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莊稼都已收割完畢大麥小麥收進倉庫干草堆成堆果園里甜美的水果已摘完背起筐兒歡歡喜喜回家慶豐年。采果的勞動者不會白流汗新鮮的果兒我們大家都來嘗一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習歌曲《豐收之歌》,體會歌曲中歡樂、熱烈的情緒,能感知歌曲的旋律走向。
2、技能目標:
能運用簡單的打擊樂器進行創(chuàng)編,并能參與到不同的音樂活動中。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能體會豐收的喜悅,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愿意與他人分享勞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能體會歌曲中歡樂、熱烈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能用簡單的道具和打擊樂器進行創(chuàng)編,并能參與到不同的音樂活動中。
教具準備:打擊樂器、電子琴、課件
教學方法:聽唱法、學唱法、合作法、創(chuàng)編法
二、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欣賞一組圖片,并說說欣賞后的感受。
師語:同學們,欣賞完這一組圖片,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生匯報
師語:同學們說得真好,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在豐收時節(jié)創(chuàng)作的歌曲。
2、 學習新課
1)初聽音樂,說感受。 A、聽完這首音樂,你感受到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么樣的?
B、生匯報
師小結: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情緒是歡快地。這是一首丹麥民歌,描述的場景是丹麥人民在地里勞作時的情景和豐收后的喜悅心情。)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歌曲的速度可以用稍慢的速度來演唱嗎?
生匯報: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那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點呢?下面老師來范唱一遍,你們細心聆聽,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2)師范唱
3)按節(jié)奏領讀歌詞
4)跟琴唱簡譜
5)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
6)自主學習第二段歌詞
7)檢驗學習成果,并解決難點句
8)跟錄音完整唱
三、拓展創(chuàng)編
1、變換速度唱(改用稍慢的速度演唱)
1)請學生說說采用不同速度演唱的感受
2)師小結
2、器樂伴奏
1)拿出鈴鼓、碰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2)老師演示,生練習
3)師生合作(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喜歡的音樂感覺來拍打節(jié)奏。)
3、豐收的季節(jié)是如此的美好,老師也想表達一下自己喜悅的心情(老師拿出道具邊唱邊演)
1)師表演
2)師生合作,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
四、小結和拓展
1、課堂小結——(師結語: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是一個與他人分享快樂,分享勞動成果的季節(jié),所以,同學們,你們也要學會做一個懂分享的人哦。不同的國界,不同的地方,表達豐收喜悅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中國民歌《豐收鑼鼓》,了解不同地方的人慶祝豐收的場景,用愉悅的心情來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堂吧。
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收獲與喜悅之情,能夠正確的理解歌曲的情緒情感。
2、熟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豐收之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編實踐活動。
3、在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懂得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懂珍惜勞動成果,愿意與別人分享勞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唱歌曲。學生主動參與音樂互動。
2、理解體會豐收的喜悅,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愿意與別人分享勞動的快樂。
難點:
1、讓學生熟悉節(jié)奏型,可以熟練的打出節(jié)奏。
2、能夠按節(jié)奏型熟練地朗誦歌詞。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豐收喜悅。
師:上課之前老師說出四種顏色請同學們判別初、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大家想一想它們分別屬于哪個季節(jié)?(金黃色、五顏六色、雪白色、濃綠色) 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學生用顏色去充分的感受季節(jié)的變遷) 師:同學們非常棒! 播放視頻
1、視頻播放結束了,在視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畫面?感受到了怎樣的場景?
2、學生回答,教師綜述:
我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收獲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草莓、橙子,蘋果、葡萄、桃子,幾個小朋友還共同制作了一顆水果樹,同時大家也感受到了豐收的快樂。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除了會收獲很多水果外還會收獲一些什么東西呢?
