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的出名源于“絲綢之路”,中國在世界上舉世聞名也源于“絲綢之路”。在古代,它是傳播友誼的道路,在今天,人們把絲綢之路看作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為復述課文做準備。
3、通過理解,體會過渡段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意義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相關資料;學生:收集資料
一、談話導入
1、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就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千古不朽、享譽世界的路——絲綢之路。(板書課題)
2、 釋題,讀“金鑰匙”,用金鑰匙的方法說說你想了解絲綢之路的哪些問題?
(老師板書:什么叫絲綢之路?為什么要開辟絲綢之路?是怎樣開辟的?有什么意義?)
3、瀏覽課文,看看這些內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講。
二、 學習課文
1、課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告訴我們絲綢之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默讀。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對絲綢了解多少?學生談收集的資料。(可結合學生帶來的絲綢直觀感受)
課件展示(看到這么華麗的絲綢,你想說些什么?,瞧,羅馬帝王身著絲綢的高貴)
3、絲綢不僅在中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寫絲綢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讀1、2自然段,找出能體現中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詞語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贊不絕口”……“最時髦”“最講究”“最珍貴”“和黃金等價”……)
5、此時,作為絲綢發(fā)源地的中國子孫,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這種驕傲的語氣。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歐洲的羅馬帝國在我們國家的什么位置?(課件展示地圖)
2、去羅馬帝國的路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路?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講?
(女生讀,男同學思考:找出一個詞語概括路的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課件展示地圖,段落,理解這條路環(huán)境惡劣,充滿艱辛與危險。)
3、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這樣一條危險的、遠隔萬里的道路是誰開辟的呢?(板書:張騫)哪句話在寫?哪些段落又在詳細寫?
4、再讀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與前后的內容有何聯(lián)系?是如何聯(lián)接的?
(像這樣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起來的段落叫做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三)學習5---7自然段
1、張騫開辟這條道路的過程容易嗎?同學們在品德課上對這個故事已有所了解,誰能說一說?
2、課文中都是怎么介紹的?默讀5----7自然段,思考: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面對的?你是如何體會到的?用——勾畫出來。
3、學生交流:
(1)“他渡黃河、過沙漠……日夜兼程……當了俘虜。”體會剛開始的條件的惡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難,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難。板書:日夜兼程當了俘虜
(2)“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他的意志堅定,時刻都想著未完成的事業(yè)。板書:等待準備
(3) “……逃走……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板書:逃走
(4) “終于到達……”板書:到達
(5)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他的這一路歷程?板書:“歷盡千難萬險……”
(6)面對這長達13年的困難,張騫為什么還是那么堅定?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學習到這兒,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7) 一趟,張騫除了收獲面對困難的信心,還收獲了什么?
(四)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話,用——畫出來。
(“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讀,“絲綢之路”是什么的紐帶?板書:交流與發(fā)展)
2、自由讀:交流與發(fā)展在這一段中是如何體現的?交流的什么?(物產與文化)
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交流嗎?如果沒有交流社會會怎么樣?(不會發(fā)展、停滯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發(fā)展,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華
1、絲綢的出名源于“絲綢之路”,中國在世界上舉世聞名也源于“絲綢之路”。在古代,它是傳播友誼的道路,在今天,人們把絲綢之路看作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近年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稱作“對話之路”,以促進東西方的對話與交流。對于中國人民來講,今天的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奮進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光明之路。
2、你還知道哪些與絲綢之路有關的知識,向同學們說一說?
3、學習了《絲綢之路》,請你當一當導游,把絲綢之路的故事介紹給周圍的人聽。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矗 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lián)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lián)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三)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qū),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fā)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fā)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數 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fā)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 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lián)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 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么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fā)生過哪些故事?
