(1)富貴不能淫——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權(quán)貴”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2)貧賤不能移――
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
(3)威武不能屈——
李公仆,江姐,劉胡蘭,夏明翰,史可法,陳子龍,陳真
(八)、作業(yè)布置
1、你覺得如何從小事做起,爭當一個有骨氣的人?
【提示:課文最后一段?!?/p>
2、為你心目中有骨氣的人寫一首贊歌?!疚奶煜?、聞一多、孫天帥等】
最后:集體朗讀王懷讓的《中國人,不跪的人》選段 板書設計:
《談骨氣》教學設計5
一、 課題:談骨氣
二、 課型:新授課
三、 執(zhí)行人: 學校 編號
四、 教學目的
1、 學習本文用事實作論據(jù)的寫法
2、 學習本文嚴密的層次結(jié)構(gòu)
3、 學會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事例的方法
4、 認識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五、 教學目標
1、 課目內(nèi)容分解
課目名稱 知識點 學習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談骨氣 1、用事實作論據(jù)的寫法 √
2、嚴密的層次結(jié)構(gòu) √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例 √
4、認識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
2、 具體描繪各知識點教學目標
知識點 學習水平 描述語句 行為動詞
1 理解 三個事例如何證明論點的 理解
2 理解 課文結(jié)構(gòu):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理解
3 概括 用自己的話概括事例 運用
4 認識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體會
六、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事實作論據(jù)的寫法
難點:怎樣用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
七、 媒體的選擇與組合
1、 設計思想
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有必要借助計算機,以聲音和文字、音樂及故事展示課文寫作的背景、論據(jù)及文章結(jié)構(gòu)。
2、 媒體選用情況
知識點 媒體類型 媒體內(nèi)容 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使用方法
1 多媒體 展示目標 讓學生明白學習目標 看、記
2 多媒體 作者背景 為理解課文打基礎(chǔ) 聽、看
3 多媒體 論據(jù) 理解議論文中的論據(jù) 思、看
4 多媒體 課文結(jié)構(gòu) 論據(jù)如何證明論點 思、看
八、 教學過程
1、 教學過程 簡述
首先用歷史上有骨氣的例子引入課題,接著學生自學課文,找中心論點和論據(j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論據(jù),然后探討課文是怎樣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重點理解課文的結(jié)構(gòu),這是一篇非常好的議論文,可作為學生學習議論文的典范文章,因此,深入理解課文的結(jié)構(gòu)對學生掌握議論文和以后學寫議論文都有好處。
2、 教學結(jié)構(gòu)流程圖(附后)
九、 板書設計
談骨氣
講道理 擺事實
富貴不能淫 文天祥慷慨就義
貧賤不能移 窮人不食嗟來食
威武不能屈 聞一多寧死不屈
教學流程圖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教學設計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談骨氣》教學設計范文
下一篇:《人之初》教學設計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