接著老師在播放幾張圖片,我們看到了沉甸甸的谷穗、枝頭累累的果實、感受到了生機勃勃的豐收景象…… 師: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莊豐收的景象,去看那豐收的秋天。
4、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丹麥民歌《豐收之歌》
二、新課學習。
導語:秋天的田野、果園是那么迷人,我們的農民伯伯唱著豐收之歌從遠處走來了。
1、播放《豐收之歌》音樂。
2、師:同學們初步聆聽了《豐收之歌》大家能告訴老師,歌曲的情緒嗎? 生:歡快、熱情。
2、按節(jié)奏誦讀歌詞。
三、學唱歌曲《豐收之歌》。
1、師:你覺得怎樣唱才能表現(xiàn)人們喜獲豐收的情緒?
2、再次播放視頻:學生再次聽賞歌曲《豐收之歌》,進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風格。 思想升華:知道果實是農民經過辛勞和汗水換來的,教育學生要珍惜勞動成果,對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師教唱,一句一句教授學生方法:多次演唱,拍打節(jié)奏演唱,以小組為單位演唱。 (師生互動,面向全體,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在實踐中感受豐收的喜悅,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能)
3、游戲:
1、 畫畫
2、猜謎語
大家來猜猜吧。(出示謎語)一個老漢尺把長,胡子長在頭頂上,身穿幾層單衣裳,巧把珍珠衣內藏。(打一農作物) 生:是玉米。
4、法律知識點播
四、課堂小結。
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是一個與人分享快樂、分享勞動成果的季節(jié)。農民伯伯經過自己的雙手辛勤的勞動獲得了物質上的大豐收,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上的大豐收。那就讓我們大家一起演唱著《豐收之歌》結束今天的課堂吧。
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豐收之歌》的教學,使學生樂意接觸和了解中國民歌,能用和諧、輕松的聲音演唱《豐收之歌》,表達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幸福的美好情懷。
2、通過歌曲《豐收之歌》的教學,讓學生結合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特點,并體驗用多種形式進行歌曲的表演。
3、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親身感受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至今的歡慶方式,并在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中獲得歡樂。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把握新疆歌曲的演唱風格,用自然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豐收之歌》。
教學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各種形式創(chuàng)編各種音樂活動,渲染學習氣氛。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豎笛、新疆的舞蹈服裝、簡單打擊樂器
座位安排: (學生圓弧形坐,教師站中間) 教學過程: 課前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媒體播放)。
師生問好!
一、導入:
1、教師:同學們進教室時聽到老師放的是什么歌曲嗎? 學生搶答:《在希望的田野上》。
2、教師:老師再把這首歌放一遍,聽完后說說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情景?(教師播放歌曲)。
學生回答:豐收的情景。
教師:這是一首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中國民歌,表現(xiàn)了人們喜獲豐收、富民強國的現(xiàn)代夢想。
(點評:用音畫共賞來營造本節(jié)音樂課甜美、親切的歡樂氣氛,順勢導入“豐收”這個話題。)
3、教師:同學們還知道多少描繪豐收的音樂作品嗎?
學生回答:小提琴獨奏曲《慶豐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師:老師也為同學們帶來了表現(xiàn)豐收題材的舞蹈《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片段。(教師播放舞蹈片段)。
(點評:以感受音樂、體驗情感為主,用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幫助學習,有利于調動興趣。)
5、教師:視頻畫面通過舞蹈的動作、演員的服飾以及音樂旋律特色表現(xiàn)了哪個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場景?
學生回答:新疆地區(qū)。
6、教師:下面老師放幾首歌曲片段,同學們聽后搶答歌名。(教師播放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
學生搶答。
7、教師:這些歌曲都是新疆地區(qū)的歌曲,你還知道哪些新疆民歌?你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樂器嗎?