………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p>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lián)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 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 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tài)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 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tài)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所付出的艱辛,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lián)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lián)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fā)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 師生總結 ,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 品讀文章,置留作業(yè),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jié)、文化及經濟發(fā)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著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與開頭相照應。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9個生字,理解“矗立、戎裝、匕首”等詞語,記記“不計其數、綾羅綢緞、美輪美奐”等四字詞語。
2.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初步了解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復述,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故事,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意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fā)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和故事。
2.教師媒體準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預設 教學調整
一.導入新課
1.學習了《草原》這篇課文,領略了祖國西部美麗的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走進西部燦爛的歷史文化——絲綢之路。
2.讀讀課后的資料袋,說說你對“絲綢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過渡:讀著課題,你覺得文章會介紹什么?而課文又是怎樣介紹的?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介紹了絲綢之路的哪些內容?
2.指名分節(jié)朗讀,重點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裝 繅絲 冶鐵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樣來介紹絲綢之路的,寫了哪些內容?(先寫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體描寫了一個故事;最后總的闡述了絲綢之路的深遠意義。)
三.入境悟情
過渡: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曾經發(fā)生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美麗故事。
1.讀一讀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講講主要介紹了幾個片段?
(迎候——會面——贈禮)
2.在這些片段描寫中,你覺得哪些句子很生動,讀一讀。
3.如果你是播音員,會怎樣來介紹這生動的一幕?可選擇1-2片段介紹。(自由練 同桌練)
4.指名串聯(lián)片段,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5.在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兩國人民怎樣的交往態(tài)度?(友好 熱情)
四.深化感悟
過渡:其實,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在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文明聯(lián)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讀一讀13自然段,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2.點擊資料袋:絲綢之路意義深遠,怪不得說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3.讓我們再次來讀讀課題。
五、領悟寫法
1.過渡: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文明聯(lián)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綿延的絲綢之路上,遺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跡,人們?yōu)榱思o念這條路,在西安的玉祥門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課件)。
2.課文哪些自然段介紹石雕?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首尾呼應 第一自然段的過渡)
3.看圖介紹石雕。(語句流暢 口齒清楚)這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見證。
六.總結鞏固
1.積累四字詞語
古樸(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綾羅( )( ) 五彩( )( )
( )山峻( ) 豐( )多( ) 美( )美( )
2.和同學交流搜集的絲綢之路的故事。
板書: 絲綢之路
迎候——會面——贈禮
友好 熱情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課8個生字,靈活運用,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
2、感受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3、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重點:
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課前準備:
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閱讀課后的“資料袋”。
學生出示搜集的關于絲綢之路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二、整體感受課文。
1、小組合作,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課文采用的什么樣的敘述順序? 插敘
1、
12、13寫現在,2-11回憶過去
3、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 在課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說明。 課堂討論交流: (1)“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xiāng)。”——這是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2)“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這是一條繁忙的路。
(3)“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4)“從那以后,一隊隊駱駝上對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這是一條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進“絲綢之路”。
1、朗讀課文第2-11自然段,思考:課文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
2、討論交流。
(1)時間:公元前115年??梢詮默F在推算時間,讓學生感受年代的久遠。 (2)地點:伊朗高原北部。
(3)人物:安息國的將軍、中國使者。 聯(lián)系課外搜集的資料向學生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貢獻。 (4)事情: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5)連成一兩句話說一說。
3、讀課文第2-13自然段
想象: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并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隆重,熱情。
“將軍其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 “‘列隊歡迎!’將軍發(fā)出命令。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出夾道歡迎的陣式。樂隊奏起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有感情地朗讀第3-7自然段。 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說說當時雙方為什么表現得這么熱情? 因為這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因為雙方交換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很高興??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8-12自然段。
4、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朗讀:“從那以后,一隊對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倫美奐?!?
用自己的話說說“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四、談感受。
1、學完了課文《絲綢之路》,你對中國歷史上與外界的交流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有什么想說的嗎?
2、做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調查小報告或者搜集資料,做一份關于“絲綢之路”的介紹。
五、板書設計。
2“絲綢之路” 一條運送貨物的路 一條繁忙的路 一條偉大的路
《死海不死》教學設計范文
上一篇:《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下一篇:《四季》教學設計反思方案