學生回答:《阿拉木汗》、《娃哈哈》等;冬不拉、手鼓、薩巴依等。 (點評:用學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意境中進入本課的歌曲教學。)
二、進入主題:豐收之歌
1、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童聲齊唱歌曲《豐收之歌》,老師用手鼓為這首歌曲現(xiàn)場伴奏,請同學們仔細聽好老師所用的節(jié)奏型。(教師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
(節(jié)奏型× × × │× ×)
教師:剛才老師用了很多相同的節(jié)奏,你能來模仿一下嗎? 學生模仿上述節(jié)奏型(特別注意切分節(jié)奏的正確)。 教師:老師用鋼琴來為大家唱這首歌曲,請同學們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師的節(jié)奏為我伴奏,好嗎?(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拍手伴奏)
2、教師: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首《豐收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華填詞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國。下面老師再播放一遍由胡松華演唱的歌曲,請同學們聽后填表。(教師播放歌曲,出示下表)
教師:這是一首活潑、優(yōu)美的新疆民歌,歌曲表達了勤勞、智慧的新疆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喜獲豐收的歡樂心情。三段體A+B+A。A段旋律起伏、采用重復的手法,附點和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歌曲歡快跳躍,顯得俏皮生動。B段旋律平穩(wěn)而抒情,與首尾兩段形成相得益彰的對比,表達了取得豐收后的陶醉之情。
(點評:學生在連續(xù)聽賞了三遍不同的范唱后,對這首民歌已經比較熟悉,加上切分節(jié)奏已掌握,學習就不太困難了。)
3、教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唱歌曲《豐收之歌》,好嗎? 學生:好!
(教師彈琴學生輕聲配唱歌詞。注意開始教師應帶唱,而且速度稍慢,遇到學生唱不正確的地方,可讓學生自己說,并加以糾正。特別要注意上波音記號、倚音、反復記號和附點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以及一音兩字的正確。)
4、教師:同學們學得很好?,F(xiàn)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胡松華演唱的《豐收之歌》,仔細感受新疆民歌音樂的風格特色。(教師播放歌曲)
5、教師:同學們能不能說說這首歌曲是用怎樣的表演形式充分表達豐富的情感。 學生回答:歌曲熱情奔放、豪爽開朗;可以邊唱邊舞,也可以拍打節(jié)奏等等。
6、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當“導演”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合作表演歌曲《豐收之歌》。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設了和諧、愉快課堂氛圍。
三、實踐研究,樂海探航
1、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組長先組織組員討論用怎樣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然后告訴大家自己組的組名,再討論如何表演。
⑴ 一組學生穿上新疆服裝用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的舞蹈表演。 ⑵ 一組學生用老師提供的簡單打擊樂器創(chuàng)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節(jié)奏型:小鼓 × × × × │× × × × │× × × × │× × × × │
小鑼 ×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鈴鼓 × 搖 × 搖│× 搖 × 搖│× 搖 × 搖│× 搖 × 搖│
圓舞板 × × × × │× × × × │× × × × │× × × × │
三角鐵 0 0 0 __│0 0 0 __│0 0 0 __│0 0 0 __│)
⑶ 一組學生用豎笛為歌曲伴奏(G調演奏,注意變音“ti”的指法)。
⑷ 一組學生拍手演唱
(節(jié)奏型 × × × __ │× × × __ │× __ × ×│ × × × × ×│ )。 教師分別指導。 學生分別表演,評出最佳演出組,教師用鋼琴為學生伴奏(師生互動)。
四、師生小結
教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只有通過農民辛勤的汗水才能換來可喜的豐收。讓我們在音樂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享受豐收的喜悅、尊重農民的勞動,永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4
1、導入
由題目得知,這是一節(jié)反映農民喜獲豐收的音樂課。內容有歌曲(新疆民歌)、小提琴曲《慶豐收》、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等。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為此我做了精心的準備。
首先我設計了一個自認為比較合適的開頭:
(背景音樂:小提琴曲《慶豐收》)
師:同學們,今天由我來為你們上課,希望我們共同度過快樂的40分鐘。
師:我?guī)砹艘恍┪锲?,請同學們辨認一下。
師:我還準備了一組詞語,葡萄滿串、金橘飄香、麥浪滾滾、果實累累,從這些物品和詞語中我們聯(lián)想到兩個字,是什么?(豐收)。
以小提琴曲《慶豐收》作為背景音樂,在背景音樂下請學生識別一些農作物(花生、辣椒、大蒜、扁豆等),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我在準備的葡萄滿串、金橘飄香、麥浪滾滾、果實累累一組詞語中,讓學生從這些物品和詞語中聯(lián)想到兩個字——豐收。簡略介紹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一首西北風味的表現(xiàn)豐收的音樂《慶豐收》(南京藝術學院張靖平教授創(chuàng)作),提問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小提琴)。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本課的主題(學習歌曲《豐收之歌》)。
2、學習歌曲學習歌曲《豐收之歌》
首先我進行了自彈自唱,邊唱邊打手鼓的形式,在歌曲欣賞中我設計讓學生邊聽邊從歌詞中找出有關新疆的地名(伊犁、哈密)、特產(麥子、稻谷、馬奶子葡萄、哈密瓜),使學生產生學習歌曲的愿望。
新疆音樂有著濃郁的特點,表現(xiàn)在節(jié)奏上許多地方是切分節(jié)奏,以及大量使用的附點音符和裝飾音。我讓學生從歌譜中把它們找出來、要求在學習中引起注意。
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注意提醒學生努力掌握新疆音樂的風格,唱出歌曲的味道。
3、節(jié)奏練習
在學習歌曲之后(略),我設計了讓學生學習切分節(jié)奏
x x x x x |
拍 右 左 右 左
提醒學生:第一個音要齊,右手略強,訓練4小節(jié)。并要求學生嘗試為歌曲
伴奏,學生輪流打節(jié)奏、唱歌(跟著老師模仿),邀請學生上臺表演,這一系列
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演欲望,歌曲的學習也進入了高潮……
4、音樂欣賞《豐收鑼鼓》(民族管弦樂曲)
隨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們欣賞了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邊聽邊看課件展示出來的有關欣賞提示),使他們再次感受農民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
5、尾聲
最后,在這節(jié)課的結尾,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師: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豐收的歡樂,但在豐收的背后有讓人更加感動的場面,那就是辛勤的勞動。這首詩我們都學過,讓我們一起朗誦一遍。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師:你們是否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而在父母眼里,孩子是他們最大的豐收,讓我們一起感謝父母,感謝他們。
在農民插秧背景圖片下,學生們富有感情地朗誦了這首詩。在課堂接近結束時又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在《豐收之歌》歌聲中結束了這課。
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5
1、本課成功之處
課后,我收到了許多積極的反饋意見。有的老師認為,這節(jié)課的導入設計很好,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們帶入了主題。結尾的設計也較為出色,使學生們體會到豐收背后的辛勤勞動。教學過程中的導入,教學中的講解、釋疑、歸納和強化,教學中通過學習學會歌曲,以及教學中通過切分節(jié)奏訓練掌握已學會的知識,他們認為恰好與玄武區(qū)教育局倡導的四邊四學(即導、教、學、練)要求相一致。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已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音樂學科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又使音樂學習具有特殊的學習方式-"體驗學習。"也就是說:音樂的學習原則是不能依靠描述、講授的,必須要依靠審美主體的自身體驗。
在課堂中以民主的態(tài)度、商量的口吻、輕松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tài),并使本課順利進行。課標中強調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為達到這目的,我在教學設計上盡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并且結合直觀形象,讓每個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師生共同體驗,享受了音樂美。全部教學的活動以學生為本,師生共同參與,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首位,讓孩子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會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學任務。
這是這節(jié)課的成功所在。
2、本課不足之處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不近人意的地方。有老師就提出來切分節(jié)奏訓練對學生來講,顯得比較困難,所以這樣設計有沒有必要?會不會浪費了學生的時間?
歌曲教學,我們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唱《豐收之歌》就完了,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挖掘……
另外,在音樂欣賞《豐收鑼鼓》(民族管弦樂曲)單元,顯得過于簡單。欣賞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把學生的精力從知識方面解脫山來,細致的觀察孩子在聽音樂過程中的表情變化,對于他們反映的現(xiàn)象及時地問了一句:“為什么這么高興?你們聽出了樂曲的速度?感到了他的情緒?”由于學生對聲音產生了想象,被聲音喚起思維,內心的聲樂思維在支配他們,在高低強弱節(jié)奏的感知中獲得與音樂作品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021年纖維藝術教學設計模板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skin/tiku/images/icon_star.png)
上一篇:豐收之歌音樂教學設計
下一篇:北宋的政治獲獎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